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70)
2023(13513)
2022(11571)
2021(10943)
2020(9538)
2019(22367)
2018(22226)
2017(42827)
2016(23079)
2015(26252)
2014(26320)
2013(25854)
2012(23735)
2011(21272)
2010(21373)
2009(19804)
2008(19494)
2007(17494)
2006(14913)
2005(13101)
作者
(66633)
(56112)
(55858)
(53000)
(35516)
(26975)
(25692)
(22025)
(21006)
(19937)
(18844)
(18711)
(17720)
(17681)
(17453)
(17310)
(16958)
(16625)
(16290)
(16051)
(13816)
(13772)
(13620)
(12770)
(12560)
(12513)
(12503)
(12315)
(11377)
(11176)
学科
(97440)
经济(97353)
管理(71531)
(70594)
(59143)
企业(59143)
方法(51027)
数学(45549)
数学方法(44841)
(26785)
(26584)
(22916)
贸易(22910)
中国(22459)
(22431)
技术(19831)
业经(19490)
(19084)
(17458)
财务(17389)
财务管理(17350)
农业(16603)
企业财务(16487)
地方(16275)
理论(16125)
(16113)
(14260)
(14077)
环境(13458)
(13137)
机构
学院(333630)
大学(333000)
(138403)
经济(135612)
管理(134253)
理学(116679)
理学院(115537)
管理学(113264)
管理学院(112664)
研究(105030)
中国(78912)
(68804)
科学(64848)
(61201)
(55241)
(52694)
业大(51180)
中心(50028)
财经(49761)
(48946)
研究所(47954)
(45238)
农业(43788)
北京(42560)
经济学(42322)
(40784)
师范(40339)
(38840)
经济学院(38541)
(37931)
基金
项目(227213)
科学(179314)
基金(166235)
研究(162727)
(145309)
国家(144179)
科学基金(124706)
社会(102624)
社会科(97629)
社会科学(97595)
(89262)
基金项目(87708)
自然(82937)
自然科(81099)
自然科学(81080)
自然科学基金(79635)
教育(76838)
(74939)
资助(69894)
编号(66207)
成果(52301)
(50849)
重点(50766)
(48205)
(47346)
创新(45070)
课题(44418)
科研(44353)
教育部(43831)
大学(42707)
期刊
(141448)
经济(141448)
研究(88949)
中国(59620)
学报(51474)
(49342)
(48657)
管理(48434)
科学(47598)
大学(39173)
学学(36946)
技术(34232)
农业(33392)
教育(32838)
(26016)
金融(26016)
财经(24452)
业经(23390)
经济研究(23022)
(20939)
问题(19476)
技术经济(19109)
(19078)
统计(18743)
(18306)
(17303)
图书(16278)
科技(16007)
国际(15765)
(15631)
共检索到476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晓林  陈培如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是发展中国家主动寻求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之一,而知识产权保护会通过技术回流和技术扩散两个方面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本文首次在基于垂直创新的南北产品周期模型中引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作为国际技术流动的路径,并深入探讨了母国知识产权保护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作用,识别了其对跨国企业自身技术回流以及跨国企业对本土企业技术扩散的异质性影响。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跨国企业技术回流具有促进作用,而与本土企业的技术模仿存在倒"U"型关系。从整体上看,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整体技术水平。利用2015—2019年现实数据的数值模拟结果还发现:相较于跨国企业的技术回流,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扩散的影响程度微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欧阳艳艳  喻美辞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的行业分析尚不多见。本文基于中国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变迁,运用DEC模型计算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平均生产率(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TEC指数)和技术进步(TC指数),并与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外国研发溢出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逆向技术溢出与行业平均的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呈中等关联度,其中,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的关联度较强,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差别较大。技术含量不高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具有较高关联度;技术含量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则不具较高的关联度。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霞  
本文利用2003~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差距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且技术差距与逆向溢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比线性关系模型拟合得更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邱丽萍  叶阿忠  
采用201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性,基于C-H模型构建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的空间关联性;②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即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促进—抑制—促进的三阶段现象;③分省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抑制",原因是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朝向发展中国家,投资项目集中于非技术领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书胜  李斌  
文章选取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差距和技术研发强度为吸收因素构建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并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差距和技术研发强度阀值转换条件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平滑转换机制效应;在参数异质性假设条件下,中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上具有显著的非均衡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平  随洪光  
知识产权保护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和垂直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签订以来,知识产权保护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作用更是日益显著。运用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1996-2005年15个行业的分析显示:高技术产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水平和垂直溢出效应,其中垂直溢出效应较水平溢出效应更为显著;现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抑制了高技术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和垂直溢出效应。上述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应以促进国内研发为出发点,兼顾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艳艳  
国内外研究显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技术寻求动机,而且普遍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是针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处于相对空白。本文以中国作为分析对象,从东道国的创新能力、国际技术传递渠道和中国的消化吸收能力3个方面归纳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10个影响因素,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运用辅助分析手段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人均国民收入和中国的GDP是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三大因素,真实汇率水平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负相关,而政府支持力度的影响很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寻求逆向技术溢出主要还是企业的要求和行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艳艳  郑慧欣  
作为国际技术溢出的一种渠道,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但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深入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基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境内地区分布,采用国际研发溢出模型框架,并利用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各省市对外直接投资获取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三大地区的差异性进行了分组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各省市的经济增长呈现出微弱的正效应,但不及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以及各省市自身的研发投入;三大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均有正向显著作用,东部地区的影响要大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勇超  
笔者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简称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2003年~2012年对1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不论全国样本还是分地区检验,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都是存在的,各地区均跨越了逆向技术溢出的门槛值;各地区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东部地区由于人力资本及研发资本较为充裕,更容易从对外直接投资中获得逆向技术溢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彤  崔昊  
本文在国际技术溢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进步的数理模型。该数理模型重点对Cohen & Levinthal的"吸收能力"理论作了扩展,将母国研发支出的"双重身份"扩展到"三重身份"。随后本文使用OECD国家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1)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研发溢出可以促进母国技术进步;(2)母国的研发存量和东道国研发溢出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替代作用"为主;(3)通过"门槛回归"发现,随着母国研发存量的增加,该"替代作用"逐渐增加,但是其增幅较为微弱。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恕立  向姣姣  
文章利用2003-2011年中国13个OFDI东道国和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CH扩展模型,采用工具变量法,从OFDI投资动机的视角实证考察了技术寻求、资源寻求和市场寻求三类投资动机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对发达经济体的技术寻求型OFDI,这种效应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但中部地区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要比东、西部明显,来源于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负向效应,以上结果是由中国OFDI的投资动机和区位选择决定的。因此,积极鼓励技术寻求型的OFDI...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苏汝劼  李玲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研究其能否促进本国制造业技术提升对于回答制造业如何走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机制上,本文从技术互动、技术传递和技术扩散三个步骤研究逆向技术溢出产生机制,并分析技术差距对制造业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在实证上,本文先计算制造业序列Malmquist指数来衡量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拆分为技术水平(TC)和技术效率(EC),利用中国2006—2017年制造业省级数据,从总体和分区域层面上检验制造业OFDI是否能显著地影响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OFDI存在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东部地区制造业OFDI获得的国际研发资本可以显著地提升地区技术水平(TC),中部地区制造业OFDI获得的国际研发资本可以显著地提升地区技术效率(EC)和技术水平(TC),西部地区制造业OFDI获得的国际研发资本可以显著提升技术效率(EC);技术差距对制造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单一的门槛影响,技术差距越小,制造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越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彤  崔昊  
本文在国际技术溢出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将人力资本溢出引入了国际技术溢出的研究范畴。前人仅研究了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而本文还研究了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发现:(1)在本文的研究年限中(1985~2008年),整体而言,东道国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和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2)对于逆向研发资金溢出而言,中国的人力资本可以形成一定的吸收能力,为使得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国内技术有正向的影响,存在国内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即,从2001年开始,逆向研发资金溢出经过国内人力资本的吸收,对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史亚茹  
新兴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日益成为国际技术溢出的一条重要路径,母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文章利用2003~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影响呈"倒U型"关系,总体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东部地区最为显著;进一步地,门槛检验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和吸收能力跨过相应的门槛值,知识产权保护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促进作用会先上升后下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尹东东  张建清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积极的逆向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了表征吸收能力的各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金融发展规模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分区域检验时则表现出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内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中部地区能够促进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的因素则限于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而西部地区只有金融发展规模和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