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7)
- 2023(15092)
- 2022(13148)
- 2021(12191)
- 2020(10289)
- 2019(23425)
- 2018(23200)
- 2017(44739)
- 2016(24385)
- 2015(27176)
- 2014(27048)
- 2013(26747)
- 2012(24277)
- 2011(22116)
- 2010(21861)
- 2009(20298)
- 2008(19988)
- 2007(17462)
- 2006(15482)
- 2005(13612)
- 学科
- 济(93380)
- 经济(93245)
- 管理(74543)
- 业(69610)
- 企(58245)
- 企业(58245)
- 方法(43754)
- 数学(37120)
- 数学方法(36748)
- 财(26321)
- 农(26219)
- 贸(25351)
- 贸易(25338)
- 易(24604)
- 中国(23827)
- 业经(21846)
- 学(21613)
- 制(21245)
- 地方(17842)
- 农业(17346)
- 务(16638)
- 财务(16568)
- 财务管理(16538)
- 技术(16096)
- 理论(15951)
- 环境(15802)
- 企业财务(15599)
- 和(15456)
- 体(14741)
- 银(14606)
- 机构
- 大学(352678)
- 学院(349432)
- 济(140037)
- 管理(138005)
- 经济(137122)
- 理学(120294)
- 理学院(118975)
- 研究(117247)
- 管理学(116976)
- 管理学院(116365)
- 中国(84576)
- 京(74332)
- 科学(73822)
- 财(64057)
- 农(61650)
- 所(59195)
- 业大(56461)
- 研究所(54197)
- 中心(52096)
- 财经(51545)
- 江(50197)
- 农业(48793)
- 经(46803)
- 北京(46233)
- 范(44299)
- 师范(43761)
- 院(42412)
- 经济学(41941)
- 州(40297)
- 财经大学(38343)
- 基金
- 项目(243711)
- 科学(190255)
- 基金(177170)
- 研究(173962)
- 家(156357)
- 国家(155101)
- 科学基金(131985)
- 社会(109876)
- 社会科(104209)
- 社会科学(104183)
- 基金项目(94871)
- 省(94810)
- 自然(87250)
- 自然科(85164)
- 自然科学(85138)
- 自然科学基金(83614)
- 划(80199)
- 教育(79029)
- 资助(72285)
- 编号(70048)
- 成果(56550)
- 重点(54562)
- 部(53380)
- 发(51138)
- 创(51034)
- 创新(47713)
- 课题(47674)
- 科研(46997)
- 制(45813)
- 教育部(45545)
- 期刊
- 济(148811)
- 经济(148811)
- 研究(100144)
- 中国(63387)
- 学报(61651)
- 农(55786)
- 科学(53706)
- 管理(49410)
- 财(48373)
- 大学(46009)
- 学学(43670)
- 农业(38100)
- 教育(34807)
- 技术(27558)
- 融(27535)
- 金融(27535)
- 财经(25086)
- 业经(24736)
- 经济研究(24153)
- 经(21351)
- 问题(20659)
- 业(19296)
- 贸(19002)
- 科技(18171)
- 版(17374)
- 图书(16996)
- 理论(16753)
- 业大(16270)
- 技术经济(16069)
- 国际(16011)
共检索到501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顾晓燕 朱玮玮 薛平平
知识产权贸易对“双循环”有效联动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其关键的作用机制在于,从技术维度看,知识产权贸易主要通过发挥要素配置优化、技术创新协同、产业结构升级三项技术创新作用机制,对“双循环”有效联动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从市场维度看,知识产权贸易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消费催生、需求引领倒逼、消费能力提升三项消费扩容作用机制,促进“双循环”有效联动。选取2001—2020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预期的正确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存在性。研究不仅有助于从知识产权贸易角度深化认识“双循环”有效联动的影响因素,而且对于如何从技术维度和市场维度探寻知识产权贸易促进“双循环”有效联动思路和对策,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顾晓燕 朱玮玮
基于知识产权国内贸易、“双循环”有效联动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发现,二者发展变化具有显著的内在逻辑一致性。理论分析认为,知识产权国内贸易可以通过加快高水平自主创新、激发高品质消费需求等,对“双循环”有效联动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利用200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开展的计量检验结果表明,第一,知识产权国内贸易对“双循环”有效联动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第二,由于知识产权国内贸易、“双循环”有效联动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知识产权国内贸易对“双循环”有效联动的促进作用不仅发生在本地区,而且对相邻地区的“双循环”有效联动也有积极促进效应;第三,知识产权国内贸易对“双循环”有效联动的促进作用,因各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差异而存在一定的“门槛特征”。上述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认识知识产权国内贸易对“双循环”有效联动的现实影响和作用机制,而且对于如何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国内贸易推动“双循环”互促互进也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谈东华 戴翔
贸易数字化是全球数字经济兴起背景下的必然演进趋势。从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角度看,数字化转型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是当前正在经历的发展过程。贸易数字化条件下,社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循环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国内外边界日益模糊并呈现"全球一体化"特征,从而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具备"联动"的客观条件和基础。目前,虽然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关键和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自给率不足的短板,但考虑到中国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等长板优势也十分显著。依托数字赋能大力推动贸易数字化发展,并积极探索和参与高水平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有助于打造双循环有效联动"新引擎",助力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关键词:
数字革命 贸易数字化 双循环 联动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晓燕 田家林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和规则国际化趋势日益深入的背景下,知识产权贸易蓬勃发展,体现了一国"智造"水平成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效的重要标志。该文分别从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两个角度,分析了知识产权贸易促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进而从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与转化、加大知识产权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知识产权贸易、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知识产权贸易 创新驱动 影响 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超 赵跃钦
选取涵盖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2007—2021年面板数据,将“贸易—经济”关系研究视角拓展于知识产权贸易,探讨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且经由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旧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贸易通过结构效应、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深入作用于经济“双循环”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深,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越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超 赵跃钦
选取涵盖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2007—2021年面板数据,将“贸易—经济”关系研究视角拓展于知识产权贸易,探讨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且经由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旧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贸易通过结构效应、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深入作用于经济“双循环”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深,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越明显。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史晓曦
在多边贸易体制内,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符合一般争端解决机制的运行规则,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如对非违约之诉的处理和知识产权协议条款的解释与实施。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的运用,有助于规范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的标准和程序,厘清知识产权贸易争端格局与发展动态。多边体制下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也为我国应对知识产权摩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
知识产权争端 多边贸易体制 争端解决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力 张立洁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金融动力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着重发展实体经济,避免投资无序化,充分发挥货币资本对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及企业的金融支撑作用。当前,我国金融存在金融供给区域分布失衡、金融供给城乡差距大、金融资源配置职能虚弱、消费金融潜力挖掘不够、金融开放有待高质量发展等问题。相应的对策建议是:优化金融供给空间布局,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激发创新潜能,提升金融资源配置动能,补齐融资市场短板,促进消费金融升级转型,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关键词:
资本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金融体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贾立斌
在数字贸易时代,知识产权价值链具有多维演进机制与升级路径。通过多元演进机制的支撑,知识产权价值链的构建可实现更全面多元。同时知识产权价值链也具有多元升级路径,可满足现阶段知识产权多维的发展需求。基于此,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数字贸易时代知识产权价值链的演进机制与升级路径进行研究。首先,明确了数字贸易时代知识产权价值链的演进机制,包括知识产权价值链信息点收集环节的演进机制、知识产权价值链产品化建构环节的演进机制以及知识产权价值链市场化服务环节的演进机制三方面内容。其次,从知识产权价值链不同建构环节的角度上出发,研究了构建相对应的价值链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不同环节知识产权价值链的升级路径,包括信息点收集环节加强技术集约,优化部门职责,强化营销渠道以及市场化服务环节加强市场监管,深化主体结构三方面内容。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价值链 演进与升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蕙萍 万平
近年来,在影响出口贸易利益的各因素中,作为一国制度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知识产权状况,其影响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对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增加贸易利益进行了研究,利用附加值贸易(TIVA)数据库测算了40个国家的制造业的贸易利益,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制造业贸易利益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制造业贸易利益的增加。同时,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对制造业分行业的贸易利益促进作用有明显的行业差异,对资本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贸易利益的推动作用要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长林
自WTO在1994年签署《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TRIPs)协定以来,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系统梳理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效应。理论层面上,本文重点从总体贸易、行业贸易和贸易模式三个方面解读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实证层面上,本文重点从知识产权保护对总体贸易的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对行业贸易的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边际的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贸易的综合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和模仿能力对贸易的综合影响五个方面解读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效应。最后,论文提出了该领域未来可能拓展的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代中强 蔡华津
本文在经典的贸易引力模型中加入美国知识产权调查因素,定量分析知识产权调查影响贸易伙伴对美出口贸易的程度。使用2000—2015年美国同48个贸易伙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发起知识产权调查对贸易伙伴的出口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通过反事实模拟分析,美国发起知识产权调查使得其主要贸易伙伴对美出口额平均下降0. 45~4. 33个百分点;进一步利用原告胜诉案件数量的实证研究发现,原告胜诉将对贸易伙伴对美出口产生更强的贸易抑制效应,平均下降0. 57~5. 25个百分点;反事实模拟研究证实我国遭遇的贸易抑制效应最大。
关键词:
知识产权调查 贸易抑制效应 贸易缺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郁秋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美知识产权摩擦的现状,然后从利益集团的视角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需求和供给的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中美之间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诱发机制。研究结论认为:中国和美国的产业利益集团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形成了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政府从政治捐赠和总福利水平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供给,形成了制度层面和产品层面的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诱发机制。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中美贸易摩擦 诱发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 原彤 闫浩琳 李恺
本文通过中国经济“双循环”协同发展动力机制的分析发现,内循环和外循环通过人才培养机制、市场竞争机制、政策引导机制、创新机制、文化建设机制、贸易交流机制六大机制实现协同发展。要实现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协同发展,需要持续加强六大机制建设和发展,因此可通过明确政府职责定位、完善基础服务体系,打造“双循环”协同发展的软硬件环境、优化区域内发展不均衡状态、转变对外发展模式,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双循环” 协同性 动力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方中秀 汪海粟
国际贸易是技术转移与溢出的主要渠道之一,对于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而贸易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的中国尤其值得重视。制药产业与知识产权存在紧密联系,但南北国家对该行业知识产权制度的实施仍存在较大争议。以贸易的技术溢出为切入点,通过岭回归分析,探索知识产权制度对中国制药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有利于中国制药产业实现技术进步。未来,中国应实施适宜的保护强度以加速提升本土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知识产权制度 技术进步 制药产业 岭回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