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76)
2023(3132)
2022(2683)
2021(2412)
2020(2087)
2019(4763)
2018(4702)
2017(8811)
2016(4909)
2015(5459)
2014(5386)
2013(5453)
2012(4945)
2011(4639)
2010(4556)
2009(3846)
2008(3670)
2007(3241)
2006(2854)
2005(2488)
作者
(14979)
(12691)
(12477)
(11748)
(7890)
(6086)
(5691)
(4804)
(4790)
(4291)
(4277)
(4226)
(3951)
(3947)
(3931)
(3912)
(3857)
(3721)
(3532)
(3522)
(3161)
(3094)
(3067)
(2865)
(2800)
(2790)
(2776)
(2776)
(2651)
(2566)
学科
(21746)
经济(21736)
(15588)
管理(13303)
方法(12464)
数学(11253)
数学方法(11171)
(10058)
企业(10058)
(8019)
收入(7524)
(7156)
农业(6201)
(4923)
中国(4730)
业经(4651)
技术(4571)
国民(4367)
国民收入(4151)
(3992)
财富(3992)
(3416)
贸易(3416)
(3329)
(3246)
理论(3226)
技术管理(2964)
地方(2849)
环境(2804)
(2763)
机构
大学(74472)
学院(73174)
(33284)
经济(32776)
管理(30084)
理学(26772)
理学院(26499)
管理学(26098)
管理学院(25967)
研究(25108)
中国(17253)
(16159)
科学(15762)
(15197)
业大(13645)
(12885)
农业(12861)
(12823)
研究所(11964)
中心(11187)
经济学(10888)
财经(10730)
(10515)
经济学院(10009)
(9911)
(9577)
师范(9462)
经济管理(9226)
农业大学(8996)
北京(8913)
基金
项目(53919)
科学(43420)
基金(41015)
研究(37594)
(36842)
国家(36560)
科学基金(31343)
社会(25707)
社会科(24615)
社会科学(24609)
基金项目(21892)
(20462)
自然(20091)
自然科(19701)
自然科学(19695)
自然科学基金(19407)
(17390)
教育(17255)
资助(16485)
编号(14668)
(12281)
重点(11950)
国家社会(11724)
成果(11618)
(11555)
(11301)
创新(10840)
教育部(10583)
科研(10368)
人文(10222)
期刊
(30823)
经济(30823)
研究(19195)
(13793)
学报(13309)
中国(12977)
科学(12265)
大学(10029)
农业(9704)
管理(9599)
学学(9530)
(8797)
技术(6870)
教育(6763)
(5575)
经济研究(5335)
财经(5235)
技术经济(4787)
(4606)
业经(4563)
图书(4504)
问题(4370)
统计(4331)
科技(3946)
(3926)
业大(3835)
(3789)
金融(3789)
(3713)
情报(3700)
共检索到100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月  邓露  
文章围绕中等收入陷阱与知识、全要素生产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沿着中等收入陷阱的表象-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机制-实证陷入陷阱的临界条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的思路展开。经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1)中等收入陷阱是多重均衡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低水平均衡的表现;(2)形成低水平均衡的原因在于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初期时,知识存量占比低于门槛水平;(3)实证求得知识存量占比初值的门槛值为1.9154,若低于该值则经济收敛于低水平均衡,且知识存量占比对经济发展产生负作用,反之则反是;(4)中国的创新效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月  邓露  
文章围绕中等收入陷阱与知识、全要素生产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沿着中等收入陷阱的表象-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机制-实证陷入陷阱的临界条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的思路展开。经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1)中等收入陷阱是多重均衡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低水平均衡的表现;(2)形成低水平均衡的原因在于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初期时,知识存量占比低于门槛水平;(3)实证求得知识存量占比初值的门槛值为1.9154,若低于该值则经济收敛于低水平均衡,且知识存量占比对经济发展产生负作用,反之则反是;(4)中国的创新效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提升知识存量占比进而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路径是有效提高R&D投入效率以及加大企业的创新规模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永慧  李月  
文章探讨了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作用,实证研究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经济体实现TFP增长的路径差异。首先,借助面板有序Logit模型,证实了在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TFP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次,构建技术边界收敛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处于不同收入阶段的经济体提升TFP的路径选择。实证研究发现:在低收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经济体主要通过效率提升带来的赶超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提升TFP,而高收入经济体主要通过自主创新实现TFP增长;技术进步效应的差异将对中等收入经济体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永慧  李月  
文章探讨了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作用,实证研究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经济体实现TFP增长的路径差异。首先,借助面板有序Logit模型,证实了在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TFP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次,构建技术边界收敛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处于不同收入阶段的经济体提升TFP的路径选择。实证研究发现:在低收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经济体主要通过效率提升带来的赶超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提升TFP,而高收入经济体主要通过自主创新实现TFP增长;技术进步效应的差异将对中等收入经济体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挥关键作用;中等收入阶段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的转型阶段,亟需实现由外界驱动向自主创新驱动的转型,方能保证经济体真正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娜  郑明基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换。受国内外环境影响,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诸多挑战。东亚地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代表是日本和韩国,其中韩国仅用了8年的时间就跨越到了高收入国家。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韩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998年金融危机后韩国真正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经济转型,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韩国经济持续跃升的保障,研发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文学  韩伯棠  
各国学者对中等收入陷阱形成原因的研究主要通过国际比较观察、经验总结,结论各异。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出发,通过对新经济增长两部门模型进行一般化改造,从经济模型推论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根本原因,得出了知识生产效率的不足是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根本原因,为此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三大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厉以宁  
中等收入陷阱包含了三个陷阱:发展的制度陷阱,要靠改革来避免;社会危机陷阱,要靠缩小城乡与地区收入差距和社会管理创新来避免;技术陷阱,要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创新来解决。中国完全可以绕开或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樊纲  
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竞争力下降。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不等于必然丧失竞争力,如果能够不断提高生产力,就不会因为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丧失竞争力,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福利陷阱,是工资、福利的提高快于生产力的提高,拉美和欧洲的问题也都缘于此。中等收入阶段不应推行高福利,我国目前还没有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还得过低收入国家的苦日子。我国的特殊问题在于非城市化陷阱,即农民工不能城市化、人不能城市化的陷阱。中国发展潜力巨大,可以保持几十年正常的高增长,逐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刚  
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每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水平迈进的主要障碍。中国于2009年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世界权威机构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与判断,得出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性较小的结论。中国要想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必须选择走包容性发展道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健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技术模仿带来的问题。要让模仿切实起到技术进步的助推剂和实现后发优势的作用,就要注意如何避免因模仿而出现的制度陷阱,因此需要一个能摆脱局部利益束缚又必须廉洁有效的政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青  
通过构建要素配置扭曲下的贸易分工福利模型,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不同贸易分工格局下内部要素配置扭曲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揭示: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或"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无关,其背后隐藏着发展中国家产品质量创新失效的事实;在产品同质竞争条件下,贸易条件恶化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福利改进;在产品比较优势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提升对外经济自由度的开放,将使其经济福利改进,并产生对国外资本流入的依赖;"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根源不是比较优势陷阱也不是贸易分配不公的"马太效应",而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自由度政策选择落入内部要素配置扭曲陷阱的结果,渐进式提升对外经济自由度应是发展中国家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昌兵  张平  
新常态下,以知识部门为代表的新生产要素供给可能成为我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增长阶段的关键动力。本文构建了知识和通用技术两部门局部均衡模型,研究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机制,并利用UNDATA数据计算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韩国,及长期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南非两国知识部门人均产出增长率。结果发现,韩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期间知识部门人均产出增长率均值为9.76%,知识部门消费占比达到26%左右;南非从1966年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到2014年知识部门人均产出增长率仅为1.21%,知识部门产品消费占比仅为20%左右。自2006年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至2014年,知识部门人均产出年均增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郭凯明  颜色  
本文在归纳统一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家庭收入异质性的统一增长模型,分析了中等收入陷阱的产生机制。当经济不平等随着发展而扩大时,可能会进入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逐渐放缓的中等收入陷阱。由于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的替代作用和公共教育对私人教育的激励作用,公共政策可以改变数量和质量的替代关系,改善不平等,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从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用这一模型,本文讨论了我国发展不平等和经济增长问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魏熙晔  龚刚  李梦雨  
本文基于消费升级的视角,构建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模型,证明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性。利用123个国家1980-201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给出了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对于中等收入经济体,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涓滴效应"被阻隔,经济增长出现瓶颈,甚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存在多重均衡特征,低收入阶段下的收入不平等促进经济增长,中等收入阶段下的收入不平等存在最优水平,而高收入阶段下的收入不平等则阻碍经济增长;(3)经济增长率、消费增长率和服务业增长率均与基尼系数呈显著的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存在最优的收入分配结构。本文认为,收入分配结构和生产技术水平是决定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两个关键维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培兆  
发展中国家随着起点与基数提高,经济增速放缓是正常现象,不是什么必有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至少中国未曾经历。中国虽然"九五"起就自觉调低增速,但实际都超过计划或规划预期。经济本来就无需追求竞技式的跨越发展,重要的是持续的平稳较快发展。当前高收入国家存在的吞噬巨大财富的"黑洞"才是全球经济最大的危害。现在全球经济最大难题不是如何扩大财富生产,而是已有的财富如何合理分配,增进各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共享福祉。经济学应当反思财富如何进行合理消费配置为最佳的问题。兼容是出路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