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9)
- 2023(5942)
- 2022(4758)
- 2021(4589)
- 2020(3527)
- 2019(8190)
- 2018(8261)
- 2017(13793)
- 2016(8780)
- 2015(9831)
- 2014(9873)
- 2013(8882)
- 2012(8302)
- 2011(7574)
- 2010(7732)
- 2009(6705)
- 2008(6425)
- 2007(5763)
- 2006(5041)
- 2005(4668)
- 学科
- 济(23759)
- 经济(23731)
- 教育(20046)
- 管理(18744)
- 业(15373)
- 中国(12716)
- 企(12471)
- 企业(12471)
- 理论(9110)
- 教学(8815)
- 学(7779)
- 农(7636)
- 方法(7556)
- 地方(6972)
- 财(6576)
- 数学(6178)
- 数学方法(6005)
- 业经(5736)
- 发(5375)
- 农业(5236)
- 技术(5067)
- 发展(4505)
- 展(4380)
- 研究(4296)
- 环境(4194)
- 学法(4040)
- 教学法(4040)
- 和(4025)
- 制(3981)
- 务(3889)
- 机构
- 大学(109222)
- 学院(104401)
- 研究(39090)
- 管理(32142)
- 济(31720)
- 经济(30617)
- 教育(30418)
- 范(27915)
- 师范(27818)
- 理学(27584)
- 理学院(27033)
- 管理学(26403)
- 管理学院(26158)
- 京(25991)
- 师范大学(23232)
- 科学(22727)
- 中国(22415)
- 所(18258)
- 江(17849)
- 北京(17206)
- 中心(17164)
- 研究所(16561)
- 财(16059)
- 技术(15694)
- 职业(15397)
- 院(14660)
- 州(13977)
- 业大(12825)
- 农(12532)
- 财经(12306)
- 基金
- 项目(67733)
- 研究(59711)
- 科学(55221)
- 基金(44734)
- 家(37559)
- 国家(37035)
- 教育(36311)
- 社会(34281)
- 社会科(31939)
- 社会科学(31933)
- 科学基金(31462)
- 省(28368)
- 编号(27957)
- 划(26286)
- 成果(25489)
- 基金项目(23258)
- 课题(22961)
- 年(19926)
- 自然(18548)
- 自然科(18044)
- 自然科学(18041)
- 自然科学基金(17707)
- 规划(17481)
- 资助(16979)
- 重点(16799)
- 部(16495)
- 项目编号(16398)
- 发(16300)
- 性(15756)
- 教育部(15016)
共检索到169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平
价值和价值观都与人的生命紧密相关,并在人的情感层面或通过人的情感而关乎人的精神世界。回到“价值观形成”这一现象和过程本身,价值观教育需要转向“学习者”立场,价值观教育之“教”就在于教(促进)个体价值观学习的意识和内在动力、提升他们价值观学习的能力,并为其价值观学习奠定内在情感上的基础。通过创造有助于个体学习的价值环境,基于个体的学习状况提供多向交往关系,进行关心个体心灵成长的情感教育培育积极价值观,学校价值观教育帮助儿童青少年“形成”他们的价值观、丰富他们的心灵,助力他们人格的成长和完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润洲
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教师预设拟要培养的,而是作者/编者创生知识所蕴涵的。教师预设拟培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常表现为抽象、孤立,从而使其功效呈现为虚位、臃肿与标签化;作者/编者创生知识所蕴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明确,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而作为作者/编者创生知识所蕴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至少有三:一是洞察知识创生之意,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奠定根基;二是遵循情知互动之理,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指明路标;三是彰显精神成人之本,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灌注命脉。
关键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类型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润洲
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教师预设拟要培养的,而是作者/编者创生知识所蕴涵的。教师预设拟培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常表现为抽象、孤立,从而使其功效呈现为虚位、臃肿与标签化;作者/编者创生知识所蕴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明确,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而作为作者/编者创生知识所蕴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至少有三:一是洞察知识创生之意,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奠定根基;二是遵循情知互动之理,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指明路标;三是彰显精神成人之本,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灌注命脉。
关键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类型分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秋
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建设符合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特点,可为学生深度学习创建基础平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养新型劳动者。学生是深度学习的主体,数字教材实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难点在于开发边界不清晰、难以有效评价以及教材“传递”与学生“接受”之间需要搭建桥梁。未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建设需要构建学生“参与”深度学习的场域;为学生创建多重深度学习闭环;搭建脚手架,补全学习过程链条。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字教材 深度学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逸
在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种族主义的价值观教育助长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与分裂。政治转型后的南非依托学校相关核心课程,通过向所有课程和校园生活全面渗透等方式,推行以宪法为依据,以民主、责任、尊重等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教育,塑造青少年学生既具有共同性又容纳种族差异性的公民身份。在价值观教育的引领下,今日南非总体趋向种族平等团结的愿景,但仍然存在着对这一进程构成挑战的现实问题,如教育内容与方式的不完善、教育资源在不同学校分配的不平衡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师教学活动的不规范等。
关键词:
价值观教育 种族平等 种族团结 南非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志华 戴晓莹 牛青田
本研究通过对6所高职院校616名大三学生调查,分析情感因素以及课程学习投入度与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联系。结果显示,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与他们的职业兴趣、享乐和课程参与度有显著性关系(p<0.01)。具有高层次的情感因素的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超过了那些职业情感中等和低等层次的学生。结果建议,改善高职学生学习实践课程的情感、情绪会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和提升实践课程学习效果。
关键词:
情感因素 职业能力 实证分析 高职课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小蔓 王平
从关心教育的普遍质量以及将教育作为一种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的财富,走向对个体学习方式、知识经验和教育质量的关心,并最终超越个人的知识和竞争层面,指向共同利益的维护和促进是全球教育的呼吁和发展趋势。情感教育在关心人的精神状态并通达全副生命发展,建构人类伦理以及面对狭隘、封闭的教育积弊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反思教育并进行人文主义教育和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以情感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情感-交往"型课堂是融合情感教育、课程育人、情感德育为一体的,关心有生命质量的课堂教学。它注重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等个体间情感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孔军 龚庆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工作的指向与重心也应是大学职能与使命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与大学的双重发展演进,现代大学已由大学发端时承担的单一教学职能拓展为更为丰富而繁重的,包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传承等在内的多重、复合职能。但不论其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如何转变,人才的培养始终是大学不变的核心任务,而其中知识的传承与学习依然居于基础与关键的地位。今天,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金光远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和师资及图书资料缺乏等问题,有利于实现交互式学习,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化学习条件,促进教育社会化;要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学术研究和资源开发、人员配备,规范管理制度,创建网上学习社区,政府扶持,加大投入来建设学习型社会。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 意义 措施 学习型社会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江林 胡均国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不仅是信息交流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互动的过程。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简单的政治灌输或者居高临下的枯燥说教,可能会引起大学生的反感和抵触,难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掌握情感教学的原则和策略,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艺术性,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
情感因素 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曾文婕 刘成珍
以文化哲学的整体主义思维方式观照,"学习为本评估"推动了评估概念论、价值论、认识论和主体论的发展。其中,凸显形成性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估、彰显学习性评估和建构学本评估,奠定了概念进化论原理;倡导评估的根本价值不是清算过去和造成威胁,而是给予希望和创造未来,形成了积极价值论原理;强调评估是师生深入认识学习目标、成功指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下一步个性化学习需要,明确了文化认识论原理;提倡师生自觉确立价值命题、做出价值选择、进行价值判断及实现价值创造,阐明了自觉主体论原理及个性化方法论原理,指引人们灵活开发差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鹏
以评促学是所有学习评价的逻辑起点。根据泰勒、斯塔弗尔比姆和斯凯瑞文的评价理论,结合关于学习的评价、促进学习的评价和作为学习的评价等新兴理论,评价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作用机制为"评价实施—结果反馈—教学改进+学习改进—效用生成"的链式中介模型。通过对1867名职业院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学改进对学习改进、KSA发展有显著贡献,学习改进对KSA发展也有显著贡献;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发现,教学改进与学习改进在评价促进职业教育学生学习中的中介效应显著,但目前职业教育学习评价效用整体水平偏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因此,职业院校要变革学习评价制度,职教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施基于评价的学习改进。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赵慧臣 张娜钰 马佳雯
STEM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跨学科学习方式亟待关注。本文以活动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了跨学科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分析了STEM教育跨学科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其中,构成要素包括异质学生为主的主体、不同学科课程作为客体、促进不同学科知识整合与创新的规则、创新性组合后群体性应用的工具、面向项目式学习的协作分工和开放共享的混合式学习环境。构建途径包括在组合阶段判断能否存在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在适应阶段形成稳定的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在发展阶段成为有效的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在解体阶段转化为新的跨学科学习共同体。文章指出,实施STEM教育跨学科学习共同体需要多方协同:学校瞄准跨学科学习趋势,规划落实跨学科共同体路径;教师聚焦跨学科学习需求,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学生面向真实问题,增强跨学科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
STEM教育 跨学科学习共同体 理论框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黄荣怀 陈庚 张进宝 陈鹏 李松
本文首先将学习情景定义为"对一个或一系列学习事件或学习活动的综合描述",学习情景包含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伙伴、学习活动四个要素,而作为学习情景核心的学习活动,包含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与评价要求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其次,按照学习情景组成要素的或缺程度,将典型情景分为课堂听讲、个人自学、研讨性学习、边做边学与基于工作的学习等五大类型;第三,将有效学习活动定义为"学习者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并阐释了有效学习活动的五个条件为:以真实问题为起点,以学习兴趣/意愿为动力,以学习活动的体验为外显行为,以分析性思考为内隐行为,以指导、反馈为外部支持;最后提出为实施有效学习活动,利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侯建军 佟景才 鞠颂东 张有根 路勇 曾涛 万磊
结合“大学生学情调查问卷”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讨论教师如何在教学互动中发挥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高校深化学改、教改、双改互动进行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教学互动 自主学习 学习策略 教学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