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96)
- 2023(19664)
- 2022(16969)
- 2021(15853)
- 2020(13446)
- 2019(30380)
- 2018(30030)
- 2017(57858)
- 2016(31608)
- 2015(35148)
- 2014(34321)
- 2013(33560)
- 2012(30553)
- 2011(27486)
- 2010(27380)
- 2009(24883)
- 2008(24184)
- 2007(21034)
- 2006(18047)
- 2005(15299)
- 学科
- 济(119899)
- 经济(119762)
- 管理(92491)
- 业(88448)
- 企(74927)
- 企业(74927)
- 方法(59181)
- 数学(51507)
- 数学方法(50673)
- 农(31621)
- 财(31460)
- 中国(31046)
- 学(28212)
- 业经(27445)
- 技术(23505)
- 地方(23163)
- 理论(21949)
- 贸(21736)
- 贸易(21724)
- 农业(21402)
- 制(21325)
- 易(21103)
- 务(20457)
- 财务(20372)
- 财务管理(20337)
- 企业财务(19299)
- 和(18630)
- 环境(18321)
- 银(18253)
- 银行(18179)
- 机构
- 大学(437768)
- 学院(437095)
- 管理(172380)
- 济(168600)
- 经济(165045)
- 理学(151124)
- 理学院(149404)
- 管理学(146229)
- 管理学院(145445)
- 研究(143477)
- 中国(104425)
- 科学(93739)
- 京(91771)
- 农(77762)
- 财(75788)
- 所(72033)
- 业大(71356)
- 研究所(66598)
- 中心(65496)
- 江(62886)
- 财经(61915)
- 农业(61631)
- 北京(56584)
- 经(56556)
- 范(56453)
- 师范(55724)
- 院(52361)
- 经济学(51176)
- 州(50769)
- 技术(48052)
- 基金
- 项目(311588)
- 科学(244627)
- 基金(226552)
- 研究(218949)
- 家(201087)
- 国家(199459)
- 科学基金(170923)
- 社会(137705)
- 社会科(130569)
- 社会科学(130537)
- 省(122821)
- 基金项目(119947)
- 自然(115015)
- 自然科(112506)
- 自然科学(112473)
- 自然科学基金(110469)
- 划(104126)
- 教育(102167)
- 资助(93781)
- 编号(87451)
- 重点(70251)
- 成果(68959)
- 部(67473)
- 创(67256)
- 发(65292)
- 创新(62415)
- 课题(60499)
- 科研(60434)
- 计划(59064)
- 大学(57611)
- 期刊
- 济(172237)
- 经济(172237)
- 研究(118271)
- 中国(81007)
- 学报(78221)
- 科学(68949)
- 农(68878)
- 管理(63222)
- 大学(58383)
- 财(57754)
- 学学(55446)
- 教育(48616)
- 农业(47339)
- 技术(38757)
- 融(33493)
- 金融(33493)
- 财经(29554)
- 业经(29306)
- 经济研究(28737)
- 业(26004)
- 经(25393)
- 科技(23008)
- 问题(22332)
- 版(22246)
- 图书(21271)
- 技术经济(21030)
- 业大(21019)
- 统计(20539)
- 策(19481)
- 商业(19351)
共检索到613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彭纪生
探讨可雇佣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调节作用。统计分析发现:可雇佣性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于长期雇佣,可雇佣性对短期雇佣员工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同时,回避失败倾向、雇佣方式和可雇佣性的三项交互作用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彭纪生
探讨可雇佣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调节作用。统计分析发现:可雇佣性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于长期雇佣,可雇佣性对短期雇佣员工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同时,回避失败倾向、雇佣方式和可雇佣性的三项交互作用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安世民 陈颖 张羽琦
采用社会认知理论与主动动机模型,基于“环境—认知—行为”分析框架,引入工作繁荣因素,探讨差错管理文化与新生代员工创新性前摄行为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并结合任务复杂性和促进型调节焦点,构建三者交互模型,揭示差错管理文化影响新生代员工创新性前摄行为的边界条件。通过对766名新生代员工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作繁荣部分中介差错管理文化与新生代员工创新性前摄行为间的正相关关系;当工作任务具有较高复杂性并且员工具有促进型调节焦点特质时,差错管理文化通过工作繁荣对新生代员工创新性前摄行为的正向影响最显著,差错管理文化、任务复杂性与促进型调节焦点三者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游浚 郑倩倩 张宁俊
基于310名员工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实证研究了知识型员工的心理授权对雇佣关系与服务创新关系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一是互相投资型雇佣关系对服务创新行为有直接正向影响,投资不足型、投资过度型雇佣关系对服务创新行为有负向影响;二是互相投资型雇佣关系对知识型员工心理授权有正向影响,投资不足型、投资过度型雇佣关系对心理授权的部分维度有负向影响;三是投资不足型、投资过度型雇佣关系通过不同的心理授权维度影响员工服务创新行为。
关键词:
雇佣关系 服务创新 心理授权 知识型员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忠卫 张广琦 秦慈进
可雇佣性是关于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也是影响员工离职倾向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中粮蚌埠涂山热电公司为案例企业,利用来自该企业的354份样本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不同婚姻状况的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有显著差异。与此同时,还深入比较了已婚员工、未婚员工两类知识型员工的内部可雇佣性和外部可雇佣性对其离职倾向的复杂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齐义山
心智模式是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其通过影响知识型员工"创新"的态度与行为,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目前,知识型员工普遍存在的刚性创新导向型心智模式严重阻碍了创新行为的持续、有效性。因此,企业应通过创建良好的组织创新氛围、创新导向型组织文化、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心智模式的自我管理能力等途径,引导知识型员工培养成柔性创新导向型心智模式以达成理想的创新行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刚 肖诗海
平台型领导作为新时代的领导风格,如何激发知识型员工进行突破性创新是产学两界的重要问题。基于情感事件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探讨平台型领导对知识型员工突破性创新行为的作用路径与边界条件,构建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平台型领导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型员工突破性创新行为;工作繁荣与和谐型创新激情在平台型领导与知识型员工突破性创新行为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差错管理文化通过增强知识型员工和谐型创新激情对其突破性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对链式中介作用发挥调节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毅 黄福华
引入积极情绪、供给需求匹配作为中间变量,建立支持型组织责任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支持型组织责任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其效用受到供给需求匹配的调节;人际支持完全通过个体积极情绪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组织支持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部分受到个体积极情绪的中介;积极情绪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受到供给需求匹配的调节,研究结论有效地解释了以往研究的分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懿 刘翔宇 李新建
遵循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范式与学习范式,从个体技能柔性视角揭示组织开发实践与员工自我开发及两者交互效应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通过对519份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组织开发实践与员工自我开发对技能柔性有显著正向作用,技能柔性对员工创新行为亦有积极正向影响,技能柔性在组织开发实践、员工自我开发与创新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两者交互效应对技能柔性的积极作用不显著,进而技能柔性无法在两者交互效应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由此可知,在充满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中,技能柔性是打开创新之门的一把"钥匙",然而,获取这把"钥匙"的组织开发实践与员工自我开发之间如何实现目标相融、彼此协同,是一项复杂的研究课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丽平 唐培培
不当督导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是组织行为学领域的一个新热点话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获得296名下属与上级的配对数据,研究不当督导对主动性创新行为的影响效果,并探索雇佣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不当督导对主动性创新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组织导向型雇佣关系可以显著减弱这种负向效应;而工作导向型雇佣关系却显著增强这种负向效应;但投资不足型雇佣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最后还讨论了研究的局限以及未来展望。
关键词:
不当督导 主动性创新行为 雇佣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可 张慧颖 王瑞
知识管理过程是决定产品创新成败的关键性环节,通过梳理知识管理过程及产品创新的相关研究文献,构建了知识管理过程对产品创新影响关系的结构模型,探讨了知识管理中的各个流程对产品创新的影响程度,并进一步考察了供应链整合的调节作用。利用中国大陆13个省市4个行业的280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表明:知识获取、知识转化和知识应用对产品创新的影响积极显著,社会资本正向调节知识获取与产品创新的关系,供应链整合正向调节知识转化与产品创新的关系;社会资本对知识转化与产品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供应链整合对知识获取与产品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小玲 叶龙
文章从萨帕的终身职业发展理论的视角对可雇佣性的内涵和动态研究模型进行了探究。首先对职业发展理论和可雇佣性内涵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基于职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就业能力、胜任能力、职业能力与可雇佣性的关系进行了辨析,从而对可雇佣性的内涵重新进行了界定,接着构建了可雇佣性动态发展的研究模型,最后从职业探索期、职业构建期和职业维持期三个不同时期对可雇佣水平与雇佣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假设构建了可雇佣性曲线图。
关键词:
可雇佣性 职业发展 动态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花 杜梅 孙芹 李玉
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个体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中国情境下上海319位企业成员为调查样本,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任务互依性、目标互依性、奖励互依性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机制路径,检验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和任务冲突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任务互依性、目标互依性、奖励互依性对知识获取有显著正向作用;知识获取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作用;知识获取在任务互依性、目标互依性、奖励互依性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任务冲突在目标互依性与知识获取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任务冲突调节知识获取在目标互依性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在高任务冲突情境下,该中介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拓展了中国情境下员工创新行为理论体系,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寻求更多管理策略提供指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云超 屠兴勇
越轨创新对员工个体价值实现和企业创新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如何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触发员工越轨创新,亟待学界给出建设性意见。基于工作特征理论和期望价值理论,构建一个总效应调节模型,旨在解释感知工作复杂性对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的影响效果、内在机制和情境约束条件。运用受约束的非线性模型对318份员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感知工作复杂性对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存在正向影响作用,自我反思在工作复杂性与越轨创新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自我创新期待在工作复杂性对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的整个影响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凌 蒋新玲
从知识共享接收者视角,探索不同类型人际关系中知识距离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员工间较大的知识距离会抑制员工向同事的知识寻求进而抑制员工创新行为;员工与上级间较大的知识距离会抑制员工向上级的知识寻求继而抑制员工创新行为;同事信任在员工间知识距离与向同事知识寻求的行为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在员工同上级的知识距离与向上级知识寻求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培训对知识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基于职业承诺的中介与内部可雇佣性的调节作用
雇佣保障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员工可雇佣性的调节作用
可雇佣能力视角下的员工创新行为形成机理及组织引导策略
基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路径研究
基于调节焦点理论的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研究——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知识型员工目标导向、创新氛围与个体创新绩效——一个交互效应检验
人工智能视阈下智力资本如何影响科技人员创新工作行为——基于交互调节效应模型
职业召唤能否带来员工的创新? 知识型员工职业召唤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
创新过程、创新环境及其跨层级交互作用对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知识生产函数的两阶层线性模型分析
基于差错沟通视角的雇员敌意与员工创新行为: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