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23)
- 2023(12051)
- 2022(9649)
- 2021(9051)
- 2020(7783)
- 2019(17262)
- 2018(17222)
- 2017(33086)
- 2016(17587)
- 2015(19775)
- 2014(18927)
- 2013(18530)
- 2012(16558)
- 2011(14601)
- 2010(15116)
- 2009(14193)
- 2008(14166)
- 2007(12978)
- 2006(11411)
- 2005(10524)
- 学科
- 业(86583)
- 企(81776)
- 企业(81776)
- 济(77568)
- 经济(77478)
- 管理(72575)
- 方法(35914)
- 业经(29383)
- 数学(27245)
- 数学方法(26689)
- 财(24508)
- 农(23951)
- 技术(23934)
- 务(19506)
- 财务(19456)
- 财务管理(19441)
- 企业财务(18376)
- 中国(17923)
- 理论(17634)
- 农业(17447)
- 策(15348)
- 制(15215)
- 技术管理(15146)
- 划(15007)
- 和(14913)
- 经营(13272)
- 企业经济(12965)
- 体(12419)
- 贸(12403)
- 贸易(12390)
- 机构
- 学院(252752)
- 大学(246099)
- 管理(108710)
- 济(104657)
- 经济(102672)
- 理学(93594)
- 理学院(92763)
- 管理学(91170)
- 管理学院(90719)
- 研究(73942)
- 中国(59605)
- 京(51380)
- 财(47911)
- 科学(43951)
- 江(39485)
- 农(39024)
- 财经(37726)
- 所(35986)
- 业大(35375)
- 中心(34639)
- 经(34234)
- 研究所(32166)
- 北京(32021)
- 州(31117)
- 农业(30481)
- 商学(30351)
- 经济学(30093)
- 商学院(30078)
- 技术(28939)
- 范(28852)
- 基金
- 项目(164874)
- 科学(133320)
- 研究(123123)
- 基金(120532)
- 家(103402)
- 国家(102478)
- 科学基金(91754)
- 社会(79587)
- 社会科(75662)
- 社会科学(75643)
- 省(67198)
- 基金项目(63292)
- 自然(59237)
- 自然科(58086)
- 自然科学(58073)
- 自然科学基金(57131)
- 教育(56950)
- 划(54045)
- 编号(50001)
- 资助(48514)
- 创(41255)
- 成果(38755)
- 业(37855)
- 创新(37478)
- 重点(36448)
- 部(35754)
- 发(35133)
- 课题(33640)
- 国家社会(32857)
- 制(32161)
- 期刊
- 济(118674)
- 经济(118674)
- 研究(70622)
- 中国(52935)
- 管理(49050)
- 财(41478)
- 农(36702)
- 科学(33679)
- 学报(31934)
- 技术(29789)
- 教育(28295)
- 大学(25834)
- 农业(25527)
- 学学(24367)
- 业经(22263)
- 融(20897)
- 金融(20897)
- 财经(19074)
- 经济研究(18577)
- 技术经济(17677)
- 业(16787)
- 经(16597)
- 科技(14701)
- 问题(14528)
- 策(13551)
- 现代(13236)
- 商业(13030)
- 统计(12970)
- 财会(12931)
- 坛(11323)
共检索到379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泽明 何山 李后建
本研究主要在于了解信息行业组织成员的知识分享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引入组织氛围作为干扰变量,探讨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利用调查数据并以层次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均受到工作任务知识分享、人际互动知识分享和实际体验知识分享的正向驱动,知识分享在驱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组织氛围对这种驱动力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建卫 赵辉 李海红 任永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侯贵生 宋文轩 杨磊
基于知识与创新理论,建立了包含企业社交媒体使用、知识存量、创新氛围和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80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面向外部与内部的社交媒体使用均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知识存量在面向外部和内部的社交媒体使用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皆起到了中介作用;创新氛围在面向外部的社交媒体使用与创新绩效、面向内部的社交媒体使用与创新绩效、知识存量与创新绩效三对关系中都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卢宇
本文以2010—2019年沪深A股家族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管理模式异质性、组织创新氛围与企业二元式创新平衡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组织创新氛围对企业二元式创新平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差序式治理对企业二元式创新平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权威式治理和代际传承对企业二元式创新平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差序式治理能够显著增强组织创新氛围对企业二元式创新平衡的促进作用;权威式治理和代际传承能够显著抑制组织创新氛围对企业二元式创新平衡的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辛本禄 代佳琳
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探讨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意愿间的作用机制,并采用来自国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426名员工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在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意愿关系中起中介作用;③进一步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发现,工作—能力匹配度高的员工更倾向于在组织创新氛围的感召下形成积极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进而激发其创新意愿。该研究结论不仅丰富和拓展了计划行为理论在服务创新领域的应用,还为管理者有效激发员工创新意愿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皎平 刘馨阳 王世明
从内部竞争、知识溢出、嵌入性和专业分工这4个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出发,构建了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的双向影响模型。据此模型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除专业分工要素外,其余3个要素对集群内部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均存在倒U型规律。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再次印证了产业集群氛围对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知识溢出 集群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立保 黄丹 祝成林
基于情景特征与个体特质视角,结合特征激活理论,通过调查1 071位博士研究生,采用层级回归方法,探究主动性人格、组织创新氛围和知识分享对博士生科研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主动性人格特质不仅能直接影响博士生科研绩效,还能通过知识分享对创新型科研绩效产生间接影响,良好的组织创新氛围能够显著调节低主动性人格水平个体的知识分享水平和创新型科研绩效。为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建议培养单位重视招生考试中主动性人格水平这一个体特质的考核,激发博士生个体知识分享意愿,提升知识分享能力,注重组织创新氛围的营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萍 张筱
以知识共享为中介,构建了信任氛围与组织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广东珠三角地区122家IT企业为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任氛围可以直接或者间接通过知识共享促进组织创新,知识共享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不同维度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存在差异,非正式知识共享在信任氛围影响整体组织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而正式知识共享仅在信任氛围促进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于飞 蔡翔 董亮
在创新日益呈现出复杂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企业对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的合理选择及组合运用是提升创新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对不同类型创新(如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未被厘清;另一方面,企业层面特征(如知识基础)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已有研究中较少涉及。针对上述研究现状和现实背景,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管理相关理论,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收集310家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企业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对其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及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更突出;相对于合作研发,内部研发对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更为明显。知识深度在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内部研发与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关系,但负向调节内部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知识宽度在内部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合作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负向调节合作研发与渐进创新绩效的关系。在理论层面,考虑了不同研发模式对不同创新类型的影响,丰富了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知识基础作为调节变量,也为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之间权变因素的研究做出增量贡献;跳出了相关研究中关于合作研发与内部研发究竟是替代性还是互补性关系的争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管理实践层面,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以及期望提升的创新类型来选择合适的研发策略。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于飞 蔡翔 董亮
在创新日益呈现出复杂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企业对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的合理选择及组合运用是提升创新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对不同类型创新(如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未被厘清;另一方面,企业层面特征(如知识基础)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已有研究中较少涉及。针对上述研究现状和现实背景,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管理相关理论,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收集310家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勇 杜蔓 肖琦 永田晃也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企业创新氛围、双元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重点分析双元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创新氛围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双元组织学习在企业创新氛围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负向影响创新绩效,但对企业创新氛围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研究结果不仅对企业创新氛围与双元组织学习的深入研究具有理论启示,同时对我国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重视创新氛围和双元组织学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建军 王正沛 李国鑫
为了明晰宇航企业组织结构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本文引入了动态能力和创新氛围两个中介变量。通过对我国宇航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宇航企业组织集权和组织规范维度都对其创新绩效产生了消极作用,此外,创新氛围、动态能力分别在组织集权与创新绩效,以及组织规范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娟茹 李苹
知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企业不仅要搜索外部知识,还应具备知识协奏能力。基于知识基础理论和资源协奏理论,将外部知识搜索分为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两个维度,探讨二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研究知识协奏能力的中介作用和创新意愿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均对知识协奏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协奏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知识协奏能力分别在搜索宽度、搜索深度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创新意愿在知识协奏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揭示了外部知识搜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作用机理,可为制造企业知识协奏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炎 吕建林 孟庆时
基于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装备相关领域联合授权发明专利,构建组织创新网络与知识网络。以2011-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利用FGLS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组织间联系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并检验了知识网络中知识组合能力与协调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直接联系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质量;间接联系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质量;知识组合能力对直接联系与企业创新质量关系具有倒U型调节作用;知识协调能力对直接联系、间接联系与企业创新质量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企业高效利用组织创新网络的联系优势与知识网络的知识资源优势进而提升创新质量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亚娟 邢仲超
结合创新研究与安全研究,以知识共享为中介变量,安全氛围为调节变量建立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从激励视角探究安全激励对员工安全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并以294名高危行业企业员工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激励对员工安全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共享在安全激励与安全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安全氛围正向调节知识共享与安全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调节知识共享在安全激励与安全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