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46)
2023(6561)
2022(5263)
2021(5461)
2020(4283)
2019(9992)
2018(9813)
2017(16605)
2016(9809)
2015(11485)
2014(11267)
2013(10642)
2012(9980)
2011(9475)
2010(9394)
2009(8496)
2008(8306)
2007(7233)
2006(6649)
2005(6296)
作者
(24641)
(20519)
(20499)
(19873)
(13192)
(9873)
(9443)
(8253)
(8036)
(7229)
(7205)
(6874)
(6683)
(6662)
(6537)
(6493)
(6214)
(5997)
(5959)
(5774)
(5646)
(5003)
(4912)
(4737)
(4723)
(4617)
(4450)
(4441)
(4161)
(4133)
学科
(37069)
经济(37034)
中国(19683)
教育(18934)
管理(18820)
(17174)
方法(15855)
数学(14396)
数学方法(14298)
(12499)
企业(12499)
(11391)
(9516)
贸易(9509)
(9405)
(9076)
理论(8267)
(8035)
(7277)
(6606)
发展(6290)
(6167)
教学(6085)
关系(6029)
(5942)
银行(5935)
业经(5897)
(5827)
农业(5723)
(5692)
机构
大学(143393)
学院(134055)
(61175)
经济(60243)
研究(57022)
管理(42770)
中国(37729)
理学(36713)
理学院(36187)
管理学(35675)
管理学院(35384)
(32359)
科学(29763)
教育(28279)
(27870)
(27778)
师范(27651)
(26717)
研究所(25576)
师范大学(23372)
中心(22934)
北京(22126)
财经(21961)
经济学(21762)
(20502)
(20022)
经济学院(19506)
(18678)
财经大学(16751)
(16687)
基金
项目(85142)
研究(70347)
科学(69995)
基金(62673)
(54339)
国家(53815)
社会(45860)
科学基金(44834)
社会科(43340)
社会科学(43335)
教育(40335)
基金项目(30773)
(29012)
(28483)
编号(28411)
成果(26688)
资助(26329)
自然(25114)
自然科(24574)
自然科学(24568)
自然科学基金(24216)
(23360)
课题(23043)
教育部(21253)
重点(21128)
中国(20814)
国家社会(19907)
(19458)
(19291)
(18868)
期刊
(61755)
经济(61755)
研究(55160)
教育(46696)
中国(35032)
(19270)
学报(18423)
科学(17697)
大学(15616)
管理(15372)
(14615)
技术(13536)
学学(12966)
财经(12437)
经济研究(11541)
(10988)
职业(10986)
农业(10544)
(10331)
金融(10331)
(9971)
世界(9249)
国际(8701)
问题(8464)
(7610)
论坛(7610)
技术教育(7219)
职业技术(7219)
职业技术教育(7219)
(6771)
共检索到213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包丹丹  
教育、教养和教学是苏联教育学的三个基本概念。20世纪50年代中国教育学者依据马列主义原典,对比苏联教育学文本,确定了三个概念的译词,并阐释其具体内涵。教育分广义与狭义,苏联教育学中广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人格陶冶,后被替换为思想教育;教养指知识、技能和技巧的传授,因与中国文化传统不合,终被弃用;教学是狭义的教育和教养实现的基本途径。通过对三个概念的阐释,苏联教育学的"学校中心""教师中心""知识中心"的特点被呈现出来,它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教育学科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中国教育学科指明了方向,也为师范教育培育师资做出了贡献。中国教育学者并非只是照搬照抄苏联教育学,这一过程中有思考、选择和接受,基本依据是本国的学术传统与现实语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明稚在5月28日的《文汇报》上发表文章说,文化和我们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都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带有鲜明的文化烙印。文化决定着我们的存在方式和影响社会的方式。高等学校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侯怀银  王喜旺  
教育学中国化是中国教育学者一个世纪的追求与梦想。这一追求与梦想的历程,可以用中国化意识的萌生、确立、反思、畸形实践、多向度展开来概括。在这一艰难的历程中,中国的教育学人在什么是教育学的中国化、教育学中国化是不是一个伪问题、如何实现教育学的中国化等问题上,做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这些探索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育学中国化的追求上,而是要把思索与实践的目光投向创建"中国教育学",以重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教育学为鹄的。当然,这一目标的达成,必须依靠沿着正确的路径,采取适切的策略方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梅  
教育思想家、教育学家、教育家作为三种不同的教育活动的主体 ,在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中处于不同的地位 ,以隐喻的方式 ,他们分别对应着“立法者”、“阐释者”、“实践者”的角色。他们以不同的教育智慧与方式 ,对人类的教育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荣生  于龙  
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更需要这样的研究者:有丰富的经验,又有足够的理论基础,而且能够从事理论到实践的技术转换。洪宗礼作为语文教师、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材编者,在教学和教研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经验,深入思考和研究,勇于自我超越和开拓创新,打通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通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生兆欣  
比较教育是学科,还是领域?自1983年第4届比较教育年会公开提出这一问题之后,中国学者根据不同的判断标准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赞同学科者,有认可领域者,有的则认为既是学科,又是领域。20多年过去了,这一问题仍悬而未决,但在专业名、著作名、专有名词等的中英文称谓方面,比较教育为"学"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笔者认为,比较教育为"学"之路需要在继续保证外部制度性存在的前提下,加强内部逻辑性存在和对外功能性存在,才能取得成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本文就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关于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探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与反思 ,不仅考察了教育学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认识状况 ,而且对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以及如何运用相关学科的成果去进行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认识状况进行了具体的考察。作者指出 ,教育学要真正成为独立之学 ,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和范式 ,直面教育实践 ,从单纯的学科基础扩展到生活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甘剑梅  
任何教育都有自己的起点 ,从知识和道德出发 ,这是教育的传统起点观 ,它们在生命之外寻找教育的基础 ,使人的发展丧失生命的根基。教育应遵从生命优先的原则 ,从生命的原初活力出发 ,理解教育的逻辑基础。教育起于生命 ,但又不止于生命 ;始于生命的陶冶 ,但又不放弃知识和道德的追求 ,这是生命力量论对教育起点的哲学解释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段吉方  
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切入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是中西阐释学理论所给予的理论启示。深化中国当代文本阐释诗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建设中国阐释学的路径之一。中国当代的文本阐释诗学并非是要建立一种新的阐释学理论,而是要强调重点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出发,将中国阐释学的研究与发展根植在不同文化语境的文本阐释的基础之上,倡导中国阐释学的理论与实践自文本始,经过充分的文本阐释工作,最终走出文本,锤炼文本阐释的诗学、美学与哲学特质。公共阐释论及相关论述揭示了西方阐释学与中国阐释学在文本阐释诗学构建中的理论资源,提出了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的新思路,对推动和加强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俊起  周玉清  
本刊讯(记者刘俊起周玉清)2018年4月13日,第二届全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高端论坛、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合肥召开。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赵沁平院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许武教授分别致辞,来自近百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2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设立了特邀专家高端论坛和研究生教育学青年学者论坛,共有10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本次论坛评选出了10篇优秀论文,优秀论文作者获颁荣誉证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坤道  
国学经典是包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性原创著作,其教育价值在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修身养德,立身做人;弘扬民族文化,坚守民族精神。在开展大学生"经典阅读"通识课时,应从历史、现代和辩证的维度确立经典阐释的尺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海勇  
发展经济学,是当今国际学术界中既令人关注又有些使人失望的学科之一。那是因为,一方面,经济发展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14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存需要和未来命运,而且也会影响到国际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其现实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原有发展研究存在着种种历史局限,因而未能很好地承担起应负的历史责任。70—80年代以来甚至出现了理论创新活力逐渐丧失、悲观冷漠气氛逐渐笼罩、理论虚无主义思潮逐渐抬头的反常现象。发展经济学究竟将迈向何方?为此,有人忧虑,有人困惑,有人哀叹,有人激奋。当然,更多的人在认真思索着,力求探寻出一条新路。就是在国际学术界为发展经济学何去何从犹豫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生兆欣  
回顾20世纪的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我们可以把研究目的观分为"借鉴论"和"交流论"。前者以认识他国教育现象、探索普遍教育规律为认知性目的,并通过"本土化"来实现"借鉴"的实践性目的;后者以认识他国教育的独特性为认知性目的,并通过"本土生长"来实现"交流"的实践性目的。两类观点的出现与社会历史、社科理论和比较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生兆欣  
在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中,方法论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除了引介当前西方学者提出的方法论之外,还注重我们自身的方法论建设。运用或倡导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论。本文概况了两种由中国学者自觉运用或主动提出的、颇具特色的比较教育方法论:一类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是最高层次上的一般方法论在比较教育领域的运用;另一类是"和而不同",这是应对比较教育研究的西方中心而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发出来的指导思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生兆欣  
比较教育,研究什么?依照比较教育研究对象的时间、空间、内容三个维度,可以对国内不同历史时期学者的观点加以区分。总的说来,大多数学者赞同在时间维度上的"当代"方向。在"当代"方向上,空间和内容两个维度的交叉又产生了四种观点。其中,解放前的研究者以及50~70年代的台湾学者大多赞同在空间维度上以"民族-国家"、内容维度上以"教育制度"为研究对象;改革开放后的大陆学者则多认为在空间维度上既可以是"民族-国家",也可以是以"地区"、"文化圈",内容维度上则是"全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教育研究对象的范围在20世纪中国比较教育学史上展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