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7)
2023(11891)
2022(10502)
2021(9899)
2020(8385)
2019(19419)
2018(19638)
2017(37588)
2016(20963)
2015(23911)
2014(24227)
2013(23553)
2012(21767)
2011(19518)
2010(19558)
2009(17843)
2008(17577)
2007(15307)
2006(13414)
2005(11625)
作者
(62978)
(52096)
(51735)
(49246)
(33369)
(25016)
(23469)
(20623)
(20003)
(18657)
(17972)
(17621)
(16721)
(16602)
(16318)
(16097)
(15661)
(15514)
(15023)
(14862)
(13175)
(13022)
(12723)
(12089)
(11709)
(11642)
(11617)
(11426)
(10630)
(10619)
学科
(78554)
经济(78449)
管理(58152)
(53064)
(44678)
企业(44678)
方法(37561)
数学(31961)
数学方法(31420)
(21987)
(20467)
(19989)
中国(19791)
业经(16843)
地方(15725)
理论(15513)
(15211)
(13739)
农业(13436)
(13196)
贸易(13191)
(12758)
(12717)
财务(12638)
财务管理(12609)
(12328)
银行(12270)
教育(12195)
环境(12195)
技术(12097)
机构
大学(300142)
学院(296635)
管理(115650)
(108545)
经济(105880)
研究(101847)
理学(100264)
理学院(99061)
管理学(96986)
管理学院(96476)
中国(73706)
科学(67709)
(65500)
(53012)
(52861)
(50451)
研究所(48892)
业大(48437)
中心(45271)
(43778)
农业(41902)
北京(41327)
(41006)
财经(40626)
师范(40510)
(37297)
(36796)
(35399)
技术(33724)
师范大学(32827)
基金
项目(207389)
科学(160911)
研究(148780)
基金(148288)
(131215)
国家(130140)
科学基金(109828)
社会(89492)
社会科(84525)
社会科学(84501)
(81618)
基金项目(78800)
自然(73972)
自然科(72206)
自然科学(72181)
自然科学基金(70815)
(69765)
教育(68723)
资助(62162)
编号(61017)
成果(50722)
重点(46636)
(45098)
(43308)
课题(42853)
(42524)
科研(40107)
创新(39671)
计划(39219)
大学(38055)
期刊
(117904)
经济(117904)
研究(85247)
中国(55566)
学报(53915)
科学(47433)
(47312)
管理(41539)
大学(39468)
(37430)
学学(37053)
教育(36553)
农业(33034)
技术(25765)
(22437)
金融(22437)
业经(18944)
财经(18567)
经济研究(18180)
图书(17493)
(16515)
(15689)
(15427)
科技(15144)
问题(15127)
理论(14691)
业大(14528)
技术经济(13696)
实践(13692)
(13692)
共检索到428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刚  朱龙杰  柳杰民  
本文阐述了真实储蓄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从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矩阵中引导出真实储蓄的计算公式,以及资源与环境账户中的指标体系。并比较分析了中国、美国、智利、沙特阿拉伯和日本等5个国家1970~1999年的真实储蓄的变化趋势和1999年的真实储蓄率的构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云赟  
文章根据中国特有的经济社会背景,运用Auerbach等(1991)提出的代际核算方法,设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参数值,研究衡量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对国民储蓄存在挤出效应。核算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体系使2007年我国私人消费从92168亿元上升至97059亿元,国民储蓄从122234亿元下降至117343亿元,国民储蓄率从48.99%下降为47.02%。因此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对国民储蓄存在挤出效应,但挤出效应并不大,而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提高却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应该继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国霞  石敏俊  赵学涛  
真实国民储蓄通过对宏观经济指标的修正,货币化度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变化,从经济学意义上阐明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论文利用边际机会成本法,在计算了中国31个省市区16种主要矿产资源价格的基础上,分析各省真实国民储蓄及其空间分异。结果表明:①山西、贵州、青海3省真实国民储蓄为负值,地区经济发展呈现不可持续性;②西部地区的真实国民储蓄小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于东部地区,真实国民储蓄存在着东西差距;③矿产资源消耗对净储蓄的贡献度呈从西部向东部沿海递减的梯度推移,矿产资源价值消耗量大的地区净储蓄较小,而资源稀缺的地区净储蓄较高,资源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错位;④矿产资源的区际流动导...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渊  
真实储蓄是世界银行开发的,用于衡量一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发现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并非设计者所期许的那样明确。本文研究发现两方面的疑点,一方面是关于真实储蓄依赖的弱可持续性发展范式,另一方面是关于真实储蓄的测度方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课题组  
卫生总费用核算要反映全社会卫生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的资金运动全过程,为此,要从卫生资金的筹集来源、分配流向和使用耗费三个层次建立完整的核算体系。卫生总费用分配流向核算是反映从全社会筹集的卫生资金,在各种分配和补偿政策作用下,流向卫生服务各领域和服务项目的资金量,为分析、评价和调整卫生资金分配和补偿政策提供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阿平,郭海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宣小红  林清华  谭旭  伊凡  
随着报纸、网络等媒体的介入,大学排行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大学排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问题更加凸显。在影响大学排行的诸多因素中,评价指标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对《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泰晤士报》、《麦克林》、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和网大的大学排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并对我国大学排行中出现的评价体系狭隘、考量指标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可以看出国内外大学排行评价指标存在差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永洪  王斐斐  
本文从两个角度对真实储蓄率进行了改进:一是将政府经常性支出作为制度因素纳入真实储蓄核算,解决了真实储蓄率与新国民财富体系在统计口径上的不一致问题;二是将外贸因素纳入真实储蓄核算,从对外开放风险的角度克服真实储蓄率在资源经济价值核算上的缺陷。本文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制度因素纳入真实储蓄率的合理性和对外开放程度会影响资金使用效率,但是对外贸风险的线性调整方式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蒋林浩  沈文钦  陈洪捷  黄俊平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美国研究理事会组织的博士点评估、英国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组织的科研评估、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的基本特征,并认为在实施我国一级学科的评估过程中,可借鉴美国、英国较为成熟的评估经验,进一步规范评估组织和过程,继续采用量化评估和同行评估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评估指标的转变,评估内容应兼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评估结果慎重与政府拨款挂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郭香俊  杭斌  
本文对西方预防性储蓄研究文献中预防性储蓄重要性的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总结和比较,对其在中国的应用和适用性也做了简要的介绍和讨论,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萍  
作为高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高校教师发挥着培养大量政治、经济与文化建设人才的作用,所以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利用,关乎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人才的培养。由孙河川撰写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一书,对我国高校教师绩效管理及教师评价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部专著梳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中俊  谢晓帆  
德国住房储蓄体系的考察张中俊,谢晓帆早在1988年西德专家向我国体改部门介绍德国住房储蓄体系,1991年德国专家在武汉市住房金融研讨会上作过该体系的专题报告。1994年5月,德国一家最大的私营施豪住房储蓄银行(建房储蓄信贷社)与中国科学院信息咨询中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红强  王礼茂  
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址是建设石油战略储备的首要性工作。本文首次提出了石油战略储备运行过程模型,围绕储备石油获得可靠性、储备石油输入便捷性、储备石油储存优越性以及储备石油动用有效性四个方面对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址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完成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址指标体系的构建,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浙江宁波镇海、山东青岛黄岛、江苏淮安、重庆和甘肃兰州进行评价。随后将评价结果与现有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择情况进行对照分析,验证了本指标体系较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可为后续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选择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