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40)
2023(11648)
2022(9674)
2021(9077)
2020(7432)
2019(16619)
2018(16423)
2017(29811)
2016(16912)
2015(18794)
2014(18414)
2013(17375)
2012(15902)
2011(14399)
2010(14922)
2009(13477)
2008(13429)
2007(12522)
2006(11099)
2005(10100)
作者
(44065)
(36754)
(36480)
(34813)
(23121)
(17417)
(16701)
(14011)
(13937)
(13218)
(12362)
(12318)
(11778)
(11775)
(11404)
(11371)
(11012)
(10865)
(10688)
(10357)
(9584)
(8965)
(8811)
(8440)
(8436)
(8269)
(8149)
(8124)
(7320)
(7238)
学科
(58987)
经济(58912)
管理(53372)
(50420)
(45070)
企业(45070)
中国(22857)
方法(21040)
教育(20995)
技术(19431)
(18504)
(17796)
数学(17127)
业经(17048)
数学方法(16877)
(15815)
理论(14359)
地方(13147)
(12908)
(12700)
技术管理(12465)
产业(12291)
(11149)
财务(11124)
财务管理(11097)
(11092)
银行(11075)
体制(11071)
(10600)
企业财务(10587)
机构
大学(228726)
学院(226649)
(89449)
经济(87459)
管理(83958)
研究(78136)
理学(71970)
理学院(71121)
管理学(69964)
管理学院(69475)
中国(53395)
(48974)
(44568)
科学(43819)
(37897)
师范(37620)
(37219)
(37010)
中心(34435)
财经(34081)
教育(33783)
研究所(33325)
北京(31453)
(30676)
师范大学(30526)
(28908)
(28709)
(28667)
业大(28227)
技术(27766)
基金
项目(147698)
科学(120061)
研究(118817)
基金(103662)
(87964)
国家(87061)
科学基金(76025)
社会(75430)
社会科(71497)
社会科学(71483)
教育(61726)
(61650)
基金项目(54205)
(51819)
编号(49356)
自然(44772)
自然科(43741)
自然科学(43731)
自然科学基金(43015)
成果(42692)
资助(40006)
课题(38398)
(36700)
重点(34969)
(34166)
(34030)
(33863)
创新(33280)
(31376)
规划(30850)
期刊
(103177)
经济(103177)
研究(79328)
中国(59236)
教育(58441)
(36152)
管理(35541)
学报(28409)
科学(28264)
(26796)
技术(25261)
大学(24054)
学学(21005)
(19589)
金融(19589)
农业(17961)
业经(17396)
财经(17366)
经济研究(16372)
职业(15592)
(15213)
问题(12775)
科技(12767)
(12322)
论坛(12322)
技术经济(11427)
技术教育(10222)
职业技术(10222)
职业技术教育(10222)
(9979)
共检索到356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石丽  陈万明  
基于耦合理论,探讨了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耦合作用机理,以中国大陆31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例,对各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关系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省域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省域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3,0.32)之间,总体上处于失调衰退耦合状态;(3)从时间变化上来看,各省域耦合态势变化较为平稳,整体耦合协调水平略有下降;从空间分布来看,省域间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部高西部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格局。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叶堂林  毛若冲  
立足于两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从要素投入、市场产出、环境支撑三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及其耦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态势良好,两系统的耦合总体处于稳定阶段;北京、天津、河北两系统的耦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制约耦合度提升的因素有所不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姜海宁  张文忠  余建辉  张建伟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3年和2016年山西资源型城市创新环境与产业结构转型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优势的城市创新环境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高水平创新环境骤降,中等水平稳步升高,而低水平创新环境并未实现突破性的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均呈增大趋势,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较高且变化相对复杂;原创新环境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耦合度指数均较高且均为高度耦合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城市逐渐下降;协调发展度较低,整体始终表现为"南北中度失调、中间严重失调"的格局;大部分城市相对发展度指数逐渐上升,山西"南北"区域属于创新环境超前型或同步发展型,而"中间"区域主要为创新环境滞后型的格局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应当充分依托城市创新环境或产业结构转型现有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分类指导其资源型城市建设发展,从而实现创新环境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并进协同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焦妍妍  郭彬  优瑞池  
基于"互联网+"视角,建立耦合协调模型研究各省2013—2017年"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金融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系统的协同发展趋势,并通过面板随机效应模型探寻科技、金融创新的耦合协调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省市各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高于中西部,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也更为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静   崔兰花   齐巧玲  
基于系统耦合视角,对京津冀2000—2019年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与制造业碳排放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Tobit模型剖析了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时间演变上,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呈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在空间演变上,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力投入水平、政策扶持力度和技术进步水平对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对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静   崔兰花   齐巧玲  
基于系统耦合视角,对京津冀2000—2019年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与制造业碳排放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Tobit模型剖析了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时间演变上,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呈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在空间演变上,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力投入水平、政策扶持力度和技术进步水平对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对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阎升光  何丽娟  
创新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动力,是内涵式教育的源泉,高校是培养国家新型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为国家输送创新人才的任务,本文通过对创新理论和高等教育创新的探讨,对高等教育创新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能够促进教育创新的保障机制,旨在探寻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支撑点和出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树广  臧文嘉  张芃芃  冯倩倩  
厘清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耦合的机制与路径,有利于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激活与之配套的资金链,提升“三链”耦合的稳定性。本文首先界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以及“三链”耦合的内涵和结构,分析“三链”耦合的传导机制、动力机制、协同机制和保障机制,然后从耦合共生单元、耦合共生连接、耦合共生界面和耦合共生环境四个维度探讨“三链”耦合共生系统,并分析“三链”耦合的困境,最后提出通过数字技术、政产学研金服用共同体、链长制和科技服务体系实现“三链”耦合的路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国晖  郑萌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两者的紧密结合往往会带来经济的高度繁荣和社会财富的高速增长,是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对耦合理论、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的分析比较,认为松散耦合理论在研究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互动方面是适用且有效的,继而分析了两者之间微观层面的互动机制、中观层面的匹配机制以及宏观层面的协同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炼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三种运作模式,即科技产业园融资模式、科技金融机构模式、补贴资金市场化运作模式,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鹏  唐子来  杨犇  
优化组织各类发展要素在多尺度科技创新空间的有序集聚与耦合协调,对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总结了科技创新空间发展在区位、要素、功能、形态和环境五个维度的特征,据此提出科技创新空间发展的“E-LEFF”分析框架,指出科技创新空间多个维度之间形成耦合协调关系有赖于外部环境尤其是空间治理的积极调控,其内在机制包含要素耦合、空间耦合和时间耦合三个方面。分析发现,上海科技创新空间发展具有五个维度的普遍特征,但在要素耦合方面还存在“缺失”与“错配”现象,仍需要着力促进多尺度空间耦合、兼顾“培育”与“提质”不同发展阶段的时间耦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毕宪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应从如下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作用,加强学术权力;建立二元权力耦合模式,整合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合理划分学校权力与院、系权力,调适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正确处理学术带头人与行政负责人的关系,协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形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有机耦合、良性运行的新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福臣  高鹏  
基于2009—2018年我国11个涉海省份的面板数据,厘清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机理,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了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空间相关性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8年,涉海地区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并呈“N”型变化趋势;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显著提高并呈“M”型变化趋势,空间上均呈现“南部>北部>东部”的态势。(2)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耦合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上升到勉强协调,耦合协调度空间上呈现“南部>北部>东部”的态势;区域内省际差异在不断缩小,呈现“北部>南部>东部”的态势;耦合协调度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即区域间相互作用较小。(3)政府宏观调控是影响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主导、人力资本是次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师应来   赵一帆   肖烯岚  
随着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不可忽略的重点话题。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个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整体上已实现协调发展,但各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空间集聚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福臣  高鹏  
基于2009—2018年我国11个涉海省份的面板数据,厘清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机理,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了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空间相关性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8年,涉海地区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并呈“N”型变化趋势;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显著提高并呈“M”型变化趋势,空间上均呈现“南部>北部>东部”的态势。(2)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耦合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上升到勉强协调,耦合协调度空间上呈现“南部>北部>东部”的态势;区域内省际差异在不断缩小,呈现“北部>南部>东部”的态势;耦合协调度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即区域间相互作用较小。(3)政府宏观调控是影响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主导、人力资本是次要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