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17)
2023(4509)
2022(3765)
2021(3809)
2020(3200)
2019(7577)
2018(7319)
2017(13626)
2016(7043)
2015(8376)
2014(7918)
2013(8244)
2012(7907)
2011(7601)
2010(7481)
2009(6982)
2008(6705)
2007(5593)
2006(5052)
2005(4821)
作者
(19685)
(16519)
(16447)
(15753)
(10640)
(7839)
(7441)
(6455)
(6320)
(5714)
(5608)
(5490)
(5472)
(5214)
(5210)
(5114)
(4906)
(4757)
(4727)
(4373)
(4350)
(3875)
(3859)
(3794)
(3722)
(3669)
(3646)
(3436)
(3369)
(3305)
学科
(35037)
经济(35002)
管理(17795)
(16396)
方法(16289)
数学(14213)
数学方法(14119)
(13084)
企业(13084)
中国(12445)
(11396)
贸易(11391)
(11281)
(7072)
金融(7072)
(7067)
(6775)
(6723)
关系(6567)
(6446)
(6382)
(6213)
银行(6211)
(6108)
业经(5870)
(5461)
技术(5293)
(5191)
出口(4967)
出口贸易(4967)
机构
大学(111679)
学院(106028)
(57444)
经济(56795)
研究(44358)
管理(40208)
中国(35581)
理学(34273)
理学院(33901)
管理学(33615)
管理学院(33404)
(24482)
(23637)
科学(22657)
(21940)
研究所(20063)
经济学(19840)
财经(19261)
中心(18598)
(17973)
经济学院(17853)
北京(16285)
(15392)
财经大学(14632)
(13614)
(13608)
科学院(13560)
师范(13540)
(12881)
研究中心(12870)
基金
项目(68801)
科学(55899)
基金(54560)
研究(51630)
(47800)
国家(47526)
科学基金(40240)
社会(36293)
社会科(34741)
社会科学(34737)
基金项目(27736)
自然(23611)
自然科(23125)
自然科学(23119)
资助(22998)
教育(22947)
自然科学基金(22782)
(20815)
(19609)
编号(18770)
中国(18278)
(17876)
国家社会(17251)
成果(16816)
教育部(15899)
重点(15473)
(14605)
人文(14397)
(14245)
大学(13729)
期刊
(58614)
经济(58614)
研究(37120)
中国(21148)
(16116)
科学(15374)
管理(15372)
学报(14357)
国际(12504)
(11963)
(11899)
(11412)
金融(11412)
大学(11308)
经济研究(11118)
学学(10391)
财经(10326)
世界(9880)
(9091)
教育(8947)
问题(8578)
农业(8494)
技术(7484)
业经(5986)
(5929)
技术经济(5698)
(5663)
贸易(5663)
图书(5563)
统计(5221)
共检索到167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静  
现代知识产权保护是利益驱动下权力话语作用的结果,话语以其规范及实践本性,形塑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创设与变迁、秩序的缘起与固化。主流话语支配下的知识产权国际秩序镶嵌在非对称结构的权力关系网络中,具有西方中心、利益倾斜和技术等级性特征,规定了国际技术分工以及利益分配的等级机制。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中国应当主要作为“追求权威的利益相关者”,采取中性化改进、建设性塑造方案,支持、维护WTO与WIPO框架下多边协调机制的支配性地位,倡导知识产权国际秩序权力格局的平衡性与合作性,主张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包容性与有效性,以言之有道的话语方略,推动国际知识产权话语权力、治理权威的重新分配以及利益关系的合理调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雪忠  杨静  
话语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秩序存在着相互建构的关系:一方面,话语建构知识产权国际立法议题、论证立法的合理性、影响国际规范的内化,从而能动地作用于知识产权国际法律制度的规范生成以及规范遵守;另一方面,秩序有着话语生产、话语框定及意识形态功能,知识产权国际立法形成了话语的基点,规约着话语的规则,在最大限度上决定着"谁有权说并被听到"。基于此,中国宜采取相应的策略推进知识产权话语,加强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秩序的影响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雪忠  杨静  
话语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秩序存在着相互建构的关系:一方面,话语建构知识产权国际立法议题、论证立法的合理性、影响国际规范的内化,从而能动地作用于知识产权国际法律制度的规范生成以及规范遵守;另一方面,秩序有着话语生产、话语框定及意识形态功能,知识产权国际立法形成了话语的基点,规约着话语的规则,在最大限度上决定着"谁有权说并被听到"。基于此,中国宜采取相应的策略推进知识产权话语,加强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秩序的影响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红菊  
构建蕴含中国理念的知识产权国际秩序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体现,也是中国智造走出去的重要保障。现有知识产权国际秩序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私权利益与公共利益间的失衡,加之信息网络革命对传统知识产权秩序提出挑战,对原有秩序进行调整成为时代需求。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当在新一轮知识产权国际秩序构建中发挥影响力,推出中国理念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本文认为,中国理念的知识产权国际秩序应当具有发展观、均衡观和融通观,它应当能够促进人类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私权利益与公共利益均衡,在不同国际领域内确立融通一致的知识产权规则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红菊  
构建蕴含中国理念的知识产权国际秩序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体现,也是中国智造走出去的重要保障。现有知识产权国际秩序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私权利益与公共利益间的失衡,加之信息网络革命对传统知识产权秩序提出挑战,对原有秩序进行调整成为时代需求。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当在新一轮知识产权国际秩序构建中发挥影响力,推出中国理念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本文认为,中国理念的知识产权国际秩序应当具有发展观、均衡观和融通观,它应当能够促进人类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私权利益与公共利益均衡,在不同国际领域内确立融通一致的知识产权规则。构建蕴含中国理念的知识产权国际秩序可以通过借助多元化国际组织平台、缔结体现中国理念的地区合作协定以及发挥WTO争端解决机制解释功能等路径得以实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宋杰  
在中美知识产权争端WTO第一案中,针对我国"与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有关的措施",美国最终共提出了3项指控。其中,核心指控是针对我国《著作权法》第4条"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的规定。《著作权法》第4条是建立在保护我国公共秩序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TRIPS协议,还是《伯尔尼公约》,都认可国家基于公共秩序而采取某些措施的权利,因此,第4条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不容质疑。美国的指控是建立在错误解释的基础之上,应该予以驳回。为有效地维护《著作权法》第4条的有效性,作为一种策略,我国有必要通过国际法院来寻求救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葛秋萍  
在全球化背景下,美、日、印度等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成功之处在于整体性以及利弊把握的平衡性,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力度不够和过度保护问题,在制度设计时要注重与具体的经济和社会状况相适应,并考虑如何使这一目标与目前复杂的国际架构相适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丹丹  
文章通过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进程回顾,分析国际金融新秩序重建的制约因素,以此对中国选择和参与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表明,各种国家力量为争夺更多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控制权和受益权分化日益严重,国家金融秩序转型的方向尚不明确,但国际金融秩序中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国家经济实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曹广伟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贸秩序加速调整。新兴经济体经贸实力大幅提升,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积极开展TPP、TTIP和TiSA谈判,意欲重掌国际经济话语权。面对三大经贸谈判合围的压力,中国应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以破解美欧日控制世界经贸规则制定、主导国际经贸秩序演变的困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森  齐莲英  
随着国际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又一次成为人类追求的主题,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资本跨国的转移愈加频繁,规模日渐增长,这促使各国不得不放松外汇管制,以自由化为基本特征的金融改革形成一股不可逆转的基本趋势。这个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率自由化。西方主要国家普遍取消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限制。二是金融业务自由化,西方工业国家相继放松或取消对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证券公司业务交叉的限制。三是金融市场自由化。西方工业国家开放国内市场、放弃外汇管制,设立离岸金融市场,使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高度融合,推动金融国际化。金融自由化正在向深度、广度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姚遥  
当前,随着国际秩序深刻变迁,整个世界变乱交加、势力重组、民心思变。本文拟从公共外交的视角出发,梳理中日韩三国之间由大国强权、资本势力、民粹主义交织而成的外交危机与舆论难题,重新认知与思考中国对日韩公共外交的国际背景与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拟提出一些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政策建议,指出在推进对日韩公共外交时,应重视对日韩两国所身处的国际秩序背景、历史文化传统、政治经济结构的研究与分析,持续不懈地推动东北亚"去冷战化"和"去同盟化"的历史进程,在更广泛的社会阶层中聚同化异、塑造共识,使之成为官方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建奇  张原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体量逆市上升,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总量跃居全球首位,我国与外部深度融合,外部经济体波动或者国际经济规则的调整都可能对我国造成巨大影响,我国必须加快对外谈判以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经济秩序。同时,危机以来倡导贸易自由化的美欧发达大国率先挑起贸易保护,"中国威胁论"等持续升温,我国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我国更加重视金砖峰会、上合组织峰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周方银  
中国文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于稳定与秩序的追求,中国人有较强的"风险回避"的倾向。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在中国处于实力优势地位时建立的朝贡体制中有明确的体现。中国世界理念的第一个特征,是把建立秩序或确立有序状态置于效用函数中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之后,中国历史上追求实现的是一种等级间和谐的秩序。在操作层面上,实际存在的是一种对于体系内的行为体来说自由度很高、弹性很强的秩序安排。中国关于世界秩序的看法,也影响到中国对于国际责任的态度,并使其具有较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这样的国际责任观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忠  
一、国际经济秩序与金融危机系统性的金融危机通常是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或经济体制存在问题,导致宏观经济基本面不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需要各国政府及时发现问题,从宏观经济政策上或体制上着手解决。但在危机发生初期,为了防止危机的蔓延,阻止损失的扩大,需要存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庞仙梅  
伴随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深入,新经济形式层出不穷,为国际税收秩序与规则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后BEPS时代,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问题日趋严重,国际税收秩序面临新型挑战,促使国际税收主体向避免双重不征税趋势转变。就该趋势而言,后BEPS时代下BEPS新行动计划可有效堵住数字经济产生的避税漏洞,重构国际税收秩序。面对后BEPS时代国际税收秩序重构情况,我国应从健全BEPS税收法律制度框架、完善国际税收征管体系、提升国际税收话语权等方面出发作出应对,以设计出“中国模式”的税收规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