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3)
- 2023(11693)
- 2022(10355)
- 2021(9739)
- 2020(8075)
- 2019(18462)
- 2018(18422)
- 2017(35503)
- 2016(19465)
- 2015(21726)
- 2014(21796)
- 2013(21525)
- 2012(19656)
- 2011(17648)
- 2010(17535)
- 2009(15734)
- 2008(14986)
- 2007(12814)
- 2006(11036)
- 2005(9556)
- 学科
- 济(79247)
- 经济(79171)
- 管理(51404)
- 业(48661)
- 企(38743)
- 企业(38743)
- 方法(34797)
- 数学(30305)
- 数学方法(29969)
- 农(21485)
- 学(21255)
- 地方(19928)
- 中国(19586)
- 财(16519)
- 业经(16388)
- 农业(15070)
- 环境(13048)
- 和(12846)
- 理论(12225)
- 贸(12070)
- 贸易(12063)
- 易(11624)
- 技术(11483)
- 制(11413)
- 地方经济(11162)
- 划(10296)
- 务(10192)
- 财务(10132)
- 财务管理(10118)
- 教育(10047)
- 机构
- 大学(272115)
- 学院(270535)
- 管理(108647)
- 济(101815)
- 经济(99437)
- 理学(94845)
- 研究(93704)
- 理学院(93670)
- 管理学(91963)
- 管理学院(91480)
- 中国(67599)
- 科学(62902)
- 京(58993)
- 所(48031)
- 农(46538)
- 研究所(44605)
- 业大(43970)
- 财(43754)
- 中心(42013)
- 江(38313)
- 范(38006)
- 师范(37641)
- 北京(37009)
- 农业(36761)
- 财经(35980)
- 院(34973)
- 经(32770)
- 州(31590)
- 师范大学(30775)
- 经济学(29410)
- 基金
- 项目(197321)
- 科学(154946)
- 基金(142669)
- 研究(141153)
- 家(126303)
- 国家(125311)
- 科学基金(106722)
- 社会(86964)
- 社会科(82282)
- 社会科学(82259)
- 省(77374)
- 基金项目(77262)
- 自然(71806)
- 自然科(70067)
- 自然科学(70053)
- 自然科学基金(68740)
- 划(66167)
- 教育(63285)
- 编号(57849)
- 资助(57790)
- 成果(45536)
- 重点(44875)
- 发(42932)
- 部(42380)
- 创(40413)
- 课题(39596)
- 科研(38187)
- 创新(37749)
- 计划(37070)
- 大学(35562)
- 期刊
- 济(107995)
- 经济(107995)
- 研究(75406)
- 中国(50272)
- 学报(46684)
- 科学(44112)
- 农(41520)
- 管理(36925)
- 大学(33932)
- 学学(31953)
- 财(30024)
- 农业(29379)
- 教育(28993)
- 技术(21983)
- 业经(18172)
- 融(17763)
- 金融(17763)
- 经济研究(16498)
- 资源(16465)
- 财经(15973)
- 图书(15532)
- 业(14773)
- 科技(14377)
- 问题(14081)
- 经(13496)
- 理论(13228)
- 版(12632)
- 实践(12365)
- 践(12365)
- 技术经济(12316)
共检索到380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炜 卞正富
研究目的:研究睢宁黄河故道沿线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人文驱动力,分析主要驱动因素,为该地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可靠信息,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根据1992-2002年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促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的人文驱动力因素是人口增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开发投资。研究结论:要改变故道地区落后的现状,应该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国家要加大对该地区的投资,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开发整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富程 王青 李国蓉
利用1995年TM卫星照片和2005年IKONOS卫星照片作为遥感数据源,阐述了长江上游防护林重点建设区官司河流域1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在数量、结构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官司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1995~2005年耕地和农村宅基地面积大幅减少,其余类型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中交通运输用地动态度最大,其次是有林地。在短期内,社会经济进步和宏观政策的制订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丽艳,吕昌河,姚治君
本义以1990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采用变化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等指数分析方法.对潮白河上游1990-2000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及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90年到2000年10年间,由于生态保护和植树造林,潮白河上游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表现为草地与耕地往林地的转移。从变化的空间差异看.赤城县以及几个县的交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最剧烈。从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看,生态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对土地利用影响深刻.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最重要的驱动因子。
关键词:
潮白河上游 上地利用变化 驱动因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丽丽 毕如田 曹毅
本研究以涑水河流域的1990年和2008年两期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ENVI和ArcGIS软件支持下,采用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分析了涑水河流域1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的情况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涑水河流域林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呈现出较快增长的趋势,水域、未利用地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土地利用单一动态度变化不大,土地综合利用动态度为4.383。人口、政策以及城镇化经济增长是该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关键词:
LUCC 涑水河流域 驱动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小钦 王钦敏 励惠国 刘高焕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驱动力分析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核心。本文利用黄河三角洲东营市1984年~2001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简要分析了黄河三角洲LUCC特征,重点研究其驱动力因子。在黄河三角洲,耕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双向转化最为频繁。海陆河流的交互作用使得黄河三角洲淤进蚀退变化占有较大的比重;淡水资源时空上的分布不均匀,使对平原水库的建设力度大为增加。对土地的盲目垦荒和粗放经营方式,是耕地与未利用地双向转换频繁的最主要原因;人口的增长,特别是非农业人口的增长,是居民地增多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效益,对耕地、灌草地、内陆水体和未利用地之间的结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未来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佰发 苗长虹
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状况的重要表征。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厘清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粮食保障用地、生态保育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自相关,从城市群、省、市、县多尺度入手,利用7期土地利用数据对黄河流域1970—2015年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生态保育用地和耕地占比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9.04%和18.64%,表明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是其两大主体功能;②城乡建设用地占比逐年提高,城市群地区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体空间;③黄河流域耕地、生态保育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各节点年份Moran’sⅠ均大于0.75,表明3种功能类型用地具有强空间正向集聚效应,呈现出"凹"字型分布格局;④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牺牲耕地为代价,同时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渐转化为城镇用地;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是促进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因素,驱动力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经济水平达到一定规模后,伴随经济再发展不会出现大规模城乡建设用地扩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浮 陈刚 包浩生 彭补拙
利用多期遥感影像 ,对土地利用进行了测量。再运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叠加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 ,分析马山区11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 :1988~1998年之间农业景观为主的农田、林地显著减少 ,城镇沿公路迅速向外扩张 ,旅游度假区沿湖岸不断扩大且呈集中化趋势。这一变化趋势的驱动力是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外资大量涌入、城镇人口增长和农副产品的价格波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甄霖 谢高地 杨丽 成升魁 郭广猛
本文对泾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其土地利用政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泾河流域属于中国西北偏僻山区,是西北干旱地区和中部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带,也是下游灌溉水资源的重要发源地。本研究从泾河流域选取了3个县作为研究区域,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影像技术对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考查;调查问卷用于调查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转移矩阵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用于定量分析1980至2003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加权平均指数分析方法用于对当地农民的认知情况进行排序。结果表明,林地和草地变幅较大;农地、草地和林地之间的变化交替发生;农业政策、市场需求、个人意愿以及环境保护则是引起这些变化的最重要的驱动力...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力 政策 泾河流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利江 王圣云 姚晓军 牛俊杰 俞立中
快速发展的都市地区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热点。基于上海市1994、2000、2003和2006年4期航空遥感影像资料数据,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上海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与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上海市1994~2006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a间,上海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07%;在各种用地变化中,耕地面积变化最大,共减少了94 007.72hm2,减幅达23.3%;从耕地转移来看,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工业仓储用地、交通用地、城镇居民点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共74 825.86hm2,占耕地面积总流出量的67.12%;可见...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驱动力 上海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静 赵庚星 范瑞彬
对影响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自然及人文因子进行了分析 ,筛选确定了该地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研究表明 ,5 0年代以前 ,该地区土地覆盖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风暴潮和黄河改道等自然因素驱动 ;5 0~ 70年代 ,人类的大量开荒、胜利油田的开发使耕地、建设用地等迅速增加 ,但同时导致对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较大破坏 ,使土地地力下降、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 ,土地生态趋于脆弱 ;80年代以来 ,蒸降比大的气候条件和淡水资源缺乏的水文状况成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自然驱动因子 ,不合理用水 ,林草、荒地的大量开垦等人类农业开发利用活动是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人文驱动...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驱动因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景安 陈兰 李阳兵 魏朝富 谢德体
尺度问题的处理是亚全球土地利用情景分析中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新前缘。现有研究实现了尺度转换或尺度效应,加深了人们对土地利用驱动因素的多时空变化的理解和认识。但土地利用的信息和过程特征使得众多研究主题局限于某一领域。要实现不同尺度间土地利用数据信息的转换,理解不同尺度众多驱动因素间的作用过程,并正确描述土地利用轨迹,未来与土地利用有关的尺度问题应注重尺度推绎:①借助高分辨率/局地数据和低分辨率/区域数据的结合获取多空间尺度数据信息,减少尺度转换过程中土地利用数据的损失;②把握土地利用不同类型和方式间的流向,识别诱导其发生演变的主导驱动变量及其相互作用;③理解土地利用效应的跨尺度相互作用对环境管理的...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力 尺度依赖 尺度转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海龙 蒋建军 解修平 吴宏安 张丽
选取整个西安地区作为研究区,以1978年、1988年和2003年3期Landsat MSS/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以DEM及派生的坡度数据作为分类的辅助因子,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提取研究区25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并结合相应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一步分析引起变化的根源。研究表明,25年来:建设用地面积通过侵占周边的大量农田以及砍伐林地而得到迅速扩大,扩张了1.95倍;耕地流失严重,共有69 411.61hm2被挪为它用,减少率为每年1%;园地面积有较大增加,是1978年初面积的3.4倍,有力的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同时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国家政策法规对土地利用变化起宏观调控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郑伟 付梅臣 丁茜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对于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机制、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绥芬河为典型案例,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法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时间和空间耦合角度分析边境贸易快速发展下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边境贸易发展早期建设用地主要解释因素为固定资产投资,后期由于对外贸易结构变化,工业生产总值占主导作用;2000年之前自然地理因子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后则是离对外贸易区距离、离边境线距离等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逐渐加强。进行边境城市绥芬河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分析,既能丰富边境城市研究,也能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良健,刘伟,包浩生
本文以广西梧州市为例,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包括工业化与城镇化、人口增长、经济管理机制和社会行为等 4 个方面。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黑箱”理论等模型对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社会驱动力 定量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摆万奇,阎建忠,张镱锂
本文以1967年、1987年、2000年三期遥感资料和1∶2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多种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大渡河上游地区18665km2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驱动力。结果显示:1967~2000年,研究地区以林地为主导的覆被格局转变为以草地为主。其中,有林地面积的大幅度减少发挥着关键作用。33年间,有林地面积减少了319774hm2,所占比例从30.92%下降为13.78%。通过对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的分析,尤其是有林地斑块在破碎化过程中规则性的增强,同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论证了政策因素在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文中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通过空间分析,在15个生物物理和社会经济因素中筛选出对不同地类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并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和影响大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