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5)
- 2023(11473)
- 2022(9257)
- 2021(8312)
- 2020(6964)
- 2019(15637)
- 2018(15430)
- 2017(29503)
- 2016(15827)
- 2015(17654)
- 2014(17703)
- 2013(17485)
- 2012(15831)
- 2011(14068)
- 2010(14540)
- 2009(13997)
- 2008(14230)
- 2007(13277)
- 2006(12072)
- 2005(11054)
- 学科
- 业(80078)
- 企(75671)
- 企业(75671)
- 济(71655)
- 经济(71533)
- 管理(71252)
- 业经(28829)
- 财(27464)
- 方法(25205)
- 农(24066)
- 中国(20837)
- 务(20479)
- 财务(20451)
- 财务管理(20430)
- 制(20108)
- 企业财务(19354)
- 技术(17782)
- 农业(17349)
- 数学(16963)
- 数学方法(16858)
- 划(15377)
- 体(15200)
- 策(14881)
- 理论(14325)
- 和(14306)
- 地方(14122)
- 体制(13400)
- 企业经济(12541)
- 经营(12139)
- 技术管理(11895)
- 机构
- 学院(233347)
- 大学(227402)
- 济(98875)
- 经济(96691)
- 管理(96594)
- 理学(81532)
- 理学院(80748)
- 管理学(79927)
- 管理学院(79464)
- 研究(71125)
- 中国(58112)
- 财(51019)
- 京(47996)
- 财经(38842)
- 科学(38780)
- 江(38390)
- 经(35032)
- 农(33731)
- 所(33619)
- 中心(33356)
- 州(30055)
- 北京(29669)
- 业大(29431)
- 经济学(29414)
- 研究所(29217)
- 财经大学(28295)
- 范(27763)
- 师范(27562)
- 商学(27157)
- 商学院(26925)
- 基金
- 项目(145258)
- 科学(117670)
- 研究(112901)
- 基金(106431)
- 家(89264)
- 国家(88393)
- 科学基金(79668)
- 社会(74751)
- 社会科(70844)
- 社会科学(70828)
- 省(57928)
- 基金项目(57081)
- 教育(50619)
- 自然(48935)
- 自然科(47824)
- 自然科学(47814)
- 自然科学基金(47021)
- 划(46381)
- 编号(46156)
- 资助(40863)
- 成果(37397)
- 制(34596)
- 创(34118)
- 业(33167)
- 部(32273)
- 重点(31735)
- 课题(31325)
- 发(31184)
- 创新(30902)
- 国家社会(30870)
- 期刊
- 济(122396)
- 经济(122396)
- 研究(73077)
- 中国(50417)
- 财(44869)
- 管理(42349)
- 农(33161)
- 科学(27890)
- 学报(25454)
- 教育(23575)
- 融(23220)
- 金融(23220)
- 技术(23076)
- 农业(22352)
- 业经(22279)
- 大学(21377)
- 财经(20294)
- 学学(19914)
- 经济研究(17590)
- 经(17563)
- 问题(17123)
- 技术经济(13671)
- 业(13657)
- 现代(13561)
- 财会(13207)
- 会计(11670)
- 商业(11363)
- 贸(11118)
- 世界(11089)
- 经济管理(10994)
共检索到367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玉燕 王春燕
制造业企业升级是实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必经之路。本文试图以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探讨城市层面的知识产权制度与制造业企业升级的关系。本文以沪深A股2008—2020年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PSM—多期DID方法研究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企业升级,这一结论在考虑更换被解释变量、更换匹配方法和反事实检验等问题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知识产权司法保障推动制造业企业升级。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竞争激烈程度较高行业的企业而言,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对企业升级有着更加显著的激励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玉燕 王春燕
制造业企业升级是实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必经之路。本文试图以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探讨城市层面的知识产权制度与制造业企业升级的关系。本文以沪深A股2008—2020年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PSM—多期DID方法研究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企业升级,这一结论在考虑更换被解释变量、更换匹配方法和反事实检验等问题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知识产权司法保障推动制造业企业升级。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竞争激烈程度较高行业的企业而言,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对企业升级有着更加显著的激励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冬
以2010~2020年我国77个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238个非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2712家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机制、实现条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数字创新,且对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东部地区企业数字创新具有更强的推动作用。质量基础设施、高等人力资本是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促进企业数字创新的主要传导路径;市场分割在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促进企业数字创新中产生负向调节效应;随着质量基础设施、高等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创新的作用呈现“边际递增”特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与企业数字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据此,应加快完善数字知识产权管理框架,构筑“一站式”质量基础设施基站,发挥区域联动治理功能,促进企业数字创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秉镰 范馨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矫正企业要素资源错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对企业要素资源错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能够有效改善要素资源错配,使企业要素扭曲程度明显改善约3.25百分点;(2)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通过优化制度环境和降低交易成本改善企业要素资源错配;(3)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对副省级城市和高市场化地区要素资源错配的改善作用更强,且能够明显改善非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要素资源错配。本文为如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供了有益思路,也为协调好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富森 李璐
知识产权制度能否成为创业的有效支撑?这是知识产权强国背景下通过发掘制度比较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以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切入点,结合手工收集的2003—2019年260个地级市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创业效应。研究发现,与非示范城市相比,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创业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估计方法有效性检验、纠正样本选择偏误以及其他多重检验后,该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能通过创新活力激发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引致效应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效应促进创业。结合进一步的异质性和调节效应分析发现:该政策实施的促进作用具有时期动态性,对于科技型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较非科技型创业明显较强;金融发展水平、互联网发展水平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均是正向调节知识产权制度的创业效应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对于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展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营营 高煜
在理论阐述智慧城市建设对地区制造业升级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7~2016年中国22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地区制造业升级,其中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东部发达地区。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会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对地区制造业升级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智鹏
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能力是重塑全球生产要素配置格局、赋能价值链技术扩散的原动力。将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聚焦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层面,借助双重差分(DID)模型实证分析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具有显著推动效应,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以技术创新与吸引外商投资为影响路径,驱动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加工贸易类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驱动作用更显著。我国应优化知识产权市场环境,完善现代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监管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基层渗透力度;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以协同发展赋能企业技术创新,塑造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格局,发挥数据要素资源优势,推动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促进知识产业集聚,畅通知识要素流动,提升产业链外循环水平,“靶向性”制定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举措。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沈木珠 浦鸣红
打造制造业基地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一项紧迫任务。尽管中国制造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但是在知识产权上仍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 ,试图在制造业基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方面提出若干对策和意见 ,并对政府在发展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取向做出简单评价。
关键词:
制造业 知识产权 战略 问题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扬 韦东明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方向,因此,系统评估城市知识产权政策的创新效应,对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认定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城市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促进了企业专利数量扩张,同时还提升了企业专利质量,具有明显的"增量提质"效应;(2)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的创新效应促进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量的提升,且主要集中于非国有企业、高竞争强度和易被反向工程行业以及普通地级市;(3)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的创新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趋势;(4)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能够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改善人力资本结构以及提升专利价值,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论揭示了城市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为扩大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成果、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雪飞 赵黎明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提高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长期目标。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对于创新进行了大量投入,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大都集中于进行较为低端的"工艺创新"而忽略了较为高端的"产品创新"。本文从企业竞争与知识的视角探讨了改善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路径。实证研究表明:(1)企业竞争越激烈,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较为低端的"工艺创新";(2)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高,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较为高端的"产品创新";(3)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能够有效的抑制企业竞争对于企业创新选择的不利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应当合理引导企业创新,改善企业的竞争模式;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鼓励"产品创新",遏制以模仿为手段的竞争模式,为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永生 李凌飞 邵传林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激励民营企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2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05~202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知识产权战略对民营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知识产权战略会显著促进民营企业创新,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知识产权战略对中西部地区、融资约束较高及高技术行业民营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知识产权战略主要通过政府补贴和提升人才集聚作用于民营企业创新。因此,应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励民营企业研发创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东
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通过改变市场中的技术溢出状态对创新和创业活动产生影响。在完全信息动态和静态博弈框架下,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非法技术溢出提高创新者的创业利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合法技术溢出提高模仿者的创业利润,从而同时促进创新者和模仿者的创业活动。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5—2018年270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多时点双重差分检验发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示范城市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新创企业和有软件著作权信息的新创企业增加,其中存在加强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增加技术供给和引用的中介机制,且这种创业促进效应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和专利转让数量较多的城市中更为明显。上述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能够通过减少非法技术溢出和增加合法技术溢出的双重路径产生显著的创业促进效应,在非法技术溢出较少和合法技术溢出较多的情形下,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的创业促进效应更大。因此,应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同时,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史宇鹏 顾全林
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使用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对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发现,知识产权侵权程度对企业的研发确实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负面影响并不能够通过事后查处的方式得到完全消除。除此之外,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对于不同企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非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更大;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中的企业创新投入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也更大。本文的发现表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应仅局限于对事后侵权行为的惩罚,还应包括对潜在侵权行为的事前防范,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励企业进行创新研发。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异质性企业 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找出了知识产权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假设,并利用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一种“U型”关系,只有当知识产权保护产生的费用超过一定的值后,才会“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并进一步从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和不同行业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坚 冯峥
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外部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影响重大。本文将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视作准自然实验,选择2009—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显著地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非国有企业、高竞争度行业企业及高金融发展地区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通过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扩大技术市场规模及增加企业创新投入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地区数字要素禀赋、政府数字领域关注度及企业内部治理动力,均能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拓展了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与数字技术创新领域的相关文献,为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设计及促进数字技术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知识产权保护与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基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化转型与企业绩效——来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研究——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
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实证研究——以四川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为例
知识产权治理与城市创业活力——来自“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证据
我国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绩效与产业升级研究——基于我国制造业29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强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长三角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分析
加快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