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4)
- 2023(10356)
- 2022(9253)
- 2021(8795)
- 2020(7322)
- 2019(16911)
- 2018(16916)
- 2017(32788)
- 2016(18085)
- 2015(20025)
- 2014(20060)
- 2013(19904)
- 2012(18115)
- 2011(16224)
- 2010(15912)
- 2009(14295)
- 2008(13741)
- 2007(11762)
- 2006(9964)
- 2005(8514)
- 学科
- 济(66543)
- 经济(66467)
- 管理(50112)
- 业(48171)
- 企(40621)
- 企业(40621)
- 方法(33602)
- 数学(29114)
- 数学方法(28772)
- 学(17376)
- 农(17025)
- 财(16936)
- 中国(16264)
- 业经(14660)
- 地方(13236)
- 理论(11993)
- 务(11484)
- 贸(11480)
- 贸易(11476)
- 农业(11461)
- 财务(11411)
- 技术(11407)
- 财务管理(11393)
- 和(11291)
- 制(11276)
- 易(11144)
- 企业财务(10868)
- 环境(10587)
- 银(9668)
- 银行(9628)
- 机构
- 大学(252326)
- 学院(249805)
- 管理(100637)
- 济(92339)
- 经济(90218)
- 理学(88551)
- 理学院(87492)
- 管理学(85855)
- 管理学院(85417)
- 研究(82936)
- 中国(58401)
- 科学(55859)
- 京(53584)
- 农(44124)
- 所(42251)
- 业大(41894)
- 财(41288)
- 研究所(39200)
- 中心(37097)
- 农业(34892)
- 江(34470)
- 财经(34176)
- 北京(33367)
- 范(32854)
- 师范(32480)
- 经(31219)
- 院(30417)
- 州(28488)
- 技术(27438)
- 经济学(26807)
- 基金
- 项目(181729)
- 科学(141584)
- 基金(131617)
- 研究(128668)
- 家(116110)
- 国家(115175)
- 科学基金(98336)
- 社会(78720)
- 社会科(74518)
- 社会科学(74498)
- 省(71600)
- 基金项目(71019)
- 自然(66870)
- 自然科(65306)
- 自然科学(65283)
- 自然科学基金(64110)
- 划(60582)
- 教育(58850)
- 资助(54327)
- 编号(51902)
- 成果(41550)
- 重点(40418)
- 部(39301)
- 创(37939)
- 发(37898)
- 课题(35520)
- 科研(35510)
- 创新(35362)
- 计划(34411)
- 大学(33544)
共检索到344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伯章 王婉华
本文对霉菌和蓝变菌侵染木材所引起的变色作了ESR研究。结果表明变色木材的色素来自真菌的色素基团,具有很强的和稳定的E8R信号,并会淹没木材的其他自由基信号,g值为2.0040±0.0002,属于洛仑兹线型和均匀增宽线型。这种色素与自由基含量之间有相关性,并同蛋白质相缔合。这种色素具有生物黑色素的所有特征。因此木材受霉菌和蓝变菌侵染而变黑是由真菌分泌的黑色素所产生。
关键词:
电子自旋共振 真菌性变色材 黑色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文华 刘杏娥 刘君良
黄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是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森林中的主要伴生植物,是我国的优良商品棕榈藤种,为中国特有种(许煌灿等,1994a)。天然分布以海南岛为中心,延伸至23°30'N以南的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玉莲 戴玉成 王林 左洪文
木材腐朽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降解还原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泊氏孔菌属的种类具有降解木材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造成木材褐色腐朽的功能,而混合于针叶林土壤中的褐腐残余物是针叶林生态系统更新所必不可少的。本文对中国地区泊氏孔菌属进行生态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树木腐烂程度与泊氏孔菌属的种类分布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5。寄主树木选择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泊氏孔菌属的种类主要生长在针叶树倒木上,有19种,占总数的86%,其中生长在云杉属和松属树木上的种类最多,而阔叶树中最适宜该属物种生长的树种是桦属和杨属树木。
关键词:
木材褐腐真菌 泊氏孔菌属 生态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星霞 蒋明亮 吕文华 覃道春
从我国云南、广州、北京、湖南和安徽等省市采集变色霉变竹材标本,分离纯化得到78株真菌菌株,鉴定为木霉(Trichoderma spp.)、毛霉(Rhizomucor spp.)、曲霉(Aspergillus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可可毛色二孢菌(Botryosphaeria rhodina)和稻球黑孢(Nigrospora oryzae)等。选取代表性的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营养因子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均影响菌丝的生长及色素形成;温度条件对菌株的生长影响较大,对于大多数菌株而言,28℃是最适生...
关键词:
竹材 变色菌 霉菌 生物学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柴荣耀 金敏忠
用变色稻谷上分离获得的 Curvularia lunata,Fusarium graminearum,Alternaria tenuis 三种主要分离真菌,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三种真菌能侵染水稻的芽、芽鞘、叶片和谷粒,对水稻穗期谷粒的侵染尤为严重。开花期喷雾接种产生大量变色谷。但不同真菌的致病性与不同水稻品种的发病程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变色稻谷 真菌 致病性 水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宝君
松材线虫和尖尾伞滑刃线虫可在松树木段上生长繁殖达8个月以上,在白云杉、花旗松和西方铁杉木段树皮上不能很好繁殖,基本不进入木材中。在供试的29种真菌中,加拿大盘革菌、松壳囊孢和克拉夫特杰夫干酪菌非常适合两种线虫的生长繁殖,而枝状枝孢等11种真菌是不适宜食源。松材线虫和尖尾伞滑刃线虫在真菌上的生长情况和真菌的原寄主及分类地位没有明显联系。
关键词:
松材线虫 尖尾伞滑刃线虫 真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文华 肖绍琼 木乔英
为了有效地防止和消除西南桦木材的变色 ,该文通过显微切片观察化学成分和FTIR图谱分析 ,研究了西南桦木材的蓝变、黄变或黄褐变 ,探讨了变色的主要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 :①蓝变材的各项抽出物含量都比正常材稍低 ,细胞腔内物质明显减少 ;黄变材的各项抽出物含量都比正常材高 ,pH值为 6 6 4 ,由正常的酸性材变为碱性材 .蓝变材与正常材的FTIR光谱图一致 ;黄变材的FTIR图谱的 174 1cm- 1 (CO ,羰基和乙酰基伸缩振动 )吸收峰几乎完全消失 ,木材组分发生变化 .②蓝变主要由变色菌引起 ,因充满了薄壁细胞胞腔的蓝变菌菌丝体的颜色或其分泌的色素被木材吸收所致 ;黄变主要为活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盛全 汪泽慧
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散生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Thunb.)Koidz.]正常生长的和树干有10°倾斜的各采一株为材料,研究应拉木材性与正常木材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应拉木可分为三区:即与髓心较远的应拉区(T区),与髓心较近的对应区(O区)和与T区和O区相连的两侧区(S区);应拉木所含大量胶质木纤维主要分布在T区,T区木纤维组织比量和基本密度均大于S区和O区,但顺纹抗压强度最低,干缩系数最大。应拉木三区与正常木材性相比,除木纤维组织比量外,其余材性指标均劣;应拉木S区材性与正常木材性稍接近一些,但差异还较大。
关键词:
刺楸,应拉木,正常木,材性比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祖勃荪 周勤
从兰考泡桐(PaulowniaelongataS.Y.Hu)木材的含水甲醇浸提物分离出梓醇、泡桐素和芝麻素三种成分,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模拟变色试验。结果显示,pH值是影响梓醇变色的主要因素,光照和氧气同时作用可导致泡桐素和芝麻素变色。温度和湿度变化对兰考泡桐木材成分变色也有显著影响。泡桐木材变色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对实验事实的分析,提出了这些成分在变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反应。
关键词:
兰考泡桐,变色成分,梓醇,泡桐素,芝麻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德龙 宋湛谦 黄文豪 胡伟华 李福海 张全来
为弄清真菌对变色泡桐木材成分与结构的影响,更加有效防治泡桐木材变色,该文对真菌引起的变色泡桐木材成分含量及其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变色前后泡桐木材化学成分分析及红外谱图(FTIR)和光电子能谱(ESCA)分析,发现热水抽提物由5.01%增加到5.87%,冷水抽提物由2.10%增加到3.47%,1%NaOH抽提物由18.19%增加到20.48%,木质素基本未变,综纤维素由77.60%变为76.10%,其中综纤维素中α--纤维素基本未变,而戊聚糖由26.13%减小至22.75%,半纤维素含量降低.FTIR表明,与正常材相比,变色泡桐木材的与羰基C O振动相关的红外吸收谱峰1 744、1 734 c...
关键词:
泡桐 木材 变色 真菌 化学成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剑 赵广杰 张文博
为了弄清真菌侵蚀木材的微细构造与应力松弛的变化,该文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C)和黑曲霉(AS)分别侵蚀小叶杨木材,研究了不同真菌侵蚀木材不同时间对木材重量损失率、真菌分布与发育形态、结晶区域和应力松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相同温、湿度条件下,PC侵蚀的木材重量损失率大于AS侵蚀;②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两种真菌产生的孢子大量分布于木材的细胞腔和细胞壁的纹孔周围;③随着木材重量损失率的增加,X射线衍射强度减小,结晶度略呈下降趋势;④真菌侵蚀木材的应力松弛均大于未处理木材的应力松弛,并随侵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侵蚀时段内,PC侵蚀木材的应力松弛变化程度大于AS侵蚀。
关键词:
木材 真菌侵蚀 应力松弛 结晶度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骆静怡 傅威锐 潘程远
木腐真菌是一类木质纤维素的自然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角色。利用真菌子实体、菌落、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形态,结合内转录间隔区(ITS)和26S r DNA D1/D2区域序列,对环境中采集到的木腐真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鉴定到的真菌进行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分析,以及木材侵染腐朽能力研究。通过鉴定,共分离得到5种木腐真菌,分别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毛栓孔菌Trametes hirsuta,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和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酶活分析表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池玉杰
采用常规重量分析法 ,分别测定了 6 4种木材腐朽菌对红松、青杨、白桦木块的木材分解能力 ,测定了受菌侵染 46d后木材样品的重量损失百分率和木块的颜色变化。结果表明这些木腐菌的木材分解能力显著不同。采自长白山林区的厚黑层孔菌Nigrofomescastaneus(Imaz.)Teng是木材分解能力最强的褐腐菌 ,它分别引起白桦、青杨、红松木材样品的重量损失百分率为 6 4.9%、5 2 .2 %和 16 .9% ;白干酪菌 (Tyromycesalbidus)、灵芝 (Ganodermalucidum)、冬拟多孔菌 (Polyporellusbrumalis)、三色革裥菌 (Lenzites...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慧兰 陈虎 颜培栋 黄永利 杨章旗
为了了解南亚松的物理材性,以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南亚松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材性分析。结果表明:南亚松纤维长度平均值在46 mm之间,自髓心到树皮逐渐变长;切线方向纤维宽平均值在27.9036.87μm之间,早材射线方向纤维宽平均值在46.3657.80μm之间,晚材射线方向纤维宽平均值在21.9526.55μm之间;早材的纤维壁厚平均值在2.544.74μm之间,晚材的纤维壁厚平均值在5.378.52μm之间;南亚松年轮宽在38 a达到最大后逐渐变窄,20 a后变窄幅度有所稳定;晚材率近髓心处低,随
关键词:
南亚松 纤维形态 年轮 密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骆秀琴 管宁 张寿槐 陈益泰 支济伟
对15株浙江产杉木株内不同高度和圆周不同方位上木材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和木材密度的差异,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模式和木材力学性质与木材密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主要结果是: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在株内不同高度上差异特别显著;顺纹抗压强度和木材密度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圆周不同方位上,三项力学性质和木材密度均为南北向高于东西向,差异不显著;木材密度径向变异模式在不同高度和不同方位上均为接近水平有一定波动的直线;三项力学性质与木材密度的相关关系在不同高度和不同方位上均特别显著,但不同力学性质与木材密度的相关系数有明显差异,不同高度上和圆周不同方位上,亦有差异。
关键词:
木材力学性质,木材密度,株内变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