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71)
- 2023(9041)
- 2022(8190)
- 2021(7756)
- 2020(6529)
- 2019(15312)
- 2018(15464)
- 2017(29961)
- 2016(16297)
- 2015(18331)
- 2014(18371)
- 2013(18339)
- 2012(16555)
- 2011(14999)
- 2010(14766)
- 2009(13215)
- 2008(12755)
- 2007(10816)
- 2006(9369)
- 2005(8031)
- 学科
- 济(63427)
- 经济(63355)
- 管理(48010)
- 业(44613)
- 企(38557)
- 企业(38557)
- 方法(31695)
- 数学(26957)
- 数学方法(26627)
- 农(15691)
- 学(15510)
- 中国(15368)
- 财(14780)
- 业经(14269)
- 地方(12909)
- 理论(12152)
- 技术(11486)
- 和(11423)
- 贸(10651)
- 贸易(10647)
- 农业(10587)
- 易(10313)
- 环境(9994)
- 务(9845)
- 制(9809)
- 财务(9785)
- 财务管理(9771)
- 教育(9472)
- 划(9456)
- 企业财务(9281)
- 机构
- 大学(230661)
- 学院(226998)
- 管理(96193)
- 济(85693)
- 理学(84322)
- 经济(83681)
- 理学院(83432)
- 管理学(82037)
- 管理学院(81645)
- 研究(73296)
- 中国(52131)
- 京(49306)
- 科学(47188)
- 财(37429)
- 所(36274)
- 业大(34757)
- 农(34109)
- 研究所(33394)
- 中心(32901)
- 江(31147)
- 北京(31111)
- 范(30965)
- 财经(30908)
- 师范(30712)
- 经(28141)
- 农业(26767)
- 院(26710)
- 州(25871)
- 师范大学(25106)
- 商学(24222)
- 基金
- 项目(162073)
- 科学(127103)
- 研究(118972)
- 基金(117220)
- 家(101563)
- 国家(100711)
- 科学基金(86979)
- 社会(72893)
- 社会科(69043)
- 社会科学(69024)
- 基金项目(63518)
- 省(63219)
- 自然(57880)
- 自然科(56506)
- 自然科学(56493)
- 自然科学基金(55440)
- 教育(54300)
- 划(53327)
- 编号(49420)
- 资助(48069)
- 成果(39859)
- 重点(35515)
- 部(35421)
- 创(33878)
- 发(33720)
- 课题(32975)
- 创新(31453)
- 项目编号(31060)
- 科研(31026)
- 教育部(30379)
共检索到316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韧 陈福集
知识供需匹配是知识得到有效利用的前提,在知识管理和人工智能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学者们已从知识自身匹配的方法研究,扩展到对知识供需匹配在不同领域应用的研究,以及知识供需匹配关联体的研究。文章在对知识供需匹配的研究范围和知识供需匹配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基于知识特性的知识供需匹配、基于信息系统建设的知识供需匹配、基于知识服务知识供需匹配3个方面,对知识供需匹配的已有研究进行了梳理,讨论了知识供需匹配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知识匹配 综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奚玉芹 戴昌钧
人—组织匹配通常是组织成员的个人特质与组织特质之间的相容性。本文简要介绍了人—组织匹配的理论基础,并对人—组织匹配的概念化定义、类型、操作化定义以及人—组织匹配与相关效标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该领域内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
人—组织匹配 态度 绩效 效应 测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翔 郭冠妍 张光萍
人—组织匹配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组织匹配概念、匹配的实质以及匹配的整合模型,讨论了人—组织匹配在员工进入组织时、容入组织中以及容入组织后的实践价值,介绍了匹配理论的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方法,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关键词:
人-组织的匹配 一致匹配 互补匹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沈丽 石彦
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开始研究双边匹配问题,匹配算法及其应用研究不断推进,研究的样本与研究结论日益全面。国内关于双边匹配的研究起步较晚,不仅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而且应用研究范围相对较窄,尤其是在金融市场的应用研究更显薄弱。本文将对双边匹配理论的发展与应用进行梳理,并对该理论在金融市场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双边匹配理论 发展 应用 金融市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付继娟 张正堂
人与岗位匹配研究对于个体和组织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当今人与岗位匹配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以及研究意义,文中运用员工岗位匹配管理和激励、工作分析、绩效评估等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企业员工岗位匹配管理营造人力资源优势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该文对企业员工岗位匹配管理的研究进行总结。
关键词:
岗位匹配 企业员工 人力资源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健 菅会芳 孙金花
隐性知识作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目前在各创新主体间传递效率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隐性知识供需主体间供需信息不匹配。基于此,为了提高隐性知识利用效率,文章着眼于浅隐性知识视角,结合其易表达特征,利用可拓物元模型表达出浅隐性知识的同时,融合案例推理方法的基本原理,设计构造了浅隐性知识的供需匹配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案例推理算法和信息熵,计算出浅隐性知识在供需主体之间的匹配度。结果表明:该算法通过可以实现浅隐性知识供需主体知识源的快速对接,提高浅隐性知识供需匹配效率。
关键词:
隐性知识 供需匹配 模糊案例推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穆睿
就业不仅是一个劳动经济学问题,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工作搜寻匹配理论及模型包括搜寻、匹配和工资定价三个过程或模块,它综合考虑了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搜寻工作的行为、雇主提供职位的行为和搜寻者与职位之间的匹配问题。本文在总结工作搜寻理论发展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工作匹配理论及工作搜寻匹配模型。应用搜寻匹配理论的思想,分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特殊群体即农民工的特殊性及其工作搜寻行为特点,以加深对农民工就业特殊现象形成机理的理解,运用工作搜寻理论阐释了如何提高我国农民工就业市场的匹配效率、降低失业率并最终实现劳
关键词:
工作搜寻 均衡理论 匹配模型 农民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贾璐 李永海 乐琦 樊治平
构建了知识供需匹配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权重的赋权方法;依据知识需求方的知识需求,构建了知识供需匹配要求度矩阵,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知识供给能力评价矩阵;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知识供需双方的知识供需匹配度,对知识供给方进行选择。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知识供需 知识供给 知识需求 知识服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贾璐 李永海 樊治平 乐琦
在知识管理中,通常需要知识服务方对知识需求方提供知识服务,因此研究如何选择适合的知识服务方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本文在构建知识服务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依据知识需求方的知识匹配要求和知识服务方的知识供给能力,运用二元语义运算算子对语言评价信息进行处理,构建了知识供需匹配矩阵,并进一步给出了确定指标权重的主客观赋权方法,进而通过计算知识供需匹配度,从而进行知识服务方的选择。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分析说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谷彬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受转型升级的巨大影响,中国出现"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即结构性失业问题。由于受劳动力市场体制分割、僵化、惰性的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调整速度相对缓慢,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的新变化,从人才支撑的角度制约了转型升级的顺利实现。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视角,系统梳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搜寻匹配理论,分析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不匹配引发结构性失业的传导机制及结构性失业不同来源的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袁晓燕
家庭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最小单位,继Becker的开创性研究之后,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对于婚姻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微观个体的选择及福祉,而且也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收入分配等影响社会不平等。通过梳理婚姻的匹配模型、婚姻的形成方式、婚姻带来的转移支付以及婚姻的解体,文章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立足于我国婚姻是两个家庭之间的联姻这种特有现象,结合我国目前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由于户籍导致的城乡分割引致的特有的婚姻匹配模式,对于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婚姻匹配 劳动力流动 城市化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袁晓燕
家庭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最小单位,继Becker的开创性研究之后,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对于婚姻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微观个体的选择及福祉,而且也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收入分配等影响社会不平等。通过梳理婚姻的匹配模型、婚姻的形成方式、婚姻带来的转移支付以及婚姻的解体,文章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立足于我国婚姻是两个家庭之间的联姻这种特有现象,结合我国目前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由于户籍导致的城乡分割引致的特有的婚姻匹配模式,对于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婚姻匹配 劳动力流动 城市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温兴祥 杜在超
如何运用观测数据进行因果推断是大部分经济学实证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匹配法(Matching method)基于实验的思想,通过构建平衡样本来推断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正逐渐得到发展和应用。本文对匹配法的产生背景、基本思想、发展历史和实施步骤做一完整介绍,然后进一步给出我国学者运用匹配法的实例。随着匹配法在理论发展上日趋丰富和完善,其作为经济学实证研究中强有力的因果推断工具理应为我国更多的实证研究者所运用。本综述希望有利于这一运用的实现。
关键词:
因果推断 处置效应 匹配法 倾向分匹配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欣亮 杨磊 王铮
在消费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对传统知识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从知识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演进入手,对知识市场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发展目标进行分析,并基于公共管理理论框架设计新时代知识市场的发展改革路径,以期通过知识市场的供需匹配塑造更为健全的社会知识交流与传播环境。
关键词:
需求侧 供给侧 知识市场 改革路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云皓 赵丽元
城市通风空间作为风环境优化的场所,亦是热岛效应缓解、居民舒适度提高的重要载体。从供需视角下开展老城区通风空间研究,能够为城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适应性与低碳发展策略提供支撑和指引。论文以上海徐汇区、广州荔湾区、南京鼓楼区以及武汉硚口区为例,基于建筑形态数据、遥感数据、POI数据以及常住人口密度数据等多源数据,分别构建通风供给系数(ventilation supply index, VSI)与通风需求系数(ventilation demand index, VDI)评估老城区的通风供给能力和需求水平,同时采用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测度通风供给空间与需求空间的匹配关联程度,识别不同类型通风供需区域并划分管控干预优先级。结果表明:(1)老城区整体通风供给能力较低,整体通风需求水平较高,二者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错落异质性,供给系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蓝绿空间等开阔场所,需求系数高值区主要集聚在高密度、高开发强度空间。(2)老城区通风供需区域涵盖高供给—高需求、低供给—低需求、高供给—低需求以及低供给—高需求4种类型,其中处于供不应求(低供给—高需求)状态的空间单元比例约占14.9%~19.7%,通风供需匹配情况总体不容乐观,亟需得到管控优化以提升内部通风供给能力。(3)老城区高优先级管控区域分别位于上海徐汇区的徐家汇街道,广州荔湾区的华林、多宝、岭南、沙面、花地街道,南京鼓楼区的华侨路、湖南路、挹江门街道,武汉硚口区的宗关、汉正街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