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20)
2023(16706)
2022(14429)
2021(13665)
2020(11528)
2019(26403)
2018(26634)
2017(50134)
2016(27749)
2015(31031)
2014(30889)
2013(29831)
2012(27347)
2011(24810)
2010(25051)
2009(23412)
2008(23181)
2007(20671)
2006(18425)
2005(16583)
作者
(78656)
(65127)
(64906)
(61682)
(41733)
(31259)
(29370)
(25399)
(24911)
(23470)
(22320)
(22203)
(21140)
(20923)
(20327)
(19956)
(19290)
(19275)
(18737)
(18701)
(16511)
(16099)
(15662)
(15081)
(14661)
(14567)
(14562)
(14395)
(13117)
(13006)
学科
(101473)
经济(101327)
管理(86056)
(79143)
(69860)
企业(69860)
方法(42763)
数学(34913)
数学方法(34426)
(29588)
中国(29426)
(26757)
(26390)
业经(25736)
(25309)
技术(22010)
理论(21720)
地方(20174)
(19023)
(18835)
银行(18781)
(18392)
(17948)
(17822)
金融(17813)
(17800)
(17800)
贸易(17785)
财务(17716)
财务管理(17677)
机构
大学(389471)
学院(385201)
管理(149787)
(148180)
经济(144728)
研究(130294)
理学(128016)
理学院(126520)
管理学(124387)
管理学院(123643)
中国(97477)
(84143)
科学(80478)
(74041)
(65887)
(59999)
研究所(59472)
(59215)
中心(58189)
财经(57220)
业大(55590)
(53672)
北京(53546)
师范(53134)
(51757)
(47676)
(47322)
农业(46707)
经济学(43951)
师范大学(42919)
基金
项目(256288)
科学(201167)
研究(191463)
基金(183373)
(159522)
国家(158123)
科学基金(135472)
社会(118848)
社会科(112393)
社会科学(112369)
(101068)
基金项目(96882)
教育(88842)
自然(86648)
(84921)
自然科(84609)
自然科学(84589)
自然科学基金(83084)
编号(78824)
资助(74328)
成果(66831)
重点(57553)
(56179)
(56142)
课题(55610)
(54075)
创新(51775)
(49342)
项目编号(49294)
教育部(48367)
期刊
(169979)
经济(169979)
研究(120277)
中国(83504)
学报(62309)
(59018)
管理(58887)
科学(56020)
教育(55091)
(54207)
大学(47453)
学学(43834)
农业(36735)
(34773)
金融(34773)
技术(34730)
财经(29213)
业经(27206)
经济研究(26079)
(25030)
图书(23161)
问题(21593)
科技(20109)
(19558)
理论(19035)
(18345)
技术经济(18334)
实践(17358)
(17358)
现代(17293)
共检索到587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武治印  夏晓华  
从知识共享和科研人员的均衡竞争行为出发,构建竞赛博弈模型以比较我国目前常见的两种科研制度安排的差异性和微观激励差异。证明:若科研创新存在知识共享,则科研人员在PI制下的均衡努力水平高于教研室制度;教研室制度下的非知识共享型科研工作努力水平与竞争程度存在负相关关系;PI制下的最优团队规模决定于知识共享程度;社会创新成本是决定最优创新努力水平的核心因素。最后对完善当前科研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常友  
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实践和思考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院长于常友科研院所是我国科技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其科技优势,培育新兴产业,搞好企业技术进步,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旭梅  
运用创新治理理论分析日本新型科研院所制度的创新措施和治理特征,说明日本改革后的新制度以创新治理代替创新管理、从供给导向转为需求导向的做法更加符合国家科研机构的研发特点和发展规律,不仅有助于政府以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协同创新激励机制、支持技术开发研究,还有助于科研机构整合集聚多元创新主体,打通创新链,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其具体措施和互动机制可以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促使科研机构在协同创新中更好发挥桥接功能,以解决科研成果封闭自我循环现象、消除创新激励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寄中  蔡文东  黄宁燕  
在进行公共科研机构改革方面,美英国家运用GOCO模式(即政府所有—合同管理)有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本文以英国国立科研机构改革为例,详述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应用GOCO模式进行体制改革的过程,借鉴其经验为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央部委属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淑云  龙宇宙  
关于农业科研院所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思考梁淑云龙宇宙改革是世界各国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的必由之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是全国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发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连生  袁嘉新  李富强  
1.保持一支专业门类齐全的、有创新能力的国防科研体系是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需要。 经过近40年来的努力奋斗,主要依靠我国自己建立起来的国防科研能力,已经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的独立科研体系,并有较强自行研究、设计、试制、试验、测控、调试新一代武器装备能力的科研队伍,是一支有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尤其是“两弹一星”的尖端技术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章水  
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科研院所面临着走向市场的严峻挑战。本文认为我国科研院所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本文还分析了我国科研院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的衡量标准、措施以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柏洲  董恒敏  曾经纬  
基于2008~2013年的中国科学院统计数据,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活跃度的静态变化和动态变化进行了双维度分析。运用σ收敛和β收敛的组合收敛方法,客观描述了中国科学院各区域的合作创新活跃度空间分布特征及趋势;采用速度激励模型对科研院所创新活跃度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活跃度存在收敛特征,科研院所的创新活跃度存在地域差异,东部产学研合作创新比中西部较活跃,中科院整体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在活跃度的演化速度上,各分院都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其中部分活跃度较高的科研院所增长逐渐饱和,速度变化呈现下降状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胜  景枫  
从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导入正文,并提出"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框架下的协同机制是关键"两个论断,从河北省的实际出发,在区域科技合作、创新组织、构筑平台、完善管理方式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促进河北省科研协同创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靳涛  陈雯  
构建一个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难题,新医疗保障制度要想取得成效,必须对过去的老体制进行全面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公众满意的新体制。文章分析了我国老医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对新医保方案评价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突出的问题给出了新医保应该进一步调整和细化的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尚凌辉  
在卫生服务领域,由于我国一直实行政府办医院的政策,政府医院、企事业单位医院占绝对优势地位,其他如个体诊所、股份制医院所占份额很小。从经济体制组织的角度来考察,卫生组织可分为非营利性与营利性,而非营利性又可分为政府创办与非政府创办。根据目前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改革政策,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应以非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林泽炎  
转制科研院所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体,面对市场实施企业化运作。需要结合各转制单位自身特点,创建市场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以“激活人力资源”为目标,以战略绩效、员工发展、制度公平和竞争动力为导向,系统化各制度模块。要为转制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运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建华  
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基础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更处于主力军的地位。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努力推进教育和科研体制改革,我国的科研水平和基础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新情况新问题也层出不穷。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来说,一方面如何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宽松的教学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