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15)
2023(2994)
2022(2584)
2021(2298)
2020(1928)
2019(4538)
2018(4472)
2017(8894)
2016(4702)
2015(5208)
2014(5091)
2013(5275)
2012(4896)
2011(4672)
2010(4573)
2009(4183)
2008(4156)
2007(3591)
2006(3158)
2005(2991)
作者
(12429)
(10263)
(10154)
(9844)
(6669)
(4851)
(4832)
(3982)
(3816)
(3733)
(3425)
(3409)
(3372)
(3230)
(3212)
(3192)
(3157)
(3016)
(3006)
(2829)
(2701)
(2437)
(2387)
(2383)
(2373)
(2335)
(2241)
(2162)
(2111)
(2017)
学科
(21464)
经济(21456)
管理(14632)
(13170)
方法(12662)
(12466)
企业(12466)
(11857)
贸易(11855)
(11772)
数学(10773)
数学方法(10702)
(10558)
出口(7889)
出口贸易(7889)
(7889)
(6678)
中国(4799)
技术(4309)
业经(4228)
(4223)
理论(4113)
(3580)
财务(3579)
财务管理(3573)
企业财务(3335)
(3308)
(3292)
技术管理(3157)
(2950)
机构
大学(69714)
学院(67533)
(33050)
经济(32502)
管理(27542)
理学(23514)
理学院(23341)
管理学(23081)
管理学院(22972)
研究(20324)
中国(17972)
(16175)
(13764)
财经(13126)
(11960)
经济学(11717)
经济学院(10825)
中心(10050)
科学(9927)
财经大学(9868)
(9825)
(9458)
(8401)
北京(8385)
金融(8310)
研究所(8295)
商学(8240)
商学院(8143)
(8098)
师范(8057)
基金
项目(42918)
科学(34821)
基金(33388)
研究(32535)
(28005)
国家(27832)
科学基金(24684)
社会(22844)
社会科(21958)
社会科学(21956)
基金项目(17145)
教育(14979)
(14867)
自然(14653)
资助(14386)
自然科(14356)
自然科学(14353)
自然科学基金(14142)
编号(12902)
(12533)
成果(10917)
(10536)
国家社会(10338)
教育部(9708)
人文(9522)
(9207)
重点(9146)
项目编号(8885)
大学(8642)
创新(8567)
期刊
(30768)
经济(30768)
研究(22849)
(12722)
中国(11211)
(10910)
金融(10910)
管理(9822)
统计(7513)
(7488)
学报(7464)
科学(7013)
财经(6804)
国际(6722)
经济研究(6154)
大学(6070)
(5915)
(5826)
教育(5613)
学学(5528)
决策(5381)
技术(5179)
问题(4738)
图书(4697)
理论(4405)
(4350)
业经(4037)
实践(4001)
(4001)
世界(3976)
共检索到106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代明  陈俊  张桂芳  刘佳  
针对中国现行的R&D统计体系存在的"重投入、轻产出"倾向,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将R&D产出分为交易性R&D、自用性R&D和非交易性R&D,构建了用于测算R&D产出货币价值的知识产出三分法分析框架,并运用2010年深圳市的相关数据加以实证。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杰  
在货币理论史上,几乎所有的主流文献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货币制度源于物物交易。可未曾料想,这其实是一个足以动摇主流经济学根基的逻辑谬误。本文打算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澄清。本文发现,斯密起初确立物物交易逻辑是出于捍卫自由市场信念的考虑,但这种纯属虚构的理论逻辑从一开始就受到货币演进历史逻辑的挑战。在货币金融史上,信用体系的存在远早于商品货币,表明"信用解"是货币制度的正源;对于货币制度的演进,信用是启动机制,交易是推进装置。由此引申,货币金融理论需要重新估价权威组织特别是政府等外生因素之于货币制度生成发展的重要作用。如果本文确立的全新逻辑能够成立,则中国货币演进的诸多谜团将会顺便得到合理解释。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本·斯泰尔  许平祥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美联储)的货币刺激措施有可能存在不良的副作用,需要谨慎地处理:关联储已经积累了巨量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它将在不破坏新生房市复苏的情况下最终得到清算。而这需要完成一个相对简单的创新计划,即美联储把MBS转化为等价的国债。当遭受通货膨胀威胁时,这样的计划便于关联储采用提高利率的常规手段来抑制通胀,而无需担忧出售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所带来的经济和政治后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允斌  
研究经济周期的经济学家经常要探讨货币增长与产出增长的关系 ,这一探讨可以分成两种理论。其一是货币经济周期理论 ,该理论强调货币供给在影响真实经济活动中的因果作用 :货币供给的增长变化引起产出增长的变化 (货币影响产出 ) ;其二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该理论对传统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形成挑战。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用反向因果关系的概念来解决货币与产出的关系。认为经济中真实部门的发展影响人们的理财决定 ,从而影响货币需求的数量。只要金融系统随着货币需求的变化而做出反应 ,产出增长的变化将导致货币增长的变化 (产出影响货币 )。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辛向荣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货币对产出产生作用的机理及效果,然后又根据我国近年来货币实践的数据,对货币与产出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对产出有实质性影响,其中广义货币与产出的关系最为密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冯春平  
货币政策效果可能由于其所处的经济背景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变动性。本文采用滚动VAR方法对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货币冲击的影响有明显的变动性。自引导检验强烈拒绝产出与价格脉冲响应不变的零假设。货币冲击对产出的中短期影响逐渐下降 ,稍长期的影响也在后期降低 ;对价格的影响波动性更大 ,并有逐渐加大的趋势。与此同时 ,产出和价格的影响都呈现出类似的周期波动性 ,这种波动似乎与经济周期存在一定联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齐稚平  
本文从货币非中性的角度,将现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得出货币影响产出的四个约束条件,即流动性有限偏好约束、价格黏性约束、预期能力有限约束及非充分就业约束。为清晰地把握货币非中性问题的总体脉络,本综述并非按时间顺序将文献简单罗列,也不是对各流派的观点进行分析,而是通过归纳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进行分类,以图提供货币非中性问题较清晰的"图谱"。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国平  樊元  
本文利用1992年至2011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三变量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对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股一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艳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价值增值,时间越长,增值越多。货币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果是一次性投入的款项,按照计息方式,有单利和复利之分,其中单利只对本金计息,而复利对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也要计息;如果是定期等额收付款项,就是年金,按照收付的时间点,可进一步分为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和永续年金,其中普通年金是指从第一年开始,每年年末等额收付的年金形式,而预付年金则是从第一年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思翀  李文学  徐奇渊  
多年来,中国的M2/GDP持续上升引发了广泛讨论。文献中不乏基于费雪方程式的讨论,而本文强调GDP是增加值的口径,并不等同于货币交易量。具体地,不同产业的单位增加值对应的货币交易量具有系统性差异,作为名义总产出的GDP本身并不是对货币交易量的有效度量。在此过程中,即便GDP保持不变,产出结构变化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发生变化。本文利用中国197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二、三产业单位产出对应的货币需求更高,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唐安宝  姚绍真  
本文选取1999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1季度的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货币供给具有较显著的产出效应,说明我国现阶段重视货币政策的作用,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基于需求角度对我国货币供给产出效应的三条传导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结论为:"投资路径"和"消费路径"有效,但在不同传导环节上的传导效果存在差异。从总体上看,"投资路径"的传导效果较"消费路径"更为显著。"净出口路径"发生阻滞和逆转。基于此,本文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疏通传导路径、增强我国货币供给产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辉鹏  王兰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挺国  刘金全  
货币与产出之间的非对称影响关系研究,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运用平滑迁移向量误差修正(STVECM)模型,对1989—2007年我国货币与产出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影响关系展开实证分析。引入年产出增长率、年货币增长率以及年通货膨胀率的年度变化作为转移变量,线性检验表明我国货币、产出和价格系统存在显著的非线性;通过模型估计识别了我国货币—产出关系的经济和/或政策状态相依性;运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证明了两者之间是一种非对称关系。概括来说,我国货币对产出的影响关系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其依赖于经济周期的高速增长和低速增长阶段、货币供给的高速增长和低速增长阶段以及通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涛  
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进行实证分析发现 ,长期内我国产出的变化与物价、货币供给量变化有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内货币是非中性的 ,短期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实际产出增长率有积极的作用 ;短期物价增长率对实际产出增长率有抑制作用。模型中还给出了短期向长期转变的参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