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0)
- 2023(11710)
- 2022(10292)
- 2021(9924)
- 2020(8371)
- 2019(19186)
- 2018(19411)
- 2017(37267)
- 2016(20334)
- 2015(23143)
- 2014(23035)
- 2013(22644)
- 2012(21037)
- 2011(18704)
- 2010(18623)
- 2009(17016)
- 2008(16843)
- 2007(14930)
- 2006(13062)
- 2005(11419)
- 学科
- 济(79463)
- 经济(79366)
- 管理(64261)
- 业(60079)
- 企(51689)
- 企业(51689)
- 方法(39555)
- 数学(33740)
- 数学方法(33256)
- 财(20422)
- 农(20406)
- 中国(19439)
- 学(18776)
- 业经(18142)
- 技术(17830)
- 理论(15687)
- 务(14148)
- 地方(14147)
- 财务(14076)
- 财务管理(14049)
- 贸(14005)
- 贸易(13998)
- 农业(13676)
- 易(13607)
- 和(13468)
- 企业财务(13368)
- 制(13211)
- 环境(11953)
- 划(11442)
- 教育(11128)
- 机构
- 大学(293322)
- 学院(289991)
- 管理(119433)
- 济(109208)
- 经济(106657)
- 理学(103704)
- 理学院(102588)
- 管理学(100669)
- 管理学院(100149)
- 研究(92355)
- 中国(68371)
- 京(63256)
- 科学(59615)
- 财(49163)
- 所(46502)
- 农(45748)
- 业大(44678)
- 中心(42985)
- 研究所(42432)
- 江(41664)
- 财经(40095)
- 北京(39906)
- 范(38443)
- 师范(38079)
- 经(36423)
- 农业(35968)
- 州(34487)
- 院(33341)
- 技术(32419)
- 经济学(31286)
- 基金
- 项目(200071)
- 科学(156761)
- 研究(145807)
- 基金(144846)
- 家(125942)
- 国家(124890)
- 科学基金(107783)
- 社会(89522)
- 社会科(84763)
- 社会科学(84740)
- 省(77849)
- 基金项目(77543)
- 自然(71662)
- 自然科(70049)
- 自然科学(70034)
- 自然科学基金(68781)
- 教育(67321)
- 划(65373)
- 编号(60741)
- 资助(60240)
- 成果(49192)
- 重点(43783)
- 部(43736)
- 创(41511)
- 发(40822)
- 课题(40452)
- 创新(38669)
- 项目编号(38317)
- 科研(38243)
- 大学(37592)
- 期刊
- 济(116555)
- 经济(116555)
- 研究(81298)
- 中国(55209)
- 学报(47837)
- 管理(43392)
- 科学(43027)
- 农(40732)
- 财(37579)
- 大学(35655)
- 教育(34559)
- 学学(33131)
- 农业(29052)
- 技术(28337)
- 图书(21239)
- 融(20974)
- 金融(20974)
- 财经(19097)
- 业经(18457)
- 经济研究(17881)
- 经(16156)
- 理论(15919)
- 技术经济(15897)
- 科技(15486)
- 业(15207)
- 情报(15147)
- 实践(14865)
- 践(14865)
- 问题(14663)
- 书馆(14013)
共检索到418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姜婷婷 吴茜 徐亚苹 王瑶璇
本研究采取内容分析法对国外信息行为领域2003—2018年发表的62篇应用眼动追踪技术的实证型文章进行分析。根据文献的内容特征,构建了包括眼动仪类型、眼动仪品牌、实验设计、辅助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分析这5个一级类目的内容分析编码表,基于此对文献进行编码及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①眼动追踪技术在国外信息行为研究中主要用于探讨用户搜索行为、阅读行为及购买行为等主题;②眼动设备和实验环境选择存在局限性;③研究方法多元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④在目前的信息行为领域研究中,注视类指标和扫视类指标是最普遍被采用的眼动测量指标;⑤结合眼动追踪技术研究移动设备的用户信息行为成为趋势;⑥眼动情况的可视化视图作为简洁明了的信息展现方式,有利于强化研究人员的分析和增强读者的理解,将成为未来研究的趋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眼动追踪技术在信息行为领域被应用得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揭示国外该领域采用眼动追踪技术的研究的特点,为信息行为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眼动追踪 信息行为 眼动仪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琼 黄雅贤 徐亚苹
研究虚假信息的甄别过程对了解和治理虚假信息至关重要, 眼动追踪技术在信息行为研究中有显著作用,因此文章系统探讨该技术在虚假信息甄别中的应用。采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法,分析眼动追踪技术在虚假信息甄别过程中应用情况,概述相关理论、指标和解释角度。研究结果显示:尽管眼动追踪技术在虚假信息甄别领域的应用相对较晚,但成果具有跨学科性,受到较高认可;相关研究集中在信息主体和客体方面,使用认知心理学中双重加工理论、启发式系统、详尽可能性模型等理论框架;研究涵盖14个眼动指标,从时间运动、空间分布到瞳孔直径等维度总结这些指标的应用效果和与研究变量的关系,提供关于眼脑假说、非眼脑假说和认知努力等角度解释眼动指标的角度,认为使用眼动研究虚假信息甄别最重要的是需要在问题、理论、指标和解释角度之间建立起联系。
关键词:
虚假信息甄别 眼动追踪 认知过程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李晶 陈志燕 陈明红
在综合Wilson信息行为模型和信息旅程模型基础上构建研究框架,依次从确定需求阶段、搜寻信息阶段、判断和解释信息阶段、利用信息阶段系统展现最近十年眼动追踪实验法在信息行为领域的应用全景,提出眼动追踪实验法在研究弱势人群的信息行为、用户被动注视和被动搜索行为、信息回避行为等方面具有方法上的优势,在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需要扩展眼动追踪实验法的应用领域,规范指标参数的选取并充分挖掘可供使用的指标参数,设计精良的实验最大限度排除非相关因素的干扰等若干研究建议,为推动眼动追踪实验法在信息行为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眼动追踪实验法 信息行为 实验研究方法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吴丹 刘春香
眼动追踪技术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研究较为广泛,对该技术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信息搜索背后的行为动机。交互式信息检索研究中常用的眼动设备分为远程眼动仪、头戴式眼动仪和开源资源三种类型,常用的眼动指标有功能识别指标和情感识别指标,眼动分析方法常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主要有Eye-Mouse协同模式、Eye-NP协同模式和Eye-Cognition协同模式,眼动追踪方法主要用于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及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上的浏览行为、隐性相关反馈和预测推荐研究。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构建了基于眼动的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并提出眼动追踪在交互式信息检索研究中的四个应用趋势,包括:交互式信息检索中的认知差异研究;基于眼动的移动搜索研究;自然环境下的交互信息检索行为眼动研究;眼动追踪方法与其他多元化的分析方法的结合。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宋之杰 刘绍山 石蕊 王娜 陈海强
[目的/意义]随着微博的普及,微博信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发布、获取以及传播已然成为影响公众情绪以及社会的稳定的重要因素,探索影响微博信息可信度因素变得十分必要。[方法/过程]以自媒体代表新浪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以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作为研究话题,以眼动追踪技术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并采用了2(专业度:高、低)×2(关注度:高、低)的被试内设计,通过分析热点图、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等眼动指标,来探究各因素对微博信息可信度的影响。[结果/结论]相同的关注度下,被试对具有高专业度的博主微博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微博转发量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宋之杰 王娜 李爱影 孙亚青 石蕊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的发布、获取以及传播已然成为影响公众情绪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探索情绪对突发事件信息加工的影响变得重要起来。[方法/过程]以洪涝灾害作为研究背景,以眼动追踪技术作为研究方法,并采用3(个体情绪状态:正性、中性、负性)×3(材料情绪模式:积极、中性、消极)混合设计。通过对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回视次数、瞳孔直径等眼动数据和被试对所阅读信息的记忆程度,来探究情绪对信息加工程度的影响。[结果/结论]与中性情绪相比,正性(积极)情绪和负性(消极)情绪对材料的注视时
关键词:
突发事件 信息加工 眼动追踪技术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梅蕾 孙立峰 张鹏 李文
厘清碳标签所传递的绿色信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绿色消费。文章以绿色食品为例,设计三组2×2混合实验,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获取被试者注视和行为数据,并采用双因素分析方法,探究碳标签信息传递相关因素和心理认知程度对消费者视觉注意(注视总持续时长和注视次数)和购买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被试者对有碳标签、产品溢价和位于包装正面的碳标签的总注视时间更长且注视次数更多(p<0.01)。(2)碳标签相关因素对视觉注意的影响受到认知程度的调节,认知程度与有无碳标签和产品溢价的交互作用均显著(p<0.01)。(3)高认知组被试者选择碳标签产品的次数占比(87.57%、70.06%)大于低认知组被试者选择次数占比(64.97%、56.50%),并且显著性水平p<0.01,表明碳标签认知的提高会对被试者选择贴有碳标签的产品产生显著正向影响。(4)消费者对碳标签产品的注意效果与购买行为具有一致性。文章在认知-情感-行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视觉注意理论,采用神经营销实验方法开展绿色信息传递对消费者购买影响机理的研究,并考虑了认知的调节作用。文章提出要从碳标签诠释的客观信息出发,提高其绿色信息传递效率;同时,通过开展全媒体、立体化宣传和舆论引导推广碳标签产品的知识和信息,提升消费者对碳标签的认知水平,助力我国碳标签推广和《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的落实。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静 黎雅丽 陆泉
[目的/意义]信息搜索过程中,相关信息感知是用户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也是用户搜索满意度的重要决定性因素;眼动数据为相关信息感知判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基于眼动追踪数据预测用户的相关信息感知可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也可为检索系统或文本阅读辅助系统服务提升提供依据。[方法/过程]采用实验法收集了24名研究生利用目录导航系统完成不同搜索任务过程中的眼动数据,依据用户的眼动状态将用户分为感知用户与未感知用户,并进一步挖掘出表征用户感知状态的眼动行为指标。为探索不同阶段眼动行为指标带来的用户感知预测差异性,利用逻辑回归分析分别建立搜索初始阶段及全过程用户感知预测模型,并基于基线模型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结论]用户搜索初始阶段眼动行为与全过程搜索的眼动行为存在差异,且对于简单任务初始阶段眼动数据预测用户感知效果最好,而复杂问题则利用全程数据进行预测效果较优。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万晓榆 万婧
[目的/意义]基于在线知识问答社区平台,通过眼动实验阐明用户注意与用户信任的关系,有助于用户获得高质量的信息,维持知识问答社区平台的公信力与可持续运营。[方法/过程]从视知觉的角度出发,利用眼动追踪技术量化在线知识问答社区用户的信息浏览行为,明晰用户对各信息要素的注意力分配特征,并结合自我报告式量表探究用户注意力是否反映其对信息的信任判断;同时基于ELM模型探讨信源个人成就、信息内容和系统累计线索值与用户信任判断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对不同卷入度的信息,用户对各信息要素的关注情况存在差异,且各信息要素对用户信任判断的影响不同,用户对信息的认知加工也存在路径差异;用户注意力指标(注视时长、注视次数)与信任判断之间关系甚微,注视未必代表相信。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巍 崔博露 孙林辉 李思雨
为了使涂料产品在适应“绿色化”消费市场的过程中,产品的包装设计能更好地传递产品信息,满足消费者偏好。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选取2个主流涂料品牌的包装作为研究材料,以有涂料购买经验的消费者作为被试进行眼动实验,辅以问卷和访谈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对涂料绿色化包装设计的偏好。涂料包装设计采用绿色更能传达健康、安全、环保的理念;文字体现的信息比图片更有说服力,而且设计重点内容应沿“Z”或“7”型分布;绿色化标识的字体大小会影响消费者的关注度,出现文图并茂时,消费者关注点先是图形后是文字,且规矩刻板文字最不受关注;消费者对包装的产品标签和“绿色化”设计的关注度均很高,且对后者女性略高于男性。研究结果可为涂料行业在包装设计方面的改进提供依据,满足消费者偏好,进一步提升涂料产品的销量。
关键词:
消费者偏好 绿色化 包装设计 眼动实验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侯冠华 屠祎博
独立思考被普遍认为有助于锻炼学习能力,但线索标记、提示等辅助信息可能对学习者学习有潜在帮助。为探索多媒体教学中受助类型对学习效果的促进原理,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分别让参与在独立学习时获取工具型受助和情感型受助,开展完全随机实验。其中,工具型受助按照添加位置分内线索受助、外线索受助和综合线索受助;情感型受助按照情绪诱发性质分积极情绪受助和消极情绪受助。结果表明,内、外线索受助在不同学习环节各具阶段性优势,内线索受助适用于迁移学习,外线索受助适用于保持学习;学习者获取内线索受助时师生交互体验最佳,视觉注意最集中;消极情绪受助能激发学习者竞争意识,增强学习投入,促进新知识迁移。上述研究结论为优化多媒体教学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之杰 李永超 石蕊
本文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对矛盾在线评论(包含正面评论和负面评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正面评论,消费者对负面评论的关注更多,受到负面评论的影响更大;男女在认知过程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男性受到负面评论的影响比女性要小;品牌不仅影响消费者对在线评论的认知程度,还会改变消费者对负面评论的认知过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品牌可以降低负面评论对消费者情感信任和购买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
眼动追踪 在线评论 认知 品牌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许鑫 曹阳
利用眼动追踪实验研究了用户在浏览高校图书馆门户网站主页时的浏览习惯,通过视觉搜索任务得出当搜索目标处于左上、左下、中部、右上、右下五个不同位置时的搜索效率。实验发现了用户使用高校图书馆门户网站时的浏览习惯以及门户网站中被关注度较高的热门区域和被关注度较低的冷门区域,提出了高校图书馆门户网站网页设计时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高校图书馆门户网站的网页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浏览习惯 视觉搜索 网页设计 眼动追踪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高文阳 李伟 林伟鹏 翁清雄 王阳 杨松
近年来,越来越多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学者采用追踪研究设计,以尝试理清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然而,用于分析追踪数据的传统统计技术在进行因果推论时存在诸多缺陷,尤其是无法探究某一变量的变化如何影响其他变量的变化。潜变化分数模型(Latent Change Score Modeling, LCSM)可以直接估计不同变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弥补了传统统计技术的不足。但LCSM在组织行为学追踪研究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缺乏对LCSM系统性的梳理和实操指导。为填补这方面的不足,本文对LCSM在组织行为学追踪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的综述。具体来说,本文对LCSM的基本原理、其在组织行为学追踪研究中的应用主题以及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总结。最后,本文对LCSM在未来组织行为学追踪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潜变化分数模型 追踪研究 变化 因果关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沈永辉
2015-2017年,国外教育政策研究的质性取向突出。根据研究者资料收集与分析方式的不同,质性研究范式的教育政策研究具体使用了个案研究、民族志、话语分析、扎根理论与解释主义以及后质性研究方法。从这些具体的质性研究方法的使用中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关注"实践"中的教育政策,即存在于文本之外、活动于主体之间、无法脱离现实实践世界的教育政策。
关键词:
教育政策 国外教育政策 质性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