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7)
- 2023(13737)
- 2022(11365)
- 2021(10304)
- 2020(8755)
- 2019(19158)
- 2018(18768)
- 2017(35589)
- 2016(19232)
- 2015(20898)
- 2014(19819)
- 2013(19700)
- 2012(17882)
- 2011(15743)
- 2010(16009)
- 2009(15102)
- 2008(15145)
- 2007(13852)
- 2006(12199)
- 2005(11163)
- 学科
- 业(88132)
- 济(81606)
- 经济(81505)
- 企(80600)
- 企业(80600)
- 管理(73110)
- 方法(35083)
- 业经(30009)
- 财(29627)
- 农(27791)
- 数学(26667)
- 数学方法(26474)
- 技术(20920)
- 中国(20885)
- 务(20869)
- 财务(20857)
- 财务管理(20831)
- 农业(20095)
- 企业财务(19740)
- 贸(19138)
- 贸易(19127)
- 易(18707)
- 制(18112)
- 划(15386)
- 策(15326)
- 理论(14806)
- 技术管理(14059)
- 和(13813)
- 地方(13718)
- 体(13511)
- 机构
- 学院(272322)
- 大学(267040)
- 济(118400)
- 经济(116438)
- 管理(111721)
- 理学(96370)
- 理学院(95458)
- 管理学(94275)
- 管理学院(93782)
- 研究(85035)
- 中国(68807)
- 财(56157)
- 京(54564)
- 农(51695)
- 科学(50806)
- 财经(44158)
- 江(43144)
- 业大(42269)
- 所(42156)
- 农业(40840)
- 经(40240)
- 中心(39937)
- 研究所(37927)
- 经济学(36003)
- 北京(33419)
- 州(33362)
- 经济学院(32789)
- 商学(32662)
- 财经大学(32530)
- 商学院(32388)
- 基金
- 项目(180752)
- 科学(144889)
- 基金(134261)
- 研究(129442)
- 家(117789)
- 国家(116676)
- 科学基金(102129)
- 社会(86861)
- 社会科(82629)
- 社会科学(82610)
- 省(72267)
- 基金项目(71436)
- 自然(66256)
- 自然科(64907)
- 自然科学(64887)
- 自然科学基金(63874)
- 划(58959)
- 教育(57738)
- 资助(52888)
- 编号(49161)
- 创(44471)
- 业(42303)
- 创新(40585)
- 重点(40202)
- 部(39447)
- 发(39004)
- 成果(37439)
- 国家社会(36862)
- 制(34962)
- 科研(34442)
- 期刊
- 济(131639)
- 经济(131639)
- 研究(78493)
- 中国(54829)
- 农(47939)
- 财(47461)
- 管理(47418)
- 学报(42592)
- 科学(39992)
- 大学(32804)
- 农业(32314)
- 学学(31327)
- 融(27044)
- 金融(27044)
- 业经(24294)
- 技术(23983)
- 教育(22936)
- 财经(22605)
- 经济研究(21325)
- 业(20201)
- 经(19616)
- 问题(17530)
- 技术经济(16465)
- 贸(15758)
- 科技(14497)
- 商业(14369)
- 现代(13569)
- 财会(13417)
- 版(13265)
- 国际(13087)
共检索到411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金玉 刘贯春 葛震霆
以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的瞪羚企业除了直接推动区域经济外,还可能对现存企业具有创新溢出效应。本文通过爬取超过2万家我国瞪羚企业的详细信息,系统考察瞪羚企业对上市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上市企业周边瞪羚企业数量和平均创新水平显著提高了上市企业创新绩效。机制检验表明,瞪羚企业的创新溢出效应主要作用渠道如下,第一,通过知识溢出影响上市企业创新;第二,通过促进与瞪羚企业合作研发继而提高了企业创新绩效,表明瞪羚企业的创新溢出具有“合作效应”;第三,通过“竞争驱动效应”影响上市企业创新。异质性检验表明,在知识广度较低的上市企业、非国有性质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好的地区中,瞪羚企业的创新溢出效应更为明显。本研究结果为企业如何借助瞪羚企业等新创企业的创新溢出来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燕青 王慧玲
本文应用构建的瞪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影响模型,通过DEMATEL方法,对中国瞪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瞪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受技术、资金、管理、环境四大因素的影响,按照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原因度4种情况对其中内含的18个子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找出瞪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中存在的不足及其结构性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提高未来瞪羚企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涛 王璐玮 储姗姗
创新转化的生产力呈现出级数效应,这是群体性瞪羚企业引发新经济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原因,各地区愈加重视高成长企业创新能力对当地经济的驱动作用及其双元创新路径对传统企业的示范作用。文章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瞪羚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2004—2018年创新网络,运用层次回归模型检验网络位置、知识搜索和关系强度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分阶段探究瞪羚企业开展双元创新的具体路径。结果表明:(1)网络位置对双元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度数中心度对渐进式创新更重要,结构洞对突破式创新更重要;(2)知识搜索在网络位置促进双元创新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其中知识搜索深度更利于渐进式创新,而搜索宽度更利于突破式创新;(3)关系强度在网络位置、知识搜索促进渐进式创新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而在促进突破式创新的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4)渐进式创新主导企业与突破式创新主导企业的网络位置、知识搜索和关系强度随时间演化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使两类企业在创新路径选择上产生明显差异。
关键词:
双元创新 网络位置 知识搜索 关系强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利华 高小惠
瞪羚企业的知识资本转化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以及市场资本4个维度构成。以江苏省153家瞪羚企业的问卷数据和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知识资本视角考察瞪羚企业成长过程,运用因子分析和差异对比评价瞪羚企业成长力以及探索瞪羚企业成长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非瞪羚企业的科技型企业比较,瞪羚企业在结构资本建设方面较薄弱;人力资本对瞪羚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市场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的影响不显著。依据研究发现提出,瞪羚企业应重视扩大知识资本增量,完善知识资本体系,发挥知识资本整体效应;在成长阶段注重运用异质思维打破原有优势,通过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市场创新等进入二次创业,从而实现持续性高成长。
关键词:
瞪羚企业 企业成长 成长力评价 知识资本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琳 柳卸林 李享 赵树璠 贾敬敦
瞪羚企业是高成长企业的代表。本文从瞪羚企业内涵定义界定出发,构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瞪羚企业遴选标准,从经济效益、科技创新与产出、产业领域等角度分析瞪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特点,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对科技活动投入不同类别瞪羚企业的多年投入产出绩效进行动态实证研究,得出科技创新投入是推动瞪羚企业生产效率增长主要推动力的结论。研判新发展格局下瞪羚企业遇到的挑战,提出进一步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瞪羚企业培育有关启示与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晨
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发展速度快、创新活力强,是推动经济发展、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同时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凭借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瞪羚企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瞪羚企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聚集特征,以制造业等高技术行业为主,多为迈过初创阶段的小微企业,具有较高增长率。为了保障瞪羚企业长期稳步发展,进一步激发瞪羚企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需要金融政策的长期支持和不断创新。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世界主要国家对瞪羚企业的支持政策,结合我国对瞪羚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发现我国瞪羚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仍可能面临融资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各主体在瞪羚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和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乔家君 郭远智 王伟 张二申
文章以广东省获得认定的1 688家瞪羚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软件,对广东省瞪羚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地理探测器分析模型,就瞪羚企业的空间分布驱动因素进行历时性分析并揭示其内在原因。研究发现:(1)广东省瞪羚企业空间演化集聚效应明显,空间集聚中心主要为广州、深圳和佛山等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但瞪羚企业的空间分布聚集程度呈不断加强的趋势,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相对集中性和地域性。(2)集聚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核心变化,由广州市、深圳市和惠州市“三核心”变化为广州市、深圳市和佛山市“三核心”,且整体呈现出“核心—边缘”特征。广东省瞪羚企业空间分布重心在“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沿线由东南向西北迁移,逐年向广州市移动,移动幅度较小。(3)Tobi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测算广东省瞪羚企业空间分布受多种驱动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影响力的强度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其中影响力最大的驱动因子是科学技术支出。
关键词:
瞪羚企业 空间分布特征 驱动因素 广东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利华 陈晓歌 陈红喜 姜春
瞪羚企业作为新经济企业的典型代表,在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剖析南京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现状,归纳总结瞪羚企业成长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政策支持对瞪羚企业成长作用效果十分显著,瞪羚企业对高新区经济增长贡献突出,南京高新区存在专项扶持政策欠缺、瞪羚企业数量少、科技投入强度与科技活动人员供给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南京瞪羚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应制定并落实专项扶持政策、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创新资源对接力度、强化人才支撑体系等4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瞪羚企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冰
以创新驱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借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稳定增长,已成"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文章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企业衍生和人员流动两种机制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知识溢出和区域创新之间存在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文亮 许正中
在考虑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2008~2012年28个省级地区的高技术企业创新溢出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产出不仅与本地区投入相关,而且与邻近地区的投入显著相关;从长期角度看直接效应、间接效应都十分显著,并且这种溢出效应呈现出MAR外部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艳 季俊成 谢菲
文章通过构建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7个省市区域培育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确定了资金支持、人力供给、科研环境对企业培育的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fsQCA方法进一步探究影响因素之间的联动关系以及促使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的驱动路径,结果表明:单个影响因素并不构成产生区域高培育度的必要条件,但是增加R&D经费投入在产生高培育度上发挥着较普适的作用“;政府引导型“”金融—技术创新驱动型“”资源均衡型”这3种条件组态可以产生高培育度,进而增强区域竞争力。
关键词:
瞪羚企业 独角兽企业 培育能力 驱动因素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玮倩 方军雄
同行业或同地区的公司债务违约,是否会损害企业创新投资值得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债务违约存在行业内的溢出效应,但地区内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债务违约溢出效应会损害企业的创新投资,同时,债务违约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投资的损害在声誉较差、高科技行业、民营企业和行业集中度较低时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现金持有和分析师关注,是债务违约溢出效应损害企业创新投资的两条路径。本文拓展了债务违约溢出效应对创新投资的经济后果研究,同时厘清了债务违约溢出效应损害企业创新投资的路径机理。
关键词:
债务违约 溢出效应 创新投资 路径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友 刘乃全
本文以我国1998—2014年各省份四种所有制企业的数据为样本,将空间因素纳入到知识生产函数中,尝试性地分析了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创新溢出大小与边界。研究结论显示:(1)创新溢出具有体制临近性,即同种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创新溢出较大;(2)不同所有制企业间创新溢出具有非对称性,民营企业成为创新溢出的最大吸收方,国有企业难以获取其他企业创新投入的外部性,成为主要溢出方,港澳台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具有"挤占效应";(3)就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溢出的边界而言,国有企业之间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溢出效应,民营企业间的溢出边界为1450千米,港澳台资企业间、外资企业间均为1650千米;(4)就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产出...
关键词:
企业创新 空间溢出 溢出边界 所有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立平 鲍鹏程
文章从地理邻接、空间距离和信息空间距离三个维度构建创新驱动的空间溢出模型,采用2006—2019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创新驱动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创新驱动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且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空间溢出效应均为正;(2)创新驱动能够通过国内消费、产业升级和金融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增长;(3)创新驱动显著缩小城市间经济增长差距。经验结论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城市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先锋 惠宁 宋文飞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政府R&D资助效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打造"有为政府"的重要内容。与以往研究不同,基于环境规制的新视角再考察了政府R&D资助对企业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1)政府R&D资助有利于企业创新效率提升,但资助效果的有效实现具有一定的环境规制约束;(2)在环境规制门槛下,政府R&D资助效果表现出明显的"U"型非线性特征,只有当环境规制水平超过一定限度时,政府R&D资助才会有效,也只有在更为严厉的环境规制强度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资助效果;(3)环境规制约束下的政府R&D资助效果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一是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资助效果的约束性最强,只有在相对更高的环境规制水平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的创新溢出。二是过低的环境规制水平会负向调节中部地区的政府R&D资助效果,较高的环境规制水平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负面影响。三是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正向调节政府R&D资助效果,但只有当环境规制水平超越一定限度时,资助效果才能实现最优。因此,充分注重环境规制的约束,推动政府资助政策和环境规制政策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有机融合,可能是新时代有效提升政府R&D资助效果的重要着力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