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4)
2023(8816)
2022(7368)
2021(6918)
2020(5764)
2019(13205)
2018(13200)
2017(22846)
2016(12187)
2015(13457)
2014(13458)
2013(12459)
2012(11416)
2011(10456)
2010(10835)
2009(9709)
2008(9242)
2007(8495)
2006(7373)
2005(6527)
作者
(35287)
(29540)
(29169)
(27378)
(18698)
(13935)
(13145)
(11378)
(11147)
(10345)
(10006)
(9874)
(9502)
(9370)
(9049)
(8891)
(8637)
(8509)
(8410)
(8320)
(7437)
(7161)
(7152)
(6830)
(6615)
(6522)
(6493)
(6382)
(6058)
(5929)
学科
(46185)
经济(46126)
管理(41008)
(39404)
(35644)
企业(35644)
方法(21211)
数学(18007)
数学方法(17635)
技术(17002)
中国(14097)
技术管理(12752)
(11504)
(11230)
业经(11212)
理论(10623)
(10478)
(10295)
(8606)
银行(8585)
(8499)
金融(8492)
(8379)
(8310)
地方(7917)
(7916)
(7714)
(7444)
农业(7378)
教育(7252)
机构
大学(169764)
学院(169256)
管理(68054)
(65459)
经济(64026)
理学(58583)
理学院(57959)
研究(56852)
管理学(56690)
管理学院(56350)
中国(41974)
(35929)
科学(35308)
(30182)
(28107)
(27094)
(26398)
中心(26307)
研究所(25675)
业大(25158)
财经(23445)
(22679)
师范(22397)
北京(22369)
(21280)
农业(21117)
(20916)
(20861)
技术(20499)
经济学(19170)
基金
项目(118134)
科学(94477)
研究(87303)
基金(84984)
(75636)
国家(74590)
科学基金(64226)
社会(55280)
社会科(52385)
社会科学(52373)
(48481)
基金项目(44343)
教育(41279)
自然(41236)
自然科(40425)
自然科学(40412)
(40396)
自然科学基金(39706)
编号(35049)
资助(33778)
(30812)
成果(29163)
创新(27741)
重点(26597)
(25215)
课题(25174)
(24897)
国家社会(22973)
项目编号(22471)
科研(22265)
期刊
(72162)
经济(72162)
研究(49187)
中国(39872)
管理(28977)
学报(27520)
教育(25871)
科学(25607)
(24584)
(22845)
大学(20866)
学学(19373)
技术(17757)
农业(16621)
(13804)
金融(13804)
科技(12016)
业经(11991)
经济研究(11625)
财经(11388)
(10157)
图书(10131)
(9917)
(9774)
统计(9716)
技术经济(9701)
(8888)
论坛(8888)
问题(8697)
(8179)
共检索到257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于咏全  王计昕  王振泉  王克民  孙雪梅  
本文论述了针对知识型时代的知识特征建立的国家创新体系。知识型时代的知识特征:(1)科学知识的整体化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当代科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与相互转化,相互补充与相互结合,相互接近与相互影响上;(2)硬、软科学知识的整体化越来越明显。硬科学知识是知识经济的基石,没有硬科学整体化的知识创新,也不会出现知识经济;而软科学知识是知识经济创效、增效的关键所在,二者缺一不可。根据这一特征建立的国家创新体系,其结构包括了教育、科研和产业等几个系统。它的运行机制,包括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财政、银行和产业等部门的资金投入,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组成的运行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长春  
文章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出发,概述了国家创新体系思想的由来、特征、目标等,论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构建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毅  
本文在阐述知识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及其主要功能。通过解析论证和运用大量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阐明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奠基石的观点;最后提出产学研联合体这种形式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占领知识经济制高点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枫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体系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就具备了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缺乏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建立支持创新的风险投资体系,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应首先做好的工作。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利群  
知识经济的兴起预示着21世纪世界经济的走向。国家创新体系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引擎。中国要发展知识经济必须重建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主力财源和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税收,应该并可能对重建国家创新体系做出重要贡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忠泰  
区域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子系统,不仅在创新要素构成的层次与边界,而且在创新活动的功能与定位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两者又在诸多方面存在一致性联系和互融互动性的联系。从而决定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整体协调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效益最大化原则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念才  刘莉  程莹  赵文华  
全世界 2 /3的 Nature和 Science论文是由大学发表的 ,3 /4的诺贝尔科学奖是由大学获得的。其中 ,前 1 0 0名的大学发表的 Nature和 Science论文占大学发表总数的 3 /4左右 ,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占大学获奖总数的 94%。我国大学发表的 SCI论文占全国发表总数的 3 /4,前 5 0名的大学发表的 SCI论文占大学发表总数的 3 /4。事实雄辩地证明 ,名牌大学是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必须尽快启动“中国名牌大学国家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将我国名牌大学纳入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傅元海  周铭山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傅元海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周铭山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柳卸林  马驰  汤世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寿鹏  
改善创新宏观条件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研究员邓寿鹏政府有责任健全和改善促进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制定出一整套推动技术创新的政策,以体现政府对全社会创新活动的支持、引导和积极干预,包括确定创新战略、目标、重点、时序、投入、产出、约束、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本文根据美国研究与开发(R&D)体系经费的投入方向、基础研究活动和科技成果形成的密集程度,详细地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在R&D体系中的“集结点”作用,说明研究型大学是美国R&D体系中的特殊群体。这对我国当前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佳  
在最近二十多年的经济学研究里",技术能力"和"国家创新体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用在发展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而且技术能力和国家创新体系这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欠发达国家的"追赶"过程多数情况下就是一个技术能力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过程。文章探讨和研究了这两个概念如何被应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理论,并且尝试进一步地探索国家创新体系和技术能力的理论如何更有效地用于我国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从而揭示和证实国家创新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