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5)
2023(6265)
2022(4916)
2021(4616)
2020(3914)
2019(8622)
2018(8504)
2017(15800)
2016(8635)
2015(9749)
2014(9904)
2013(9449)
2012(8588)
2011(7988)
2010(8074)
2009(7863)
2008(7877)
2007(7190)
2006(6435)
2005(6090)
作者
(24675)
(20864)
(20668)
(19643)
(13313)
(9844)
(9335)
(8007)
(7871)
(7308)
(7133)
(6976)
(6835)
(6723)
(6652)
(6378)
(6131)
(6057)
(6044)
(5968)
(5577)
(5099)
(4880)
(4853)
(4661)
(4655)
(4652)
(4609)
(4190)
(4093)
学科
(33099)
经济(33029)
管理(32587)
(27953)
(24731)
企业(24731)
(11834)
(11626)
方法(11565)
(11467)
中国(9766)
业经(9436)
(9275)
数学(8817)
数学方法(8686)
(8292)
体制(7158)
理论(7024)
技术(6953)
(6873)
财务(6852)
财务管理(6833)
企业财务(6510)
(6406)
(6329)
银行(6315)
(6134)
农业(6034)
(6034)
(5899)
机构
大学(131489)
学院(128135)
(52568)
经济(51422)
管理(48956)
研究(43536)
理学(41381)
理学院(40913)
管理学(40363)
管理学院(40102)
中国(32460)
(27882)
(27432)
科学(24950)
(21403)
财经(21214)
(20424)
中心(19431)
(19088)
研究所(19050)
(18017)
(17557)
师范(17391)
北京(16983)
经济学(16965)
业大(16475)
财经大学(15637)
(15561)
(15534)
经济学院(14896)
基金
项目(82446)
科学(66056)
研究(62668)
基金(60982)
(52476)
国家(52042)
科学基金(44991)
社会(41623)
社会科(39395)
社会科学(39387)
基金项目(31748)
(31275)
教育(29153)
自然(27240)
自然科(26582)
自然科学(26575)
(26271)
自然科学基金(26119)
编号(25504)
资助(23557)
成果(22869)
(21476)
(18899)
重点(18654)
国家社会(17795)
(17649)
课题(17509)
(16863)
教育部(16737)
创新(16628)
期刊
(62209)
经济(62209)
研究(41149)
中国(28657)
(23412)
管理(19821)
学报(19575)
科学(18294)
(17314)
教育(16439)
大学(15352)
学学(14101)
财经(11565)
(11547)
金融(11547)
农业(11295)
技术(10861)
(9951)
经济研究(9415)
业经(9228)
图书(7988)
问题(7915)
理论(6497)
(6472)
科技(6119)
现代(6072)
(5982)
技术经济(5847)
实践(5772)
(5772)
共检索到200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龙宝新  
学校教育制度的创新不是对现有制度的修修补补,而是一项立足于知识学规律,以文化、传统、伦理重建为使命的系统工程。知识的量变和分化、知识性质和媒介的演进、知识增长方式的变动等,都将波及一个时代学校教育制度诸环节及其构架。建立知识化取向的学校教育制度,促进学校教育制度向学校学习制度转型,是当代学校教育制度变革的总体图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郭晨虹  
北京大学在1917—1937年间见证了中国近代教育体制转型的过程,其学院化的建制更是为20世纪后的学科发展形态奠定了基本范式。同时,随着大学出现科层化发展的趋势,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也开始发生转变,对自身精英或大众的定位与选择、对现行体制和权力的批判或认同,都构成了这一转变的必然结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子箫  
技术进步引发了人类知识图景的遽变。数字化、智能化的知识生成、知识表征、知识形态弱化了知识的确证性,人类从追求知识之普遍性、真理性转而追求其经验性、实践性。知识变迁深刻影响着传统知识教学,知识本位的价值立场、以科学为中心的知识内容、学科分化的知识组织等使教学知识不断累加,知识的智育价值、功利价值被强化,知识过密化、浅表化加剧,知识与生命相疏远。人工智能时代,基于知识变迁中教学改革面临的知识困境,教学知识变革是教学变革的前提。这需要通过教学知识的生命立场重建和人文价值重估,走出“教学便是教知识”的观念桎梏;以“减法思维”精选教学知识、以“主题融通”重组教学知识,倡导“人机协同”的知识学习,走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困境。未来,教育必须按照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并坚持知识为生命服务的原则,才能培养出不被技术“物化”和被算法决定的、有高度主体性的人;人工智能技术只有作为沟通教学知识与生命本体的桥梁并引导学生走向“技进于道”的超越,“人工智能+教育”才能回归育人原点,使学生在技术协同的教学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同济大学课题组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民办特点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旨在规范大学与政府、社会与大学内部治理的,独立学院完善治理结构、改善结构治理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一大任务。本文通过审视独立学院治理结构的缺失现象,分析症结所在,探究调适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献士  郝建新  李相佑  
制度变迁是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寻找均衡的变化过程。研究和解读我国大学制度变迁和发展历史有助于找出我国大学制度变迁的规律,更好地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从现有的文献看,研究者们多从历史的角度来划分大学制度变迁阶段和模式,对于变迁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看,我国大学制度变迁是大学利益相关者在相互博弈中,非正式制度经由政府以法律形式界定成为正式制度的过程。大学制度的供求不平衡导致了大学制度变迁。政治因素、大学绩效、决策者的权力、法制环境和路径依赖都是影响我国大学制度变迁供求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代中强  梁俊伟  王中华  
将知识产权保护内生化,通过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实证研究发现:(1)中国人均GDP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存在"U"型关系;(2)进出口贸易的增加会诱使中国政府弱化知识产权保护;(3)教育的发展、FDI的增加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变迁没有显著性的影响;(4)中美知识产权贸易争端以及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变迁产生重大影响,并加快其变迁步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尔升  蒋咏涛  
土地制度的变迁必然推动现代化建设 ,本文用西方国家的历史经验予以证实 ,并用历史资料证明了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高度相关 ,以此得出如下结论 ,在我国目前现代化水平不太高的情况下 ,继续调整现行的土地政策更为必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献君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要运用哲学思维,从关系模式中科学把握。大学是学术组织,大学制度建设既要遵循制度的一般规律,又要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要在规范与自由的相互冲突、相互依存中寻求平衡。现代大学制度在大学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在其建设中,如何处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成为核心问题。由于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两者的性质不同,运用规则不同,权力主体多元、交叉以及校长角色的错位,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去行政化"成为必然选择。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既要重视制度目标,更要重视制度过程,从解决学校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整体推进。要处理好大学制度和大学文化的关系,在制度建设中,加强文化建设。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温芽清  
新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历经三大阶段的变迁之动因均是经济学上的理性趋利。中国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快速演进,其原因主要是外在竞争国的高压和内生的市场经济制度转轨带来的"跟随—联动"效应。知识创新和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辩证关系。知识的不断创新是知识产权制度得以产生和变迁的一种基始力量,是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基础和终极决定者。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绝不总是知识进步的滞后消极反应,一旦切合知识创新水平的知识产权制度得以形成,其又会反过来成为远远快于自发演进的知识进步的决定性推动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小映  
本文从研究目的、基本方法论、制度变迁主体理论、国家理论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解释  等几个方面 ,对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 ,马克  思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方法论 ,以生产力理论和阶级理论为基础 ,在社会分析上坚  持“集体主义”原则 ,把阶级作为制度变迁的主要担当者 ,坚持生产力是决定经济增长的第  一位因素的观点 ,并以研究基本制度的革命性演递规律为主要目的 ;新制度经济学则以功  利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哲学基础 ,以其市场产权理论和新古典国家理论为基石 ,  以解释经济绩效为理论目的 ,并在此问题上从市场产权制度和国家政治制度的层面上坚  持了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杰  马珺  
由于观点和认识角度的偏差,我们往往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含义,从而产生一种“误读”和“误识”,始终认为资源的增加和技术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是经济成长的基本动力,由此而步入纯“经济主义”和纯“技术主义”的误区,从根本上忽视了制度(Institutions)因素对经济增长乃至社会变迁的作用。考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制度变迁与资源的增加、技术的进步一样,同样能够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说,在资源既定和技术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形下,通过制度变迁亦能促成经济体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蒋雅文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 ,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 ,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雄在《当代教育论坛》第7期撰文指出,大学、学术、政府和市场四力制衡是大学张扬"现代性"的制度诉求。我国长期实施的管制型大学制度曾经起到保护大学、稳定社会的历史性作用,但同时也压制了其现代性力量的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洪才  
一现代大学制度具有一种理想的性质,它代表了大学制度建构的方向,并非一种既成的事实。因为在人们关于“现代”的寓意中是“先进”、“发达”和“成熟”的意思。事实也如此,在当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最为理想的大学制度可以为世界上各个国家去模仿。即使是当今在世界上号称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其大学制度也是处于不断完善中。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杨维  
美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在许多方面超越欧洲,形成了"政府依法治教"和"大学自主办学"的鲜明特色。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必须明确"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要义,深入了解中国的现实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差距,切实理顺各种关系,致力于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大学自主办学、校长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学术、社会评估监督"的现代大学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