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55)
2023(15198)
2022(12866)
2021(11632)
2020(10116)
2019(22598)
2018(22337)
2017(42598)
2016(23415)
2015(25933)
2014(25441)
2013(25300)
2012(23227)
2011(20779)
2010(21021)
2009(19880)
2008(20053)
2007(18473)
2006(16147)
2005(14521)
作者
(69967)
(58728)
(58660)
(55227)
(37211)
(28175)
(26364)
(22886)
(21796)
(20855)
(19813)
(19561)
(18708)
(18487)
(18310)
(18087)
(17970)
(17426)
(16868)
(16845)
(14847)
(14359)
(14301)
(13275)
(13228)
(13200)
(13065)
(12927)
(11843)
(11710)
学科
(98077)
经济(97968)
(95882)
(85705)
企业(85705)
管理(82269)
方法(44747)
数学(35137)
数学方法(34828)
(32194)
业经(32128)
(31905)
中国(24343)
农业(23207)
(23030)
财务(22999)
财务管理(22966)
技术(22689)
企业财务(21766)
(19728)
(18913)
(18390)
贸易(18381)
理论(18345)
(18002)
(17858)
地方(16877)
(16776)
(16410)
技术管理(14766)
机构
学院(341017)
大学(336638)
(139807)
经济(137104)
管理(135531)
理学(116721)
理学院(115520)
管理学(113752)
管理学院(113138)
研究(110041)
中国(85136)
(70507)
科学(69778)
(66953)
(65328)
(56790)
业大(55406)
农业(53319)
(53004)
财经(51789)
研究所(51593)
中心(51157)
(46913)
北京(43714)
经济学(41798)
(41497)
(39954)
师范(39391)
(38805)
经济学院(38020)
基金
项目(225987)
科学(178081)
基金(163945)
研究(160459)
(144909)
国家(143600)
科学基金(123278)
社会(102316)
社会科(97096)
社会科学(97067)
(91033)
基金项目(87637)
自然(81564)
自然科(79747)
自然科学(79719)
自然科学基金(78414)
(75697)
教育(72741)
资助(65456)
编号(63923)
(52656)
重点(50990)
成果(50270)
(48907)
(48829)
(48550)
创新(48433)
科研(43758)
课题(43478)
计划(42954)
期刊
(154552)
经济(154552)
研究(93774)
中国(65683)
(61173)
学报(57478)
(54455)
管理(53919)
科学(51808)
大学(42542)
农业(41363)
学学(40591)
技术(31650)
教育(30508)
(28996)
金融(28996)
业经(27761)
财经(26040)
(25208)
经济研究(24361)
(22454)
问题(20512)
技术经济(20032)
科技(17945)
(17315)
商业(16963)
(16162)
现代(16107)
财会(16090)
(14924)
共检索到502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易力  胡振华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吸收能力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对集群企业自主创新影响的量化模型,采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揭示了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提出了三个仿真模型:一是渐近增长模型,较小的吸收能力制约了初创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二是指数增长模型,适当提高吸收能力可以突破知识存量增长的瓶颈,激进式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三是S型增长模型,动态的吸收能力与研发投入产出之间的相互协调是成熟企业的表现,拐点的出现标志着企业自主创新进入巩固阶段。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钱锡红  杨永福  徐万里  
创新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普遍认可,但关于影响创新的关键因素则仁者见仁。网络理论强调企业外部网络位置对企业创新的作用,而企业内部能力观则认为吸收能力才是决定企业创新的最重要因素。本文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各执一词,也各有道理,但都是片面而不完整的,应该综合看待。本文利用三个维度来刻画网络位置,并且引入吸收能力,考虑吸收能力与网络位置的交互作用,从而构建出更具说服力的整合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淑芬  张康  
在梳理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评价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山西省煤炭企业的特点,提炼出煤炭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的影响要素,运用系统动力学工具软件绘制出山西省煤炭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系统因果关系图、系统存量流量图,建立了系统模型方程式。利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对山西省煤炭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系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出山西省煤炭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收益的仿真图。最后对创新环境系统中的各影响要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金生  乔盈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发展和创新的源泉与重要资源。研发团队沟通行为是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探究其对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社会认同、知识共享等理论为基础,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沟通行为与自主创新绩效的关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288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研发团队合作性沟通对团队产品创新绩效和工艺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研发团队竞争性沟通和回避性沟通对团队产品创新绩效和工艺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在研发团队合作性沟通、竞争性沟通与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显著中介作用,但是在研发团队回避性沟通对自主创新绩效影响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为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自主创新绩效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对企业提高知识共享与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戚桂杰  张越  郭林江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综合理论模型,对国内外86项独立实证研究、23807个独立样本进行了Meta检验,考察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r=0.466),且潜在吸收能力通过现实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产生作用;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呈现情境差异,企业所处行业类型、国家创新环境、技术转化环境和创新绩效衡量方式等因素调节二者间关系,但影响效果不尽相同。这表明,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会受到时间、空间、行业特征及绩效评价标准的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瞿孙平  石宏伟  郑爱翔  
通过对江苏253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将知识搜索方向分为三种,借助多重中介效应法分析知识搜索方向、吸收能力和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知识搜索方向可分为三种,供应链搜索、平行企业搜索和创新服务机构搜索;知识搜索方向存在多条显著的中介路径影响双元创新;供应链搜索对渐进式创新的作用更大,而平行企业搜索和创新服务机构搜索对突破式创新的作用更大;吸收能力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更大;渐进式创新对突破式创新有显著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董坤祥  侯文华  甄杰  王萍萍  
在分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特征基础上,建立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的因果关系图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用Vensim PLe对所构建模型进行仿真。采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对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有效模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模和创新的发展。对模型的调控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提出了扩大集群规模和加强集群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德明  贾曙光  禹献云  
联盟企业通过有效构建关系资本,获取外部知识资源,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共识。在以往关系资本与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本文引入了知识吸收能力这一中介变量,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从关系资本的三个维度(信任、承诺和有效冲突管理)阐述了其对知识吸收能力以及知识吸收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静武  
本文介绍了封闭式创新、开放式创新模式和组织吸收能力,建立了组织吸收能力和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关系框架,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小虎  项保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它可分为信息搜寻、知识吸收、创新与应用三阶段,不仅取决于内部的知识积累还取决于外在的社会网络环境。社会网络通过关系要素、结构要素、社会资本等对吸收能力的搜寻、吸收和应用阶段都产生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骅  张旭  
考虑到企业的吸收能力和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因素,本文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模式。针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分析了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时,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和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对产品市场和创新投入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博弈的决策条件和决策效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海东  黄勇  
企业内部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互补与替代关系并存,但互补性得到了更多研究的论证。基于现有研究对两类研发活动互动关系还缺少更为深入的探讨,文章从能力互补观和吸收能力观的视角构建了企业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研发等关键构念之间的模型关系图,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够促进企业形成核心技术知识、两类研发活动的相互协同和企业创新绩效提高等研究命题。通过广东科达机电的纵向案例研究,考察了企业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研究发现,企业内部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互动、企业的创业导向与吸收能力有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向永胜  古家军  
根据集群具有的地理边界特性将集群企业的网络结构嵌入划分为群内和群外,并将吸收能力纳入到网络结构嵌入对集群企业两种不同创新能力作用影响的分析框架中。实证研究发现:群内网络异质性、群外网络规模和群外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利用性创新能力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吸收能力在这其中具有调节效应。群外网络规模、群外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能力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吸收能力在这其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群内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能力具有负向显著影响。因此集群企业在发展双元创新能力过程中,需要在优化集群内外结网形态与加强内部创新投入上双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和跃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向永胜  古家军  
根据集群具有的地理边界特性将集群企业的网络结构嵌入划分为群内和群外,并将吸收能力纳入到网络结构嵌入对集群企业两种不同创新能力作用影响的分析框架中。实证研究发现:群内网络异质性、群外网络规模和群外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利用性创新能力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吸收能力在这其中具有调节效应。群外网络规模、群外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能力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吸收能力在这其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群内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能力具有负向显著影响。因此集群企业在发展双元创新能力过程中,需要在优化集群内外结网形态与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苏敏艳  郑慧凌  王紫红  高山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并购成为企业快速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但对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未达成一致认识。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和Tobit经济计量模型,对国内医药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吸收能力对并购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在技术并购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动态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时,需要注重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