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95)
- 2023(14171)
- 2022(11387)
- 2021(10151)
- 2020(8482)
- 2019(18317)
- 2018(18054)
- 2017(34231)
- 2016(17955)
- 2015(19664)
- 2014(19325)
- 2013(19363)
- 2012(18079)
- 2011(16283)
- 2010(16725)
- 2009(15774)
- 2008(15666)
- 2007(14537)
- 2006(13015)
- 2005(12189)
- 学科
- 济(103955)
- 经济(103869)
- 业(85544)
- 企(80268)
- 企业(80268)
- 管理(73345)
- 方法(35985)
- 业经(33520)
- 数学(27029)
- 数学方法(26845)
- 财(26774)
- 农(25051)
- 技术(24014)
- 中国(21874)
- 地方(20962)
- 务(20419)
- 财务(20403)
- 财务管理(20384)
- 企业财务(19395)
- 农业(18816)
- 制(18083)
- 理论(16409)
- 和(16389)
- 策(16389)
- 学(16075)
- 划(16016)
- 技术管理(15083)
- 体(15049)
- 融(13303)
- 金融(13303)
- 机构
- 学院(273928)
- 大学(267692)
- 济(127293)
- 经济(125107)
- 管理(110886)
- 理学(94279)
- 理学院(93370)
- 管理学(92335)
- 管理学院(91791)
- 研究(90480)
- 中国(71194)
- 财(57029)
- 京(55222)
- 科学(51462)
- 所(45189)
- 财经(45002)
- 江(42963)
- 农(42456)
- 经(40755)
- 中心(40734)
- 研究所(40363)
- 经济学(39423)
- 业大(36292)
- 经济学院(35212)
- 北京(34599)
- 州(33789)
- 农业(32950)
- 财经大学(32870)
- 商学(32214)
- 院(32074)
- 基金
- 项目(173404)
- 科学(139425)
- 研究(129374)
- 基金(127611)
- 家(109950)
- 国家(108995)
- 科学基金(95828)
- 社会(86871)
- 社会科(82714)
- 社会科学(82697)
- 省(68845)
- 基金项目(67068)
- 自然(59132)
- 自然科(57804)
- 自然科学(57787)
- 自然科学基金(56890)
- 教育(56586)
- 划(55238)
- 编号(50446)
- 资助(50094)
- 创(42621)
- 成果(40006)
- 创新(38880)
- 业(38774)
- 发(38624)
- 重点(38408)
- 部(37878)
- 国家社会(37199)
- 制(34196)
- 课题(33877)
- 期刊
- 济(151531)
- 经济(151531)
- 研究(83328)
- 中国(55177)
- 管理(49688)
- 财(48519)
- 农(39830)
- 科学(36590)
- 学报(36018)
- 大学(28184)
- 技术(28053)
- 农业(27235)
- 学学(26910)
- 融(26298)
- 金融(26298)
- 经济研究(24959)
- 业经(24531)
- 财经(24356)
- 教育(22153)
- 经(21312)
- 技术经济(19062)
- 问题(18856)
- 业(17430)
- 贸(14624)
- 世界(14596)
- 科技(14554)
- 现代(14362)
- 商业(13875)
- 经济管理(13321)
- 策(13158)
共检索到425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静
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增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且该结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是知识产权保护作用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传导机制,随着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边际影响效应逐步递减。据此,应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及落实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静
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增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且该结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是知识产权保护作用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传导机制,随着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边际影响效应逐步递减。据此,应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及落实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秦伟娜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推动企业创新模式转变和组织结构优化,促进企业颠覆性创新。基于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基准估计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赋能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替换指标测度方法、剔除极端值等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存在异质性促进效应,具体表现在数字经济对数字基建较好地区企业、高竞争性行业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赋能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助力企业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知识产权保护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即存在“数字经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作用路径。为进一步推动企业颠覆性创新,须优化数据服务体系,提振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完善要素配置市场机制,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优化企业创新环境;实施差异化企业创新战略,促进颠覆性创新均衡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同智文
颠覆性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摆脱对外依赖,实现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但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却不甚清晰。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挖掘和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从技术颠覆、技术应用和组织保障层面出发,凝练出二元组织结构等6个影响基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智能化转型关键因素,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综合运用NCA和fsQCA方法,以20家装备制造企业为样本,探究颠覆性技术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条件和组态路径,结果显示:(1)二元组织结构是装备制造企业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条件;(2)存在技术轨道跃迁型和场景创新应用型两条智能化转型实现路径;(3)在特定条件下,因素“技术跃迁”与“场景创新”之间,以及因素“行业间技术合作”与因素组合“场景创新缺乏、超前布局战略”之间存在互替性关系。研究结果不仅厘清了颠覆性技术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而且为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实施智能化转型提供了路径指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课题组 李睿 李永周 洪群联 政武经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前沿突破。要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重视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大型国企的重要作用,利用新一轮颠覆性技术创新契机激发企业创新需求,提升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积极性,推进协同创新机制,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要健全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长期渐进支持和激励机制,大力发展天使投资进行风险分担,加强校企沟通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促进校企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阶段的深度对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烨 张艳丽 刘金桥
在企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如何调动高管在颠覆性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积极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利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免责激励、风险承担、数字化转型与颠覆性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免责激励能够提高颠覆性技术创新水平;(2)免责激励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正向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3)当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时,风险承担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得到正向强化,风险承担在免责激励与颠覆性技术创新中的路径效应也被放大;(4)免责激励对颠覆性技术创新存在持续的正向促进效应,与拥有高冒险文化、处于低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相比,免责激励的促进作用在低冒险文化与高市场竞争环境中表现更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瑾 朱焱斌
颠覆性技术创新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进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5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实践,构建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与机理模型,揭示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交互效应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呈现利基市场开发—中高端市场渗透—高端市场导入的动态演化规律;企业通过资源拼凑—资源编排—资源协奏的资源行动逐步实现资源组合化、能力化和杠杆化;企业动态能力经历了外部导向的环境感知能力—内部驱动的学习创新能力—内外部协同的整合拓展能力演进过程,由适应环境的一阶能力升级为创造新能力的二阶能力;企业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的交互作用经历了要素聚合—知识赋新—系统共生3次跃迁,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发挥引领作用。结论可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靖 石梦悦 姜璇
跨界搜索在知识经济时代对新创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至关重要,有助于打破资源和技术束缚,获取外部创新知识,应对市场变化,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成长。本文基于组织搜索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从技术和市场维度探讨新创企业非正式搜索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机制。用SPSS 27.0和AMOS 28.0对519份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技术知识非正式搜索和市场知识非正式搜索均对颠覆性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知识重构在跨界搜索与颠覆性创新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而数字技术应用则进一步强化了跨界搜索对知识重构的促进效果。根据结论,本文为企业总结出管理启示:在跨界搜索过程中,企业应综合运用多种搜索方式,并重视内外部知识的有效管理;同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知识重构能力,为颠覆性创新提供有力支持。这些发现对于新创企业探索有效的创新路径、实现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敦帅 陈强 刁雅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臻成熟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分享经济企业迅速崛起,并在短时内构建起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对传统企业造成了极大冲击。结合分享经济和竞争优势理论,本文以三家典型分享经济企业为例,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提出分享经济企业通过对传统企业不同市场的颠覆和侵蚀而构建起竞争优势的机理与路径,认为分享经济企业可以通过侵蚀低端市场构建成本优势,通过侵蚀外围市场构建集成优势,通过侵蚀独立市场构建差异化优势。上述结论为分享经济企业通过颠覆性产品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和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对传统市场颠覆和侵蚀,从而构建企业竞争优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分享经济 竞争优势 颠覆性创新 市场侵蚀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程如烟 孙浩林
颠覆性技术因能够颠覆传统技术路线和改变游戏规则等重大作用而受到主要经济体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主要经济体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一是设立专门机构或计划,采用非常规的项目管理方式资助颠覆性技术研发;二是针对重要的颠覆性技术出台专项计划,系统推进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三是完善对颠覆性技术的治理和监管,在鼓励创新和降低风险之间达到平衡。基于国外的做法和经验,本文最后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资助机构 治理 政策措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明伟
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企业绩效提升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文以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回归与Bootstrap方法,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颠覆性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颠覆性双元创新呈正相关关系;颠覆性双元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绩效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无论是在非国有上市公司还是国有上市公司,颠覆性技术探索、颠覆性技术利用的中介作用均显著;相较于中小企业、东部地区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大型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强。对此,应加快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因企施策推进颠覆性双元创新,多主体发力提高企业绩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籍明明
数字金融和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支撑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关键保障,深刻影响着企业研发投入行为,对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基于中国2011—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分析发现:数字金融与知识产权保护均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在二者作用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小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受数字金融的驱动效应更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田小平
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集,检验宽带试点城市建设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及所需的重要外部条件。实证结果发现,宽带试点城市建设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显著提升,能够改善企业预期、提升研发投入强度并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是宽带试点城市建设发挥创新驱动力的重要条件,它能够对不同属性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产生“结构性”的优化影响。因此,应进一步扩大“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城市范围,释放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红利,充分考虑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异质性效果,注重政策的组合拳及协同效果,更好地发挥新型基础设施的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志东 吴文兴
颠覆性创新理论自提出以来一直备受相关领域追捧。文章以价值网络视角为基础,从价值的多个层面,如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来源等内容对颠覆性创新理论进行了论述。同时,文章构建了基于价值网络视角下的颠覆性创新分析框架,进而选取圆通速递有限公司为案例,并按照价值控制塔的逻辑关系探究了物流企业如何进行颠覆性创新,进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最后,文章得出客户的价值主张是物流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物流企业要紧跟智能化、绿色化等发展方向,从而在引进颠覆性技术进行颠覆性创新的活动的同时实现健康、稳定、持久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樊志文 张剑渝 邓广宽
颠覆性创新逐渐成为后发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讨后发企业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两种战略导向下营销能力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机制,构建营销能力以组织敏捷性为中介影响颠覆性创新的研究模型,进一步分析后发企业认知合法性的调节作用。以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为调研对象,并对191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后发企业由外而内营销能力对组织敏捷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内而外营销能力对组织敏捷性存在倒U型影响;组织敏捷性在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营销能力与颠覆性创新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认知合法性正向调节了由外而内营销能力与组织敏捷性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