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0)
2023(13217)
2022(11545)
2021(10724)
2020(9156)
2019(20553)
2018(20363)
2017(39042)
2016(21362)
2015(23589)
2014(23262)
2013(23115)
2012(21001)
2011(18891)
2010(18397)
2009(16653)
2008(16043)
2007(13587)
2006(11653)
2005(9801)
作者
(64215)
(53326)
(53044)
(50290)
(33786)
(25885)
(23836)
(21265)
(20228)
(18725)
(18179)
(18011)
(16844)
(16525)
(16516)
(16414)
(16309)
(15989)
(15196)
(15108)
(13665)
(12992)
(12707)
(12066)
(12016)
(11802)
(11762)
(11645)
(10837)
(10632)
学科
(80358)
经济(80262)
管理(60222)
(58356)
(47959)
企业(47959)
方法(40373)
数学(35338)
数学方法(35007)
(21921)
(21051)
(20083)
中国(19749)
业经(17989)
(15761)
贸易(15757)
地方(15346)
(15281)
农业(15110)
(13728)
财务(13669)
财务管理(13652)
环境(13577)
技术(13268)
企业财务(12995)
(12896)
(12859)
理论(12583)
(11650)
(11003)
机构
大学(302488)
学院(300420)
管理(120158)
(115151)
经济(112817)
理学(106235)
理学院(104999)
管理学(103099)
管理学院(102587)
研究(101271)
中国(71916)
科学(68210)
(63890)
(58321)
业大(52968)
(52137)
(49802)
研究所(48658)
农业(46634)
中心(45061)
财经(41691)
(40939)
北京(39648)
(38486)
(38156)
师范(37954)
(36789)
经济学(33938)
(33324)
商学(31893)
基金
项目(221105)
科学(172331)
基金(161380)
研究(151957)
(144831)
国家(143690)
科学基金(121927)
社会(95201)
社会科(90217)
社会科学(90194)
基金项目(87194)
(86109)
自然(83739)
自然科(81793)
自然科学(81771)
自然科学基金(80314)
(73758)
教育(68704)
资助(65890)
编号(60268)
重点(49758)
(47621)
(46156)
(46033)
成果(45962)
科研(43653)
计划(43308)
创新(43001)
课题(40772)
大学(40073)
期刊
(116404)
经济(116404)
研究(80516)
学报(58604)
(50966)
科学(50628)
中国(49262)
大学(42529)
学学(40645)
管理(40515)
(35619)
农业(35391)
教育(27369)
技术(22211)
(20716)
金融(20716)
业经(20057)
经济研究(19490)
财经(19374)
(18543)
科技(16545)
(16454)
业大(16106)
(15419)
问题(15065)
资源(14443)
图书(14360)
理论(13998)
商业(13918)
林业(13517)
共检索到408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冯小亮  黄敏学  张音  
已有的研究指出,消费者的态度是二元化矛盾的,但是关于矛盾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存在争议,主流观点认为高矛盾消费者更容易被说服发生态度改变,但也有研究指出低矛盾消费者反而态度更容易被改变。本文认为,态度是由不同的维度构成,矛盾性程度不同的消费者在各维度上的表现存在差异,以往争议的原因是没有对此进行区分研究。通过两阶段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高矛盾消费者的情感态度容易被改变,而认知态度和意动态度相对较为稳定,而低矛盾消费者态度变化趋势则相反,而且这种态度变化差异不受外界信息类型影响。此研究对于指导企业制定传播方案和应对矛盾消费都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唐丽君  
消费者态度矛盾性程度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进而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本文采用消费者矛盾程度将消费者划分为高矛盾消费者和低矛盾消费者,研究认知态度、情感态度和意向态度三大维度态度成份差异性对高、低矛盾消费者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矛盾消费者对认知态度、情感态度和意向态度的评价均低于低矛盾消费者。在认知态度和意向态度的改变中,高矛盾消费者行为更难以改变,而低矛盾消费者行为容易改变;在情感态度的改变中,高矛盾消费者行为更容易改变,而低矛盾消费者行为难以改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单春玲  赵含宇  
从消费者态度矛盾性视角,依据ELM模型研究消费者自身矛盾态度与网络口碑之间的交互机制。通过两阶段实验研究发现,消费者的矛盾态度稳健地调节着消费者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具体来说,网络口碑的评论质量和评论数量对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具有显著影响;高矛盾消费者受评论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即高矛盾者主要沿着中心路径改变态度;低矛盾者受评论数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即低矛盾者主要沿着边缘路径改变态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单春玲  赵含宇  
从消费者态度矛盾性视角,依据ELM模型研究消费者自身矛盾态度与网络口碑之间的交互机制。通过两阶段实验研究发现,消费者的矛盾态度稳健地调节着消费者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具体来说,网络口碑的评论质量和评论数量对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具有显著影响;高矛盾消费者受评论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即高矛盾者主要沿着中心路径改变态度;低矛盾者受评论数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即低矛盾者主要沿着边缘路径改变态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文华  张绮  蔡嘉龙  
在线评论是近几年学者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以往相关研究聚焦于在线评论数量、极性、情感内容对销量或排名的影响,而本研究更关注在线评论的各种矛盾性如何影响消费者。研究以评论内容涉及的产品属性和评论者来源为两个划分维度,将矛盾性在线评论分为4种类型,并基于归因理论视角,探讨4种不同类型的矛盾性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矛盾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4种类型的矛盾性在线评论均会使消费者的正面态度降低,负面态度升高,矛盾态度水平增加;(2)相对于不同属性的矛盾评论,消费者将同一属性的矛盾评论更多的归因于产品因素,因此在减弱正面态度、增强负面态度方面作用更明显,矛盾态度变化幅度较小;(3)在同一属性的矛盾评论中,不同评论者比同一评论者的评论具有更强的减弱正面态度、增强负面态度作用,矛盾态度变化幅度较小,而在不同属性的矛盾评论中,作用相反;(4)初始正面态度、最终正面态度对消费者最终的购买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最终负面态度对购买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了不同类型的矛盾性评论对消费者矛盾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一方面是对现有矛盾评论研究的补充,另一方面企业可根据不同类型的矛盾性评论采取不同的措施,充分利用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晓波  程海芳  
文章根据网购环境的特点,研究网购消费者态度矛盾性形成机制。在已有研究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态度确定性增强理论,从元认知视角引入消费者对于目标商品的正面态度确定性和负面态度确定性因素;并考虑购物情景的影响,引入卷入度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态度确定性加强了各态度对于态度矛盾性的影响;卷入度对于态度确定性对态度矛盾性的作用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高海霞  张敏  
网络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提高使得消费者在消费决策中时常出现矛盾态度。与传统的一元态度相比,矛盾态度可以更准确地体现消费者的心理,解释消费者的行为。本文基于已有的国内外消费者矛盾态度相关研究,对消费者矛盾态度的内涵与测量、前因和后果,以及企业针对消费者矛盾态度的管理策略进行了述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林让  杨宜苗  夏春玉  
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个体总是有意或无意地选择接受那些与自己立场相同的信息,而回避那些与自己立场相悖的信息。这种选择性信息接触倾向与态度强度有关,强态度的消费者更愿意接触与初始态度相一致的信息。矛盾态度是指消费者对刺激目标同时存在正面和负面的评价,它作为重要的态度强度结构特征对选择性信息接触的影响却存在争议,信息加工理论为此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通过两个实验用两种方法操纵矛盾态度,研究不同形成机制的矛盾态度对选择性信息接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择性信息接触过程中,消费者矛盾态度和信息加工方式具有双重调节作用,当消费者使用启发式信息加工时,矛盾态度减弱了选择性信息接触;当消费者使用系统化信息加工时,矛盾态度增强了选择性信息接触。在口碑信息多元化的现实背景下,企业要有效识别矛盾态度的消费者,引导初始态度正面的高矛盾态度消费者使用系统化的信息加工方式,有效传递产品的优点,引导初始态度负面的低矛盾态度消费者使用启发式信息加工方式,降低矛盾态度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性认知和卷入度,塑造良好的形象以降低负面口碑的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雪欣   连怡臻   李琳  
幽默广告是常见的广告类型,在改善消费者产品态度和促进广告产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SOR理论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依次通过三个实验实证探究幽默广告对消费者主观矛盾态度和客观矛盾态度的直接影响、机制过程和边界条件的结果表明,第一,相比于非幽默广告,幽默广告能够显著降低消费者的主观及客观矛盾态度;第二,幽默广告对消费者主观和客观矛盾态度影响的机制过程存在差异,主要通过边缘路径的积极情绪缓解主观矛盾态度,通过认知路径的感知广告可信度和边缘路径的积极情绪同时对客观矛盾态度产生负向影响;第三,可行性广告诉求通过增强“分心效应”,可取性广告诉求通过发挥“吸血鬼效应”,显著调节幽默广告对消费者主观及客观矛盾态度的影响。上述研究结论意味着,企业可以利用幽默广告提升消费者对广告内容的信赖程度、对产品的正面认识和观看广告时的积极情绪,并通过改变幽默广告的表达方式,进而有针对性地实现对消费者矛盾态度的差异化影响。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杨一翁  许研  罗文豪  陶晓波  刘培  
消费者对特定国家目的地常持有矛盾的态度,现有文献尚未研究这种矛盾态度对消费者出国旅游决策的影响。文章基于矛盾态度理论,构建了消费者善意、敌意和矛盾态度对旅游意向的影响模型。以中国消费者赴日旅游作为研究情境,进行了访谈、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出国旅游决策中,消费者对特定国家的敌意与对该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善意共同影响旅游意向;当消费者善意与敌意均达到或超过一定强度(即两者取值范围的中位数)且大致相等时,消费者对特定国家目的地能形成较强烈的矛盾态度;消费者矛盾态度引发情感耗损,进而降低旅游意向。文章将消费者矛盾态度这一构念引入消费者出国旅游研究领域,进一步丰富了消费者善意、敌意和旅游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扩展了矛盾态度理论与情感耗损构念在旅游研究领域的应用,同时对旅游管理者进一步吸引外国消费者来本国旅游有启示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宇通  
顾客逆向行为广泛存在于服务消费中,对企业产生了消极影响,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顾客逆向行为如何影响忠诚消费者重购意愿及其背后原因的研究是匮乏的。一项采用2×2×2混合设计的实验研究认为,顾客逆向行为程度越强,忠诚消费者的重购意愿越低;在同一强度的顾客逆向行为中,高矛盾消费者比低矛盾消费者更易受影响。同时,相比低矛盾消费者,高矛盾消费者的重购意愿更容易受到补救措施的影响。研究同时也揭示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忠诚消费者对服务企业的正面态度、负面态度以及矛盾态度的变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启尧  孙习祥  
基于消费者绿色品牌信息困惑和态度行为不一致性的视角,以消费者困惑为自变量,矛盾态度为中介变量,绿色品牌购买意向为因变量,构建了消费者困惑对绿色品牌购买意向影响的概念模型,由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发现:消费者困惑对矛盾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矛盾态度对绿色品牌购买意向有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困惑对绿色品牌购买意向有显著负向影响;矛盾态度分别在相似困惑、超载困惑和模糊困惑对绿色品牌购买意向的影响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劼绮  李桂莎  陆林  
旅游纪念品一直是传播旅游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消费者购买旅游纪念品时为何会出现犹豫不决的决策行为?文章基于矛盾态度理论,采用2(旅游纪念品的原真性:高vs.低)×2(旅游纪念品的审美性:高vs.低)×2(旅游纪念品的功能性:高vs.低)组间情境实验设计,从产品视角探讨不同旅游纪念品属性对消费者矛盾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影响,并考察消费者矛盾态度在旅游纪念品属性与购买意愿之间可能存在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旅游纪念品的原真性越高,消费者矛盾态度越低,购买意愿越强烈;旅游纪念品的审美性越高,消费者矛盾态度越低,购买意愿越强烈;但旅游纪念品的功能性对消费者矛盾态度和购买意愿没有显著差异。(2)无论旅游纪念品审美性高或低,高原真性都可以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且无论旅游纪念品功能性高或低,高原真性或审美性都可以有效改变消费者矛盾态度,进一步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3)消费者矛盾态度在旅游纪念品的原真性和审美性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文章为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对旅游纪念品矛盾态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旅游地营销组织有效鉴别消费者及设计与开发旅游纪念品提供了实践指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一翁  孙国辉  童泽林  
旅游消费者对特定国家同时持有善意与敌意时如何进行出国旅游决策?现有文献中尚无有关消费者善意与敌意二者同时对其出国旅游决策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方面的讨论,也无人探索消费者矛盾态度对其出国旅游决策的影响问题。笔者基于矛盾态度理论与社会同一性理论,构建消费者善意、敌意和矛盾情感态度对其赴目标国旅游意向的影响机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调节效应分析处理数据,探索消费者善意、敌意以及由二者产生的消费者矛盾情感态度对其赴目标国旅游意向的影响机制,同时探索目标国—母国文化接近性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消费者善意对其赴目标国旅游意向的正向总效应远强于消费者敌意与矛盾情感态度的负向总效应;人际与家庭文化接近性减弱消费者敌意对其赴目标国旅游意向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善意与敌意同时影响其出国旅游决策,但消费者善意起主导作用;文化接近性是消费者敌意对其出国旅游决策的影响的边界条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潘晓波  程海芳  
网购环境下,消费者在浏览了商家提供的关于商品的纯正面信息后,对目标商品依然会产生同时包含正面态度和负面态度的态度矛盾性。本文在已有关于预期负面态度理论基础上,针对网购环境下突出的不确定性,在模型中引入消费者正面态度确定性和预期负面态度确定性因素,研究这种基于单级信息产生态度矛盾性的机制以及购买情景卷入度因素对于态度矛盾性形成的调节作用。基于结构方程的研究结论显示,消费者正面态度确定性和预期负面态度确定性在模型中作用显著。正面态度和正面态度确定性越高时,消费者形成的预期负面态度和预期负面态度确定性越低;消费者形成的预期负面态度和预期负面态度确定性越高时,消费者最终态度矛盾性越高;消费者正面态度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