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89)
- 2023(2985)
- 2022(2423)
- 2021(2276)
- 2020(1871)
- 2019(4088)
- 2018(4176)
- 2017(7297)
- 2016(4374)
- 2015(5116)
- 2014(5290)
- 2013(4848)
- 2012(4560)
- 2011(4140)
- 2010(4088)
- 2009(3735)
- 2008(3605)
- 2007(3375)
- 2006(2931)
- 2005(2617)
- 学科
- 济(11512)
- 经济(11484)
- 管理(10874)
- 业(7774)
- 企(5724)
- 企业(5724)
- 农(5421)
- 学(5354)
- 体(4800)
- 制(4787)
- 中国(4403)
- 理论(3568)
- 财(3475)
- 方法(3334)
- 银(3059)
- 教育(3052)
- 银行(3029)
- 农业(3001)
- 行(2957)
- 融(2907)
- 金融(2900)
- 地方(2834)
- 业经(2785)
- 体制(2658)
- 数学(2564)
- 数学方法(2513)
- 水产(2310)
- 教学(2256)
- 和(2103)
- 制度(2095)
- 机构
- 学院(59829)
- 大学(58515)
- 研究(25126)
- 济(19486)
- 经济(18899)
- 中国(18619)
- 管理(18579)
- 农(18470)
- 科学(17716)
- 理学(15402)
- 理学院(15196)
- 农业(14843)
- 管理学(14766)
- 管理学院(14667)
- 所(14219)
- 京(13633)
- 研究所(13147)
- 业大(12814)
- 中心(11100)
- 江(10796)
- 财(9602)
- 省(9542)
- 技术(9532)
- 院(9499)
- 农业大学(9083)
- 范(8495)
- 北京(8371)
- 室(8352)
- 师范(8263)
- 业(8116)
共检索到96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微云 苏永全 李文权 洪静 杨玻
真鲷幼体摄食与营养研究结果表明:真鲷幼体的日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的摄食强度大于夜间,早晨及傍晚分别出现日摄食的两个高峰。葡萄糖为真鲷幼体生长的重要能源物质之一,主要贮存于幼体的肌肉和肝脏中。氨基酸是幼体生长的重要物质,真鲷幼体体内必需氨基酸的可能种类有11种。
关键词:
真鲷幼体,摄食,营养,必需氨基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昌生 胡家才 陈政强 陈浩良 纪德华
中国龙虾叶状幼体孵出后 1~ 2h就开始摄食 ,其适宜的开口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叶状幼体Ⅱ、Ⅲ、Ⅳ期摄食卤虫无节幼体后的变态率分别为 80 %、40 %和 32 .5 %。卤虫幼体和贻贝卵巢混合投喂 ,可提高叶状幼体的存活率。叶状幼体对不同饵料具有选择性 ,昼夜均可摄食 ,没有明显的摄食节律性 ;光照和黑暗对叶状幼体的摄食和存活没有影响。在适宜的卤虫无节幼体密度下 ,叶状幼体 5~ 9min就可饱食 ,然后经过 45~ 90min消化完毕 ;初孵叶状幼体对不同大小的卤虫无节幼体 (349.5~ 6 0 4.9μm)的摄食没有明显差异。本试验可为开展中国龙虾的人工育苗积累资料。
关键词:
中国龙虾 叶状幼体 摄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沈建伟 张永普 柳劲松 杜卫国
在(25±1)℃水温下,以鱼肉、猪肉和配合饲料3种食物投喂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幼体,测定食物类型对其摄食、消化及饵料湿重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食物种类不影响平胸龟幼体的摄入能,平均为139.3 J/(d.g),但显著影响幼龟的表观消化率、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以及饵料湿重转化率。其中,摄食配合饲料的表观消化率(91.9%)低于鱼肉(94.1%)和猪肉(94.7%),蛋白质消化率亦为配合饲料<鱼肉<猪肉,但配合饲料的脂肪消化率和饵料湿重转化率则显著高于鱼肉和猪肉。因此,从饵料湿重转化率及养殖效益考虑,配合饲料优于鱼肉和猪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瑞才 周莲贞 张金标
本文于1987、1988两年近缘新对虾的繁殖季节,研究了早期饥饿对近线新对虾幼体发育、变态的影响,饥饿时间与幼体变态时间的关系;幼体及后期幼体各阶段摄食卤虫无节幼体、褶皱臂尾轮虫数量的变化;幼体各阶段的适宜饵料种类及密度。
关键词:
近缘新对虾 幼体 饥饿 摄食 饵料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卫军 董根 李焕军 刘兆存 李彬 冯艳微 杨建敏
关键词:
短蛸幼体 摄食行为 饵料结构 生长 存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萌青 于宏 常青 陈超
将甘氨酸 +丙氨酸 +组氨酸 +精氨酸、甘氨酸 +丙氨酸 +组氨酸 +精氨酸 +甜菜碱、甘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甘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 +甜菜碱作为摄食促进物质 ,分别添加到真鲷配合饲料中饲喂真鲷 ,探讨摄食促进物质对真鲷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摄食促进物质不仅可促进真鲷的摄食性 ,增加其摄食量 ,还可以提高真鲷的增重率、饲料效率、蛋白效率。添加甜菜碱对促进真鲷的摄食性无作用 ,但可促进真鲷的生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子晖 徐永健 李响
通过对10尾2?3日龄的幼体海马的固定、染色、消化的研究,用显微镜对其摄食器官的构成进行详细观察,明确了幼体海马管状鼻内骨骼的结构。结果显示,幼体海马在摄食时,其舌骨角、后翼骨、方骨、上颌骨、续骨起到支撑等重要的作用;海马幼鱼期续骨与后翼骨之间的夹缝结构,可使略大的饵料通过。因此,可以在养殖过程中通过适当地增加饵料的粒径,有效地提高幼体摄食效率,从而提高存活率。
关键词:
大海马幼鱼 口吻部 骨骼形态 摄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其旭 张丽莉 黄世玉 钟幼平 谢仰杰 王国栋
为研究盐度对紫海胆受精、孵化、胚胎发育、浮游幼体生长发育、摄食和变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培养幼体的方法,设置了不同盐度(15、20、25、30、35和40)的水体,对紫海胆的胚胎和浮游幼体进行实验。结果显示,紫海胆在盐度20 ~ 35范围内的受精率超过95%,但在盐度15和40下无法受精;盐度30下胚胎发育最快,孵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盐度(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鑫 何全源 宋迁红
中华绒螯蟹蚤状Ⅰ期幼体对钝顶螺旋藻的摄食率和消化率周鑫,何全源,宋迁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214081)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摄食率,消化率,钝顶螺旋藻FEEDINGEFFICIENCYANDDIGESTIBILITYOFMITTE...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摄食率,消化率,钝顶螺旋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权 姜夙 齐科翀 谢从新 苏琳
试验分析了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条件下黄颡鱼(Pseudogrus fulvidraco)仔稚鱼生长、存活率、摄食力和体成分的变化。随着仔稚鱼的生长和发育,摄食率和胃充塞度逐渐加大,体长大于10 mm的仔鱼,摄食率都在93.3%以上,大多数个体胃充塞度都在3~5级。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黄颡鱼仔稚鱼生长较传统育苗方式生长快,存活率高。体内粗养分、氨基酸与脂肪酸含量都发生相应变化。黄颡鱼淀粉酶、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均在1日龄时即可检测到,开口期即5日龄时,3种消化酶比活力均达到较高值,15日龄后消化酶比活力又都降低到较低水平。卤虫无节幼体体内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大小适口,是黄颡鱼仔稚鱼开口摄食的优质生物饵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魏秀锦 张波 单秀娟 杨涛 金显仕 任一平
根据2017年9—11月在渤海进行的3次定点底拖网调查采集的216个样品[包括120个银鲳(Pampus argenteus)样品, 51个饵料生物样品和45个比较研究鱼类样品],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比值。对银鲳各饵料种类的贡献比率进行了计算,探讨其摄食习性、营养级、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随叉长变化的特征。同时也通过对比研究验证了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银鲳摄食生态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渤海银鲳的δ~(13)C值范围为-19.50‰~-14.85‰,平均值为-17.18‰,与叉长相关性不显著(r=-0.03,P=0.71);δ~(15)N值范围为11.55‰~14.77‰,平均值为13.30‰,与叉长相关性极显著,但相关强度是弱相关(r=0.26,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叶世洲 雷思佳 胡先勤
在 30℃水温下进行摄食生长实验 (实验周期为 5 6d) ,设饥饿、 1%、 2 %和饱食 4个摄食水平 ,研究了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 (2 96 6 0~ 396 0 9)g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 (P ...
关键词:
中华鳖幼鳖 摄食水平 生长 转化效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开宏 金春华 王扬才
2000年至2003年实验研究尼罗罗非鱼对铜绿微囊藻摄食、消化特性的基础上,在宁波月湖等富营养化景观水体进行了罗非鱼控制蓝藻水华的应用试验。研究表明,罗非鱼对水华蓝藻有很强的摄食与消化能力。25℃条件下,罗非鱼鱼种对铜绿微囊藻的平均消化率达67.5%,摄食率则随鱼体体重及水温的升高而增加。1999年至2000年蓝藻泛滥的月湖水体,2001年和2002年先后放养鲢鳙蚌(9.8g.m-3)和罗非鱼鱼种(3~5g.m-3)后,蓝藻水华不再出现,浮游藻类年平均细胞数量分别比2000年下降67.5%和79.6%,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下降48.6%和63.8%;蓝藻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7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蒲德永 丁雨箫 刘小红 蒲应媚 辜浩然 何兴恒 吴毅 王志坚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和摄食率对鲈鲤幼鱼摄食代谢特征的影响,在15和25°C条件下驯化4周后,以泥鳅块为饵料,按不同的摄食率(15°C下摄食率为1%、2%和4%体质量,25°C下摄食率为1%、2%、4%和6%体质量)投喂实验鱼[体质量(38.35±0.49) g,体长(14.22±0.10) cm],随后测定其耗氧率并计算其摄食代谢相关参数。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摄食率下,25°C驯化组静止代谢率、摄食代谢峰值、特殊动力作用(SDA)总耗能和SDA系数都显著高于15°C驯化组;25°C驯化组在2%和4%摄食率下的SDA时间显著小于15°C驯化组。在25°C驯化组中,4%摄食率组的代谢峰值、峰值比率、SDA时间和SDA总耗能都显著高于1%和2%摄食率组,但是显著低于6%摄食率组,4%和6%摄食率组的峰值时间显著高于1%和2%摄食率组,2%、4%和6%摄食率组的SDA系数显著低于1%摄食率组;在15°C驯化组中,4%摄食率组代谢峰值、峰值比率、SDA时间和SDA总耗能都显著高于1%和2%摄食率组,各个摄食率组的峰值时间和SDA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相比于低温条件,25°C水温条件可能更有利于鲈鲤幼鱼对食物的快速消化和吸收;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鲈鲤幼鱼通过代谢峰值的增加和SDA时间的延长来满足其SDA耗能增加的需求。本研究结果为鲈鲤的养殖实践和物种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鲈鲤 温度 摄食率 特殊动力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程鹏 樊启学 张磊 赵志刚 董俊锋 刘文奎 杜海明
研究了在20.3~24.8℃条件下分别饥饿0 d、4 d、8 d、12 d和16 d后恢复投喂16 d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鱼体质量损失率显著增大;肝体指数变小,水分和灰分含量逐渐升高;粗脂肪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较快,饥饿后期下降速率降低,各饥饿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饥饿后期下降明显,饥饿12 d、16 d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