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11)
2023(9590)
2022(8015)
2021(7289)
2020(5668)
2019(13005)
2018(12892)
2017(22214)
2016(13145)
2015(14678)
2014(14822)
2013(14103)
2012(13508)
2011(12674)
2010(13033)
2009(11583)
2008(11332)
2007(10313)
2006(9517)
2005(8865)
作者
(37123)
(30894)
(30838)
(29116)
(19726)
(14767)
(14163)
(12016)
(12013)
(11273)
(10499)
(10460)
(9905)
(9773)
(9633)
(9563)
(9441)
(9217)
(8977)
(8785)
(8166)
(7799)
(7471)
(7167)
(7151)
(6975)
(6900)
(6897)
(6317)
(6301)
学科
(53116)
经济(53071)
管理(29311)
(28386)
中国(23042)
(20834)
企业(20834)
教育(20336)
地方(18109)
(16184)
方法(15621)
业经(13559)
(13173)
数学(12740)
数学方法(12568)
(12198)
理论(11555)
农业(11376)
技术(10855)
地方经济(10258)
发展(9548)
(9419)
(9166)
金融(9166)
(8981)
银行(8956)
(8841)
(8811)
贸易(8801)
环境(8640)
机构
大学(185209)
学院(182528)
研究(71694)
(68868)
经济(67142)
管理(62060)
理学(52212)
理学院(51408)
管理学(50458)
管理学院(50069)
中国(47655)
科学(42937)
(42336)
(36933)
(36688)
师范(36435)
教育(33499)
研究所(33179)
(31215)
中心(30774)
(30664)
(30485)
师范大学(29784)
北京(27786)
业大(25696)
(25243)
(24338)
农业(24178)
技术(23958)
财经(23342)
基金
项目(114297)
研究(91580)
科学(91474)
基金(77922)
(67244)
国家(66459)
社会(55970)
科学基金(55960)
社会科(52940)
社会科学(52930)
教育(48658)
(47525)
(41485)
基金项目(40592)
编号(40176)
成果(35788)
自然(32944)
自然科(32166)
自然科学(32160)
(31657)
自然科学基金(31609)
课题(31091)
资助(30290)
重点(27125)
(26065)
(25820)
发展(25708)
(25225)
(24773)
规划(24400)
期刊
(85477)
经济(85477)
研究(67637)
教育(54992)
中国(51993)
(29807)
学报(26975)
科学(25189)
管理(24376)
大学(21420)
(21385)
农业(20799)
技术(19631)
学学(18295)
(16625)
金融(16625)
业经(14998)
职业(13355)
经济研究(13144)
图书(11744)
财经(11451)
(11163)
(10907)
论坛(10907)
问题(10644)
(10110)
(10054)
科技(9229)
技术教育(8806)
职业技术(8806)
共检索到302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润洲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非是重视知识与轻视知识的问题,而是怎样看待、理解知识的问题。可以说,应试教育所秉承的是一种片面的知识观,必然导致一种片面的教育;素质教育则从整全的知识观出发,旨在建构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策三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流行 ,反映了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 ,干扰教育、课程改革 ,必须坚决克服。它有复杂的社会、思想根源和片面道理 ,要认真对待。它未能全面把握个人发展的社会机制和认识机制 ,对教育改革误解。我们必须赋予素质教育以全面发展教育的科学内涵 ,加强教育理论建设 ,倡导多样综合原则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继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目前广为存在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规,已是中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我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害极大.我们把它的诸多消极作用归纳为以下十大弊端.一、“应试教育”鼓励单一发展,严重违背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智育被当作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德育、体育被置于从属地位.德育被当作为智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秩序的手段,从而导致德育内容狭窄和学校教育中的管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芝英  
一素质教育指以特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立足于个体差异,尽可能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的教育。"应试教育"是指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道玉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革刘道玉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石,它不仅要为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的“原材料”,而且还要向国家输送大批的中等技术人才和合格的劳动力。我国基础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数量浩大,而且质量也是上乘的,在世界基础教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赖德胜  
教育通过提高人们的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来影响经济,但这两种能力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计划经济时期更需要生产能力,为此“应试教育”应运而生。我国现在处于非均衡的市场经济条件,配置能力更加短缺,因此必须实行素质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有赖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需要对配置能力提供更大的经济激励,同时,还必须大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若玲  
以往教育界对高考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关系探讨,多停留在感性层面。高考被看成是造成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和推行素质教育的"绊脚石",并因此承受着不公正对待。实际上,高考既与应试教育没有天然的"血缘",不是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也并非素质教育的"绊脚石"。这些关于高考的误解都是由社会竞争和社会矛盾所引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涂文涛  彭时平  
在现代教育中,作为以卓越为目标追求的学校,将个人素质或学习能力作为招收学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考试是个人素质与学习能力考核的替代性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既节约交易费用,同时又产生社会资源浪费。资源浪费的表现形式体现为提高考试分数,而不是在提高素质上加大投入,即应试教育的产生和壮大。学校招生制度的变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浪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葛新斌  李罡  
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学校的基本职能则是培养人才,选拔性考试起着联结社会与学校之间选拔人才的桥梁作用。我国的正规学校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选拔人才手段的考试几乎也与学校形影相随一并发展起来。当前,我国把“素质教育”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而提出,正是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耀宗  
《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10期在“焦点对话”栏目刊登了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先生和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先生等人的几篇学术争鸣文章。文章围绕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知识和学习、课程和教学以及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等核心问题,进行了争鸣。此争鸣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这一争鸣给长期各说各话或一边倒、随大流的学术界带来一瞥亮丽,使得我们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椿  
如何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汨罗经验给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启示●吴椿指导我国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如何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去年开始广为宣传...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彬  李明星  
教育制度变迁是教育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的过程。作为一种"公共品",教育制度在变迁过程中呈现出路径依赖的特征,造成了选择上的无效率。运用教育制度变迁过程中路径依赖的视角,可以将"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换的困境归结为:个体策略选择的帕累托均衡状态、新旧教育制度选择上的低成本偏好、非正式规则转换的困难以及利益集团的牵制四个方面。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锡昌  李宾安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由于出发点不同,对考试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随着人们对教育理解的深入,考试的作 用也愈加科学和理性。远程教育由于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其考试的重要性和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考试从应试教育的理 解的误区走出,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东平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仍然在强势发展,这在应试训练的强度与难度、学生的学习压力、超级中学的崛起、"数字化生存"等方面有新表现。风靡全国的"高效课堂"对教学效率和课堂的偏重,凸显的是一种新的工具化价值。地方政府对"教育GDP"(升学率、"北清率")的追求和竞争,是应试教育屡禁不止最重要的原因。改变应试教育、促进素质教育,需要文化更新和制度创新,人文主义的价值重建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