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93)
- 2023(4066)
- 2022(3432)
- 2021(3225)
- 2020(2666)
- 2019(5935)
- 2018(5689)
- 2017(11361)
- 2016(6440)
- 2015(6964)
- 2014(6975)
- 2013(6804)
- 2012(6425)
- 2011(5803)
- 2010(5950)
- 2009(5076)
- 2008(5080)
- 2007(4567)
- 2006(3915)
- 2005(3607)
- 学科
- 济(26259)
- 经济(26234)
- 业(18142)
- 管理(16435)
- 企(14467)
- 企业(14467)
- 方法(12980)
- 数学(11694)
- 数学方法(11582)
- 中国(9206)
- 财(8410)
- 学(6589)
- 农(6330)
- 制(6190)
- 务(5448)
- 财务(5444)
- 财务管理(5434)
- 企业财务(5326)
- 结构(5289)
- 业经(4938)
- 银(4927)
- 银行(4916)
- 融(4894)
- 金融(4894)
- 产业(4784)
- 地方(4712)
- 行(4698)
- 体(4562)
- 农业(4365)
- 贸(4270)
- 机构
- 大学(92243)
- 学院(91461)
- 济(39215)
- 经济(38507)
- 研究(33092)
- 管理(32438)
- 理学(28586)
- 理学院(28209)
- 管理学(27635)
- 管理学院(27451)
- 中国(23714)
- 科学(20862)
- 京(19026)
- 财(18834)
- 所(17330)
- 农(16878)
- 研究所(15986)
- 财经(15436)
- 中心(14331)
- 业大(14209)
- 经(14198)
- 经济学(13464)
- 农业(13404)
- 江(13243)
- 经济学院(12243)
- 范(11935)
- 院(11900)
- 财经大学(11789)
- 师范(11748)
- 北京(11723)
- 基金
- 项目(63873)
- 科学(50924)
- 基金(48246)
- 研究(43802)
- 家(43135)
- 国家(42818)
- 科学基金(36365)
- 社会(29223)
- 社会科(27819)
- 社会科学(27812)
- 基金项目(25262)
- 省(24284)
- 自然(24116)
- 自然科(23607)
- 自然科学(23599)
- 自然科学基金(23231)
- 划(20964)
- 教育(20737)
- 资助(20278)
- 编号(15643)
- 重点(14945)
- 部(14790)
- 发(13463)
- 性(13129)
- 成果(13074)
- 创(12996)
- 教育部(12667)
- 国家社会(12633)
- 科研(12486)
- 创新(12173)
共检索到130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阳 王伶鑫
青年就业呈现高供给下的招聘难和高需求下的就业难。青年就业结构性失衡是由产业错配和区域错配共同造成。“十四五”时期特别是未来3到5年是化解青年就业结构性失衡的关键时间窗口期。为此,应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战略性工作,将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目标,推动现代产业做强做优,为青年群体就业扩容固基;加强青年教育培训标准与产业发展要求衔接联动;引导青年群体到国家发展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改进培训和服务精准性,提高就业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就业优先的青年友好城市建设,维护就业权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旸
"十四五"时期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根据笔者和蔡昉对潜在增长率的估算方法,将短期需求因素剔除,仅考虑随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供给侧要素变化,在不同总和生育率假设下,我们给出了中国未来潜在增长率估计结果(见表1)。不同的总和生育率(TFR)将影响未来"分岁组"上的出生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根据目前人口学界的研究共识,我们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在1.6左右,即使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绮雯
"十三五"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就业数量和质量持续提高。"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人口、科技和国际环境都面临新的调整,将给企业用工、劳动力市场带来一定影响,面临劳动参与率下降、新就业形态出现、就业结构性矛盾、劳动力技能素质与岗位要求存在矛盾等新挑战。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是新时期我国就业工作的基本目标,要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积极应对新挑战,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构建与新就业形态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公平共享的收入分配机制,提高劳动者收入;优化劳动力供给,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健全劳动力市场与就业监测体系,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影响的评估机制,以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肖潇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疫情冲击下的财政潜在风险问题被进一步放大,给维护财政安全带来更大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改进财政风险衡量方法,有效识别目前财政风险的基本情况和未来趋势,为探索降低财政风险的解决办法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发现,存量数据计算的财政风险保持平稳,但从流量测算得到的债务规模的扩张仍快于名义GDP。“十四五”时期的财政缺口不断扩大,表明未来财政风险有上升趋势。因此,需加强保障重点领域财政安全,在保证基本财政支出的基础上,推进预算制度改革,优化专项债发行使用机制,防范潜在的转移支付风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有效化解潜在财政风险。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财政风险识别 财政流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海涛 王斐然
"十四五"时期是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关键时期。现代税收制度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其结构的优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税制结构的优化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本文基于"十四五"时期对税制结构的具体要求,提出当前税制结构存在税收收入增长空间受限,不利于发挥财政治理效能;税制结构失衡导致公平不足,不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税种设置不完善造成效率损失,不利于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绿色税收体系尚未健全,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等问题,并从提高直接税比重和优化间接税内部结构两方面就"十四五"时期税制结构优化路径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阳 赵海珠
文章使用1990~2020年宏观数据,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状况进行测度,继而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有所收窄,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均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第一产业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分因素看,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和老龄化程度加深会加剧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失衡,且作用依次递减;而城镇化、市场化、投资与消费增长和科技进步会改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失衡状况,且作用依次递减。文章认为,要化解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须以解决第一产业劳动力冗余及配置低效为突破口,抓住“十四五”时期乃至2030年前后的关键时间窗口期,科学分析,综合施策,充分发挥有利因素作用,最大程度扭转不利因素的影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中国税务学会课题组 汪康
“十四五”时期,优化税制必须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更加注重税制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协调,要以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为基本原则,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按照税负合理、结构优化、税种科学的总体思路,从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间接税体系、健全地方税体系、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提升税收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能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黄群慧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所有制结构演进的政策基础、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现状和问题,判断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进而提出了所有制结构优化政策体系。本文认为,"十三五"时期国有、民营和外资三种所有制的比例关系已经不再呈现大幅度的趋势性变化,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国有经济布局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混合所有制改革还存在改革协同性差、"混而未改"等问题,非公经济的营商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判断"十四五"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呈现出宏观层面混合所有制结构基本稳定、微观层面混合所有制结构加速融合的基本趋势。基于上述分析判断,本文围绕完善市场政策体系、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发展非公经济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思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克莎
本文依据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的变化特点,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中长期趋势,并提出"十四五"时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政策思路。从目前至2035年以至2050年,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重大因素主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新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以及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阶段性趋势是:2016—2020年是承上启下的初步推进期, 2020—2035年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快速变动期,2035年之后将进入有规律演变的相对稳定期。"十四五"时期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主要结构问题是:工业产能过剩问题、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服务业结构的优化问题。"十四五"时期要总结吸收"十三五"时期的有益经验,推进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转变,完善政策实施的条件和机制。基本取向:一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促进产业政策的合理设计和有效实施;二是坚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产业结构政策建立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上;三是坚持把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高质量发展并增强对结构优化的带动效应。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凤羽 李洁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强化和完善直接税体系有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缩小贫富差距,以更好地实现宏观调控;而间接税体系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结合当今各国税收格局演变形势,我国"十四五"时期的税制结构优化,应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宏观调控目标相呼应、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融合。
关键词:
税制结构 经济高质量发展 直接税 间接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杰 李秀敏
数字经济时代,网络空间结构优化是承上启下推进"数字生态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单元载体,也是深度落实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内在需求。结合我国"十四五"规划有关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在急速增长平台型经济、推陈出新颠覆性技术、覆盖全面生态位竞争的影响下,数字网链价值关系扁平化、高渗透性和高效率性成为数字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布局的重要特征。剖析中国数字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发展所面临挑战,应从内到外重构秩序,加速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切实落地网络强国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秩序与规则制定,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施行"以网治网"策略,打造国家网络空间治理新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安培
"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进入"三新叠加"的战略机遇期。高职院校适应"三新叠加"新形势,落实"十四五"时期改革发展任务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党的建设任务包括:完善"5+2"总体布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促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发挥、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高职院校应将党的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落实"5+2"总体布局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党的建设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高职院校 党的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楼世洲 林浩波
本文从专业、行业两个维度对大学生结构性就业失衡问题进行了分析,利用"行业所占比"、"行业结构偏离度"等指标对就业结构失衡度进行了测量。实证结果表明高校对"灰领"人才和行业紧缺型人才的培养不足、大学生的"铁饭碗"情节、行业结构差异是导致大学生就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就业结构 行业结构偏离度 专业 行业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梅 罗正鹏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十三五"以来,民族地区绝大部分区县已经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当然,这样的均衡发展水平还不高,与人民对美好教育期待的差距较大,还存在校际差距明显、师资保障难度较大、教育发展质量不高、传统文化日渐式微、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等困境。这些困境与学校领导管理水平总体不高、师资保障工作不够全面深入、新课程开发与建设仍然滞后、学生学习支撑经验明显不足、家长教育参与作用发挥有限有很大关系。因此,"十四五"时期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彰显公平正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全面增强学校领导力量、切实做好师资保障工作、积极推进课程教学建设、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经验、有效提升家长教育参与等方式,不断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桢
一般的经验分析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是较为一致的,工业化的过程既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的演替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依次转移的过程,并最终达到经济均衡。结合一般经验与国际比较,并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而且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具有超越第二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在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结构偏离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