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8)
2023(4435)
2022(3611)
2021(3265)
2020(2762)
2019(6268)
2018(6021)
2017(11984)
2016(6534)
2015(6995)
2014(7074)
2013(7282)
2012(6749)
2011(5866)
2010(5960)
2009(5530)
2008(5388)
2007(4733)
2006(4130)
2005(3706)
作者
(18180)
(15114)
(14827)
(14387)
(9503)
(7147)
(6921)
(5692)
(5632)
(5334)
(5167)
(5067)
(4826)
(4802)
(4786)
(4747)
(4562)
(4291)
(4268)
(4263)
(3853)
(3742)
(3640)
(3421)
(3335)
(3300)
(3261)
(3199)
(3011)
(2902)
学科
(32143)
经济(32125)
(20149)
管理(18984)
(17647)
企业(17647)
方法(11587)
数学(9983)
数学方法(9815)
地方(9601)
(9035)
业经(8645)
产业(8509)
(8260)
中国(7950)
(6919)
结构(6677)
(6229)
财务(6207)
财务管理(6195)
企业财务(5965)
地方经济(5815)
农业(5319)
(5286)
技术(5273)
(5268)
体制(4555)
(4196)
贸易(4188)
(4152)
机构
学院(89009)
大学(87285)
(40177)
经济(39452)
管理(34146)
研究(31792)
理学(29297)
理学院(28982)
管理学(28534)
管理学院(28385)
中国(24060)
科学(18749)
(18572)
(18539)
(15623)
(14240)
研究所(14094)
中心(14090)
(13965)
财经(13913)
经济学(12527)
(12512)
业大(12431)
(11956)
北京(11427)
经济学院(11243)
(11121)
(10952)
师范(10807)
农业(10785)
基金
项目(59730)
科学(47585)
研究(43738)
基金(43075)
(37278)
国家(37009)
科学基金(32097)
社会(28723)
社会科(27509)
社会科学(27500)
(24647)
基金项目(22691)
自然(19885)
(19859)
自然科(19418)
自然科学(19415)
教育(19245)
自然科学基金(19100)
资助(17605)
编号(16868)
(14632)
重点(13918)
成果(13328)
(12911)
(12815)
课题(12383)
发展(12088)
创新(12029)
国家社会(11947)
(11910)
期刊
(46674)
经济(46674)
研究(27135)
中国(20364)
(15265)
管理(14209)
(12764)
学报(12441)
科学(12218)
大学(9803)
学学(9428)
技术(8590)
农业(8524)
业经(8401)
经济研究(8048)
(7905)
金融(7905)
教育(7480)
财经(6785)
问题(6259)
(6120)
技术经济(5004)
商业(4789)
科技(4528)
(4488)
现代(4383)
统计(4377)
(4257)
经济管理(4245)
(4225)
共检索到138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目前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基本符合世界各国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性目标已基本实现。"十二五"后期到"十三五"时期,要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从三次产业比例关系调整转变到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优化上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益民  张智光  
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目标是合理化和高度化。在对南平市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研究和系统分析,指出南平市林业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其战略重点是以第二产业的调整为依托,来带动第一产业的发展,并快速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林业第一产业调整的重点在于建立资源培育长效机制;第二产业调整应围绕技术创新、清洁生产和实施名牌战略;第三产业调整要以林业社会化服务为基础,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党耀国,刘思峰,陈可嘉,王锐兰  
利用列昂惕夫“快车道”模型计算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快车道”,测算出江苏省第三产业“快车道”增长速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线性规划模型,制订了江苏省“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方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忠锋  黄颖达  
南平加强对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管理福建南平市人民政府近日发出《关于加强对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管理的通知》,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管理工作提出意见,促进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中能健康发展高优农业。通知指出:一、对全市所划定的266...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子强  
目前,我国多项经济指标继续出现积极变化,经济企稳向好势头更加明显,但经济回升基础仍然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政策刺激,还没有实现由政策主导的外生拉动型向市场主导的内生增长型转变。因此,在这一阶段,应着力促进恢复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为此必须在调整结构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盈曦  郭其友  
在出口退税分化政策条件下,文章加入有差别的出口退税率扩展一般均衡模型为出口退税分化政策条件下的工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基于中国实施出口退税率分化政策后的18年间的出口退税率和工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面板数据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出口退税分化政策条件下的工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机制是有效的。有鉴于此,在全球经济"再平衡"背景下,应继续完善适时、合理、有效的出口退税分化政策,与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产业发展战略相配合,对资源性产业、低技术制成品业、中技术制成品业和高技术制成品业中各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京同  杨垚立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结构分解(SDA)技术在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三次产业状况的基础上,从产业升级的两个内涵层面研究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产业增长的因素中由产业技术、效率等因素所代表的产业素质提高所引致的增长并不显著;在与美国的产业素质对比中可以发现,中国技术、效率方面的不足可以解释大部分中美产业差距,中国传统产业在经过产业素质提升之后仍有巨大增长空间。因此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新兴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外,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效率改造也必须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核心任务。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惠娟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国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程度。与美国、日本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产业关联相比较 ,中国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很低 ,表现在第三产业各行业对传统的商业饮食业、交通邮电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高 ,而对新兴的金融保险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低。传统的商业饮食业、公用居民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较高 ,而金融保险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较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林  崔静  
[目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均进行着调整,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而这种外流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很大的关联。[方法]为了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1978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GMM三阶段分析法将农村流动劳动力流入各产业的比重变化,与三次产业结构比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的对比分析,并建立联立方程及模型。[结果]研究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苑苑  陈彦晖  黎涛  
产业结构调整和效率提高是目前我国降低单位GDP能耗的两种主要方式。针对我国工业部门能耗高,产业结构不均衡,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等一系列问题,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政策,都提到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但是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提高的作用不够显著,这充分说明,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我国今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有效的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林  崔静  
[目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均进行着调整,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而这种外流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很大的关联。[方法]为了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1978~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GMM三阶段分析法将农村流动劳动力流入各产业的比重变化,与三次产业结构比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的对比分析,并建立联立方程及模型。[结果]研究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第二、三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了劳动力的流动;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生性关系。[结论]并针对这一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更好的引导农村流动劳动力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江帆  曾国军  
本文按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划分 ,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做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 ,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 ,揭示了第三产业比重与第三产业第一层次比重负相关、与第二层次比重正相关的规律性。文章认为 ,第三产业第一层次比重下降、第二层次比重上升 ,体现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的方向 ,并根据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 ,对物流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和非营利服务业的发展 ,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作磊  
本文利用 1948~ 2 0 0 0年间的数据 ,对美国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构成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了 5 2年来美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的一些基本规律 ,以期能对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晓达  
当前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促进生产关系变革为宗旨的第二次革命的同时 ,还必须开展调整经济结构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宗旨的第三次革命。这是现实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适应当前国际竞争形势 ,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从根本上扩大需求的紧迫需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章恒全  秦腾  佟金萍  孙冬营  
基于因素分解法对我国1986~2013年节能因素进行分析,并将能源效率变化中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构建能源回弹效应模型对国家层面及三次产业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抑制了能源强度的下降,对能源效率产生负向影响,能源结构调整也有助于能源效率提升,但是效果比较微弱;我国宏观经济的能源回弹效应表现为逆反回弹效应,且呈现阶段性特征,1986~2001年为部分回弹效应,2002~2013年为逆反回弹效应,技术进步的节能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近年来发挥的作用不断弱化;能源回弹效应在三次产业间的表现形式差异较大,第一产业表现为超级节能现象,第二产业表现为强逆反回弹现象,第三产业表现为部分回弹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