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47)
- 2023(4271)
- 2022(3582)
- 2021(3301)
- 2020(2857)
- 2019(6339)
- 2018(6409)
- 2017(11356)
- 2016(6774)
- 2015(7629)
- 2014(7479)
- 2013(7503)
- 2012(7272)
- 2011(6737)
- 2010(6983)
- 2009(6607)
- 2008(7005)
- 2007(6445)
- 2006(5956)
- 2005(5442)
- 学科
- 济(24873)
- 经济(24835)
- 管理(16565)
- 业(15065)
- 企(13089)
- 企业(13089)
- 学(12452)
- 方法(11183)
- 数学(8371)
- 数学方法(8054)
- 理论(6957)
- 中国(6661)
- 财(6541)
- 农(5916)
- 业经(5319)
- 和(5222)
- 制(5193)
- 教育(5072)
- 银(4261)
- 银行(4235)
- 融(4231)
- 金融(4230)
- 税(4150)
- 务(4043)
- 行(4038)
- 财务(4025)
- 财务管理(4012)
- 农业(3939)
- 策(3867)
- 环境(3852)
- 机构
- 大学(112350)
- 学院(107209)
- 研究(42467)
- 济(35110)
- 经济(34151)
- 管理(33444)
- 中国(30929)
- 科学(30924)
- 理学(28081)
- 理学院(27529)
- 管理学(26498)
- 管理学院(26305)
- 京(25486)
- 所(24214)
- 农(22557)
- 研究所(22343)
- 财(19226)
- 范(18503)
- 师范(18287)
- 江(18057)
- 农业(18041)
- 中心(18028)
- 业大(17991)
- 北京(16164)
- 师范大学(15103)
- 财经(15078)
- 院(14970)
- 州(13994)
- 省(13683)
- 经(13506)
- 基金
- 项目(68937)
- 科学(53847)
- 基金(50666)
- 家(47113)
- 国家(46764)
- 研究(45441)
- 科学基金(38113)
- 自然(27083)
- 社会(26800)
- 自然科(26441)
- 自然科学(26432)
- 基金项目(25995)
- 自然科学基金(25942)
- 省(25663)
- 社会科(25244)
- 社会科学(25232)
- 划(24002)
- 教育(21467)
- 资助(20883)
- 编号(17330)
- 重点(16857)
- 成果(16488)
- 部(14972)
- 计划(14941)
- 发(14153)
- 科研(13909)
- 创(13260)
- 课题(13193)
- 科技(12973)
- 创新(12529)
共检索到167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郭广
“星座”概念既是本雅明早期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又是他后期“辩证意象”概念的前身。本雅明借用“星座”概念类比理念与现象之间的结构关系,阐明“星座”不是理念对现象的粗暴收编,而是理念对现象的分化重构,还是回到现象自身再现真理的思维方式,更是击穿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虚假整体性的有力武器。为了更形象化地阐释“星座”概念,本雅明引入“起源”和“单子”两个范畴,从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分别阐释了星座的理念表征过程与现象救赎之路。通过创造性地解读“星座”概念,本雅明从“最微小”的现象碎片出发,开创出独具特色的星座式的哲学方法论,它不仅具有批判现实经验世界和预见未来新世界的双重功能,而且突破了近代西方哲学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模式,为我们贡献了一种与西方传统哲学概念化的抽象演绎方式截然不同的真理表征方法。尽管本雅明的“星座”概念浸染着浓厚的神秘主义气息和形而上学色彩,但它依然为我们审视西方近代哲学认识论和开展资本主义现代性文化批判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方法。
关键词:
本雅明 星座 现象 真理 哲学方法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朴雪涛
大学理念是高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大学理念的意义不仅在于指导和变革实践,还在于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内部规范的形成,促使高等教育学获得真正独立的文化身份。大学理念并非是一种超功利的纯粹精神,它的背后是大学利益相关者各自价值追求的反映。随着大学自身功能的多样化发展和大学利益主体的分化,大学利益相关者间的对话必将成为未来大学理念生产的主要方式。大学理念的研究中应避免单一现代性的思维方式,应建立多元主体的对话机制,通过对话的方式生成大学理念,这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的大学文化和形成中国高等教育的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金铮
外国在华资本与中国民族企业的关系,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核心问题之一。美国著名企业史学者高家龙的经典著作《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该书从英美烟公司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这一对相互竞争的中外企业入手,对帝国主义侵略与外国在华企业的关系、经济民族主义与中国民族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等重要理论问题,均提出了独到见解。即:帝国主义侵略、经济民族主义这一对概念比较符合外国在华企业和中国民族企业的行为,对各自的发展和成功起了重要作用。不过,在每一对关系之中,无法用某一个或几个概念概括其本质特征。这一研究结论,基本回应了学术界关于中外企业的"压迫"论与"平等"论之...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陆俊元
地缘政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研究世界或区域的地缘政治关系。除了通过对某个或某些地缘因子进行专项研究外,往往需要对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地缘政治关系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考察,现有的地缘政治学相关概念不支持这种整体研究,因此需要建立能够用于整体考察地缘政治关系的新概念。本文参考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概念,构建地缘政治形态概念,并以此推导出整体考察地缘政治关系的基本方法,作为地缘政治学方法论创新的尝试。
关键词: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形态 方法论 创新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苏成 赵志耘 赵筱媛 潘云涛 贾晓莹
目前,学术界对颠覆性技术的概念、内涵及特征的认识仍不够明确,认知的差异较大。基于此,本研究重点着眼于对颠覆性技术的概念、内涵及特征进行了新的阐释。通过对已有概念、内涵和特征发展状态的解读与问题的分析,从手段、方法、结果、效果等方面重新定义了颠覆性技术概念;从技术来源、市场特性、颠覆过程、主要驱动力等方面对颠覆性技术内涵进行了新阐释,从而揭示了不同类型颠覆性技术的差异化特征、颠覆的动态演化特征等;对颠覆性技术特征进行了新的界定,提出"变革性""突破性""前瞻性""替代性"与"高风险性"是其五个本质特征;并从颠覆性创新基金资助体系、优先发展领域、管理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颠覆性技术的基本概念、核心内涵与本质特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更好地开展与颠覆性技术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建立学理基础,为推动我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了现实启示。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概念 内涵 特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冉曾红
永久基本农田法律制度的完善是“藏粮于地”目标与“十四五规划”实现的重要依托,目前制度规范中仍存在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的混用表述。围绕文义解释、论理解释和社会学解释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阐述,分析表明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并无迥异,且前者的表述更契合现有实践。研究认为,上下位阶条文不统一、新旧政策性术语不匹配、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均源自永久基本农田概念的含糊,以及规范性文件对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的混用。基于此,建议统一规范性文件中永久基本农田的表述,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对既有制度进行完善,其中宏观构造包括三方面:一是更新和完善法律与条例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相关法律的系统性衔接,三是政策规范的及时性回应;微观设想表现在客体明晰下的范围划定与耕地补偿整合,责任主体明确下的监测监管治理力度的加强,以及价值衡平下保持粮食安全用途不变的生态发展型道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知辉
[目的/意义]针对中西方理解与应用Disinformation概念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现状,提出中国语境下这一概念的对接、转换与重新阐释,为围绕中国问题开展Disinformation研究创造条件,进而在我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方法/过程]梳理分析中西方理解Disinformation概念的差异,然后基于这一概念的3种基本属性,提出Disinformation概念进入中国语境的基本路径,即“对接→转换→重新阐释”。[结果/结论]“信息”“误导”“意图”3种属性及施众、受众两个要素,是中西方Disinformation概念对接、转换的基础和依据;从“信息”和“信息活动”两个角度,提出中国语境下Disinformation概念的两种定义,Disinformation则译为“误导性信息”或“信息误导与反误导”。Disinformation概念经重新阐释,可应用于研究中国社会现象,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冉曾红
永久基本农田法律制度的完善是“藏粮于地”目标与“十四五规划”实现的重要依托,目前制度规范中仍存在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的混用表述。围绕文义解释、论理解释和社会学解释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阐述,分析表明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并无迥异,且前者的表述更契合现有实践。研究认为,上下位阶条文不统一、新旧政策性术语不匹配、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均源自永久基本农田概念的含糊,以及规范性文件对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的混用。基于此,建议统一规范性文件中永久基本农田的表述,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对既有制度进行完善,其中宏观构造包括三方面:一是更新和完善法律与条例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相关法律的系统性衔接,三是政策规范的及时性回应;微观设想表现在客体明晰下的范围划定与耕地补偿整合,责任主体明确下的监测监管治理力度的加强,以及价值衡平下保持粮食安全用途不变的生态发展型道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兴国
陈桂生先生所著《孔子授业研究》以孔子授业为研究对象,把《论语》看作是有关孔子教育实践的记录,即通过语言来显现的教育实践(授业)。为把握孔子如何授业这一问题,《孔子授业研究》主要是从语境而不是从语义出发,来理解孔子授业的意图。《孔子授业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开创性工作主要表现为:在研究对象上,《孔子授业研究》将孔子授业行为而不是孔子教育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取向上,"历史"的研究与"哲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力图把孔子的授业行动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来理解孔子授业的意图,以回归我国教育文化的源头。在研究方法上,文本分析与语境分析相互支撑。
关键词:
陈桂生 孔子 授业研究 方法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言奇
生态城市理念是一种综合环境观的阐释,从空间角度论,它是城市环境观与区域环境观的有机结合;从时间角度论,它是城市历史环境观与现实环境观的有机结合;从功能角度论,它是城市经济环境观、社会环境观与生态环境观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生态城市 系统环境观 阐释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成
《资本论》诞生至今,围绕其争论最多的就是逻辑起点与阐述方法。这是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层方法论问题,而且还在极大程度上体现着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精神实质与当代价值。在雅克·比岱看来,《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制定与阐述方法的调整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对此只能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差异中去寻求根源。而提及《资本论》的方法,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学术关系。比岱的判断是,黑格尔哲学之于马克思的思想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就政治经济学批判而言,黑格尔辩证法在帮助马克思突破古典经济学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在他建构自己的理论过程中构成“认识论的障碍”。从政治经济学批判逻辑起点的制定、《资本论》阐述方法的实质性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学术关系问题等方面入手,清晰梳理与客观评估比岱的《马克思〈资本论〉研究》,对于准确理解比岱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思想起点与深刻把握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瑞涛
在《资本论》当代阐释中,新辩证法学派援引黑格尔哲学将《资本论》阐释为一种“先验结构”,该路径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批判相左。秉持历史科学诉求,马克思在哲学与经济学的视差中进行《资本论》的理论建构,《资本论》整体因此呈现出“科学性”与“类先验性”的双重特征,这使得马克思的“科学逻辑”与黑格尔的“思辨逻辑”表现出立场上的差异与形式上的近似。可见,在《资本论》方法论阐释中,脱离历史唯物主义与去黑格尔主义两者皆不可取,我们需要站在马克思的理论立场上来考察“解释世界”的问题,继而从理论“旁观”视角切换至“行动”视角,以实现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旨趣。
关键词:
《资本论》 科学思维 辩证思维 类先验性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拉尔夫·波萨克 郝小斐 陈红燕
质性研究方法的重要进展与文本阐释领域的兴起和发展直接相关。在全面重建其形式结构的基础上,文本被当作自我指涉系统中的自主领域。然而在社会科学的经验研究中,这一方法论的地位至今尚未在图片领域确立。文件方法作为社会科学、尤其是德国教育学中最主要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为图片研究开辟了秩序井然的新途径。在此,艺术史的相关方法论和研究将十分必要,巴特、艾柯的苻号学理论及福柯的哲学理论对质性研究方法的影响也很大。在使用文件方法的阐释过程中,其方法论能够控制言语的上下文与前见。本文还通过实例,说明图片形式结构的重建将成为分析的核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樊振佳 程乐天
[目的 /意义]面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在信息分化问题研究中对整体性、以人为本和关注效用等理论的诉求,探寻符合上述诉求的逻辑起点。[方法 /过程]基于对信息分化领域所采用相关概念的梳理,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田野调查质性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可行信息能力概念框架,结合效用主义、可行能力、信息素养等相关理论分析,提出可行信息能力是信息主体在信息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实质自由。[结果 /结论]可行信息能力表现为信息主体在实践中的功能性活动,是结构因素、能动性因素和具体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结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条件、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