- 年份
- 2024(10627)
- 2023(15293)
- 2022(13295)
- 2021(12371)
- 2020(10519)
- 2019(24189)
- 2018(24204)
- 2017(47233)
- 2016(25855)
- 2015(29225)
- 2014(29638)
- 2013(29190)
- 2012(27083)
- 2011(24636)
- 2010(24766)
- 2009(22869)
- 2008(22375)
- 2007(19844)
- 2006(17701)
- 2005(15441)
- 学科
- 济(108257)
- 经济(108131)
- 管理(74076)
- 业(67715)
- 企(54524)
- 企业(54524)
- 方法(49759)
- 数学(43688)
- 数学方法(43246)
- 中国(31281)
- 农(28915)
- 地方(26014)
- 财(25891)
- 学(23848)
- 业经(22241)
- 制(20615)
- 农业(19221)
- 贸(18281)
- 贸易(18273)
- 易(17651)
- 理论(17285)
- 环境(17051)
- 和(16710)
- 银(16585)
- 银行(16536)
- 技术(16294)
- 融(15890)
- 金融(15881)
- 行(15803)
- 务(15382)
- 机构
- 大学(375167)
- 学院(373346)
- 管理(147229)
- 济(146826)
- 经济(143385)
- 理学(127262)
- 理学院(125791)
- 研究(125470)
- 管理学(123716)
- 管理学院(123045)
- 中国(92220)
- 京(80478)
- 科学(79403)
- 财(68812)
- 所(63381)
- 农(61154)
- 研究所(57779)
- 中心(56553)
- 业大(56526)
- 江(55462)
- 财经(55259)
- 范(51037)
- 师范(50571)
- 北京(50547)
- 经(50112)
- 农业(48075)
- 院(46172)
- 州(45019)
- 经济学(43924)
- 师范大学(41015)
- 基金
- 项目(255491)
- 科学(200383)
- 研究(186561)
- 基金(183639)
- 家(160078)
- 国家(158761)
- 科学基金(135800)
- 社会(116675)
- 社会科(110454)
- 社会科学(110422)
- 省(101563)
- 基金项目(98210)
- 自然(88466)
- 自然科(86356)
- 自然科学(86330)
- 教育(85845)
- 划(84900)
- 自然科学基金(84732)
- 编号(77088)
- 资助(75654)
- 成果(62782)
- 重点(57001)
- 部(56217)
- 发(54689)
- 课题(53451)
- 创(52303)
- 创新(48846)
- 科研(48473)
- 教育部(47736)
- 国家社会(47226)
- 期刊
- 济(159919)
- 经济(159919)
- 研究(110233)
- 中国(69557)
- 学报(59756)
- 科学(54460)
- 农(54421)
- 管理(51901)
- 财(49502)
- 大学(44454)
- 教育(42807)
- 学学(41756)
- 农业(37584)
- 技术(32155)
- 融(31635)
- 金融(31635)
- 业经(26949)
- 财经(26317)
- 经济研究(24907)
- 问题(22875)
- 经(22405)
- 图书(20208)
- 理论(18666)
- 业(18648)
- 技术经济(18095)
- 科技(17973)
- 资源(17493)
- 统计(17287)
- 实践(17081)
- 践(17081)
共检索到543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邵大伟 张小林 吴殿鸣
以知识城市为切入点,简要回顾其概念演进、发展历程,并根据我国知识城市的发展现状,构建包含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潜力、知识技术从业者、文化与交流及地缘区位的知识城市的评价体系。以该评价模型为衡量标准,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省域间KC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实证研究,分别根据综合得分和公因子载荷,利用层次聚类法对各省(市、区)分类分析,总结总体及局域的格局特征,并对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
知识城市 评价体系 省域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才吉卓玛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科学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风向标”和“指示器”。全面系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可以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水平和发展趋势,也能够及时发现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青海省地处生态要地,生态价值大、生态责任大、生态潜力大,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但青海省各市州资源环境生态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差异显著。因此,有必要构建青海省市州域生态文明差异化评价指标体系,这不仅有利于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的探索创新,而且有助于精准分析和客观研判当前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和短板,全力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关键词:
青海 生态文明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 市州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才吉卓玛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科学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风向标”和“指示器”。全面系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可以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水平和发展趋势,也能够及时发现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青海省地处生态要地,生态价值大、生态责任大、生态潜力大,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但青海省各市州资源环境生态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差异显著。因此,有必要构建青海省市州域生态文明差异化评价指标体系,这不仅有利于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的探索创新,而且有助于精准分析和客观研判当前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和短板,全力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关键词:
青海 生态文明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 市州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曦 彭稳 翟大彤
文章从山西省社会经济和地域情况着手,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从城市生态系统效能、配置、协调度和城市生态化综合指数来分别衡量山西省的11个地级市的城市生态系统效能水平、配置水平、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和生态城市建设指数。结果表明: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中,吕梁城市生态化程度较低,临汾、忻州、运城、晋中、长治、阳泉、大同城市生态化程度一般,太原、晋城、朔州城市生态化程度较高。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新民 南锐
在对基本公共服务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权重,应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对全国31个省域均等化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呈现出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阶梯状特征,且均等化水平与省域经济实力、财政收入规模、地区综合发展能力呈正相关。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指标体系:灰色关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仕华
在吸收和借鉴有关低碳经济社会和低碳评价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构建评价体系的要求,从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动态发展等几方面建立了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低碳区、次低碳区、相对高碳区和高碳区等四个层次。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水平 评价指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涛
文章构建了由医疗卫生服务、医药产业、健康促进服务、健康保障与养老以及健康体育5个一级指标及25个二级指标所组成的省域健康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用AHP-熵值法和层次聚类法实证分析了中国31个省份健康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所属类型。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健康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均衡,呈现东部地区领先发展、中部地区稳步跟进、西部地区要素聚集潜力发展的区域梯次发展格局。基于综合评价与差异分析,将省域健康产业发展分为均衡领先型、医疗医药支撑领先型、医药康养带动发展型、非均衡基础型和发展潜力型共5个类型,并提出针对性发展路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邢小宁 晁增福
文章首先提出了构建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四条原则,并在原则指导下构建了新疆城市化水平评价初始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累次相关性分析对指标进行了二次筛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构建了新疆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文章利用《2012新疆统计年鉴》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与人们的主观认识一致。
关键词:
城市化水平 评价指标体系 新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易斌 于涛 翟国方
通过系统梳理国际化城市的概念内涵,提出国际化城市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和水平的产物,普遍具有经济实力强大、服务功能良好、管理理念先进、腹地广阔、文化氛围多元、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优良等特点。同时,以契合国际化城市内涵为原则详细筛选出了18个指标构成城市国际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该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法,对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天津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了实践检验以期为我国城市的国际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城市 国际化 内涵 指标体系 中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庆志 国凤兰
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因此构建一套科学、权威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价、引导显得尤为必要。分析生态文明要素构成,采用层次分析和综合设计相结合方法,从生态本色文明和生态发展文明两个角度研究构建由总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构成的山东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设计生态文明五级评价标准并进行实证分析。这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山东,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永科 尹瑞婷
文章构建了区域软实力评价体系,并根据所构建的评价指标性质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应用双重目标优化模型来实现主客观兼容的权重计算方法,得到综合评价得分及各个子系统得分。利用全国31个地区2017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为东部大多数地区均属于软实力强劲区,中部地区集中于软实力发展区,其内部可划分为协同区与潜力区,西部多为软实力滞后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穆广杰
区域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需要从人口与自然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劳动力素质和成本、社会生活环境、政府部门管理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本文根据科学性、导向性、整体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创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河南省各地市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分析。
关键词:
区域 投资环境 综合评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颜莉
本文在创新投入中引入创新环境变量,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首次提出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DEA的组合方法测量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最后用我国30个省市的创新数据进行测量实证分析,结合国内外实证研究进行比较分析,该评价体系和效率测量值得到检验和验证。
关键词:
区域创新效率 指标体系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波 郭瑛
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目标要求,提出文化小康的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测算全国和中部地区"十二五"期间的文化小康指数。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中部地区文化小康实现程度仅为65.3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中部地区应以公共文化设施为依托,以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加快补齐文化短板,才能确保到2020年实现文化小康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文化保障。
关键词:
文化小康 综合评价 文化短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熙 苏炜
基于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理念构建专业镇创新指数,建立容纳创新基础、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生产专业化全过程的指标体系,实现对广东省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类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镇实证分析。根据创新指数得分情况,可以将广东全省不同类型专业镇划分成不同创新层次,并依据得分情况分析其发展策略。
关键词:
专业镇 创新指数 实证分析 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