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76)
- 2023(6672)
- 2022(5312)
- 2021(5239)
- 2020(4084)
- 2019(9402)
- 2018(9455)
- 2017(15759)
- 2016(9589)
- 2015(10883)
- 2014(11271)
- 2013(9954)
- 2012(8969)
- 2011(8366)
- 2010(8498)
- 2009(7260)
- 2008(6867)
- 2007(6254)
- 2006(5497)
- 2005(4876)
- 学科
- 管理(23340)
- 济(22212)
- 经济(22173)
- 教育(20426)
- 业(18077)
- 企(15684)
- 企业(15684)
- 中国(14437)
- 理论(10538)
- 学(9804)
- 教学(7793)
- 农(7521)
- 方法(7357)
- 财(7295)
- 技术(7279)
- 制(6849)
- 业经(6352)
- 体(6248)
- 发(5403)
- 数学(5225)
- 数学方法(5095)
- 和(4899)
- 银(4772)
- 银行(4759)
- 研究(4733)
- 发展(4730)
- 地方(4634)
- 农业(4624)
- 行(4612)
- 展(4606)
- 机构
- 大学(124402)
- 学院(119722)
- 研究(44849)
- 管理(39566)
- 济(36926)
- 经济(35725)
- 理学(33747)
- 理学院(33244)
- 管理学(32548)
- 管理学院(32274)
- 教育(31378)
- 京(28230)
- 范(28148)
- 师范(27955)
- 科学(26362)
- 中国(26347)
- 师范大学(23044)
- 所(21650)
- 江(20055)
- 研究所(19786)
- 中心(19652)
- 财(18862)
- 技术(18686)
- 北京(18292)
- 农(17238)
- 职业(16837)
- 院(16437)
- 业大(15829)
- 州(15597)
- 财经(14612)
- 基金
- 项目(79733)
- 研究(68183)
- 科学(64618)
- 基金(53534)
- 家(45833)
- 国家(45265)
- 社会(39984)
- 教育(39730)
- 科学基金(38182)
- 社会科(37514)
- 社会科学(37509)
- 省(32924)
- 编号(31452)
- 划(29978)
- 成果(29383)
- 基金项目(27524)
- 课题(24882)
- 自然(22020)
- 自然科(21534)
- 自然科学(21526)
- 年(21225)
- 自然科学基金(21130)
- 资助(19878)
- 项目编号(19559)
- 重点(19471)
- 部(19239)
- 规划(18697)
- 发(18359)
- 性(17716)
- 创(17537)
共检索到190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熊和平
在应试文化浸染的学校教育实践中,知识与身体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二元论关系。知识是身体的主人,身体为知识服务。身体之所以被关怀,是因为身体是求知(革命)的本钱,可以带来让人满意的求知效益。身体与生活美学无关,甚至与教育伦理学无关,只与哲学认识论密切相关。这是学校教育的沉疴。用自传的方法探讨知识、身体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意味着通过笔者三十多年学校教育中的身体叙事,揭示身体是如何被规训为知识的奴仆,以及由此产生的"我"与学校的冲突与妥协。
关键词:
知识 身体 学校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茂江
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悄然地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各个角落,也为今天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提升学校办学的积淀,宜川中学附属学校提出了"热爱生活,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教育和生活的关联是一个关乎教育观的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实践的问题。我们对教育与生活关联的中心理解是:学校教育是生活。以此核心理念为指导,我们进行了系列化的教育探索实践。
关键词:
生活 教育 学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晓杰
一、功能与效应 “教育干什么”是教育功能问题,但它又包含着三个层面的问题:“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能够干什么”、“教育实际干了什么”。由于没有区分三个层面的问题,人们常将功能、价值、作用、用途、效应或目的、目标并用,从而造成了概念上的混乱。笔者认为上述三个问题是不同的,应该区分开来。“教育应该干什么”是指对教育的价值追求,体现为教育目的、目标或期望,这个问题的回答必须诉诸规范或理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浩生
人的存在是身体和心智的统一。现象学的"回到事物本身"启示我们教育应返璞归真,回归其原初状态的"逻各斯"。胡塞尔的经典现象学强调的是意识体验,梅洛-庞蒂则将意识体验替换为身体的知觉体验,把意识现象学转变为身体现象学。受现象学影响,具身心智理论强调身体对认知的塑造作用,认为身体在知识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认识的客体,而是认识的主体,发挥着构建知识的作用。认知结构形成于反复出现的身体感觉—运动模式。认知是身体活动的结果,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身体体验。具身的教育与教学强调身心统一观,主张从表征主义知识观到具身知识观的转变,把具身学习的原则贯穿于教育与教学的始终,促进教育观的转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谢妮
通过把微观的学校日常生活场景和宏观的社会结构联结起来分析的方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盛行于小学日常生活中约束身体的规矩及规矩的意涵;规矩如何渗透在活动、时间与空间中对身体进行规训;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规矩与社会结构之关系及身体规训的社会控制意义。发现学校教育的实质是通过身体规训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小学教育对社会控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通过身体控制把个体初步整合进社会结构中。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学校日常生活 规矩 身体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姚霖
位育是旨在实现"安其所,遂其生"的教育,本土知识以其"人文性、授权性、境遇性"特征在位育教育理念下获得合法授权。学校本土性的丧失、教育目的的偏移、本土课程的缺失致使位育式微。学校教育应释放本土知识活力、树立位育教育理念、积极建设本土知识课程,促进本土知识传承,实现学校教育回归位育之道。
关键词:
位育 本土知识 课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建华
本文从分析科学主义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出发,指出这种片面崇拜科学和科学方法价值的社会思潮对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科学主义知识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冲击,最终对其导致的不良后果进行批判。
关键词: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教育知识 价值取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阎光才
图式作为人的心智结构,既是个人基于过往经验学习新知、适应环境乃至安置自我与世界交往的依凭,又是个体认知与行为刻板化风格、陈旧观念和偏见与成见产生的原因。图式与个体人格存在关联,但主要源于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在特定文化与制度环境中,人们的图式具有共性,即集体心智结构,它会以外在力量对个体心智结构产生固化效应。学校教育教学既是利用图式获取新知的过程,同时也是心智结构的建构过程。在一个由考试与选拔制度主导的教育文化与制度环境中,集体心智结构的功利取向往往会强化个体图式的固化与封闭,从而失去它必要的弹性。这极不利于开发创新品质所需要的才智与智慧,抑制创新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突破当前社会创新活力不足、拔尖创新人才匮乏的困境,在于实现由集体性、无差别的教育向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转型。否则,将难以应对数字智能时代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环境带来的挑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姜月
学校教育既促进人的发展又束缚人的发展。其文化精神限制了人的生成,简化了人的丰富性;其文化选择不能充分反映文化的多样性,不能充分考虑学习主体的多样化需求,使学生失去其他发展的可能;其文化传递采取图式化运作,使学生对学校教育文化有着过度的文化认同,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其文化约束可能使学生形成消极的边际人格和分裂的人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托马斯·波克维茨 阚维
长期以来,在美国学校教育中高扬的"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原则,即超越传统民族国家忠诚归属界限,带有普世价值的全球公民意识,被认为是推动社会和个人进步的重要思想,进入学校课程系统,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理性与合理性精神、时间概念的转变和进步主义思想的推动,使得世界主义在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中长久不衰。它以改造儿童的方式推动社会变革,对人文学科,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世界主义又是一个主张包容、却推行社会排斥的系统,主要体现在:它通过问题解决、赋权原则、自由解放、言论开放和选择权利等手段,引导儿童的成长;但又对学校教育中的学生进行分类,以换喻、分类等方式,塑...
关键词:
世界主义 理性与合理性 社会排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巴战龙
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研究是教育人类学的核心研究主题,其根本论题是如何看待和处理现代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问题。教育人类学不主张对这一主题进行抽象的思考,而是主张将学校教育置于其所在的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常常采用民族志这一特定的经验研究策略进行考察,而且在吸纳包括教育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业已发展出了差异视角、系统视角和过程视角三种基本视角。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杨可
"理性"的讲法可以表达多个概念,"非理性"的讲法也可以表达多个概念,研究理性或非理性教育首先要搞清这些概念。批评理性主义教育讲得最多的是"灵感"、"感情"和"意志"等问题。事实上,有些灵感有益,有些灵感有害。感情和意志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稍微认真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理性主义教育有一些新的认识。用非理性的方法进行教育会遇到很多困难,兼用理性和非理性的方法进行教育则会遇到更多困难。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实体世界 论证 抽象思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杰
本文对当前学校教育的三个方面提出了疑问:1.教育对象;2.教育评价;3.教育手段。首先,教师身份的最终确定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身份的认识,如果将学生视为人,而不是资源和工具,那么,教师该如何寻找到自己的新身份?其次,如果学生有权评价教师,那么教师将不仅要提高考分、掌控纪律,而更应令学生满意。再次,教育中使用的"政治"和"行政"。
关键词:
教育对象 教育评价 教育手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武升
教育既传承和创新着文化,本身又具有文化内涵,是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是教育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积淀、丰富而成的。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的文化内涵、精神的文化内涵、主体的文化内涵、制度的文化内涵和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等。提升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需要教育从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内涵型发展方式,真正实现由教育家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改革办学评估标准和方法,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