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5)
- 2023(6952)
- 2022(5784)
- 2021(5621)
- 2020(4930)
- 2019(11914)
- 2018(11832)
- 2017(23809)
- 2016(12474)
- 2015(14169)
- 2014(13847)
- 2013(13714)
- 2012(12144)
- 2011(10969)
- 2010(11299)
- 2009(10450)
- 2008(10575)
- 2007(9426)
- 2006(8497)
- 2005(7687)
- 学科
- 济(52824)
- 经济(52777)
- 管理(43723)
- 业(42930)
- 企(40282)
- 企业(40282)
- 方法(27800)
- 数学(24324)
- 数学方法(23779)
- 财(18294)
- 务(14369)
- 财务(14329)
- 财务管理(14305)
- 企业财务(13453)
- 中国(11304)
- 学(10833)
- 业经(10718)
- 制(10537)
- 农(10490)
- 理论(10117)
- 贸(8788)
- 贸易(8778)
- 技术(8696)
- 易(8551)
- 策(7967)
- 体(7892)
- 和(7865)
- 划(7610)
- 地方(6995)
- 银(6760)
- 机构
- 大学(177379)
- 学院(175713)
- 管理(72439)
- 济(69914)
- 经济(68432)
- 理学(62630)
- 理学院(62108)
- 管理学(60805)
- 管理学院(60515)
- 研究(55023)
- 中国(42728)
- 京(37158)
- 财(35125)
- 科学(32645)
- 财经(27705)
- 所(27607)
- 江(25930)
- 农(25767)
- 中心(25326)
- 经(25171)
- 业大(24832)
- 研究所(24703)
- 北京(23470)
- 州(20850)
- 财经大学(20821)
- 范(20763)
- 师范(20538)
- 经济学(20441)
- 农业(20037)
- 院(19882)
- 基金
- 项目(115789)
- 科学(91339)
- 基金(85228)
- 研究(82193)
- 家(75134)
- 国家(74604)
- 科学基金(64712)
- 社会(51724)
- 社会科(49342)
- 社会科学(49329)
- 基金项目(44499)
- 省(44359)
- 自然(43713)
- 自然科(42830)
- 自然科学(42819)
- 自然科学基金(42059)
- 教育(39248)
- 划(37815)
- 资助(36554)
- 编号(33352)
- 成果(27776)
- 重点(26005)
- 部(25899)
- 创(24354)
- 发(22805)
- 创新(22686)
- 教育部(22643)
- 科研(22440)
- 课题(22132)
- 大学(21747)
共检索到261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宇驰
交易成本理论在分析企业进入模式的选择时,将机会主义作为关键的假设,但这种分析忽略了知识是以各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结合减弱了机会主义的威胁,因此一种不同于交易成本的框架——知识为基础的框架建立起来了。这个框架将知识为基础的能力区分为建构能力和组合能力,它们影响着进入模式的选择。企业的知识战略对进入模式的选择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高振 江若尘
采用跨国公司海外机构的组织模式数据为样本,利用Logit模型检验企业资源条件(企业规模、国际化经验、业务多元化)和市场交易成本因素(交易环境不确定性、交易行为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企业规模越大以及国际化经验越丰富,市场交易频率越高,企业选择股权模式的概率越大;实施多元化战略以及市场交易环境和交易行为不确定性越大的情况下,企业选择非股权模式的概率越大。此外,采用多种建模方法检验了样本自相关和自选择问题,结果表明这两个问题对模型结论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建红 陈怀超
笔者依据三支柱制度理论,从组织合法性视角出发,采用权变的观点,在将制度距离分为远近两种情形后,分析了制度距离影响跨国公司进入战略选择的机制,并构建了相应的权变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在管制距离、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远时,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应该首先遵从当地制度环境的要求,以获取外部合法性,优先考虑的进入战略是并购、合资以及在合资企业中采用少数股权;而在管制距离、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近时,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应该首先遵从跨国公司内部制度环境的要求,以获取内部合法性,优先考虑的进入战略是绿地、独资,如选择合资的话,则在合资企业中采用多数股权。研究结果可以为跨国公司从内外合法性视角出发,在制度距离下选择合适的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继明 陈臣 王勇 高宏 王康
本文通过对萨缪尔森有关中美贸易的李嘉图—穆勒模型与广义价值论分析框架的比较,认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部门的技术进步虽然会使中美两国共同受益,但中国的受益程度要大于美国;而中国具有比较劣势部门的技术进步虽然短期内会在增进中国贸易利益的同时使美国的贸易利益减少,但这种贸易利益的再分配完全是根据比较利益率均等原则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的结果,两国的实际人均收入与自给自足相比仍然是提高的,当这种持续的技术进步导致中美两国比较优势发生逆转时,新的自由贸易模式会使两国的实际人均收入再度提高,美国实际人均收入并不会受到"永久性"损失。按照广义价值论的分析,无论上述情况发生在哪个国家,也无论哪国贸易利益增加或减少,更无论是回到各国自给自足状态还是重启国际分工交换,都与贸易保护无关;一国贸易利益的减少,仅源于本国相关产业技术的相对落后,而非他国的技术进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兴亚 李湘宁 缪仕国 姜子叶
跨国并购是外资进入东道国的重要方式。本文根据交易成本理论框架,以江苏省598家外资企业为样本,通过建立二值因变量模型,分别使用跨国公司相对技术水平、在我国经营的经验和跨国并购经验作为资产专用性的表征变量,并引入了Hofstede指数衡量文化差异,分析了这些变量对外资企业设立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交易成本理论在外资进入模式方面有着较强的解释力。跨国公司的相对技术水平、在我国生产经营的经验、跨国并购的经验和文化差异对外资进入模式的影响很大。
关键词:
外资进入模式 并购 资产专用性 文化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洁 祁春节
笔者以"公司+农户"这一组织形式中的契约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交易成本理论来探讨影响企业与农户对契约选择的因素,并构建模型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交易的不确定性、治理成本和双方的权力安排等对企业与农户间契约选择起决定性作用。由此获得的启示是,应建立契约的保障机制来降低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并通过建立长期的信誉与合作,使农户和企业保持利益上的协调一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泽填
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模型,可以分析交易成本与分工水平的关系,即只要交易成本足够低,而且交易双方存在比较优势,他们就总能从分工中获利;如果交易双方不存在内生和外生比较优势,那么,除了生产活动专业化报酬恒定外,不论是专业化经济还是专业化不经济,交易双方都可以从分工中获利。交易双方从分工中获得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交易成本的大小,因此,分工水平的发达程度取决于交易成本的大小。
关键词:
交易成本 分工 专业化 埃奇渥斯盒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俊
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出现的独资化倾向提出理论假说,并运用2002—2005年度我国28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试图从理论上解释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独资化 交易成本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舜
交易成本说是当代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对交易成本的构成,在不同投资方式下的特点和作用,及它对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和制约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朱国泓 杜兴强
会计职业资格的性质及其角色实现是一个同时涉及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人力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信息不对称、氛围等交易成本存在原因的产业组织问题。文章试图将交易成本整合到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中,构建一个完整的交易成本分析框架,以分析会计职业资格的性质及其角色实现。文章认为,会计职业资格是鉴别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节约会计专门人才供需双方交易成本的一种重要机制,其角色实现需要关注其内在基础、约束条件、核心保证与总体效果。这给会计职业资格各方提出了诸多对应性要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铭 王凤生
本模型中,直接进入模式对跨国公司和本国政府而言都具有绝对优势,随着技术研发成本的降低,跨国公司选择兼并进入的可能性增加,但当就业压力系数为零时,两种模式并无差异。随着技术研发成本、技术外溢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两种模式对本国政府的差异性虽然越来越小,但是直接进入模式对于本国政府始终都具有绝对优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林刚 汪朗峰 Julien Pénin
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起来,理论界对这一现象的解释还处于发展阶段,远未达成共识。文章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归纳了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采取国际化战略的动因和模式。在此基础上,深入阐述了生命周期理论、Uppsala模型、OLI模型和CSA/FSA模型等传统理论在解释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国际化过程中的不足以及理论界对上述模型的扩展及创新。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关键词:
新兴市场国家 跨国公司 国际化 模型扩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孔晨 李元旭
当前,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逐年增加,而跨国公司进入模式却发生着转变,倾向于采用独资企业形式。本文在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演化理论的基础上,依据PEST分析框架,收集整理近20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初步分析了外商对华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模型回归结论如下:国内经济总量、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与跨国公司独资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与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的独资化倾向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 实证模型 独资倾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冯春丽
本文从股权和控制权分离的视角对跨国公司股权进入模式进行了动态的博弈分析。跨国公司的股权进入模式,尤其是对控制权的配置,是在满足东道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双方激励相容和参与约束的条件下,由双方共同决定的一种相机性配置机制,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当地企业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风险,同时又能适时地给予当地合作者以足够的激励,以尽可能地利用当地资源。
关键词:
跨国公司 股权进入模式 控制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霍杰 蒋周文 杨洪青
基于65 670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数据,本文使用群组Logit模型,分析了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语言差异和工业发展水平差异与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的机会比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宗教差异与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的机会比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教育水平差异和民主差异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