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6)
2023(7304)
2022(5941)
2021(5088)
2020(4179)
2019(9070)
2018(8692)
2017(16839)
2016(8609)
2015(9390)
2014(9369)
2013(9600)
2012(9215)
2011(8704)
2010(8833)
2009(8153)
2008(7612)
2007(7190)
2006(6632)
2005(6100)
作者
(26283)
(22345)
(22324)
(21242)
(14127)
(10477)
(9923)
(8532)
(8377)
(7847)
(7623)
(7367)
(7258)
(7240)
(6940)
(6904)
(6535)
(6417)
(6244)
(5928)
(5755)
(5374)
(5239)
(5210)
(5099)
(5042)
(4825)
(4508)
(4508)
(4309)
学科
(66770)
经济(66736)
管理(25233)
(20614)
方法(19868)
地方(19603)
数学(17684)
数学方法(17605)
(15421)
企业(15421)
地方经济(13858)
中国(12812)
(11979)
(11679)
业经(11502)
环境(9200)
农业(9015)
(8831)
经济学(7928)
(7764)
(7332)
(7224)
金融(7222)
(7026)
贸易(7021)
(7003)
(6858)
产业(6850)
(6676)
(6488)
机构
大学(137140)
学院(136680)
(73086)
经济(71886)
管理(52167)
研究(51774)
理学(44528)
理学院(44001)
管理学(43486)
管理学院(43214)
中国(38279)
(29640)
科学(28618)
(27764)
(25609)
经济学(24914)
财经(23829)
研究所(23105)
中心(22597)
经济学院(22156)
(21676)
(20967)
(18663)
(18347)
财经大学(17525)
(17454)
师范(17349)
北京(17275)
业大(16542)
科学院(16086)
基金
项目(90127)
科学(72965)
基金(67901)
研究(66580)
(58960)
国家(58563)
科学基金(50802)
社会(47143)
社会科(44991)
社会科学(44984)
基金项目(35810)
(33961)
自然(29935)
自然科(29237)
自然科学(29231)
自然科学基金(28713)
教育(28491)
(27981)
资助(26403)
编号(25020)
(21555)
国家社会(21287)
重点(20350)
(20185)
成果(20001)
(18560)
发展(18128)
(17884)
教育部(17662)
创新(17572)
期刊
(89381)
经济(89381)
研究(45808)
中国(24910)
(21939)
管理(20092)
科学(18142)
学报(17669)
(16534)
经济研究(15544)
大学(13712)
财经(13167)
学学(13131)
(12219)
金融(12219)
技术(12098)
(11627)
业经(11422)
问题(11161)
农业(10997)
技术经济(9414)
教育(8337)
统计(8138)
(8133)
国际(7589)
世界(7568)
(7475)
经济问题(7176)
资源(7172)
商业(6694)
共检索到214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凯南   张继武  
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1843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逐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知识产权强县工程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且其促进效应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趋势;知识产权强县工程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其75千米内县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负向虹吸效应,但显著带动了其周边75~100千米内县域经济增长。机制分析表明:知识产权强县工程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品牌创新效应和人才吸引效应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异质性分析发现: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对于中部地区县域和教育发展强县的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仁杰  张爱儒  丁绪辉  高新才  
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与人口结构密不可分,文章从人口城乡、年龄、民族、教育、迁移、就业结构入手并将空间因素纳入到人口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中,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对各因素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并根据一般多元回归的结果与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最终决定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对青海县域经济增长的人口结构因素做出解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贾晋  李雪峰  刘莉  
基于四川省2004—2012年的面板数据,本文通过一个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扩权强县"政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检验。结论显示:无论是从短期、中期以及较长期的政策效果看,"扩权强县"政策对县域经济增长没有显示出促进作用。通过在相对业绩竞争框架下的行为逻辑分析,市内"直管县"和"非直管县"间甚至"直管县"间由于政策推行改变了竞争的制度环境,相互间的竞争激励被弱化,加之市级政府的资源投向"非直管县","扩权强县"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自然无法显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建军  李峰  黄利文  
应用偏离份额四分量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武陵山连片区为例,对片区内各县市2003—2009年经济增长总偏离效应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①2003—2009年,片区内初步形成了以增长较快的县市为中心,经济衰落明显的县市为外围的不平衡增长格局;②在空间上表现为增长效应相似的县市趋于集聚的特征,不过集聚程度仍不高;③片区内各县市资源配置没有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整体资源配置不够合理;④中心城市吉首、铜仁和恩施所在的县市经济增长优势并不明显,成为地区性增长极仍需时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县域合作、强化中心城市集聚效应等加快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先锋  陈琦  
本文利用我国2000—2009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我国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采取宽严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崔远淼  李昌克  
引言及文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如何,对于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安排金融发展优先次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内涵。如果金融发展具有"供给导向"功能,则改善金融结构与提升金融规模的政策安排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倘若金融发展对金融增长的作用仅限于"需求跟进",那么政府强调发展金融或许对经济增长而言变得相对次要。针对此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凌远  
基于执法因素对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贸易开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交互效应。研究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该影响会因贸易开放度的变化而改变。低收入省份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为负,这与其贸易开放度水平低有较大关联。高收入省份的知识产权保护显著地促进其经济增长,但当贸易开放度太高时会转而对其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知识产权保护、贸易开放的相互作用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因其收入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施汉飞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而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宾阳县的特色经济,优势经济。但由于宾阳县民营经济受到内外因素影响,还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县域经济的壮大。从宾阳县民营经济在宾阳县域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出发,探求把宾阳县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以发展壮大宾阳县域经济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祖辉  宋文豪  叶春辉  胡伟斌  
引导“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既是解决农民出路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将返乡创业试点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18年中国27个省份1864个县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与机理。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效应主要体现在外出农民工较多的中西部地区,且政策尚未产生空间溢出效应。此外,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可以通过促进集聚、带动就业和优化结构等渠道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本文的发现不仅为政府进一步支持返乡创业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而且为“回流式”城镇化建设和城乡区域平衡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远淼  
文章基于浙江52县1996年-200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资企业、本土企业集聚及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外资企业、本土企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但是相比于资本来说两者作用效果并不强;外资企业在浙江县域的区位分布并不注重本土企业空间集聚状况,而是更加注重外资企业空间集聚度;本土企业空间集聚是本土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外资企业集聚对本土企业投资反而呈现较小的"挤出效应"。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浙江县域内生经济增长,应加强浙江县域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融合,从而提高区域持续的增长潜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匡远配  肖叶  
利用经济增长贡献分解模型,基于2007—2019年的县域统计年鉴数据测度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总体经济增长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脱钩指数模型分析农村三产融合主要动力和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增长效应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农村第一产业贡献一直处于低位水平,第二产业贡献呈波动中趋于平缓趋势,第三产业贡献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处于较低水平,波动幅度较大;农产品加工业、信息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等三产融合的主要动力和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农村三产融合尚未形成有效的经济增长新动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辉   马晓青   常心宇   李向楠  
畅通金融要素流动、服务乡村经济发展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使命担当。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是国家创设村镇银行的初衷。本文基于2005—2020年1877个县、县级市和旗的统计数据,以及原银保监会批准各县设立村镇银行时间的数据,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县域组建村镇银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立村镇银行能够显著增加县域人均生产总值,此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村镇银行通过支持县域非农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东中部地区与其他县域,设立在西部地区和原国家级贫困县的村镇银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本文研究证实了村镇银行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为进一步制定政策发挥村镇银行支农支小作用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匡远配  肖叶  
利用经济增长贡献分解模型,基于2007—2019年的县域统计年鉴数据测度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总体经济增长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脱钩指数模型分析农村三产融合主要动力和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增长效应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农村第一产业贡献一直处于低位水平,第二产业贡献呈波动中趋于平缓趋势,第三产业贡献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处于较低水平,波动幅度较大;农产品加工业、信息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等三产融合的主要动力和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农村三产融合尚未形成有效的经济增长新动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