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09)
2023(8920)
2022(8100)
2021(7730)
2020(6483)
2019(15129)
2018(15283)
2017(29315)
2016(16307)
2015(18392)
2014(18341)
2013(18179)
2012(16455)
2011(14777)
2010(14462)
2009(12992)
2008(12442)
2007(10593)
2006(9025)
2005(7638)
作者
(48466)
(39848)
(39651)
(37588)
(25467)
(19232)
(18005)
(15939)
(15269)
(14187)
(13727)
(13241)
(12592)
(12498)
(12421)
(12345)
(12189)
(11951)
(11443)
(11225)
(10109)
(9717)
(9654)
(9010)
(8980)
(8930)
(8894)
(8777)
(8124)
(8112)
学科
(59785)
经济(59720)
管理(44599)
(43018)
(35502)
企业(35502)
方法(30149)
数学(26077)
数学方法(25788)
(16585)
(15701)
(14622)
中国(14522)
业经(13195)
地方(12513)
农业(11337)
理论(10619)
(10559)
(10461)
贸易(10457)
(10144)
环境(9915)
技术(9869)
(9419)
(9322)
财务(9264)
财务管理(9250)
企业财务(8757)
教育(8728)
(8639)
机构
大学(227833)
学院(225500)
管理(91893)
(81985)
理学(80963)
经济(80083)
理学院(80003)
管理学(78558)
管理学院(78180)
研究(74575)
中国(51977)
科学(51117)
(48502)
(41981)
业大(39318)
(38261)
研究所(35531)
(35464)
农业(33497)
中心(33236)
(30932)
北京(30074)
(29450)
财经(29391)
师范(29105)
(26946)
(26804)
(25615)
技术(25457)
师范大学(23593)
基金
项目(165060)
科学(128044)
基金(118870)
研究(116842)
(104792)
国家(103932)
科学基金(88564)
社会(70349)
社会科(66536)
社会科学(66516)
(65782)
基金项目(64474)
自然(60682)
自然科(59223)
自然科学(59204)
自然科学基金(58108)
(55404)
教育(53184)
资助(49015)
编号(47869)
成果(38306)
重点(36742)
(35298)
(34660)
(34491)
课题(32501)
创新(32153)
科研(32142)
计划(31661)
大学(30356)
期刊
(85113)
经济(85113)
研究(61474)
学报(42478)
中国(38351)
(38149)
科学(37068)
管理(31995)
大学(30956)
学学(29310)
农业(27318)
(24853)
教育(24250)
技术(18596)
业经(14436)
(14255)
金融(14255)
图书(13462)
(13404)
财经(13136)
经济研究(12917)
科技(12532)
业大(12098)
理论(11913)
(11354)
实践(11277)
(11277)
问题(11071)
(10961)
情报(10531)
共检索到308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染荀   曾菀林   刘梦昕   王森   史嘉鹏   许海波   范治彪   汪世华   王宇  
介绍了在生物体内特别是在病原真菌中,参与介导N-肉豆蔻酰化进程中的关键蛋白,即N-肉豆蔻酰基转移酶的作用。同时阐述了N-肉豆蔻酰基转移酶可作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抗真菌新型靶标的原因。此外,还总结了N-肉豆蔻酰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机理,以及抑制该酶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基础,并展望了基于该酶结构开发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前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维维  洪玉枝  刘子铎  
草甘膦N-乙酰转移酶(glyphosate N-acetytransferase,GAT)是一种能够通过转乙酰基的反应将草甘膦代谢为低毒物质乙酰草甘膦的酶,在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通过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Weigmann)Chester AB 94036中的草甘膦N-乙酰转移酶(glyphosate N-acetyltransferase,GAT)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中,获得含有重组质粒pGEX 6p-1-gat的重组菌株。对重组菌株进行诱导表达,经过GST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约17 ku的目的蛋白。通过酶标仪和连续分光光度分析法,对GA...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国家开发银行《格林纳达国家发展战略与总体设计》课题组  吴良  王英杰  
肉豆蔻是格林纳达的象征,也是这个小岛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格林纳达的肉豆蔻产量一度达到世界的1/4,但是却在2004和2005年的飓风灾害中遭受严重损失,至今没有恢复。本研究通过全面分析格林纳达的肉豆蔻产业以及肉豆蔻的国际贸易态势,对该产业的发展状态、前景、优势和挑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发展对策。本研究建议格林纳达政府进一步深入认识肉豆蔻产业对整个国家的战略意义,并从加强投入、改革肉豆蔻协会并强化同旅游的结合等方面入手,逐步实现肉豆蔻的产量提升和产业重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国家开发银行《格林纳达国家发展战略与总体设计》课题组  吴良  王英杰  
肉豆蔻是格林纳达的象征,也是这个小岛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格林纳达的肉豆蔻产量一度达到世界的1/4,但是却在2004和2005年的飓风灾害中遭受严重损失,至今没有恢复。本研究通过全面分析格林纳达的肉豆蔻产业以及肉豆蔻的国际贸易态势,对该产业的发展状态、前景、优势和挑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发展对策。本研究建议格林纳达政府进一步深入认识肉豆蔻产业对整个国家的战略意义,并从加强投入、改革肉豆蔻协会并强化同旅游的结合等方面入手,逐步实现肉豆蔻的产量提升和产业重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冀晓昊  刘凤之  王宝亮  刘培培  王海波  
【目的】开发适用于葡萄香气表型鉴定的分子标记,为葡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质谱法对45个葡萄品种进行香气组分和含量测定,并分别采用Sanger测序和扩增子测序的方法对葡萄醇酰基转移酶编码基因(VvAAT)结构变异和SNP变异进行分析。【结果】45个葡萄品种中共发现65种香气组分,可以分成酯类、醇类、萜类和醛类4种类型,其中酯类香气含量表现出显著的品种差异性,‘巨峰’等20个葡萄品种酯类香气含量丰富,而‘87-1’等25个葡萄品种检测不到酯类香气;VvAAT共发现了5种结构变异类型,类型I、II、IV和V由于过早终止密码子或片段插入变异,不能正确翻译,仅类型III可以正常翻译,根据其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又可以分成III.1和III.2两种类型,结合香气测定数据,III.1为功能型,其余均为非功能型;扩增子测序及生信分析发现了8个位于外显子区域的SNP位点(T32C、A69T、G436C、A1247G、A1818T、G1929T、A1959G和C1975G),均导致了编码氨基酸的突变,可以准确区分酯香型品种和非酯香型品种,准确率为97.8%。【结论】葡萄VvAAT位点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结构变异和SNP变异;位于编码区的8个SNP位点能够准确判定葡萄酯类香气表型,可以应用于葡萄分子辅助育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欢欢  张学尧  刘晓健  马恩波  张建珍  
【目的】研究飞蝗葡萄糖胺-6-磷酸-N-乙酰转移酶(glucosamine-6-phosphate-N-acetyltransferase,GNA)的特性及生物学功能,为探讨飞蝗表皮几丁质的合成机制及研发新型绿色环保杀虫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飞蝗EST数据库中搜索GNA的cDNA序列,并与其它物种GNA序列进行同源比较;设计飞蝗GNA特异性表达引物,分析5龄第2天不同组织样品间的表达差异及5龄第1天至第7天表皮中GNA表达量的变化;构建pET-28a(+)蛋白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菌株中表达GNA重组蛋白,Ni柱亲和纯化重组蛋白并分析重组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谭太龙  冯韬  罗海燕  彭烨  刘睿洋  官春云  
为探究甘蓝型油菜中BnaPDAT1基因表达特性与油脂合成之间的关系。选用2个含油量具有显著差异的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系855(49. 72%)和868(35. 06%),以qRT-PCR方法检测BnaPDAT1各拷贝在两品系油菜中的表达规律,同时以薄层层析(TLC)和气相色谱(GC)检测两品系油菜中TAG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授粉后种子中BnaPDAT1基因及其3个拷贝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叶片中均有BnaPDAT1表达,三拷贝表达存在差异,但表现整体调控的特点。两品系油菜叶(Bna A10. PDAT1除外)和授粉后20 d的种子中BnaPDAT1及其3个拷贝表达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其余各时期两品系间表达差异规律不明显,BnaPDAT1在高含油量品系855中授粉后20 d表达量为全生育期最高值(11. 100 9),是868的5. 07倍;叶中表达量8. 858 6,为868的7. 34倍,表达特性与Bna C09. PDAT1相似。两品系油菜种子TAG含量变化均呈S型,授粉20 d后油脂合成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授粉后35 d进入缓慢增长期;授粉后30 d以前TAG含量品系间差异不大,授粉后35 d开始出现差异,授粉后40 d差异进一步扩大并趋于稳定。BnaPDAT1基因表达和种子TAG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但高含油品系中BnaPDAT1基因表达值明显高于低含油品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溶军   王志闯   王雪纯   王婷欢   王振宇   何正斌   伊松林  
【目的】利用锡铋合金对肉豆蔻酸浸渍材进行热处理,在热的驱动下将锡铋合金引入木材内部,以解决木基相变储能材料面临的液体泄漏和导热性差问题。【方法】以浸渍了肉蔻豆酸的杨木为基材,通过高低温交替热处理将锡铋合金与基材结合,制备具有金属外壳的储能木材。利用扫描电镜、邵氏硬度计、万能力学试验机、导热系数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对储能木材的微观形貌、端面硬度、顺纹抗压强度和热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在160~220℃热处理1~5 min下试样质量增长效果显著,力学性能与热性能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上升与时间的延长而提升,顺纹抗压强度和端面硬度相较于未处理材分别提升了120.02%~149.59%、13.53%~46.93%,轴向、径向导热率分别提升了34.18%~165.67%、38.11%~80.70%。在190℃热处理5 min条件下锡铋合金的填充效果最佳,端面硬度、轴向、径向导热率达到最高值62.65 HD、0.532 4和0.298 7 W/(m·K)。木材内部肉豆蔻酸的留存率介于27.54%~63.68%之间,经过160℃热处理3 min后储能密度最高(59.38 J/cm3)。【结论】高低温交替热处理促使锡铋合金进入到木材的导管内,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渗透。木材的三维孔隙结构与外层填充的锡铋合金解决了相变材料的液体泄漏及导热性差问题。制备的储能木材综合了木材、金属与相变材料的优势,具有更优异的端面硬度、顺纹抗压强度与热性能,有望应用于建筑墙体和储能地板等领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屈明博  刘田  陈磊  陈琦  杨青  
糖基水解酶20家族β-N-乙酰己糖胺酶是N-乙酰己糖胺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酶,其可将位于非还原端以β糖苷键连接的N-乙酰己糖胺从寡糖及糖复合物中水解下来。昆虫糖基水解酶20家族β-N-乙酰已糖胺酶参与昆虫多个生理过程,包括表皮几丁质水解、蛋白质N糖基化修饰、糖复合物水解及精卵识别,因此可能成为生态农药设计的潜在靶标,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根据昆虫20家族β-N-乙酰己糖胺酶的进化关系和生理功能,可以将其分为4个亚家族,分别为Hex1、Hex2、Hex3和Hex4。Hex1主要在昆虫蜕皮时期的表皮中表达,RNA干扰该基因能够导致昆虫在发育过程中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通过酶学性质研究发现,Hex...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偲  曾祥玲  郑日如  罗靖  王彩云  
为探讨桂花花瓣醇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功能,从桂花品种‘柳叶金桂’花瓣中克隆得到1个醇酰基转移酶基因,命名为OfAAT1,该基因全长1 386bp,编码461个氨基酸;通过qRT-pCR分析发现,OfAAT1基因在花器官尤其在花瓣中大量表达,而在幼叶中基本不表达;其表达量随着花朵的开放逐渐增加,至盛花期达到最大,末花期又减少;OfAAT1基因的表达量在盛花期还呈现明显的昼升夜降的节律性变化;进一步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存在酰基转移酶bAHD家族特有的保守结构域,与矮牵牛pHCfAT亲缘最近,其次是大豆GmCHAT和马铃薯STCHAT;结合桂花花瓣香气挥发性成分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乌云塔娜  康秀  胡尚力  马腾  
以6个中国梨品种为实验材料,对基因组DNA进行醇-酰基转移酶(AAT)基因的特异性PCR扩增、克隆、DNA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了中国梨AAT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浓香、微香、无香梨品种中均克隆到约1 600 bp大小的1-4条AAT基因。其中外显子部分存在1个HXXXD活性区和4个可变区,内含子中至少存在8处长度缺失和突变。基因结构分析表明,这些AAT基因同属于家族cl03601的转移酶基因家族pfam02548。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实验所克隆到的中国梨AAT基因关系最近,与网上已知序列的苹果和西洋梨的关系略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  梁成伟  
从数据库中获取微藻及高等植物中的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GAT),对4种酶通过基因和蛋白质结构的比较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进行多样性和进化程度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微藻中DGAT的进化过程,对其进行正选择位点的检验,推测其在进化过程中受到的选择压力。结果显示:微藻中不同类型DGAT的基因结构及蛋白质结构差异较大,微藻与其他高等植物相比,同一种类型的DGAT的蛋白质结构和基因结构也有较大差别。同时发现微藻中DGAT同其他高等植物中的DGAT有不同的进化过程。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微藻及高等植物的DGAT2和WS/DGAT存在可信度较高的正选择位点,DGAT1和DGAT3未发现正选择位点。对微藻中DGAT的进化研究有助于破译其在油脂积累中的作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研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房逢立  吴洪  周志刚  
酰基-CoA—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微藻等植物三酰甘油(TAG)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为了解析缺刻缘绿藻TAG合成代谢的途径,在该藻转录组测序数据库中,通过同源搜索,发现了1个编码DGAT2的cDNA全长序列。该序列长1 997 bp,其中5'-非翻译区(UTR)长44 bp,3'-UTR长897 bp,开放阅读框(ORF)长1 056 bp,编码1个含有3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的分子量为39.43 ku,等电点为9.46。基于缺刻缘绿藻和其他物种相应的DGAT基因编码蛋白序列所构建的Neighbor-Joining(NJ)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基因与DGAT2聚成一支,显著不同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狄少康  尹青岗  夏亚迎  庞永珍  
【背景】类黄酮是大豆中积累的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参与大豆的生长、发育和抗逆等诸多生理活动。由UDP-糖基转移酶(UGT)催化的糖基化修饰是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关键步骤。【目的】通过系统研究大豆UGT73C19编码重组酶的体外酶活特性和体内特性,完善大豆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和积累的机制,为大豆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方法检测大豆核心种质资源叶片中类黄酮的种类和含量,通过qRT-PCR的方法检测了UGT的表达水平。以大豆Williams 82叶片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UGT73C19的编码区序列。使用MEGA5和DNAMAN软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并构建进化树。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UGT73C19的重组蛋白,分析UGT73C19重组蛋白对各种类黄酮苷元的糖基转移活性,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对产物进行鉴定,确定重组蛋白的糖基化位点。利用qRT-PCR技术对UGT73C19在大豆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构建植物过量表达载体,通过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获得UGT73C19表达量高的纯合株系,检测转基因株系叶片和种子中类黄酮的种类和含量。【结果】通过HPLC分析大豆核心种质资源叶片类黄酮成分,发现不同品种中类黄酮的成分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类黄酮成分的不同,将大豆核心种质分为12种不同的类型。大豆核心种质资源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与UGT73C19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克隆得到UGT73C19的编码区序列,全长1 482 bp,编码493个氨基酸,UGT73C19蛋白在C-端有一个保守的PSPG结构域。体外酶活分析表明,重组的UGT73C19蛋白对6种类黄酮苷元(山奈酚、槲皮素、杨梅素、芹黄素、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都具有糖基转移活性,其中对槲皮素的催化效率最高;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类黄酮的5位和7位羟基上,重组UGT73C19蛋白的糖基化底物和位点具有多样性。过量表达UGT73C19的拟南芥叶片和种子中的类黄酮总量明显升高,其中叶片中总黄酮含量提高49%—70%,种子中总黄酮的含量提高34%—37%;尤其是种子中槲皮素3-O鼠李糖的含量显著增加。【结论】UGT73C19蛋白是催化合成大豆中多个类黄酮糖苷的关键糖基转移酶,过量表达UGT73C19可以提高转基因植物中黄酮醇糖苷和类黄酮的含量。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叶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