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5)
- 2023(805)
- 2022(656)
- 2021(619)
- 2020(586)
- 2019(1321)
- 2018(1244)
- 2017(2363)
- 2016(1162)
- 2015(1303)
- 2014(1297)
- 2013(1324)
- 2012(1224)
- 2011(1147)
- 2010(1145)
- 2009(980)
- 2008(1015)
- 2007(759)
- 2006(666)
- 2005(589)
- 学科
- 企(4926)
- 企业(4926)
- 管理(4865)
- 业(4814)
- 济(3654)
- 经济(3645)
- 方法(2436)
- 数学(1891)
- 数学方法(1884)
- 财(1879)
- 务(1717)
- 财务(1717)
- 财务管理(1717)
- 企业财务(1680)
- 供销(1088)
- 销(1088)
- 业经(1017)
- 理论(946)
- 审计(935)
- 贸(905)
- 贸易(904)
- 制(892)
- 易(885)
- 划(791)
- 电子(747)
- 策(736)
- 各类(724)
- 中国(718)
- 网上(716)
- 网上贸易(716)
- 机构
- 大学(16952)
- 学院(16492)
- 管理(7685)
- 理学(6854)
- 理学院(6807)
- 管理学(6723)
- 管理学院(6699)
- 济(5832)
- 经济(5711)
- 研究(3881)
- 中国(3734)
- 财(3611)
- 京(3328)
- 财经(2942)
- 商学(2771)
- 商学院(2758)
- 经(2743)
- 会计(2280)
- 财经大学(2253)
- 江(2159)
- 北京(2130)
- 科学(2057)
- 范(2024)
- 师范(2008)
- 业大(1969)
- 中心(1969)
- 所(1886)
- 经济管理(1842)
- 工商(1792)
- 农(1711)
共检索到24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罗海鸥
涂又光是中国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一生安贫乐道,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孕育出无限的精神文化资源。其为人,自甘寂寞,知行合一,立己树人;其为事,从容自信,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其为学,学以为己,追源溯本,打通古今,学贯中西,成一家之言;其从教,坚持"修辞立其诚",重在启发性灵,提升境界,给人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在其身上,为人、为事、为学与从教四位一体,构成其整全人格,成就了其卓越人生,使他成为我们时代真正的师者。后人也可以看到其隐藏着教育学中从未有过的新的溪流的源头,顺着这个新源头挖通河床,将使中国教育学发展、壮大和繁荣起来。
关键词:
涂又光 哲学家 教育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雷洪德
涂又光先生学有渊源,本立而道生。他的大学之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3年之前是以哲学为中心的文化研究阶段,之后是文化视野中的教育研究阶段。前一阶段在冯友兰研究、楚国哲学研究等领域卓有成就,后一阶段对中国高等教育史进行了基于通识的专题透析,对教育基本问题作出了自成体系的哲学解释。涂又光先生的大学之道由三层构成,表层是以识见长的学术,中层是融会贯通的能力,深层是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
关键词:
涂又光 大学之道 文化研究 教育哲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敏政
作者回顾了20 年从学和为师的经历,赞扬了老一辈科学家治学做人的优良传统,抨击了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追名逐利的不正之风。作者呼吁研究生导师和管理工作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将德育与智育并重,严于律己、因材施教,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明生 宋平
高校年轻教师的教学之道与为师之道,即是他们成长、成才、成功之道,是他们职业道德与思想境界、教育理念与教学能力、科研意识与科研水平的综合体现。高校年轻教师应该爱岗敬业、忠诚教育事业,崇尚以师爱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拥有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练就扎实的教学功,尽快过好教学关;增强科研意识,找准科研切入点,有效推进科研进程,练就过硬科研功,从而使自己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本陆
利用信息技术改革学校教学,是当今我国中小学教学探索的一个热点话题。从电子书包到未来教室、从慕课到微课、从翻转课堂到智慧教学,各种利用信息技术改革学校教学的理论主张、教学产品、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令人眼花缭乱。新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多样探索,的确促进了学校教学的整体发展与形态变革,拓展了学习的物理和心理空间,增进了学习机会,丰富了学习体验,可谓近年来学校教学探索创新的靓丽风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雷洪德
求学是否有成,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在于志。涂又光先生在学问上取得的成果,可追溯到其成于持志的求学经历。涂又光求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从父为师读私塾,接着为求新知进学校,最后连续四年考大学,志在进入一流大学。从他的求学经历看,志的形成与发展包含立、信、持、得四个因素。人之得志,或始于立志,或始于信志,终成于持志。涂又光在求学路上虽然历经艰难坎坷,但因为有志于学,且持志于学,而终有所成。
关键词:
涂又光 求学 持志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叔子
涂又光先生是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高足。在教育方面,涂又光先生就教育的定位问题,教育与学校的关系问题,“人文—科学—科学.人文”教育三阶段的问题,民族文化教育的问题,民族文化经典的学习问题,首先要学习的问题,做人的教育要从幼儿园抓起的问题等等,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与见解。面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形势,应采取措施着重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涂又光 教育 学校 科学 人文 民族文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凤林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雷洪德
人在接受教育之前是无知的,需要接受教育以获得知识而变成有知,还要接受教育以扬弃知识而复归于无知。获得知识之前的无知,是原始的无知,是自然的产物。扬弃知识之后的无知,是获得的无知,是精神的创造。
关键词:
教育过程 获得知识 扬弃知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志敏
杨德广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教书育人的良师。介绍了杨教授的研究生培养之道,他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可以概括为四点:以"勤"为师,以"真"为师,以"实"为师,以"爱"为师。杨德广教授从教50年来逐步形成的"杨氏风格"人才理念,既是他广阔、智慧人生的体现,也是永远值得高校师生自我鞭策的动力和效仿的典范。
关键词:
杨德广教授 研究生教学 人才培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涂又光 刘献君 刘亚敏 王俊 于海琴 鞠平凡 朱新卓 李文兵
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回答的问题。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涂又光先生以他的教学实践作了圆满的回答 ,他的教学受到了学生一致好评。为推动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科学研究院于 2 0 0 4年 3月 5日举办了涂又光先生教学思想研讨会。会上 ,教育科学研究院多名研究生满怀激情地表达了听课感受 ,涂又光先生作了题为《修辞立其诚》的报告 ,校党委副书记、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献君教授作了总结发言。现将研讨会部分内容刊载如下 ,以飨读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左兵 雷洪德
在我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书法家涂又光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岭南师范学院于2014年12月5-6日在湛江联合举办了"涂又光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来自武汉、北京、上海、兰州、重庆、南宁、广州、深圳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这是国内研究涂又光先生学术精神与教育思想的一次学术盛会。一、缅怀和领略大师风采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罗益群
一事平生无旑龁但开风气不为师──纪念中国新图书馆运动的推进者袁同礼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罗益群1895年,我国早期著名的图书馆学专家、新图书馆运动的倡导者躬行者袁同礼先生诞生于河北省徐水县。今年是袁先生诞辰百周年纪念,我们更加缅怀这位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近代...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萨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即教师为师之道的根本在其教育思想与行动拥有哲学根据,而非经验的重复或技术的熟练。教师的哲学之思强调了哲学作为教育的一般原理,这使得教师的实践成为有内在"原理"支持的专业实践,这样的教育实践才会是自觉的、清醒的和有明确追求的。教师通过对"教"的理论拥有而获得自觉的"教的意识",成为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得以形成和提高的有效途径,使得教师的教育实践成为由教育的理论自觉引起和展开的发生过程。
关键词:
哲学之思 原理 教育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