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93)
2023(2740)
2022(2143)
2021(2291)
2020(1785)
2019(4246)
2018(4444)
2017(6376)
2016(4761)
2015(5416)
2014(5715)
2013(4864)
2012(4614)
2011(4631)
2010(5002)
2009(4352)
2008(4314)
2007(4258)
2006(4025)
2005(3810)
作者
(11403)
(9361)
(9191)
(8985)
(6050)
(4521)
(4390)
(3863)
(3546)
(3529)
(3290)
(3126)
(3119)
(3107)
(3070)
(2907)
(2884)
(2841)
(2820)
(2767)
(2751)
(2435)
(2338)
(2300)
(2250)
(2185)
(2159)
(2015)
(1954)
(1950)
学科
教育(19009)
中国(9950)
管理(9735)
(9615)
经济(9605)
理论(8288)
(7327)
(7238)
企业(7238)
(6756)
教学(5951)
技术(4761)
研究(3851)
(3729)
发展(3518)
思想(3426)
(3424)
(3395)
高等(3285)
方法(3265)
政治(3231)
改革(3220)
(3019)
思想政治(3011)
政治教育(3011)
治教(3011)
德育(2989)
(2906)
学校(2829)
教育改革(2799)
机构
大学(70414)
学院(63155)
教育(27108)
研究(24888)
(21530)
师范(21500)
师范大学(17918)
管理(16990)
(16894)
(15781)
经济(15098)
科学(13841)
理学(13669)
理学院(13380)
管理学(13036)
管理学院(12865)
(12379)
(12033)
北京(11677)
中国(11528)
职业(11274)
研究所(11079)
教育学(10654)
技术(10500)
(9533)
中心(9502)
(9429)
(8251)
教育学院(7877)
职业技术(7688)
基金
研究(33624)
项目(32813)
科学(27534)
教育(24507)
基金(19952)
成果(18690)
社会(18333)
编号(17437)
社会科(17032)
社会科学(17028)
(15884)
国家(15559)
课题(15083)
(13990)
(13834)
(13307)
科学基金(12610)
项目编号(11051)
规划(10921)
研究成果(10195)
(9727)
基金项目(9582)
(9521)
(9373)
(9267)
教育部(8923)
重点(8782)
(8670)
(8635)
阶段(8618)
期刊
教育(46570)
研究(33063)
中国(23053)
(20807)
经济(20807)
职业(10785)
技术(9661)
学报(8217)
(7983)
大学(7446)
科学(7056)
技术教育(6962)
职业技术(6962)
职业技术教育(6962)
图书(6760)
管理(6196)
(6014)
论坛(6014)
高等(5308)
财经(5093)
成人(4962)
成人教育(4962)
学学(4890)
书馆(4875)
图书馆(4875)
高等教育(4704)
(4479)
(4430)
(4028)
发展(3836)
共检索到113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卓  
认识始于生存环节的中断,基于生存实践的逻辑,止于对存在意义的建构。知的自身作为人认识所得的原初处所,以领会和直觉的方式存在于生命和实践中。知的自身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时才显现出来,行是知之体。知的自身有助于人拓展澄明的世界并开展本真的生存。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知的载体,需要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存在性联系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去活化和消化,以体会知的自身;进而将其应用于自身的生存,从而超越知识的功利价值,使知识学习有助于因缘整体的扩大、澄明世界的丰富、生命自我经验的提升。唯此,才能从知识走向意义,才能实现知识的教养功能以及促进人全面发展、改进人与周围世界之间关系的功能。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宏安  
数学教育(mathematical Education)现在已成为一项独立的社会活动,理论上则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08年在罗马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成立了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并且从1969年起,每4年召开一次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最近的一次是1996年7月在西班牙的塞维里(Seville)召开的ICME—8。ICMI还于1968年创办了一份国际性的数学教育杂志——《数学教育研究》(ESM)。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康永久  
人生活在印象、语言和知识之中,集体行动也这样建立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正因为如此,管理首先就是以某种知识为基础而推行的对知识的管理。对行动逻辑的思考促使我们在考察教育行动时采取一种认识论视野,这一视野就其内核而言就是一种新的知识观,以及依此对知识和实践之间相互关系的重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注制度和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摒弃知识分子所惯有的导师心态,走出理性自负和知识输入的泥沼,将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增长托付给一种超主体的社会过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召存  
作为近代社会时代精神表征之一的科学认识论,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今天对知识教学的思考。受其影响的知识教学实践颠倒了逻辑起点,抽离了学校知识的文化意蕴,遮蔽了学校知识的合法性问题和道德性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误读是科学认识论还在影响知识教学的一个深层动因。而生活认识论则是我们思考知识教学的一条有价值的可能进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贵礼  
传统教师发展是以认识论为取向的。这种取向,主要以客观能力为目标、工具理性为内容、外部培训为路径,容易忽视教师作为独立、完整、丰富的主体生命存在的事实与意义。生存论取向,则与之不同,它真正将教师看作一个独立而真实的生命个体,将发展当作教师生命存在与人生过程,关注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与境况,置发展于生存智慧、人文关怀、自我更新之中。从认识论到生存论,教师发展的目标、内容、路径(包括场域),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涛  陈时见  
从认识论角度看比较教育,它是关于"他者"教育的认识以及对该认识的反思,其性质既是认识活动,也是实践活动,并由四个层次的认识所组成。比较教育认识论的构成要素有主体、客体与中介。采用深度层面分析的方法,依据主体进入"他者"教育之文化的程度以及根据客体与中介的主体性体现程度,比较教育认识论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的层面,由此形成构成要素间的结构关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中枢  
教育人种志是教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它既与自然科学研究认识论具有共同点,也有特殊的要求,是一种特殊的经验研究。教育人种志追求的真理是部分真理,一方面反映了其认识论的局限,另一方面也是教育人类学学科性质使然。强化理论积累对于克服教育人种志认识论的缺陷、促进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展画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认识论问题●方展画当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高等教育这一历史不甚悠久但也决非短暂的人类实践形式所蕴涵的理性轨迹时,似乎首先需要对这一实践形式的复杂性作一简短的叙述。抑或,英国兰开斯特大学教授哈罗德·珀金(HaroldJ·PerKin...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晖  李晶  
"什么是教育"和"教育是什么"反映出我们对教育存在着应然与实然两重判断,其根源在于教育活动要兼顾理想与现实、事实与价值。教育异化体现出人们教育认识中事实(实然)与价值(应然)的对立。从认识论视域思考教育异化有助于合理定位教育功能,缓解教育价值冲突,进而消解"教育异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乃基  
大数据认识论的主体高度分化并社会化,对象是世界2在世界3的映射,技术手段会极大影响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大数据认识论一步达到传统认识论第一条道路的终点,引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争。认识结果具有多样性和多重评价,并反作用于世界2。大数据认识论既是认识论,又是产业和实践论。大数据认识论的特点具有认识史和知识论依据。中国语境下的大数据实践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晓洁  张广君  
以往的教学认识论将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为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其历史合理性与进步意义,同时也遭遇了根源于知识论哲学的基础性困境。基于当代生成论哲学尤其是生成论教学哲学的整体立场,生成论教学哲学的教学认识论——生成论教学认识论,以生成性、关系性思维为核心,扬弃进而整体重构教学认识论的方法论基础,在内涵上表现为生成性、实践性、关系性和超越性等内在规定性,在外延上展现出在教学认识、教学关系、教学职能及教学知识等方面的创新元素,从而努力地追求、参与、体现并力推当代教学认识论从知识论向生成论的整体转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永明  汪明  
从教学认识论的理论视角来看,知识教学包括知识打开、知识内化和知识外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有各自独特的内涵和方法,又有特定的先后顺序,同时它们又相互包含,循环不断,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知识教学不是单维的发展,不是单向的流程,不是单一的方式,而是全面的发展,是复杂的过程,是多样综合的方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甫全  
在教学研究领域,一种文化路向不断发展和凸显,逐步孕育起当代的文化教学论。已有的教学认识论,在教育领域揭示了"教学的特殊认识属性",确立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却埋下了"主体沦丧陷阱"。在超越这种困境中,人们逐步洞察到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认识活动,从而建构起文化教学认识论,形成了三个基本观点:一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二为知识是教学认识的根本价值,三为整体主义是教学探究的新兴方法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君枝   崔西燕  
[目的/意义]基于认识论的哲学视角研究知识组织系统,旨在揭示知识组织系统构建过程中所蕴含的多元认识论立场,并为概念知识的构成提供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思考和理解,从而为知识组织系统的构建提供哲学层面的理论指导,以更好地规范和提升知识组织系统构建的过程和质量。[方法/过程]利用符号学、概念理论揭示概念的本质,基于知识组织中概念的认识论立场,分析不同认识论影响下知识组织系统的发展,进而探讨知识组织系统构建中所蕴含的多种认识论的协调作用。[结果/结论]充分明确了知识创造过程中认知主体的认识观,即明确了认知主体在概念知识选取中的哲学视角,揭示了知识组织系统对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历史主义、批判理论等多元认识论的协调构建,进一步优化了知识组织系统构建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建朝  易连云  
教育自由的探讨过往多局限于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的立场,从而使教育自由的概念单向度、片面化,割裂了自由的完整性。在教育自由观的建构上,应该从教育使人成为"人"的本真诉求出发,扬弃政治哲学"干涉最小"和"障碍最少"的单一化思维,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从成"人"立场出发来对教育自由的认识论维度进行内涵分析。这对完整、准确地理解教育自由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