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80)
2023(11251)
2022(9434)
2021(8911)
2020(7436)
2019(17028)
2018(17044)
2017(32425)
2016(17561)
2015(19650)
2014(19746)
2013(18643)
2012(16928)
2011(14918)
2010(14655)
2009(12834)
2008(12222)
2007(10818)
2006(8937)
2005(7567)
作者
(46941)
(39130)
(38859)
(37140)
(24646)
(18654)
(17900)
(15411)
(15025)
(13831)
(13407)
(13078)
(12460)
(12135)
(12066)
(11885)
(11758)
(11709)
(11340)
(11058)
(9710)
(9442)
(9412)
(9125)
(8776)
(8625)
(8584)
(8582)
(7868)
(7822)
学科
(65654)
经济(65575)
管理(51710)
(46554)
(39861)
企业(39861)
方法(31877)
数学(27760)
数学方法(27349)
(19373)
(17677)
中国(17477)
业经(14830)
(14572)
(14258)
理论(13018)
(12512)
财务(12456)
财务管理(12416)
地方(12412)
企业财务(11769)
(11694)
技术(11475)
农业(11301)
(11191)
贸易(11186)
(10882)
(10562)
(10557)
银行(10537)
机构
学院(234141)
大学(231725)
管理(92106)
(91305)
经济(89334)
理学(79729)
理学院(78926)
管理学(77406)
管理学院(76972)
研究(71228)
中国(53837)
(47210)
科学(43439)
(43328)
(35553)
(35495)
中心(34848)
财经(34690)
业大(34140)
(33775)
(31596)
(30654)
研究所(30644)
师范(30251)
北京(28434)
经济学(28209)
(27924)
农业(27767)
技术(27258)
(26836)
基金
项目(163592)
科学(129645)
研究(122347)
基金(118225)
(102326)
国家(101459)
科学基金(88428)
社会(77022)
社会科(73020)
社会科学(73004)
(65438)
基金项目(62683)
教育(58177)
自然(56708)
自然科(55444)
自然科学(55429)
自然科学基金(54426)
(54296)
编号(51139)
资助(47669)
成果(40904)
重点(36770)
(36026)
(35125)
课题(34730)
(34554)
创新(32772)
国家社会(31965)
项目编号(31871)
科研(31586)
期刊
(95918)
经济(95918)
研究(63940)
中国(44949)
(35923)
学报(35357)
管理(34153)
科学(31942)
(31155)
教育(30172)
大学(27758)
学学(26081)
技术(23997)
农业(20845)
(18719)
金融(18719)
业经(17123)
财经(16906)
经济研究(15206)
(14567)
图书(13111)
问题(12822)
(11394)
财会(11209)
理论(11167)
技术经济(10994)
科技(10811)
统计(10691)
(10598)
商业(10442)
共检索到335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雎  罗珉  
知识开放式创新成为信息时代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尤其是消费者、用户、专家等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知识的分享与创新不仅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网络,而且上升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层面。但是,创新主体的多样化与创新速度的不断提升分别导致了多样性与动态性的组织悖论,由此引发了多样性与一致性、动态性与稳定性之间的组织矛盾。这些悖论与矛盾为知识开放式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站在企业的角度,提出知识共同体的构建思路,探讨这种中间组织特有的组织规则与组织结构,旨在解决创新所产生的组织悖论,推动知识的开放式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任少波  单珏慧  
"知识共同体"是大学的自然属性,"德育共同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性。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国高等学校中,要将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置于知识视野下进行审视,从道德与知识的互动关系入手,构建基于"知识共同体"的"德育共同体",探索实现立德树人的创新路径。以共同体中多元主体的知识结构为德育起点,在德育过程中优化德育与智育的场域耦合,畅通多元主体之间的能量耦合,构建以"共同善"为内核的系统耦合,以知识的前沿性驱动德育创新,以知识的整合性促进德育协同,以知识的实践性激发德育转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永平  
选取研究生和学校共同体为个案,从导师学养的引领、课程设置的规约、学术氛围的营造和自我领悟的提升等四个方面架构了学术操守的形成机制,并简要阐述了学术操守的传承问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志恒,金京淑  
尽管近年来东北亚各国签署了多项能源合作意向或者协定,有的甚至是政府间协定,但总的看来,执行情况并不尽人意,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为区内各方所接受的合作框架。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东北亚能源合作的现实基础,构建包含组织协调体系、信息咨询体系、投资融资体系、生产储运体系以及共同市场体系的能源共同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陈志恒  
近年来 ,从俄罗斯远东石油出口管道到中国东海油田开发 ,中日这两个同属于东亚的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 ,在能源领域的竞争似乎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而其中表现出的超经济性更值得人们关注。为避免恶性竞争给国家间关系及地区合作带来的不良影响 ,中日两国有必要以理性和现实的态度 ,以合作代替竞争 ,认真探讨东北亚能源共同体的构想。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娜  
认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共同体是旨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社群组织模式。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构建知识共同体的意义,并在界定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共同体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从知识整合的角度,就知识共同体的构成要素、组织原则和框架模型,提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构建知识共同体的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倪晓宁  
1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规则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强调在包容性下取得合作与共赢[1]。这种包容性需要依靠规则来保障,也需要依靠民心来维持。但是,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中,世界格局和国际规则的演变并没有跟上人类社会整体发展对包容性需求的演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建松  陈正江  
教师、学生和校友是自然形成的各类学校所共同具有的最重要的三类主体。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乃至普及化背景下,教师、学生和校友这三种相对独立又密切相连的行动者在高校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复杂性越来越凸显出来。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决定了教师、学生、校友既存在于学校内部,又存在于学校外部,发展共同体基于三者之间的各种互动关系构建而成,其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工具。本文在对发展共同体理论阐释的基础上,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为个案展开研究,提出基于教师学生校友发展共同体的高职院校治理新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孟志宏   张祖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纲要”“概论”为主体的“可逆形态教学共同体”建立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思政课“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立意之上,坚持以“八个统一”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原则,旨在充分发挥本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一线教学经验,集两课程之优势力量,全面推进教学方法一体化,拟创设“教—学”横纵向穿透回流的模式、逻辑、运用、回访的全局式可逆形态,从而构建异课同建的“术”“学”“道”三位合一、框架清晰、层次丰富、收效明显的“教学共同体”。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红晶  谭良  
基于网络社会的大背景,MOOC学员之间有着更加丰富的社会交往活动。面对非结构化、没有标准化的教学内容,传统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已经难以满足MOOC课程模式的要求。知识地图在知识梳理、交流和共享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几乎还没有将知识地图和MOOC学习共同体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与支持条件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本研究构建了基于知识地图的MOOC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提出了在知识地图的引导和协助下进行选课、建立目标心向、完成个体和群体知识建构、知识创新及知识评价的学习流程,并对有效学习条件、优势等进行了分析,以期给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广千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理性思考,是对人类未来和世界前途发展的新观点、新探索。这一思想的逻辑结构系统全面、内涵丰富,包含逻辑起点、逻辑渊源、逻辑理路和逻辑归宿等四个方面,是中国着眼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回应全球治理问题而提交的中国方案。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骏  闫楚涵  梁清云  
滕尼斯共同体理论提供了“意志类型-社会形态-关系特征”的框架,被许多学者作为解开中国村落共同体特征和命运的钥匙。但陷于叔本华的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窠臼,该框架存在解释限度等局限。从生产力角度出发,自然关系与生产关系的“胶着”是中国村落的关系特征,其背后的决定因素是“本质力量”而非“本质意志”。而“本质力量”的梯度发展也决定了中国村落共同体的演变处于一种变与不变的平衡之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宝珊  
社区教育共同体追求教育资源高效整合与优化调配、优势互补,为社区教育新发展开辟了共同愿景,找到了新的思路。加强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有利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建立起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相互协调的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和使用模式,对整个社会大有裨益。构建社区教育共同体需深化资源共享意识,形成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的良好氛围;盘活教育资源,完善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共享机制;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构建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的人才保障机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永泰  王连成  
和谐员工关系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本文探索了构建和谐员工关系的意义,构建了基于命运共同体视角的和谐劳动关系管理钻石结构,揭示了和谐员工关系带来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