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5)
- 2023(10927)
- 2022(9346)
- 2021(8424)
- 2020(6926)
- 2019(16084)
- 2018(15871)
- 2017(30485)
- 2016(16326)
- 2015(18511)
- 2014(18602)
- 2013(18665)
- 2012(17592)
- 2011(16215)
- 2010(17051)
- 2009(15811)
- 2008(15273)
- 2007(13744)
- 2006(12795)
- 2005(12017)
- 学科
- 济(93055)
- 经济(92985)
- 管理(43049)
- 业(41384)
- 企(32819)
- 企业(32819)
- 方法(32455)
- 数学(28468)
- 数学方法(27905)
- 中国(24929)
- 地方(24811)
- 农(20072)
- 业经(18983)
- 学(16649)
- 地方经济(15418)
- 财(14728)
- 制(14521)
- 农业(14077)
- 理论(13555)
- 贸(12897)
- 融(12882)
- 贸易(12882)
- 金融(12882)
- 银(12674)
- 银行(12660)
- 易(12343)
- 行(12223)
- 发(11921)
- 税(11912)
- 和(11841)
- 机构
- 学院(242695)
- 大学(241318)
- 济(109447)
- 经济(107052)
- 管理(89951)
- 研究(89417)
- 理学(75767)
- 理学院(74904)
- 管理学(73219)
- 管理学院(72783)
- 中国(66572)
- 京(52316)
- 科学(51390)
- 财(49320)
- 所(45322)
- 研究所(40411)
- 江(38828)
- 中心(38797)
- 财经(37630)
- 农(36320)
- 经济学(34222)
- 北京(34155)
- 经(33845)
- 范(33284)
- 师范(32994)
- 院(31986)
- 业大(31769)
- 州(30946)
- 经济学院(30272)
- 农业(27662)
- 基金
- 项目(150157)
- 科学(118680)
- 研究(113039)
- 基金(106572)
- 家(91924)
- 国家(91148)
- 科学基金(78270)
- 社会(71737)
- 社会科(68127)
- 社会科学(68110)
- 省(60753)
- 基金项目(54800)
- 教育(53321)
- 划(49996)
- 自然(48314)
- 自然科(47250)
- 自然科学(47241)
- 编号(46493)
- 自然科学基金(46350)
- 资助(44904)
- 成果(38831)
- 发(37167)
- 重点(34382)
- 课题(33948)
- 部(32603)
- 创(31721)
- 发展(30874)
- 展(30422)
- 创新(29606)
- 国家社会(29471)
- 期刊
- 济(134872)
- 经济(134872)
- 研究(84515)
- 中国(56341)
- 管理(36666)
- 财(36203)
- 教育(34213)
- 农(34152)
- 学报(32499)
- 科学(31837)
- 技术(25423)
- 大学(25413)
- 融(24535)
- 金融(24535)
- 学学(23555)
- 农业(23211)
- 经济研究(22945)
- 业经(20525)
- 财经(19132)
- 经(16644)
- 问题(16554)
- 统计(15191)
- 技术经济(14715)
- 策(13593)
- 贸(12707)
- 决策(12282)
- 业(12220)
- 国际(11912)
- 世界(11910)
- 商业(11887)
共检索到393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潘士远 史晋川
本文在罗默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进知识的异质性和知识的吸收能力这两个前提条件,更完整地定义了知识的溢出效应概念,建立了一个改进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看,这一模型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从应用性看,这一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水军 包群 赖明勇
通过构建中间产品种类扩张型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探讨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技术外溢与本国技术吸收能力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对模型的竞争性市场均衡分析得到了均衡增长路径的稳态增长率,并就解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模型的基本结论是:技术吸收能力的提高、人力资本积累以及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然而贸易开放度、技术水平差距对稳态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具有不确定性。
关键词:
开放经济 内生增长 技术外溢 吸收能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张泽义
在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有关开放经济和技术溢出的假定,运用均衡分析推导出经济均衡增长路径,并以此构建计量模型,应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IVQR)实证分析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及技术吸收能力对溢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进口贸易作为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总体上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丰富的人力资本促进了技术溢出;在我国经济增长率低的地区,对外开放促进了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而在经济增长率高的地区,由于过度依赖进口和进口渗透率过高使得溢出效果为负但不显著;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完善阻碍了技术溢出,并且随着分位数的增加,这种阻碍作用越凸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青海
笔者基于国际技术扩散的视角,同时考虑了进口、出口、FDI等三个国际技术扩散的渠道,对FDI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未考虑吸收能力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为正;而当考虑人口的吸收能力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负,FDI每增加10%,便会使经济增长率降低0.012%。最后,笔者提出了提高国内吸收能力等建议。
关键词:
FDI 吸收能力 国际技术扩散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裕 胡韩莉
利用1997~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依存和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步加强;不同地区的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因此,应该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凌云 杨雯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对东道国经济的资本积累作用,还表现在对东道国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我们得出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与金融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居民的储蓄率有重要的联系,同时东道国技术存量对技术吸收能力有积极作用;该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对经济增长有正的相关性,但是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有消极的负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路娟 张勇 朱俊杰
吸收能力源于认知能力与消化能力两个典型维度,它对创新绩效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以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FGLS回归分析,对吸收能力调节效应下创新绩效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绩效对经济增长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除东部地区外,认知能力在创新绩效经济实现过程中的单独调节效应并不明显,消化能力的单独作用则呈现微小的负向调节效应,吸收能力两个维度的综合调节效应有益于强化创新绩效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但当前这种作用效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需要进一
关键词:
吸收能力 认知能力 消化能力 调节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路娟 张勇 朱俊杰
吸收能力源于认知能力与消化能力两个典型维度,它对创新绩效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以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FGLS回归分析,对吸收能力调节效应下创新绩效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绩效对经济增长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除东部地区外,认知能力在创新绩效经济实现过程中的单独调节效应并不明显,消化能力的单独作用则呈现微小的负向调节效应,吸收能力两个维度的综合调节效应有益于强化创新绩效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但当前这种作用效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各区域的认知能力、消化能力,重点增强两个维度的综合调节效应,促进创新绩效更好地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
吸收能力 认知能力 消化能力 调节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舜佳
FDI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其吸收能力相关,而金融市场是反映吸收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份数据,实证检验了基于金融市场吸收能力,FDI是否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的直接效应,但借助金融市场功能却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间接的促进效应,且净效应为正;在加入国内投资变量后的检验结果也表明只有借助金融市场功能才能发挥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FDI 金融市场 交互项模型 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小筠 刘戒骄 谢攀
中国经济增长正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的源头是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的投资主体是政府。为考察政府基础研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对Romer (1990)和Jones (1995)内生增长理论模型予以扩展,将研发部门扩展为基础研究部门和私人研发部门,将政府公共支出细分为基础研究支出、私人研发部门补贴和消费性公共支出,将劳动力细分为非熟练工人和科研人员且两者不可替代。对扩展后的模型求解一般均衡发现:提高政府基础研究支出比例会推动经济增长;政府补贴对私人部门研发支出具有挤出效应,减少补贴不会抑制经济增长;政府消费性公共支出会抑制政府基础研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选择税率分别为10%、20%和30%的数值模拟结果也印证这一结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余长林
本文针对已有的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研究往往只关注人力资本投资数量而忽视人力投资结构研究的现状,把教育和健康看作两种资本,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具体构成形式。假设人力资本由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按照Cobb-Douglas生产技术形式组合生成。通过扩展Mankiw、Romer和Weil(1992)模型(简称MRW模型),构建了一个新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制约着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积累和存量都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文章以理论分析为基础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利用1978-2004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存量以及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对中国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炳志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出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发生了深层的变化。罗默(Romer)的模型,被誉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模型。 一、罗默的第一个模型 罗默在建立他的第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时,引用了罗歇尔关于“外部经济效果”(externalities)的概念。罗默在1986年提出他的第一个模型时,认为正向外部经济技术效果来源于资本要素K的积累,这个资本要素不一定是有形资本。罗默在建立他的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长林
本文针对已有的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研究往往只关注人力资本投资数量而忽视人力投资结构研究的现状,把教育和健康看作是两种资本,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具体构成形式。假设人力资本由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按照CobbDouglas生产技术形式组合生成。通过扩展Mankiw、Romer和Weil(1992)模型(简称MRW模型),构建了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制约着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数量和结构都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本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利用1978~2004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柏杰 何炼成 郭立宏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习惯形成(habit formation)的消费函数,并将财富划分为房地产财富和非房地产财富,利用我国2003—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考察了房地产财富的短期和长期消费效应。实证表明:我国房地产财富的总体短期消费效应为0.11,长期消费效应则为0.29,消费的习惯形成系数则为-0.97;但从地区效应来看,房价较高的省市并未体现出较高的消费效应。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财富 消费效应 工具变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潘士远 林毅夫
本文的研究表明,如果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那么知识吸收能力较高,发展中国家可以实现向发达国家的经济收敛,人均收入水平有可能超过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如果实行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且违背的程度比较严重,那么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吸收能力会逐渐下降趋于零,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关键词:
发展战略 知识吸收能力 经济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