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27)
2023(10588)
2022(8780)
2021(8189)
2020(6581)
2019(15022)
2018(14880)
2017(27248)
2016(14760)
2015(17007)
2014(16987)
2013(16655)
2012(16077)
2011(15167)
2010(15217)
2009(13789)
2008(13536)
2007(12116)
2006(11003)
2005(10320)
作者
(43956)
(36567)
(36550)
(34508)
(23451)
(17426)
(16502)
(14353)
(14215)
(13025)
(12660)
(12288)
(11945)
(11926)
(11724)
(11300)
(10864)
(10655)
(10527)
(10301)
(9619)
(9026)
(8898)
(8452)
(8218)
(8204)
(8138)
(8138)
(7628)
(7542)
学科
(68914)
经济(68837)
管理(37141)
(33895)
中国(25869)
(25097)
企业(25097)
方法(21691)
地方(19530)
(19383)
数学(18505)
数学方法(18380)
业经(15393)
(14626)
贸易(14611)
(14355)
(14188)
(13772)
(13021)
银行(12997)
(12806)
(12791)
农业(12787)
金融(12784)
(12400)
(12222)
地方经济(10998)
技术(10820)
环境(10818)
(10573)
机构
大学(214546)
学院(214231)
(94976)
经济(93148)
研究(86837)
管理(75173)
中国(66905)
理学(62583)
理学院(61764)
管理学(60881)
管理学院(60468)
科学(50612)
(48504)
(44894)
(42473)
研究所(40607)
中心(37746)
(37453)
(33218)
财经(32602)
北京(31789)
(31349)
(31231)
师范(31019)
经济学(30017)
(29740)
农业(29146)
业大(29018)
经济学院(26843)
(26648)
基金
项目(137138)
科学(107890)
研究(104014)
基金(98279)
(86504)
国家(85777)
科学基金(71499)
社会(67003)
社会科(63526)
社会科学(63518)
(52196)
基金项目(50552)
教育(47117)
(44742)
自然(42318)
编号(42057)
自然科(41361)
自然科学(41345)
自然科学基金(40617)
资助(40271)
成果(36327)
(35625)
重点(31395)
(31058)
课题(30688)
发展(29225)
(28749)
国家社会(28721)
(28564)
中国(27680)
期刊
(114531)
经济(114531)
研究(72772)
中国(53750)
(36640)
学报(34013)
科学(32261)
(30388)
教育(30329)
管理(30300)
大学(25714)
农业(25355)
学学(23843)
(23660)
金融(23660)
经济研究(19627)
技术(18794)
业经(18431)
财经(16806)
问题(15122)
(14775)
(14062)
(13964)
世界(13689)
国际(13114)
图书(11960)
(11009)
论坛(11009)
技术经济(10341)
科技(10193)
共检索到352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余逊达  
学术体系的形式主要是理论,理论的载体是知识。知识是人类总结归纳出的以经验、符号、概念、命题、范式和操作方法、程序、技能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真实性和文明导向性的人的认识;理论则是为证明、回答或解决特定问题依据一定的逻辑而建构起来的体系化的知识。因此检验一种学术体系发展的成效,基础是评判这一学术体系赖以建构的知识体系的状况;而任何一种促进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雪冬  
话语体系是价值、知识以及各种诉求赖以有效表达的形式、方式和方法等组合。社会的利益多元化和文化制度多样性,导致了话语体系的分化。就哲学社会科学诸学科而言,尽管都以发现普遍性和一般性为根本目标,但是受社会历史条件限制,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制度文化环境下,会有具体的表现形态。话语体系也不例外。以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政治学尤其如此,深受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媛  
2012年10月20日至21日,由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和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比较政治学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和学者就比较政治学在中国、比较政治学框架下的中国模式、比较政治学框架下的东亚问题,以及东西方国家建构与城市化进程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本文摘要综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海涛  
东北亚区域政治研究作为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还没有形成相对系统的、独立的研究体系。适应东北亚区域历史与现实的复杂状况 ,有必要加强综合性的区域研究 ,探讨如何运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全面地、历史地分析研究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提出有战略意义的方案和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乐明  张晓晶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全国高校,以及广东省政府等21位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中国经济·知识体系·学科发展"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该论坛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胡乐明研究员和张晓晶研究员主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屠启宇  
地缘政治学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把外交——战略关系与对资源作出的地理——经济分析,以及由于生活方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梦颖  宁延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从1986年首次出版至今,经过不断完善,已被全世界广泛接受和认可,但PMBOK的应用仍存在忽视道德伦理和过于理性主义等问题。以项目管理发展进程为出发点,分析PMBOK对现代项目管理发展的影响。然后阐述PMBOK在项目的前期管理、情境、参与方差异、目标定义等方面的局限性,提出改进建议与思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尹贻林  朱俊文  
本文主要针对欧美两大体系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历史沿革与主体框架进行研究,并对国际上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明辉   王扬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整体论述精神,建构具有主体性、原创性及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自主知识体系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归纳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审计理论研究基本成就、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系统探讨了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的建构价值、理论品质、内容框架和建构原则、目标及路径。研究指出,从长期看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的建构目标是建构一套中国自主、体系完备、切合时情、融合贯通、支撑实践的高水平审计知识体系,建构路径包括中国传统审计文化的学理化发展、中国审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挖掘、中国审计经验的理论解释和中国审计制度文本的学理研究等十个方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亚辉  
国家的未来属于青年,重视青年就是重视未来。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大学生在时代的舞台上展现风采、发光发热,努力贡献青春的激情和力量。如何进一步促进广大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大学管理者应该怎样把握好当代青年大学生特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曹越  
四卷本《会计规则的由来》为建构中国自主会计审计知识体系提供了有益尝试。本文从历史研究、本土构建和未来展望三个维度阐述该书所拥有的可贵品质:一是在历史研究维度,作者运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勾画会计规则的演化轨迹与规律;二是在本土构建维度,作者着力建构中国自主的会计审计知识体系,涉及根据法律事实记账、建立以信息真实性为基础的证券监管制度、创建公共会计师为政府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关提供委托审计的新模式、论证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不可能性、强调在增强会计立法自主性前提下建立稳定合理的“法律遵从型”会计制度以及提出完善我国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可行路径;三是在未来展望维度,作者基于学科交叉的历史研究和辩证分析为建构自主会计审计知识体系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连志英  
[目的/意义]通过对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及其建构的理论研究,深化学界对此知识体系的认识,并推动其建构。[方法/过程]阐释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涵和构成,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解析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当代意义,并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探究。[结果/结论 ]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基于特定的逻辑基础和方法论,围绕本学科的元问题,扎根本土实践开展研究所形成的知识系列,它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3个层面的知识。建构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档案学人的学科自觉及理论建构在新时代的延续和深化,也是中国档案学人打破西方档案学中心主义、建构档案天下大同的学科使命。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需做到本土化和国际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思洛   吴丽娟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亟需走出一条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特色之路。文章结合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现状、时代环境和使命担当,分析其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基础和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把握关键特征、坚守建构原则、明晰建构路径的三步策略,尝试回答该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何必要”“以何基础”“有何挑战”“如何推进”四大关键问题,助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加快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志明,陈小愚  
微观政治学派认为追求更多利益是人们活动存在的基础,也是导致人际关系冲突极为重要的因素。若要实现自身利益则必须尊重他人利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借助合理的权利结构来协调矛盾。将这个观点应用到强调构建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组织对环境变迁的适应及获取相应的利益。本文着重论述了微观政治学关于利与权的关系及其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倾向于建立多元型领导体系结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景跃进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知识界呈现出诸多新的张力。在政治学领域,这门学科应当如何发展成为一个争议性的议题。围绕着一系列基本原则或重大问题,政治学研究者之间出现了日渐趋深的分化。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恢复设置以来,这门学科似乎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处境。①分歧和争论——无论是公开的,还是潜在的,意味着某种反思的登场。在一个学术锦标赛的氛围中,暂且放下手中的研究课题,返回出发点或回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