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72)
2023(11456)
2022(9435)
2021(8461)
2020(7232)
2019(15811)
2018(15613)
2017(29558)
2016(15753)
2015(17155)
2014(16340)
2013(16204)
2012(14651)
2011(12916)
2010(13123)
2009(12300)
2008(12400)
2007(11424)
2006(10203)
2005(9328)
作者
(44607)
(37350)
(37328)
(34615)
(23674)
(17626)
(16679)
(14332)
(13885)
(13460)
(12644)
(12616)
(11900)
(11758)
(11475)
(11283)
(11127)
(10900)
(10808)
(10647)
(9148)
(9108)
(8894)
(8413)
(8382)
(8287)
(8174)
(8026)
(7486)
(7297)
学科
(82806)
(77879)
企业(77879)
(69495)
经济(69428)
管理(67356)
方法(30020)
业经(28162)
(23650)
技术(23408)
(23348)
数学(21673)
数学方法(21504)
(19308)
财务(19293)
财务管理(19282)
企业财务(18296)
农业(17273)
中国(15994)
(15156)
技术管理(15034)
理论(14641)
(14628)
(14006)
(13765)
企业经济(12470)
经营(12256)
(11727)
环境(11417)
(10993)
机构
学院(228233)
大学(220867)
(97905)
管理(97735)
经济(96186)
理学(83770)
理学院(83053)
管理学(82100)
管理学院(81668)
研究(68738)
中国(54785)
(45706)
(43733)
科学(40418)
(39823)
(36154)
财经(34703)
业大(34572)
(33518)
中心(32257)
(31526)
农业(31289)
研究所(30084)
经济学(28460)
北京(28049)
(27986)
商学(27624)
商学院(27385)
经济管理(26896)
经济学院(25727)
基金
项目(149898)
科学(121072)
研究(111799)
基金(109731)
(94627)
国家(93759)
科学基金(83387)
社会(73669)
社会科(70195)
社会科学(70174)
(61577)
基金项目(58933)
自然(53019)
自然科(51822)
自然科学(51810)
自然科学基金(51017)
教育(49673)
(48992)
编号(44148)
资助(42171)
(38893)
(36994)
创新(35240)
成果(33596)
重点(33051)
(32934)
(32553)
国家社会(30908)
(30329)
课题(29326)
期刊
(111745)
经济(111745)
研究(63092)
中国(46995)
管理(42528)
(38017)
(37107)
科学(31506)
学报(30574)
农业(25826)
技术(24982)
大学(24156)
学学(23066)
业经(21239)
教育(21078)
(19261)
金融(19261)
财经(17818)
经济研究(16885)
(16871)
技术经济(16110)
(15564)
科技(14156)
问题(14148)
现代(12228)
财会(11902)
商业(11521)
(10797)
(10614)
世界(10495)
共检索到341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驰  
选取我国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知识产权保护、要素配置效率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三者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可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这一结论经过稳定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继而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禀赋较强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鉴于此,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要素配置体制机制、动态调整绿色技术创新模式,以期为全面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新动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驰  
选取我国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知识产权保护、要素配置效率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三者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可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这一结论经过稳定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继而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禀赋较强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鉴于此,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要素配置体制机制、动态调整绿色技术创新模式,以期为全面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新动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治锋  
文章以2007—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能够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中介路径分析表明,提高研发投入、加强研发合作以及缓解融资约束是该影响的主要作用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管理者短视程度较低、投资者绿色关注度较高、处于制造业行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样本中,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正面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小鲁  李喜燕  张纬武  
数字经济凭借外溢性、共享性特征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成为助力企业低碳发展的核心动能。从理论角度阐释数字经济与知识产权保护“双轨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运用2014—2021年我国沪深A股1 643家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双轨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双轨制”在数字经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其两个分指标专利司法保护、专利行政保护也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双轨制”在数字经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中的正向调节作用与企业产权性质无关,在国有、非国有企业均显著;与企业生产要素类型、生命周期阶段有关,在知识密集型及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企业显著。因此,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应完善数据要素配置机制,助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深耕知识产权保护“双轨制”,协调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实施差异化助企举措,筑牢绿色技术创新基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喜仓   蒋美  
基于中国2006—2020年282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知识产权保护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知识产权保护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且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城市促进作用越明显,同时也存在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通过强化环境规制效果、提升创新能力以及增大研发投入等路径,最终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3)知识产权保护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对本市及周边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静  
文章选取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绿色技术创新、国际贸易、企业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等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效应边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边界约为1240千米,超出这一边界则空间溢出效应基本不显著。因此,可通过提升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打造农业产业生态利益多元协同机制、强化区域间农业绿色技术创新联系方式,推动农业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静  
文章选取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绿色技术创新、国际贸易、企业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等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效应边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边界约为1240千米,超出这一边界则空间溢出效应基本不显著。因此,可通过提升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打造农业产业生态利益多元协同机制、强化区域间农业绿色技术创新联系方式,推动农业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晔  
创新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涵盖的技术与数据等都离不开知识资源的供给。知识产权试点政策作为引导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政策,是保护知识财产的重要举措。基于2008—2019年中国262个城市的数据,运用多期政策效应估计方法 (CSDID),探究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随着试点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政策效应逐步提高;对于不同批次确立的试点城市,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可以通过吸引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提高本地区技术吸纳量这两条途径来提升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强度大或数字政府发展水平高的城市,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要扩大知识产权试点规模,完善细化试点制度措施,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并加强数智政府建设,以实现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目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籍明明  
数字金融和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支撑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关键保障,深刻影响着企业研发投入行为,对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基于中国2011—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分析发现:数字金融与知识产权保护均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在二者作用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小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受数字金融的驱动效应更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盛辉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既是保护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也是我们国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由于人们的观念更新和制度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田小平  
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集,检验宽带试点城市建设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及所需的重要外部条件。实证结果发现,宽带试点城市建设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显著提升,能够改善企业预期、提升研发投入强度并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是宽带试点城市建设发挥创新驱动力的重要条件,它能够对不同属性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产生“结构性”的优化影响。因此,应进一步扩大“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城市范围,释放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红利,充分考虑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异质性效果,注重政策的组合拳及协同效果,更好地发挥新型基础设施的优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兰梓睿  
产业政策是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以及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政策工具。采用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及地级市数据,考察产业政策实施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实施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资源再配置效率角度进行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实施主要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高资源再配置效率来实现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所有制、生产要素集聚水平以及市场化进程等不同会导致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差异。鉴于此,应提升产业政策实施的质量效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不同产业要素资源的有序流动,实现重点产业政策和一般产业政策的协同运行,从而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彦彦  王兵  吴福象  
以不完全契约理论为切入点,同时以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运用三重差分法考察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企业关键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与非关键技术创新相比,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显著促进了契约密集度较高行业企业的关键技术创新,且促进效应具有较强的滞后性,其中对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以及成长期企业关键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专用性人力资本发挥了中介效应,专用性物质资本发挥了遮掩效应。研究结论可以为有序推广知识产权法院试点、赋能企业关键技术创新、缓解企业“创新假象”问题等提供有益的经验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静  
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增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且该结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是知识产权保护作用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传导机制,随着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边际影响效应逐步递减。据此,应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及落实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宝友  吕旭芬  杨玉香  孟丽君  
质量基础设施是由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有机结合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具有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融合相长的最佳结合点。立足于质量基础设施的技术属性和制度属性,从研发能力和融资约束两个渠道阐释质量基础设施影响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机理,并基于2005—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库,实证检验质量基础设施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知识产权保护对这种影响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质量基础设施通过研发能力提升与融资约束减弱两个渠道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且存在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的异质性,以及区域非均衡现象。另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强度在质量基础设施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中起倒“U”型调节作用,且受各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偏离度的影响,区域非均衡程度呈扩大趋势。结论为客观评估中国近年来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绩效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如何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