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82)
2023(10889)
2022(9815)
2021(9397)
2020(7840)
2019(18375)
2018(18748)
2017(35531)
2016(19658)
2015(22451)
2014(22876)
2013(22292)
2012(20154)
2011(18180)
2010(18016)
2009(16149)
2008(15745)
2007(13861)
2006(12020)
2005(10388)
作者
(55742)
(45598)
(45522)
(43313)
(29229)
(22097)
(20916)
(18154)
(17465)
(16656)
(15929)
(15195)
(14573)
(14393)
(14141)
(14091)
(13920)
(13554)
(13107)
(13085)
(11350)
(11255)
(10972)
(10579)
(10530)
(10248)
(10171)
(10097)
(9227)
(9223)
学科
(71755)
经济(71666)
管理(58228)
(53345)
(46578)
企业(46578)
方法(35479)
数学(29725)
数学方法(29236)
(18777)
(18328)
中国(17856)
(17718)
业经(16674)
理论(15555)
地方(14354)
(13240)
(13019)
财务(12949)
技术(12921)
财务管理(12914)
(12581)
(12530)
贸易(12522)
农业(12239)
企业财务(12212)
(12140)
教育(12099)
环境(11166)
(10884)
机构
大学(272875)
学院(272726)
管理(110358)
(97538)
理学(95632)
经济(94940)
理学院(94584)
管理学(92735)
管理学院(92265)
研究(83871)
中国(61533)
(58578)
科学(54552)
(45352)
(41816)
(40063)
业大(40026)
(39486)
(39213)
师范(39184)
中心(38839)
研究所(37988)
北京(37210)
财经(36748)
(33508)
(33214)
技术(31418)
师范大学(31363)
(30646)
农业(30601)
基金
项目(185936)
科学(145168)
研究(139409)
基金(131824)
(113362)
国家(112326)
科学基金(96948)
社会(83185)
社会科(78640)
社会科学(78619)
(74003)
基金项目(70510)
教育(66135)
自然(64227)
自然科(62687)
自然科学(62676)
(61983)
自然科学基金(61498)
编号(59997)
资助(55081)
成果(49505)
课题(41232)
重点(40913)
(40415)
(38546)
(38468)
项目编号(37437)
创新(35641)
科研(35430)
大学(35289)
期刊
(107833)
经济(107833)
研究(79382)
中国(51862)
学报(41411)
教育(41143)
管理(39917)
科学(38088)
(34927)
(34661)
大学(31200)
学学(28774)
技术(25879)
农业(24673)
(19741)
金融(19741)
图书(19049)
业经(18786)
财经(16661)
经济研究(16058)
理论(14431)
(14057)
实践(13659)
(13659)
科技(13471)
问题(13471)
技术经济(13203)
情报(13160)
书馆(12564)
图书馆(12564)
共检索到392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炜霞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命题,然而遭遇了来自理论和实践的重重迷误。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进行再探寻和价值澄清,使其知识与方法的价值诉求得以显现,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在困惑中进行理性抉择提供了依据与动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明帅  
随着人们日益认识到教师教育领域理论-实践关系的紧张性,如何尽快破解这种紧张关系也变得日益迫切。舍恩从直面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裂痕"这一现实问题开始,将注意的焦点放在了"湿软的低地"这一"专业实践的核心"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反映的实践者"这一概念,从而作为破解教师教育领域理论-实践紧张关系的良方。依据舍恩的理论,"反映的实践者"最终的表征是成为"实践脉络的研究者",而基于意外经验刺激的诱变事件和基于辅导教师辅导的学徒制是使其成为"实践脉络的研究者"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本文阐述作者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观念的理解,概要介绍教师成 为研究者的兴起和发展,依据有关国际资料和作者的尝试,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行途径。其中,对弗兰德互动分析的改进努力建立数量结构与意义的联系,涉及教师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范敏  刘义兵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斯腾豪斯在20世纪60年代正式提倡和践行的重要教育思想,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世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这一思想体系可以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要与可能、具体内涵、实现途径与方法、潜在问题与困境等四个方面探讨其历史的脉络和内涵,这将有助于更好借鉴和超越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思想资源,提升当代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教师成为研究者体现着教育自身意义的丰富和对教育意义和生活世界的关注。教育的生活世界是鲜活的 ,富有生命意义的 ,是一切教育的生存所必需的 ,同时它又是生动的、丰富的、充盈的 ,为经验所直观而尚未被抽象的概念所规定 ,是原发的、原生态的。教育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 ,教师的使命 ,就是使教育的意义得以实现。教师成为研究者 ,并不是要教师去做另一件事情 ,他所要研究的是怎样使教育的意义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 ,是每日每时在教育的生活世界里所经历的教育本身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李泽林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历经了引进国外课程与教学理论、开展本土化教学实验与理论探索、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理论生成与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与课程教学理论发展等四个阶段,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论体系。通过对研究内容的可视化分析发现,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呈现出密切关注教学改革与实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等三个热点。呈现出队伍不断壮大、价值取向趋于合理,方法多元并存、问题不断深入、体系建构不断完善等特点,同时还存在着团队研究成果不足、跨学科研究成果较少、原创性研究缺乏、科学化程度亟待加强等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成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构建的灵魂,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成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重点,学生的学习成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基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亮点,教学实验成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生长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韩国梁  黄志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学校创建合作发展型教研组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及活动方式,合作发展型教研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既加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逐渐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涛  
当前,学界对于"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命题所涉及到的"怎样的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怎样的研究者"以及"教师怎样成为研究者"等三个具体问题并无一致性结论。教育科研工作的性质以及教师队伍的特点决定了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成为研究者,而教育工作本身也并不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研究者。教师的研究有其特定的属性,具备内在动机、时间精力和多元能力是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自身需要学会借鉴和模仿,掌握科研成果发表的技巧,并培养自己健康的科研工作心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阳利平  
长期以来,对教师做研究的质疑主要表现在对其研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等问题的反思与批判上。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命题,对教师做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广大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要认识到教师做研究与教育专家做研究是不同的,教师所做的研究是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反思性实践是教师做研究的最好范式,它强调教师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使实践与理论相联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刘秀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润洲  张良才  
教师的研究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观察与反思,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的研究,它是置身于教育教学之中的研究、改进教育教学的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有三方面的內涵:反思是其起点,问题的求证是其本质,教育意义的实现是其旨趣所在。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高健  
李子贤先生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以活形态神话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活形态神话如果作为"主体",其他神话存在形态则是其"变体";活形态神话作为"活体",那它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系统则是"母体"。这个体系为我们展示了神话的整体性、综合性与动态性。在李子贤先生的比较神话学研究中,他突破了文本阐释的固有研究范式,以及单一民族、单一学科理论的限制,将神话还原到文化生态系统中进行立体的审视,将云南的神话放到东亚、东南亚文化格局中进行更广阔的比较,将神话学与民族史、人类学、宗教学等学科对接进行综合研究。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丹丹  
朱娜·巴恩斯的代表作《夜林》通过描绘20世纪30年代巴黎都市的外来者、同性恋者以及异装癖者等边缘人群的欲望与挣扎,再现了为当时西方社会主流文化所忽视的"他者"群体的生存状态。文章主要从犹太人菲利克斯对文化身份的探寻以及由奥康纳医生及罗彬所代表的"第三性"对性别身份的探寻两方面探析《夜林》中边缘人群的生存境遇,探索为现代社会主流文化所鄙夷的"他者"的伤痛和命运,以及他们身份探寻背后隐藏着的现代人的身份危机。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海燕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飞速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着深刻变化,也使审计的方式与途径发生了新的转变,信息系统的审计成为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跨越所要研究的新课题。审计署《2004至2007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信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