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03)
2023(4218)
2022(3398)
2021(3320)
2020(3014)
2019(6769)
2018(6735)
2017(12479)
2016(6981)
2015(7894)
2014(7949)
2013(8016)
2012(7207)
2011(6578)
2010(6865)
2009(6561)
2008(7015)
2007(6372)
2006(5920)
2005(5390)
作者
(20061)
(16586)
(16290)
(15434)
(10622)
(7708)
(7668)
(6598)
(6250)
(6022)
(5722)
(5608)
(5386)
(5262)
(5115)
(5048)
(4941)
(4884)
(4789)
(4733)
(4110)
(4042)
(4006)
(3833)
(3736)
(3702)
(3683)
(3614)
(3337)
(3190)
学科
管理(35489)
(28598)
(25373)
企业(25373)
(20614)
经济(20587)
(10795)
方法(10720)
保险(10704)
(10525)
(8370)
财务(8346)
财务管理(8320)
数学(8125)
中国(8072)
数学方法(8046)
(7874)
企业财务(7865)
人事(7687)
人事管理(7687)
(7319)
银行(7317)
(6745)
(6628)
(6277)
经营(6224)
(6007)
理论(5984)
业经(5661)
决策(5646)
机构
大学(96873)
学院(95036)
管理(45171)
理学(35800)
理学院(35453)
管理学(35070)
(34983)
管理学院(34843)
经济(33848)
中国(29149)
研究(26789)
(22801)
(21405)
(16457)
财经(16293)
科学(16107)
(14765)
中心(14547)
北京(13799)
(13698)
(13473)
财经大学(12291)
公司(12267)
研究所(11807)
商学(11281)
(11256)
商学院(11162)
(10914)
师范(10832)
业大(10795)
基金
项目(56944)
科学(45042)
基金(42108)
研究(41960)
(35944)
国家(35647)
科学基金(31682)
社会(26192)
社会科(24783)
社会科学(24771)
基金项目(22420)
自然(21431)
(20985)
自然科(20830)
自然科学(20823)
自然科学基金(20492)
教育(18751)
编号(18072)
资助(17591)
(17564)
成果(15179)
(12698)
项目编号(12072)
重点(11825)
(11564)
教育部(11062)
人文(11045)
课题(10852)
创新(10817)
科研(10808)
期刊
(42209)
经济(42209)
研究(29172)
中国(26171)
(20490)
管理(20335)
(15807)
金融(15807)
科学(12326)
学报(11879)
图书(9108)
技术(8712)
(8664)
大学(8628)
会计(8342)
教育(8151)
财经(8103)
学学(7634)
财会(6803)
(6790)
资源(6678)
书馆(6361)
图书馆(6361)
理论(6123)
实践(5698)
(5698)
业经(5578)
情报(5563)
(5532)
农业(5381)
共检索到163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袁庆宏  
本文提出应当关注知识型员工主动离职对于企业知识资源的负面影响,阐释了知识型员工在与企业关键资源的相互作用中体现的“粘结性”和“事实上具有控制性”的特点,从知识管理方式和人力资本激励制度两个层面,探讨了规避知识型员工主动流失风险的基本对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盖国凤  马红玉  黎彩眉  
随着知识型员工不断涌现,基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企业对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管理越来越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在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内涵、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等方面后,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高度,提出了针对知识型员工的“差异化”的人力资源战略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多样化的薪酬体系模型,以此加强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减少其流失,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牛艳红  聂峰  
文章阐述了关键岗位人才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留住人才单靠优厚的待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够看到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达成企业和关键岗位人才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邓今朝  
核心员工的流失,带来的是组织核心能力的削弱甚至丧失,其风险是毁灭性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核心员工的流失呈高发态势,其风险具有可观测性和可逆性、关联引发性、集合放大性等特点,因而不能不引起重视。员工工作撤出模型为核心员工流失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分析框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廖冰  纪晓丽  
知识型员工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与由此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并提出了加强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的途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邢子政  黄瑞华  汪忠  
联盟合作存在知识流失风险,企业必须在共享知识和保护知识的平衡中抉择。本研究对213家参与联盟合作的企业进行问卷调研,通过调节效应分析,实证研究联盟合作中信任在知识流失风险影响知识保护过程中的外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流失风险是企业进行知识保护的重要依据,而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知识保护行为,但信任并不能完全消除知识保护的必要性。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及研究展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颖  何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红英  匡建国  
"为他人作嫁衣裳"是企业培训工作的一种典型风险,让众多企业陷入员工培训的两难选择。从培训期望收益的角度出发,企业是否培训员工的决策,取决于受训员工的跳槽决策和其他企业的培训决策选择。员工跳槽率的高低是影响企业培训收益的主要因素,企业只要通过构建有效的"一个平台+两项制度+两项技术"的风险控制系统,控制员工流失风险,就可能从员工培训中实现预期收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志强  孙羽  
本文以2014—2020年的我国沪深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比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前后股价暴跌发生可能性的变化,并分析媒体关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后股价极端下跌情况有缓解;媒体加强了关键审计事项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媒体调节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提高关注度而非情绪引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曾德明  李宝霞  禹献云  
跨国战略联盟中母国企业在学习国外企业技术知识的同时也面临自身技术知识流失的风险。基于母国视角分析跨国战略联盟中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技术知识流失风险及风险形成原因,参考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从技术知识流失风险的监控、识别、评估、对策、对策实施保障等几个方面建立防范体系,以期对跨国战略联盟中我国企业的技术知识流失风险防范有一定帮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晓华  葛秋萍  
知识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如何对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的流失进行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之一,而其中核心型知识员工的管理尤其重要。本文在分析这些员工的特点及流失原因的基础上,对对策也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建立共同愿景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期刊] 预测  [作者] 杨宏玲  张婷  赵妍  
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个人隐私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从组织内部员工信息隐私关注的角度,研究其对组织信任、组织公民行为和员工满意度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员工信息隐私关注对其组织信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信息隐私关注通过组织信任对组织公民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信息隐私关注不仅对员工满意度有直接的影响,也通过组织信任对其有间接的影响。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莉梅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逐渐加速,我国与海外国家经贸合作往来日渐频繁,国有资产出海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目前,我国海外投资管控体系不完善,且多数国有企业对境外投资国市场环境了解不充分、境外投资与管理经验不足,致使我国境外国有资产流失风险逐渐增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境外国有资产流失重灾区。为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境外国有资产流失的基本状况,进一步探讨境外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防范境外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的具体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爱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加强,绝大多数国家、绝大多数企业都已不同程度地 面临着人力资本流失风险。对人力资本流失的担忧和恐慌,已不仅使发展中国家或落后企业无法回避, 而且也使一些发达国家或越来越多的先进企业开始小心翼翼。为此,本文从人力资本流失根源及危害分 析入手,对企业人力资本流失风险控制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煊  汪洋  王分棉  
解决我国境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应该从调整现行监管模式入手。本文认为,在法律监管层面,应该提升现有境外国有资产监管的法规级别,更新过于陈旧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强化境外国有资产监管的细节指导,并建立境外资产信息披露制度;在行政监管层面,应该设立国有控股公司中间架构,成立境外资产监管部以协调现有各部门监管职能;在企业监管层面,应该提高国有企业境内母公司治理水平,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整合多元化监督系统,推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