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4)
- 2023(14059)
- 2022(12168)
- 2021(11496)
- 2020(9549)
- 2019(22110)
- 2018(21861)
- 2017(42670)
- 2016(22657)
- 2015(25361)
- 2014(25241)
- 2013(24433)
- 2012(22033)
- 2011(19642)
- 2010(19268)
- 2009(17296)
- 2008(16573)
- 2007(13994)
- 2006(11876)
- 2005(9899)
- 学科
- 济(89514)
- 经济(89409)
- 管理(69237)
- 业(63733)
- 企(55049)
- 企业(55049)
- 方法(45629)
- 数学(39190)
- 数学方法(38648)
- 财(22854)
- 农(22663)
- 中国(21801)
- 业经(20881)
- 学(20102)
- 理论(17077)
- 地方(16389)
- 技术(15628)
- 农业(15333)
- 贸(15195)
- 贸易(15190)
- 和(14976)
- 务(14893)
- 财务(14824)
- 财务管理(14796)
- 易(14738)
- 企业财务(14029)
- 制(13955)
- 环境(13736)
- 划(13306)
- 银(12202)
- 机构
- 大学(317272)
- 学院(314365)
- 管理(131718)
- 济(123472)
- 经济(120866)
- 理学(116212)
- 理学院(115020)
- 管理学(112992)
- 管理学院(112429)
- 研究(96570)
- 中国(69743)
- 京(65573)
- 科学(60510)
- 财(55088)
- 业大(46675)
- 财经(45898)
- 所(45540)
- 农(45045)
- 中心(44651)
- 江(42296)
- 研究所(42102)
- 经(42000)
- 范(41731)
- 师范(41364)
- 北京(40314)
- 经济学(37360)
- 院(35704)
- 农业(35272)
- 州(34906)
- 财经大学(34731)
- 基金
- 项目(227194)
- 科学(180322)
- 研究(167029)
- 基金(166791)
- 家(144252)
- 国家(143084)
- 科学基金(125009)
- 社会(105885)
- 社会科(100387)
- 社会科学(100363)
- 基金项目(89235)
- 省(88021)
- 自然(81878)
- 自然科(80014)
- 自然科学(79996)
- 自然科学基金(78540)
- 教育(77357)
- 划(74048)
- 编号(68250)
- 资助(67772)
- 成果(53932)
- 部(50410)
- 重点(50184)
- 创(47848)
- 发(47254)
- 课题(45475)
- 创新(44511)
- 教育部(43975)
- 科研(43664)
- 国家社会(43524)
- 期刊
- 济(124497)
- 经济(124497)
- 研究(87031)
- 中国(50567)
- 学报(47875)
- 管理(46841)
- 科学(44770)
- 财(41456)
- 农(39561)
- 大学(37193)
- 学学(34945)
- 教育(34900)
- 农业(28035)
- 技术(27940)
- 财经(21758)
- 业经(21234)
- 融(20859)
- 金融(20859)
- 经济研究(19925)
- 经(18502)
- 图书(17201)
- 问题(16207)
- 科技(15606)
- 理论(15430)
- 技术经济(15007)
- 实践(14290)
- 践(14290)
- 版(14071)
- 业(13948)
- 商业(13797)
共检索到426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钱峻峰 蒲勇健
知识员工的特性使得基于理性人假设的经济契约不能进行有效激励。本文建立了基于知识员工互惠性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新模型的最优委托-代理合约可给委托人带来比传统的委托-代理最优合约更高的利润水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德鹏 杨晨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顾客的日渐成熟,顾客创新的战略重要性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Dufwenberg&Kirchsteiger(2004)的动机公平模型,结合物质支付和心理互惠支付,建立创新顾客团队协作激励模型。通过激励模型的求解与分析,探讨互惠敏感度与最优顾客有效参与时间、个人绩效报酬系数、团队产出分享系数以及企业期望收益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雇佣具有互惠偏好的顾客参与产品创新,能增加企业的期望效益;团队协作的实现需要满足基本条件;积极互惠对于最优顾客有效参与时间、个人绩效报酬系数、团队产出分享系数的影响效应与消极互惠情况下的影响效应恰好相反。此外,通过产品提升项目的算...
关键词:
互惠偏好 激励机制 创新顾客 团队协作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凤华 张德鹏 陈春峰
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互惠公平,从创新顾客的互惠偏好程度、激励契约类型与激励效果的关系入手,构建创新顾客参与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和分析,探讨激励契约的外部性和互惠关系对于激励效果的影响;此外,进一步分析如何联合经济激励和心理激励,降低企业获得创新顾客高努力投入的成本;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模型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当创新顾客之间出现互惠关系时,最优激励契约取决于创新顾客心理偏好与风险态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创新顾客的风险规避程度较低时,最优激励契约为相对绩效契约;当创新顾客的风险规避程度较高时,最优激励契约为团队报酬契约。
关键词:
互惠公平 创新顾客 心理激励 激励契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丹 施徐景 戴昌钧
知识工作的生产率来源于知识员工激励管理的成效。根据行为科学的研究,任何激励策略都必须作用于人的行为动力才能发挥作用。显然,激励策略与员工行为动力的匹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激励的有效性。本文借助“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知识员工的行为动力源与行为动力架构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知识员工的激励策略。
关键词:
知识员工 人格结构理论 员工激励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王建华 王恒 孙俊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将互惠偏好理论引入到双重委托代理模型,分别比较生产者和监管者在无互惠偏好和有互惠偏好下的学习水平、产出努力水平和合作努力水平,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结论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生产者和监管者的学习水平与激励系数成正比,与学习成本负相关,与互惠偏好、固定报酬无关;初始学习能力髙的生产者和监管者可提高消费者期望收入;生产者和监管者的努力程度与激励系数、努力水平影响系数正相关,与产出成本负相关,与固定报酬无关,但固定报酬可以促进委托代理关系构建;激励系数与风险规避系数、环境波动程度成反相关;互惠偏好系数大于临界值时努力水平与互惠偏好系数负相关,但努力程度仍大于无互惠偏好行为下的努力水平,于临界点达到峰值。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颖林 刘继才 高若兰
在PPP项目风险分担及实物期权理论的基础上,将政府部门的互惠偏好以及项目参与方的风险偏好加入博弈模型,分别讨论两阶段和三阶段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如何实现期权价值分配,并对比两种博弈模型得出的结论。通过数值分析得出:只有当政府的互惠偏好程度高于一定值时才能实现有效的激励效用。
关键词:
PPP项目 实物期权 风险偏好 互惠偏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穆荣 张同建
隐性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行为,是实现知识的资本性功能的有效方式。知识理论中关于隐性知识转移的研究目前仍停留在宏观理论领域,缺乏对微观层面的应用性探讨。隐性知识转移模型与激励理论中的委托—代理模型存在着天然的拟合性,但是,基于理性经济人前提下的完全合约理论对隐性知识转移行为不存在实质性的指导作用。借助于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模型的简化形式,通过对互惠性假设下与经济人假设下隐性知识转移行为的博弈均衡的对比分析可知:基于不完全合约的互惠性激励措施在隐性知识转移活动中更具有现实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知识转移 激励理论 模型 分析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德明 胡淼鑫 禹献云
知识的增长离不开员工之间知识转移,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组织开展知识转移活动的关键,而知识转移的效果又取决于高位势知识员工转移知识的意愿和低位势知识员工吸收知识的能力。本文从知识位势的角度出发,引入知识吸收系数,探讨高知识位势员工、低知识位势员工和企业三方的利益机制下知识转移的效果,分析了多种激励机制在促进组织内知识转移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对知识拥有者采用精神激励加团队收益激励的策略,最有利于员工知识转移。
关键词:
知识位势 知识转移 吸收系数 激励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飞龙 袁云峰
本文以期望理论为基础 ,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期望偏好 ,介绍了美国MTV公司的员工与雇主之间签定“期望协议”的做法 ,并以我国京沪穗深经理人薪酬大调查的数据为主 ,从激励知识型员工的角度分析我国目前经理期望的满意程度 ,希望能为我们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 期望激励 期望协议 实证研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水洪 李艳波 杨斌
IT企业是知识型企业的代表,知识型员工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本,许多关键技术人员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把握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如何在制度和管理层面上激励员工,使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潜力,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知识型员工 激励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梁镇 季晓燕 张维
本文分析知识型员工激励的主要因素,探讨最具价值的激励因素,并以此建立知识型员工不同激励方法的比较和适用参照表,找出针对不同特征与类型的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 激励因素 激励方法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淦未宇 徐细雄 易娟
在探究知识型员工特征及其社会偏好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社会偏好视角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系统。分析认为,有效的激励系统应该包含3个方面,即经济偏好激励子系统、社会偏好激励子系统以及辅助支持系统。通过对社会偏好系统包含的6个子系统的详细研究,指出强化对知识型员工的社会偏好激励,不仅是当前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实践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提升知识型员工产出效率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 社会偏好 激励机制
[期刊] 预测
[作者]
蒲勇健 郭心毅 陈斌
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在许多情况下与现实不符,行为人并非单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还会关注收益的公平性。本文研究引入行为经济学中行为人具有公平偏好的研究结论,运用心理规律弱化理性假设,改进并构建新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代理人关注物质效用和公平分配情况下的最优激励契约和激励效率。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公平偏好会改变最优契约的报酬结构形式,影响激励的效率;在公平条件下建立的新互惠契约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并且是激励、保险、公平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契约。
关键词:
激励机制 委托—代理 公平偏好 契约理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轶 曹启龙 毛良虎
基于对中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实地调研和考察,结合激励理论、社会偏好理论、互惠理论以及公平理论等多种理论,从激励的视角研究了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之间关系及其调节作用。文章运用投影寻踪法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团队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自我效能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在考虑科研团队成员不同异质性的条件下,这一负相关关系具有高度的稳健性。在考虑到激励因子时,内部激励具有比外部激励更强的激励效果,即内部激励更有利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在调节效应方面,总体而言,激励能够抑制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隐匿行为,增强高校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自我效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轶 曹启龙 毛良虎
基于对中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实地调研和考察,结合激励理论、社会偏好理论、互惠理论以及公平理论等多种理论,从激励的视角研究了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之间关系及其调节作用。文章运用投影寻踪法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团队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自我效能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在考虑科研团队成员不同异质性的条件下,这一负相关关系具有高度的稳健性。在考虑到激励因子时,内部激励具有比外部激励更强的激励效果,即内部激励更有利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在调节效应方面,总体而言,激励能够抑制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隐匿行为,增强高校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自我效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