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0)
- 2023(8200)
- 2022(6841)
- 2021(6178)
- 2020(5080)
- 2019(11258)
- 2018(10859)
- 2017(21183)
- 2016(11020)
- 2015(12019)
- 2014(11712)
- 2013(11512)
- 2012(10283)
- 2011(9497)
- 2010(9473)
- 2009(8841)
- 2008(8838)
- 2007(8073)
- 2006(7225)
- 2005(6867)
- 学科
- 管理(43422)
- 济(42046)
- 经济(41963)
- 业(36970)
- 企(33575)
- 企业(33575)
- 方法(16840)
- 财(16295)
- 制(15795)
- 数学(13696)
- 数学方法(13558)
- 业经(12215)
- 中国(10888)
- 体(10868)
- 农(10837)
- 贸(9803)
- 贸易(9800)
- 务(9576)
- 易(9572)
- 财务(9557)
- 财务管理(9535)
- 体制(9473)
- 企业财务(9113)
- 划(8860)
- 技术(8838)
- 银(8629)
- 银行(8623)
- 行(8224)
- 环境(8157)
- 学(7829)
- 机构
- 大学(162432)
- 学院(159366)
- 济(68425)
- 经济(67028)
- 管理(65635)
- 理学(56579)
- 理学院(56041)
- 管理学(55413)
- 管理学院(55084)
- 研究(50250)
- 中国(38372)
- 财(36434)
- 京(32370)
- 财经(28265)
- 科学(26672)
- 经(25679)
- 江(24131)
- 中心(24011)
- 所(23060)
- 经济学(21992)
- 财经大学(21259)
- 研究所(20422)
- 经济学院(19839)
- 北京(19700)
- 范(19394)
- 农(19229)
- 师范(19227)
- 业大(19178)
- 州(18800)
- 商学(18306)
- 基金
- 项目(107787)
- 科学(87888)
- 基金(82099)
- 研究(81529)
- 家(70377)
- 国家(69876)
- 科学基金(62127)
- 社会(56046)
- 社会科(53318)
- 社会科学(53306)
- 基金项目(43180)
- 省(40155)
- 自然(38104)
- 自然科(37314)
- 自然科学(37307)
- 教育(37228)
- 自然科学基金(36681)
- 划(33538)
- 编号(32383)
- 资助(31552)
- 制(27587)
- 成果(27276)
- 部(25085)
- 国家社会(24691)
- 重点(23716)
- 创(23626)
- 教育部(22713)
- 创新(22173)
- 人文(22033)
- 发(21616)
共检索到240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节祥 高金莎 盛亚 陈弘泽
跨边网络效应被认为是平台企业增长的"密钥",但知识付费平台企业普遍面临"一边用户持续增长反而引发另一边用户逃离"的跨边网络效应衰减困境。本文尝试剖析跨边网络效应的衰减机制与治理策略。根据知识付费平台"优先做需方、再做供方"和"优先做供方、再做需方"两种不同的启动思路,将平台划分为社区型和商超型。理论抽样"知乎"和"得到"做归纳式案例研究,发现:知识付费平台具有极强的知识创新属性,其持续增长需要在平台内实现知识高效转化,构建起"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联合化—显性知识隐性化—隐性知识共同化"的供需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闭环,但各知识转化过程均面临一边用户持续增长给另一边用户带来价值损失的问题。社区型平台的供方持续增加,会给需方带来信息过度冗余、产品过度多样和认知过度分散等问题;商超型平台的需方持续增加,则会给供方带来需求过度宽泛、群体过度分裂和参与过度被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搜寻成本、决策成本或参与成本的增加以及情感收益、功能收益或社交收益的减少,进而触发跨边网络效应衰减。知识付费平台跨边网络效应衰减的治理需要知识管理和平台治理的二元协同,前者主要作用于降低收益的减少,后者主要作用于减少成本的增加。知识转化过程中平台企业可分别采取"多中有精、散中有优、乱中有序、群中有首"的治理策略。结合产业全链路数字化趋势,本文针对知识创新属性日益增强的平台企业提出了"分类定位""瓶颈识别""必要张力""智能优化治理"等管理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铮 刘彦芝
本文从我国在线知识付费平台的发展实践和研究局限出发,将在线知识付费平台的本质指向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并与其它不同主体主导下的知识资源配置机制进行了对比,提出知识服务多元供给格局以及一种指向知识市场机制的知识平台研究路径。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在线知识付费平台在知识生产模式等方面表现出与传统知识平台的明显差异,也携带了市场机制自身的缺陷。面对这种情况,本文最后探讨了对知识平台市场机制缺陷的应对与干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德文 闵凉宇 高维和
针对知识付费领域消费者版权意识不足,知识付费分销商(即知识付费平台)监管缺位从而引发的盗版猖獗问题,构建了知识生产者、知识分销商和消费者的三方利益主体的行为决策演化博弈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了各主体策略抉择的影响因素与策略稳定。结果显示:增大对知识生产者的创作利益激励和机会损失有助于知识生产者高效创作;知识分销平台应制定恰当的利益激励机制才能保障演化稳定市场环境下知识付费平台的有效构建;降低正版知识产品的价格,并增大对盗版产品的监督力度可有效促进消费者为知识产品进行消费稳态的实现。研究结论为知识分销商有效提高生产者的创作热情和保障知识付费市场的稳态提供了有效建议,知识分销商可为激励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利益分配。
关键词:
知识付费 三方博弈 演化稳定 激励机制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武
近两年来,在线知识付费进入我们的视野。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知乎、果壳、罗辑思维等平台相继推出值乎、分答、得到等知识付费产品。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市场报告,2017年我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为49.1亿,同比增长近三倍。然而,随着用户由早期的冲动性消费向理性消费转变,众多产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用户流失和活跃度下降的现象。在线知识付费平台将何去何从?笔者认为,为了促进在线知识付费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服务商需要明确产品的发展定位和洞悉用户的行为态度。在线知识付费与在线内容付费颇为相似。在付费语境下,"在线内容"泛指具有数字知识产权并通过互联网发行和传播的任何作品,包括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省 常江波
作为共享经济的新型业态,知识付费市场发展迅猛。但由于知识供需两端信息不对称,知识付费"柠檬市场"问题严重,逆向选择风险较大。本文分别引入声誉机制、质保机制和声誉-质保协同机制,分析知识付费"柠檬市场"的治理模式,比较各种机制对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作用。研究表明:基于知识付费"柠檬市场"问题的客观性,在引入声誉机制和质保机制的治理模式中,平台联盟和卖家联盟的治理效果比较明显,声誉-质保协同机制治理效果最显著。因此,可以考虑采取使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集体声誉联盟和多元监督等方式治理知识付费的"柠檬市场"问题。
关键词:
知识付费 柠檬市场 声誉机制 质保机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盼盼 邓小昭
[目的/意义] 探索在线知识付费平台衍生产品用户的信息行为特征、过程以及影响因素,为理解衍生产品用户的信息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平台优化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选取18个样本作为半结构化访谈对象,利用扎根理论来探索在线知识付费平台衍生产品的用户信息行为特征、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结论]在线知识付费平台衍生产品的用户信息行为特征表现为冲动性和怀旧情感倾向性;其信息行为过程可归纳为信息需求认识与表达、信息查寻、信息交互、信息选择、信息采纳、信息反馈6个阶段;其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对母体平台的情感、从众心理、冲动情绪)、商家因素(服务态度、商家粉丝量、产品介绍详情程度)、平台因素(母体平台知名度、母体平台口碑、界面友好度、界面响应速度)和情境因素(产品关联程度、产品评价、优惠活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卢恒 许加彪 崔旭 谢欣
[目的/意义]厘清在线问答平台知识付费现阶段的研究图式,为进一步知识付费理论研究和知识付费新业态发展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分析110篇在线问答平台知识付费研究文献。[结果/结论 ]在线问答平台用户知识付费行为受到知识供给者、知识需求者、知识付费产品、知识付费平台4个层面因素的影响;以定价与支付机制、激励机制、版权保护机制、个性化服务机制为核心的支撑机制和以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为代表的管理模式共同构成在线问答平台知识付费的运行机制;知识付费机制能够影响知识生产者的知识贡献意愿和知识消费者的知识焦虑缓解程度,同时也对平台内容总量和平台内容生产协作方式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应拓展知识付费机制影响的研究,开展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知识付费用户行为研究,并且解构知识付费在各个层面的微观作用机制,建构系统化、创新性的知识付费理论体系。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范建军
文章从用户的视角出发,以移动知识付费平台“得到”为例,通过对用户在App Store上的评论和评分进行分析,发现用户最为关注的是内容和功能这两个方面,而用户也较为接受付费内容的价格。同时,平台的可用性和易用性会对用户的使用满意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用户对整个平台的口碑。
关键词:
知识付费 用户评论 APP平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武 艾鹏亚 宾锋
付费围观是当前在线付费问答平台上一种重要的知识付费模式,具体是指用户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查看由提问者公开提问并已经被回答者回答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洞察用户的付费围观行为,本文利用Python爬虫程序获取"在行一点"网站"问答"版块的相关数据,试图借此深入地研究驱动用户付费围观的相关因素及其发生机理。通过两个递进的研究,本研究发现影响用户付费围观量的主要因素为回答者粉丝量、回答价格和回答长度,而且验证了回答价格和回答长度在回答者粉丝量与付费围观量之间的序列中介作用。
关键词:
知识付费 粉丝经济 付费围观 问答平台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麒麟
第三次《著作权法》修订工作虽然迟滞,但在互联网环境下出现的著作权私立规则却很好地回应了技术创新。相较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爆发的"知识付费"行业,图书馆的著作权意识和版权政策比较落后。本文选取了8个典型的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案例,采用网络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将相关规则总结归纳为"内容独占许可""放弃著作财产权"和"补充著作权法"3个范畴下的8个概念。在知识付费著作权私立规则的启示下,从内容、形式和效用3个维度对图书馆制定著作权私立规则的操作方案进行具体分析,认为著作权私立规则可以增强图书馆著作权工作的主动性,有利于保障图书馆日常管理与服务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知识付费 著作权 私立规则 图书馆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周颖 赵宇翔 朱庆华
[目的/意义]免费知识问答平台和付费知识问答平台是寻求问题解决的两大渠道。对提问者从免费转移到付费知识问答平台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以提升付费知识问答平台的用户体验并推动付费知识问答平台的良好发展。[方法/过程]首先,本文对知识付费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随后,基于关键事件技术,并结合推-拉-锚定模型对提问者从免费转移到付费知识问答平台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接着,笔者利用熵权法比较各影响因素在提问者转移前和转移后两种情况下的权重。[结果/结论]提问者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免费知识问答平台相关因素、付费知识问答平台相关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客观因素5个大类,并且各影响因素在转移前和转移后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最后,笔者对付费问答平台的宣传机制、定价机制、审核机制和评价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赵杨 袁析妮 李露琪 赵雨
知识付费模式的兴起推动了传统在线问答服务的变革,越来越多的社会化问答平台开始推出知识付费服务。文章从知识供给者自身因素出发,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分别从知识供给者的结构型社会资本、关系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三个维度构建用户知识付费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通过爬取知乎"live"栏目中的真实数据,运用负二项面板回归分析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供给者的粉丝数、发表文章数、回答问题数、获得点赞数、是否实名认证和是否标注专业领域均对用户知识付费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为知识供给者在社会化问答平台上更好地积累社会资本、获得更多付费用户的青睐提出了相关对策,同时也为社会化问答平台完善知识付费模式提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韩梅
[目的/意义]当前知识付费平台如何以最高的效率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各方十分关注的问题,分析知识付费平台信息资源质量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知识付费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知乎""得到"等主要知识付费平台为调研对象,从在线用户对知识付费感知的角度,在网络调查与文献资料收集的基础之上,利用数据分析探寻影响知识付费平台提高知识与信息资源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知识付费平台提高信息资源质量的可行性措施。[结果/结论]分析发现,未来知识付费平台的重点将从对内容的开发转向用户群体的争夺,并沿垂直领域发展,与其他各大商业平台进一步融合,视频将成为平台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元化、高效率、流水化的内容将成为推动知识付费平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的核心动力。
关键词:
用户感知 知识付费平台 信息质量 因素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侯洪 田媛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互联网公司需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保证可持续性发展。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中信息的海量化与碎片化使人们产生了知识筛选的需求,知识付费模式应运而生。在用户注意力获取难度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各大知识付费平台相继开展了各自的营销活动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从SIVA理论的解决方案、信息、价值、渠道策略几个角度,可分析知识付费平台的营销现状;而征集付费用户进行深访,则可发现各平台在营销方面的普遍现存问题,并进而据此提炼出优化建议,即:从多方面完善差异化定位,并从按需生产、按需定价、口碑营销几方面提升营销环节的用户思维,从而为知识付费行业把握营销规律、创新营销路径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武 艾鹏亚 许耀心
[目的/意义]随着分享经济的发展,以在线付费问答平台为代表的知识付费产品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变现,本研究以这类平台为切入点,探索用户的付费模式及付费意愿,加深对用户知识付费行为的认识。[方法/过程]通过对分答、值乎和微博问答三大平台的比较分析,总结在线付费问答平台的用户付费模式,利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用户的付费意愿及其动机。[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在线付费问答平台主要有两种用户付费模式:提问付费和围观付费。用户对这两种付费模式没有特别偏好,二者呈现不完全替代关系,且影响用户对这两种付费模式的付费意愿的动机因素有所不同。本研究认为,知识付费在本质上是知识驱动型的信息消费行为,同时具有明显的粉丝经济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