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16)
2023(19412)
2022(16594)
2021(15560)
2020(13178)
2019(30571)
2018(30043)
2017(57635)
2016(31552)
2015(35667)
2014(35689)
2013(35512)
2012(32636)
2011(29646)
2010(29589)
2009(27566)
2008(27438)
2007(24316)
2006(21020)
2005(18871)
作者
(94641)
(79089)
(78667)
(74937)
(50315)
(38037)
(35602)
(31065)
(29815)
(28187)
(26810)
(26714)
(25220)
(24980)
(24627)
(24425)
(24062)
(23498)
(22742)
(22728)
(19917)
(19370)
(19309)
(17915)
(17760)
(17548)
(17525)
(17498)
(16032)
(15611)
学科
(128416)
经济(128267)
管理(89791)
(87374)
(72388)
企业(72388)
方法(60947)
数学(52853)
数学方法(52338)
中国(34544)
(34306)
(33939)
(29329)
业经(27777)
(26521)
贸易(26505)
(25723)
(24520)
地方(23308)
农业(22670)
(22112)
财务(22037)
财务管理(21993)
理论(21431)
企业财务(20893)
(20347)
银行(20263)
(20188)
金融(20185)
(19861)
机构
大学(462761)
学院(459031)
(186413)
经济(182532)
管理(176908)
研究(158313)
理学(153286)
理学院(151528)
管理学(148923)
管理学院(148115)
中国(118912)
科学(99685)
(98558)
(85017)
(82937)
(81845)
研究所(74878)
业大(72634)
中心(71092)
财经(69003)
(66077)
农业(65888)
(62859)
北京(62642)
(59144)
师范(58444)
经济学(57187)
(56311)
(53268)
经济学院(51753)
基金
项目(311278)
科学(242290)
基金(225729)
研究(220948)
(199814)
国家(198196)
科学基金(167785)
社会(138653)
社会科(131373)
社会科学(131335)
(120198)
基金项目(119591)
自然(111187)
自然科(108604)
自然科学(108566)
自然科学基金(106666)
(102697)
教育(101575)
资助(93699)
编号(88796)
成果(71958)
重点(70313)
(68884)
(65920)
(64456)
课题(61385)
创新(60238)
科研(60217)
教育部(58401)
大学(57858)
期刊
(199951)
经济(199951)
研究(133121)
中国(85044)
学报(81217)
(74458)
科学(71032)
(65422)
管理(62628)
大学(59679)
学学(56474)
农业(50799)
教育(47185)
(40871)
金融(40871)
技术(37288)
财经(34463)
经济研究(33046)
业经(31778)
(29498)
(27584)
问题(26391)
(22783)
(22585)
技术经济(22197)
科技(21913)
图书(21888)
理论(21580)
商业(20769)
业大(20289)
共检索到667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峰  王其文  
我国股市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公司上市后很少退市,即使上市公司达到退市标准,也可以通过政府出面或利用政府的作用将某些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的“壳”中,以保证上市公司股票继续在股票市场中交易。这种现象的实际效果犹如投资者购买股票的同时也获得了政府给予投资者的一份类似看跌期权的看跌担保。本文利用模型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股市中这种看跌担保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市场投机者的行为和投资收益的影响,分析了退市的数量标准在减少看跌担保对股价影响方面所起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瑞安  张金林  
文章基于信息效率理论,研究股票期权交易对中国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选取中国A股市场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上证50指数成份股的日交易数据,通过比较分析上证50指数成份股与上证180指数成份股之间定价效率的差异,以及股票期权推出前后上证50指数成份股的定价效率差异,发现股票期权的推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效率有所改善,但其改善程度有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戴洁  武康平  
技术分析是从市场过去和现在的行为出发,应用数学和逻辑上的方法,归纳总结一些典型的行为,从而分析和预测证券将来的变化趋势。虽然不少人对技术分析在股票市场中的地位提出了种种质疑,但是在当前的市场上,技术分析仍然是一种主流的分析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简单的技术指标的实证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技术分析的预测力做一简单的考证,进而对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做出一些积极的贡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萌  叶俊  
本文从实证角度说明了上证指数和深证成份指数存在着GARCH现象 ,并建立了沪、深两市股指波动率的IGARCH(1,1) M模型与EGARCH(1,1) M模型。将估计的IGARCH(1,1) M模型与EGARCH(1,1) M模型比较得出 ,对上证指数的波动率 ,IGARCH(1,1) M模型与EGARCH(1,1) M模型的模拟效果基本相同 ,而对深证成份指数的波动率 ,IGARCH M模型要略优于EGARCH M模型。同时还对两市的股指收益的波动率进行了预测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世达  王镇  
投资者情绪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股票市场中个体投资者占绝大多数的现实背景,构造衡量投资者情绪的复合指数;并将情绪复合指数作为信息变量加入条件资产定价模型中,在两步回归分析框架下,检验该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收益"异象"的解释力度。研究结果表明,包含情绪信息的条件资产定价模型能够显著解释我国股市的价值效应和动量效应,对规模效应的解释效果也大为改善,进而证实投资者情绪因素在资产定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屈文洲  吴世农  
本文根据股票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运用高频数据对我国深圳股票市场的买卖报价价差的变动模式进行实证分析 ,同时研究股票买卖报价价差的影响因素和成因 ,并建立和检验相应的模型 ,从而揭示我国股票市场的微观结构特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靳云汇  刘霖  
本文利用多种方法检验了CAPM在中国股票市场上的适用性。本文发现 ,无论是否存在无风险资产 ,都不能否定用以代表市场组合的市场综合指数的“均值———方差”有效性。但是 ,股票收益率不仅与贝塔之外的因子有关 ,而且与贝塔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线性的。这说明CAPM并不适用于近年的中国股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锦功  徐尧  
从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在4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我国股票市场是脱胎于计划经济模式,是在短期内人工速成的市场,因此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力主做庄,恶炒个股,内幕交易等等许多不规范的运作行为。对这些问题,有必要探讨。本文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这一时期的我国股票市场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我国股票市场的股价波动与宏观经济状况的关系,寻找我国股市行情变化的规律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苏林  王岩  
利用Var方法界定出股票市场的异常时期后,可对股票市场异常下跌时期的日历效应进行分析。实证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在异常下跌时期具有明显的"五月份效应"、"周初效应"和"周末效应"。"五月份效应"的产生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时间以及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公布时间有关,而"周初效应"和"周末效应"与大多数学者已证实的股票市场正常时期的周内效应是一致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杰刚  李林波  
本文基于中国新股发行特征构建了IPO定价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在严监管条件下,信息不对称和非理性偏差形成的异质信念会推高IPO首日收益。本文进一步使用2005~2015年1413个IPO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异质信念对IPO异象收益具有可靠的解释能力,基于信息不对称和非理性偏差构建的异质信念越高,IPO异象收益越大,且这种影响主要源于一级市场抑价。另外,研究还发现,异质信念越大,IPO长期表现越差。据此,本文建议新股发行改革应该重视新股信息披露,培育合格投资者,减少市场非理性投机行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旭光  廉赵峰  
(一)国有股减持政策对股指的影响 国有股不流通的问题是我国股票市场的历史遗 留问题。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国有股股东与 流通股股东同股不同权的问题已经成为投资者心中 的一块心病,也是管理层顺利发展中国股票市场无 法逾越的障碍。管理层颁布国有股减持的相关政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吕江林  朱怀镇  
本文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从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股市的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以及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影响等几个侧面,实证分析了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其结论是,中国股市的发展已经对狭义货币M1的需求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整体上加剧了狭义货币M1需求的不稳定性;中国股市的发展并未给广义货币M2的需求造成系统性的影响;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目前都还比较微弱,特别是投资效应;中国股市的发展已经一定程度地分流了信贷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但迄今为止,信贷渠道仍然是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俊玮  王一鸣  
股权溢价之谜与无风险利率之谜在不同市场具有不同的表现。从时间频度、消费变量和效用偏好三个选择维度出发,系统探讨股权溢价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后发现:时间频度的选择偏误容易得到异常的时间贴现率,影响无风险利率之谜的结论;而时间频度和消费变量的选择偏误还容易导致中国市场风险厌恶程度的高估,影响股权溢价之谜的判断;在HFU与GEU偏好下,中国既不存在股权溢价之谜,也不存在无风险利率之谜。总体上看,不同于西方成熟市场,中国不存在无风险利率之谜;并且,虽然存在基础意义下(CRRA偏好)的股权溢价之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俊伟  王一鸣  
股权溢价之谜与无风险利率之谜在不同市场具有不同的表现。从时间频度、消费变量和效用偏好三个选择维度出发,系统探讨股权溢价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后发现:时间频度的选择偏误容易得到异常的时间贴现率,影响无风险利率之谜的结论;而时间频度和消费变量的选择偏误还容易导致中国市场风险厌恶程度的高估,影响股权溢价之谜的判断;在HFU与GEU偏好下,中国既不存在股权溢价之谜,也不存在无风险利率之谜。总体上看,不同于西方成熟市场,中国不存在无风险利率之谜;并且,虽然存在基础意义下(CRRA偏好)的股权溢价之谜,但稳健性不足。因此,能否准确刻画中国投资者的偏好,成为股权溢价之谜是否稳定成立的关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姚涛  
以中国股票市场印花税7次调整前后的数据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与两独立样本T检验法可以检验证券交易税对股票市场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仅靠证券交易税调整很难对股市规模起到预期的调节效果;证券交易税调整对股市流动性能起到较好的政策效果;中国股市流动性太高,为了抑制泡沫,应该制定较高的证券交易税税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