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9)
- 2023(7370)
- 2022(6308)
- 2021(5855)
- 2020(4851)
- 2019(11479)
- 2018(11316)
- 2017(22835)
- 2016(12240)
- 2015(13768)
- 2014(13618)
- 2013(13759)
- 2012(13101)
- 2011(11761)
- 2010(11792)
- 2009(11011)
- 2008(10529)
- 2007(9401)
- 2006(8493)
- 2005(7728)
- 学科
- 济(52711)
- 经济(52672)
- 管理(34422)
- 业(32783)
- 企(23354)
- 企业(23354)
- 方法(22815)
- 数学(20628)
- 数学方法(20520)
- 农(18735)
- 贸(17175)
- 贸易(17161)
- 易(16867)
- 中国(16163)
- 财(13657)
- 出(12567)
- 地方(12339)
- 制(11050)
- 农业(10744)
- 业经(10599)
- 口(9005)
- 出口(8997)
- 出口贸易(8997)
- 学(8953)
- 银(8948)
- 银行(8937)
- 行(8611)
- 技术(8332)
- 环境(7905)
- 税(7805)
- 机构
- 学院(175047)
- 大学(174447)
- 济(78694)
- 经济(77133)
- 管理(68175)
- 理学(58112)
- 理学院(57532)
- 研究(56917)
- 管理学(56901)
- 管理学院(56581)
- 中国(45353)
- 财(37934)
- 京(37052)
- 科学(31971)
- 财经(29809)
- 所(27752)
- 中心(26936)
- 经(26864)
- 农(26591)
- 江(26346)
- 经济学(25150)
- 研究所(24637)
- 业大(23730)
- 北京(23242)
- 经济学院(23071)
- 范(22268)
- 师范(22106)
- 财经大学(21826)
- 州(21281)
- 农业(20938)
- 基金
- 项目(110845)
- 科学(87013)
- 研究(84731)
- 基金(79995)
- 家(68396)
- 国家(67871)
- 科学基金(57886)
- 社会(54767)
- 社会科(52187)
- 社会科学(52176)
- 省(42800)
- 基金项目(42729)
- 教育(37600)
- 编号(35554)
- 划(35278)
- 自然(35069)
- 自然科(34073)
- 自然科学(34063)
- 自然科学基金(33450)
- 资助(32440)
- 成果(29076)
- 部(25327)
- 发(25039)
- 重点(24205)
- 课题(23152)
- 创(22989)
- 国家社会(22966)
- 教育部(21870)
- 人文(21839)
- 创新(21641)
共检索到266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盛丹 卜文超 王永进
本文将专利审批周期引入异质性企业理论模型,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将市级层面专利代办处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跨期双重差分方法,对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市级专利代办处的设立缩短了专利审批时间,提高了专利审查效率,增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一影响具有时间持续性。机制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一方面通过创新激励效应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质量选择效应促进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从而推动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同时,异质性分析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更能提高外资和私营企业、高生产率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和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卜文超 盛丹
基于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数据,本文将市级层面专利代办处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新产品出口的影响及特点。实证结果表明:专利代办处的设立缩短了专利审批时间,增强了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新产品出口强度,提升了新产品在企业出口中的地位。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分析发现,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提高了新产品出口强度。同时,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更能促进非国有企业和高生产率企业的新产品出口强度。本文的研究对于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微观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卜文超 蒋殿春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模型,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影响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1998—2015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将市级层面专利代办处的设立作为拟自然实验,采用跨期双重差分方法,对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实证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的成本加成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一影响具有时间持续性。此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创新能力高于一定门槛的企业,方能在知识产权保护增强时提高成本加成率。机制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效应”和“竞争效应”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加成率。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可以提高创新能力,降低企业竞争程度,从而有利于我国企业的成本加成率提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秀梅 孙海波
通过引入外生模仿率,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产品质量升级联系起来,从理论层面证明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并结合我国制造业经济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整体估计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按制造业技术升级路径将样本进行分组估计发现,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倒U型关系仍然存在,但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则表现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前进 蔡甜甜 杨菂
选取2010—202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中国海关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行业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检验显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增加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两种渠道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据此,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和执法力度、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深化改革、实施差别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前进 蔡甜甜 杨菂
选取2010—202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中国海关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行业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检验显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增加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两种渠道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据此,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和执法力度、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深化改革、实施差别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卿陶
文章从理论上推导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成本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会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而贸易成本会显著抑制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并且贸易成本会降低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促进效应。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的促进效应和贸易成本的抑制效应都存在;通过调节效应检验发现,贸易成本降低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通过路径分析发现:知识产权保护会通过创新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而贸易成本则会通过降低企业出口量抑制企业创新,进而降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阳 冯程程 徐梦琪 刘凯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使用中国市场化指数数据库、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能显著提升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本文结论依然显著。本文发现背后的影响机制是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当地的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从而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沿海城市企业和资源加工业企业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当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制定、实现贸易增长模式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健康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代中强 孙全刚
本文运用自然语言文本处理分析方法量化亚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知识产权保护深度,探讨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加强显著提升了各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从国家类型看,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能显著提升北–北、南–北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从产品类别看,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对高知识产权密集型和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出口质量均有促进作用,但对高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质量提升作用更显著,另外不同行业所受影响也存在差异。从驱动因素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引致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研发激励效应是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同时,我国签订FTA的生效及其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加强均能促进提升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因此,渐进有效推动FTA知识产权规则深化,合理审慎选择FTA伙伴方,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将有利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自由贸易协定 知识产权保护 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盛丹 张慧玲
关于环境管制与出口贸易的现有研究更多地关注于环境管制对出口量的影响,鲜有文献从出口产品质量的角度进行考察。本文运用1997-2002年中国出口海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将两控区政策(TCZ)作为外生冲击,采用倍差法和三重倍差法,考察了环境管制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总体而言,两控区政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说明环境管制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两控区的政策效应具有明显的行业、地区和产品差异,对污染和研发密集度高、国企比重高的行业产生了负向作用,对东部地区和差异化产品部门产品质量升级产生正向影响。此外,我们还进行了更换产品品质指标、考虑外生政策冲击、更换对照组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稳健。
关键词:
两控区政策 出口产品质量 环境管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盛丹 张慧玲
关于环境管制与出口贸易的现有研究更多地关注于环境管制对出口量的影响,鲜有文献从出口产品质量的角度进行考察。本文运用1997-2002年中国出口海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将两控区政策(TCZ)作为外生冲击,采用倍差法和三重倍差法,考察了环境管制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总体而言,两控区政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说明环境管制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两控区的政策效应具有明显的行业、地区和产品差异,对污染和研发密集度高、国企比重高的行业
关键词:
两控区政策 出口产品质量 环境管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俊美
本文检验了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企业出口关系存续及其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有利于企业出口关系的存续,并能够提升其出口增长率。稳健性检验显示,更换产品质量测算方法、样本区间、计量方法等并不影响本文基本结论,且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本文基本结论依然不变。从影响机制来看,产品质量升级通过增强消费者偏好提高了企业出口关系存续概率,通过增强消费者偏好以及提高出口价格促进了出口增长率提升;同时,产品质量升级还通过提高企业出口关系存活概率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出口增长率的提升。最后,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对外资企业和出口到高收入国家的企业出口关系存续的积极影响较大,而对私营企业和出口到低收入国家的出口增长率的积极影响较大。
关键词:
出口关系存续 出口增长率 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林 卢鑫 钟钰
本文利用Nested Logit模型,从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两个角度,对2001-2010年期间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和产品质量升级进行了实证测算。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整体出口产品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出口产品存在明显的质量升级现象。这主要是由机电仪器与交通工具大类的质量升级所带动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质量升级与日本、德国、印度、东盟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显示:2001-2010年间,与德国、日本、东盟、印度四个经济体的出口产品整体质量相比,中国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明益 戚建梅
本文首先剖析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经济效应,提出了理论假说,然后利用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相关合并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显著时间效应,其影响趋势呈"N"型;扭曲较轻时能显著促进产品质量升级,扭曲较重时对产品质量促进作用变小甚至会阻碍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要素配置效应,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影响;扭曲与规模经济的结合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显著的经验累积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其影响趋势均呈"U"型;扭曲会产生研发抑制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质量。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扭曲 扭曲效应 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明益 戚建梅
本文首先剖析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经济效应,提出了理论假说,然后利用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相关合并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显著时间效应,其影响趋势呈"N"型;扭曲较轻时能显著促进产品质量升级,扭曲较重时对产品质量促进作用变小甚至会阻碍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要素配置效应,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影响;扭曲与规模经济的结合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显著的经验累积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其影响趋势均呈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扭曲 扭曲效应 出口产品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