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67)
2023(3306)
2022(2808)
2021(2738)
2020(2424)
2019(5305)
2018(5348)
2017(9206)
2016(5568)
2015(6292)
2014(6318)
2013(6123)
2012(5958)
2011(5556)
2010(5783)
2009(5396)
2008(5769)
2007(5316)
2006(4713)
2005(4295)
作者
(20663)
(17230)
(17210)
(16303)
(11287)
(8478)
(7827)
(6767)
(6735)
(6323)
(6154)
(6058)
(5818)
(5799)
(5592)
(5468)
(5455)
(5186)
(5160)
(5061)
(4621)
(4570)
(4444)
(4081)
(3946)
(3939)
(3933)
(3894)
(3740)
(3694)
学科
(19876)
经济(19853)
(13678)
管理(11788)
(10289)
方法(9885)
(8738)
企业(8738)
数学(7905)
数学方法(7561)
理论(5697)
(4060)
中国(4038)
(3945)
经济学(3698)
(3697)
业经(3472)
教育(3395)
教学(3337)
(2859)
农业(2812)
(2747)
银行(2720)
生物(2691)
环境(2681)
(2661)
金融(2658)
(2643)
技术(2637)
财务(2624)
机构
大学(90772)
学院(87608)
研究(35283)
科学(28092)
管理(26614)
(25999)
经济(25220)
中国(24432)
(23701)
理学(22506)
理学院(22030)
(21253)
管理学(21000)
(20868)
管理学院(20848)
研究所(19559)
农业(19295)
业大(18365)
中心(14958)
(14368)
(13383)
北京(13355)
师范(13115)
(12689)
农业大学(12548)
(12454)
技术(12398)
(12323)
(12322)
实验(11654)
基金
项目(58889)
科学(43693)
基金(41238)
(39270)
国家(39008)
研究(35904)
科学基金(30991)
(23500)
自然(23379)
自然科(22833)
自然科学(22816)
自然科学基金(22383)
(20890)
基金项目(20794)
社会(19221)
资助(18404)
社会科(18041)
社会科学(18033)
教育(17391)
重点(14477)
计划(14206)
编号(13740)
科技(13523)
成果(12816)
科研(11946)
(11944)
(11882)
(11403)
专项(10860)
创新(10850)
期刊
(29098)
经济(29098)
学报(25746)
研究(21964)
(21050)
科学(19367)
中国(17919)
大学(17595)
学学(16632)
农业(14686)
教育(11648)
(9824)
管理(9542)
业大(8225)
技术(7770)
(7690)
图书(7105)
(6981)
农业大学(6871)
统计(6223)
林业(5254)
书馆(4931)
图书馆(4931)
自然(4870)
(4815)
财经(4789)
科技(4775)
决策(4661)
(4518)
金融(4518)
共检索到130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宁  金保伟  胡景辉  孙丽敏  
真菌分类研究从1729年米凯利首次用显微镜观察研究真菌,提出真菌分类检索表而开启。现在真菌分类方法比较多,近年来真菌分类学中引入了多种新兴的科学和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真菌分类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真菌分类技术的发展将促进符合客观实际的自然分类系统的建立[1]。用核酸和蛋白质等分子生物学性状来探索真菌的门、纲、目、科、属、种等各级分类阶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的应用越来越多,弥补了传统分类学研究的不足,从而促使人们对真菌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的认识更接近客观实际,为真菌分子生物学分类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爱波  赵纯森  瞿波  廖玉才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小麦赤霉菌主要致病菌种禾谷镰刀菌毒素的形成与致病力的关系、毒素生 物检测及免疫化学检测方法、脱毒技术及毒素代谢途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些进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四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志明  曹铮  沈锦玉  潘晓艺  顾志敏  尹文林  朱俊杰  
从发病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gila(Gunther))的亲鱼及卵上取病灶样品,经培养分离得到相同的一株水霉菌FD07,对其形态、生理特性进行研究,并进行ITS r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主要形态特征是菌落结构疏松,菌丝生长旺盛,粗大且分枝少,柔软,似棉花纤维,呈灰白色,在菌丝顶端生棍棒形的游动孢子囊,可产生孢子。水霉菌FD07对鱼或卵的感染性较强,7 d时其感染率分别达到91.7%和95%。该菌与绵霉属两性绵霉的DNA片段有99%的同源性(登录号为EU441154),因此判定所分离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昌荣  戴陆园  
本文结合笔者利用非放射性标记法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的实践经验,综述了近年来逐渐被广泛应用的三种非放射性标记法的产生、发展、原理和应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琴  江世宏  李广京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昆虫的分类学研究中。笔者概述了核酸序列分析、RFLP技术、RAPD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同工酶电泳技术、SSCP以及DSCP技术在鞘翅目昆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鞘翅目昆虫研究中的广阔前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晓婷  宋福平  冯书亮  杜立新  宋健  
简要描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情况,重点阐述了cry基因鉴定方法。另外分析了目前转基因植物与基因工程菌的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程航  陈玲玲  夏方山  闫慧芳  毛培胜  
种子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老化将导致种子质量下降,最终失去生命力,给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研究种子老化机制对寻找应对种子老化的办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种子老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理生化变化方面,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必将使从更深层次解释种子老化机制成为可能。本文对近年来种子老化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发现种子老化后其遗传完整性降低,与能量代谢、信号转导、刺激响应、衰老死亡以及糖酵解途径等相关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一些与脂质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木清  刘辉  李邦佑  杨利国  周世同  胡修忠  吴世清  金尔光  杨翔  童勤  王春芳  韩艳云  张淑君  
根据牛SRY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嵌套式引物作为公牛特异性引物,同时根据牛β珠蛋白基因(HBB)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作为内参照引物,建立了巢式PCR反应体系。对50头母牛和30头公牛DNA样品的检测表明,母牛只能扩增出558 bp的HBB基因片段,而公牛则可以扩增出558 bp的HBB基因片段和219 bp的SRY基因片段,其鉴定结果与实际性别一致。同时,以微量的卵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为模板对该反应体系的灵敏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可对10个细胞水平进行准确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永刚  李铁军  范明哲  印遇龙  黄瑞林  
由于猪的粪便中含磷量很高,被用作肥料所带来的磷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降低猪粪中磷所带来的污染,众多研究人员都试图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减少猪粪便中磷的排出量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提出了许多新方法。本文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3个方面论述提高磷的利用率,即通过添加经分子生物学改造植酸酶来提高饲料磷的消化率;通过遗传方法改进大豆、玉米磷的水平来减少猪粪磷的含量;以及通过基因编码植酸酶来提高动物的代谢潜能(转植酸酶基因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绩  李维琳  
本文论述了用CCD图像传感器实现核酸电泳凝胶图像的实时检测及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同时检出核酸的分子量和核酸的浓度等往往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多种仪器分析和计算才能得到的参数,还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实验工作效率,使传统凝胶图像的记录与分析智能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毅  林善枝  张德强  张谦  
林木遗传改良是在研究林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开展的遵循其遗传变异规律来改良林木的遗传组成 ,进而培育林木新品种的一项活动 .林木遗传改良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在遗传改良活动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 .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 ,遗传杂合性高 ,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遗传机理不明 ,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往往难以满足不同目的定向培育树木新品种的要求 .因此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文概述了基因工程技术、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并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美南  商鸿生  
 依据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总结了用于全蚀病菌鉴定和诊断的几种主要分子生物学技术,并对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中的实用性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评价。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秦丽玮  胡原  万建  熊国梅  杨娇艳  邓灵福  杨继红  李兵  
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际应用出发,建立了分子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探讨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基础型—综合型—创新型"三层次的建设思路和"虚实结合,以虚促实"的实现方法,并提出了平台的改进方向。该平台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将虚拟仿真实验同实体实验有机结合,大大提升了实验教学效率,强化了实验教学效果,加强了多层次人才的培养,推动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孔红  成仿云  
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种,其分类一直存在争议。回顾了滇牡丹的分类历史和分类处理,综述了滇牡丹在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着重介绍了滇牡丹的染色体核型、Giemsa C-带、同工酶生化标记、分子标记及基因序列测定等研究成果,认为染色体核型、Giemsa C-带、同工酶生化标记、分子标记等结果支持将滇牡丹复合群归并为滇牡丹一个种的分类处理,基因序列分析只涉及滇牡丹的2个居群,认为二者亲缘关系很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