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7)
2023(6664)
2022(6049)
2021(5739)
2020(5000)
2019(11921)
2018(11909)
2017(22737)
2016(12921)
2015(15149)
2014(15870)
2013(15648)
2012(15020)
2011(13621)
2010(14068)
2009(13215)
2008(13731)
2007(12989)
2006(11186)
2005(10121)
作者
(40339)
(33970)
(33595)
(32429)
(21488)
(16468)
(15724)
(13290)
(12599)
(12423)
(11510)
(11433)
(10987)
(10838)
(10658)
(10600)
(10493)
(10011)
(9904)
(9814)
(8531)
(8519)
(8295)
(7957)
(7667)
(7636)
(7594)
(7567)
(7030)
(7007)
学科
(53720)
经济(53659)
管理(36566)
(34421)
(27942)
企业(27942)
方法(26536)
数学(22917)
数学方法(22610)
(15467)
(14711)
中国(13658)
(12854)
(11082)
(10789)
贸易(10783)
地方(10558)
业经(10517)
(10444)
理论(10138)
农业(9920)
(9378)
财务(9350)
财务管理(9308)
(8980)
企业财务(8700)
(8593)
银行(8563)
(8061)
(7766)
机构
大学(195261)
学院(194956)
(74376)
经济(72421)
管理(69888)
研究(64577)
理学(58935)
理学院(58195)
管理学(56904)
管理学院(56531)
中国(50041)
(42387)
科学(42132)
(36982)
(35994)
(34880)
(32408)
研究所(31305)
中心(30893)
业大(30731)
农业(29358)
财经(28066)
北京(26953)
(26830)
师范(26524)
(25940)
(25108)
技术(22900)
经济学(22702)
(22579)
基金
项目(118734)
科学(90133)
研究(86446)
基金(82268)
(71601)
国家(70946)
科学基金(58968)
社会(50782)
(47773)
社会科(47773)
社会科学(47753)
基金项目(43472)
教育(41497)
(39942)
自然(38483)
编号(37531)
自然科(37522)
自然科学(37508)
自然科学基金(36820)
资助(35275)
成果(31925)
重点(26928)
课题(26141)
(26077)
(25244)
(23728)
科研(22990)
大学(22841)
(22223)
项目编号(22219)
期刊
(87309)
经济(87309)
研究(56760)
中国(41395)
学报(34059)
(33519)
(30839)
科学(28706)
教育(25528)
大学(24931)
管理(24229)
学学(23164)
农业(22052)
技术(18877)
(17430)
金融(17430)
业经(14509)
财经(14179)
经济研究(13182)
(12217)
(12116)
图书(11953)
问题(11851)
(11069)
技术经济(10447)
(9883)
统计(9821)
理论(9780)
商业(9475)
财会(9347)
共检索到298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伟荣  张方玉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这看似是对瞿秋白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的高度评价,其实却隐含着他一生的无奈与悲哀。"马克思主义者"和"旧士文人"的双重身份曾一度让瞿秋白倍感撕裂与苦痛,"疏离"形象也因此成为瞿秋白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标签。然而,"疏离"形象背后的隐性情结却不太为人所知。探寻瞿秋白生命历程中的"疏离"形象,对于理性理解瞿秋白的复杂情感、突破过往瞿秋白研究的解释窠臼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伟荣  张方玉  
瞿秋白自称是"半吊子文人""脆弱的二元人物",一生因"历史的误会"而苦恼,这与贯穿他一生的强烈的疏离感有莫大关系。许多学者也称瞿秋白为"悲剧性命运的书生领袖"。然而,"疏离"与"亲近"并不一定截然相对,"悲剧"与"幸福"也不见得就不能共存,一生被"疏离"困扰的人也有自己的"独家幸福"。因此,疏离与亲近的关系建构就成为探究瞿秋白幸福观的关键。研究瞿秋白疏离意识中的幸福存在,对于梳理瞿秋白一生复杂的情感关系,丰富瞿秋白研究的理论成果,拓展瞿秋白研究的纵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亮奎  
教师本应是新课改革的主要参与者与推动者,然而实践中却出现了教师徘徊于课改边缘的现象。本文从教师自身、课改理论与实践以及社会环境三方面分析了导致教师疏离于新课改的原因。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我们必须深入认识与把握影响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的诸因素,还教师以主角地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飞  
缺乏公民的主体性参与,公民教育极容易产生"疏离"的状态,即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与脱离。这种"疏离"状态由于违背了公民教育的实践属性和主体参与性,因此并不利于公民品质的培养,反而将阻碍健全的公民品质的成长。基于此,有必要建构一种参与式的公民教育,通过引导受教育者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社区公共生活以及更为广阔的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之中,来促进他们的公民知识、公民理性、公民价值感和公民行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公民教育从"疏离"走向"参与",可以更好地体现公民教育的实践本性,促进公民教育的实践回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敏  陈星  
教育向人们传授有关消费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实现人生幸福。自工业文明以来,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日益关联,但却日趋疏离消费性知识和技能。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们普遍认为消费从属于生产并受生产支配、工具理性倾向为教育的生产性提供了重要依据、通常的消费活动无须借助于专门的学校教育等诸多方面。扭转教育疏离消费的趋向亟须教育对消费的刺激力量的拉动,借助教育提升人们的消费层次和品质,依靠教育对消费观念和方式的矫正。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海琴  李玲  梅健  
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是高校组织管理的重要议题,本研究选取武汉地区5所重点大学的优势学科实验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教师的工作疏离感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无规范感最高,达到中上水平,说明组织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则;教师的组织政治认知对其工作疏离感预测作用显著,其中同事关系是最主要的预测源;无力与无意义感会导致工作绩效降低,无规范感会导致离职倾向,提高工作绩效和预防离职倾向需要不同的管理策略;工作疏离感在组织环境评价与工作结果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应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途径。抵制疏离感,需要重视组织内部的充分沟通,加强思想价值观引导,多关怀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情感。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丽  陈维政  
工作疏离感会减少员工的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工作满意感,并引发偏离行为,因此有必要对工作疏离感的形成因素进行系统地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作疏离感的干预策略。工作疏离感的形成因素可归纳为个体特征、领导风格、人际关系等方面;工作疏离感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培养积极的心态、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构建和谐人际氛围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丽  陈维政  
文章以川渝两地471名公务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SEM)验证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要求与工作疏离感之间、工作控制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要求与工作疏离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工作控制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胡金平  
清末新政的推行意味着新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移植,然而也引发了毁学暴力风潮。毁学风潮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民变事件,固然多因经济利益受损而起,但作为舶来品的新学堂疏离于中国本土社会、难以获得中国基层社会民众的认可,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深层次原因。移植而来的教育制度缺乏与中国本土社会的关联,而只是作为"陌生的他者"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从清末毁学事件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新教育制度的引入,都需要契合中国的社会实际。新教育一方面应引导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亦不能离开社会的现实,否则不仅会遭遇有声或无声的抵抗,而且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长彬  杨忠  盛鑫  
工作疏离感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文从概念界定、影响因素、构成维度、后果变量等方面对工作疏离感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了工作疏离感作为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的重要作用,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钱佳  郝以谱  李豪  
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 2013-2014学年基线数据,运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分析了留守对农村初中生同伴交往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基于夏普利值分解估计了影响强度。研究发现:第一,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留守对农村初中生构建同伴关系有显著的负效应;第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留守对学生同伴关系的负影响以仅父外出留守、七年级学生、男生、非寄宿学生群体更为突出;第三,夏普利值分解发现留守可以解释同伴关系变异的3.75%。应从国家政策、学校指导和家庭支持等层面对留守儿童同伴关系予以关注和支持,促进其社会化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琳  
20世纪后半期以来,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对话在西方逐渐兴起并开始引起关注。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真正接触现代市场体系的中国,依然在经济学和伦理学继续撕裂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文章尝试说明当代中国经济治理需要对经济和伦理问题进行统筹考虑。从思想史上看,现代经济学萌发于对经济问题与伦理问题之间张力的沉思,由追求自由、平等之良善生活的道德敏感所催发;在特殊的历史背景、思想者的谨慎态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变迁的推动下,现代经济学逐渐与伦理学分离。但是在目前的技术限制之下,经济理论与伦理学依然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经济学与伦理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琳  
20世纪后半期以来,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对话在西方逐渐兴起并开始引起关注。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真正接触现代市场体系的中国,依然在经济学和伦理学继续撕裂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文章尝试说明当代中国经济治理需要对经济和伦理问题进行统筹考虑。从思想史上看,现代经济学萌发于对经济问题与伦理问题之间张力的沉思,由追求自由、平等之良善生活的道德敏感所催发;在特殊的历史背景、思想者的谨慎态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变迁的推动下,现代经济学逐渐与伦理学分离。但是在目前的技术限制之下,经济理论与伦理学依然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经济学与伦理学的二元对立的分析模式及奠基于其上的公共讨论面临诸多问题,文章最后以所有制问题为例对此进行说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金金  刘博  
作为服务交互中常见的负面行为,顾客欺凌对员工自我控制资源、心理资源以及工作热情具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本文以自我损耗为视角,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顾客欺凌对酒店一线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通过两阶段对19家高星级酒店中的522名一线员工进行追踪调研,结合数据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结果显示:顾客欺凌对酒店一线员工工作疏离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自我损耗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内外控倾向对顾客欺凌与员工自我损耗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调节效应,并且内外控倾向对顾客欺凌与工作疏离感之间通过自我损耗的间接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从新的理论视角诠释顾客欺凌的负面效应,有利于厘清顾客欺凌影响酒店一线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为酒店管理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进而实现酒店、员工和顾客互利共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龙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