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6)
- 2023(718)
- 2022(619)
- 2021(528)
- 2020(491)
- 2019(902)
- 2018(893)
- 2017(1836)
- 2016(808)
- 2015(941)
- 2014(1058)
- 2013(1118)
- 2012(1013)
- 2011(960)
- 2010(949)
- 2009(871)
- 2008(674)
- 2007(667)
- 2006(546)
- 2005(505)
- 学科
- 济(4751)
- 经济(4744)
- 人民(3688)
- 消费(3562)
- 管理(3123)
- 业(3120)
- 结构(2969)
- 方法(2967)
- 水平(2886)
- 消费水平(2886)
- 数学(2783)
- 数学方法(2778)
- 收入(1840)
- 农(1803)
- 企(1663)
- 企业(1663)
- 农业(1461)
- 贸(1396)
- 贸易(1396)
- 易(1310)
- 供销(1209)
- 销(1209)
- 分配(1204)
- 电子(1033)
- 网上(1026)
- 网上贸易(1026)
- 中国(1001)
- 财(998)
- 业经(879)
- 生活(877)
- 机构
- 学院(14978)
- 大学(13953)
- 济(7783)
- 经济(7724)
- 管理(6421)
- 理学(5768)
- 理学院(5745)
- 管理学(5695)
- 管理学院(5679)
- 研究(3630)
- 财(3348)
- 中国(3201)
- 财经(2879)
- 经(2602)
- 商学(2583)
- 商学院(2570)
- 经济学(2469)
- 京(2342)
- 经济学院(2240)
- 财经大学(2142)
- 经济管理(2003)
- 科学(1726)
- 所(1648)
- 中心(1634)
- 范(1630)
- 师范(1620)
- 工商(1604)
- 江(1583)
- 农(1572)
- 业大(1564)
共检索到19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谷雨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个人生活消费居然不受工资收入水平的限制,社会消费层次居然不受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结果,一方面是贫穷落后,另一方面是消费过热;一方面是低工资和低收入,另一方面是高水平消费能力和更高档次的消费欲求;一万面是难以摆脱的欠发达经济,另一方面却是直追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为了解开这个颇具当代中国特色的消费之谜,本文已在刊物上一期先行分析了“公款消费”的行为方式、本质特性和社会效益,其中着重指出了公款消费特有的“为公”和“为私”双重兼有的特征,使其具有急速自我膨胀的内在冲动和外部条件。紧接上文,本期接下来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谷雨
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今年6月10日刊文指出,现在许多人都在谈论中国是否面临经济过热的问题。其实,所谓经济过热的提法,基本上是从西方经济模式中抄袭来的东西,并不适用于中国。今日中国的经济情况只适宜于用“消费过热”来形容,而不应该用“经济过热’束形容……哪来这么多的钱? 近年来,许多国际机构(尤其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深经济学家来华访问考察时,经常会不约而同地产生出一个疑惑:我们在餐馆里看到的是满席的山珍海味,在街上看到的是时髦的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伟 罗龙明
药品价格混乱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西药价格每年平均涨幅在25%以上,中药价格每年平均涨幅在35%左右,即使在许多物品价格普遍回落的1998年,药价涨幅仍达22%。零点市场调查公司曾公布了一项对上海和北京市103位18岁以上的市民进...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丹
本文通过对最终消费率的分解,发现导致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表面原因在于居民消费项目的变化。但是,通过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特点的分析后发现,导致居民消费过低的根本原因,一是居民真实收入不高,居民的储蓄性动机仍然很强,政府对居民的"补贴不足";二是政府对消费性投资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对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政府都可以采取有效的行动来改善目前的消费状况。实证分析表明,居民真实收入的增加依然是影响居民消费最重要的因素;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性支出的增加可以有效促进居民消费,而对消费性产品的投资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的扩大。
关键词:
居民消费 财政政策 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哲希 陈彦斌
新常态下消费的较快增长一直被视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但自2017年以来,在经济增速与居民收入增速同步回升的背景下,消费却出乎意料地出现了一系列疲软迹象: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显著下滑,其中,主动型消费支出增速下滑幅度更大;商品与服务消费增速双双下行;部分群体的消费降级问题开始显现。笔者认为,消费疲软既源于一些抑制消费增长的新问题出现,也源于一些以往导致居民消费不足的老问题发生了新变化。具体而言,一是居民部门债务问题开始凸显,对消费需求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二是房价上涨呈现明显的信贷驱动新特征,对居民消费的挤出作用显著增强。三是近两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由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速过快转为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下滑过快,因而收入差距对消费的负面影响有所加大。四是供给侧难以满足部分群体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导致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潜力难以得到有效释放。因此,要有效扩大居民消费,需要对以上制约消费增长的问题对症下药,同时也要积极做好"稳增长"工作,以防经济增速下滑导致消费疲软问题进一步加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尉高师 雷明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在极低的收入水平下平均消费倾向持续下滑 ,如何解释这一事实成了现代消费理论的一个谜团。本文从我国居民消费的行为特征出发 ,通过一个家庭效用最大化模型分析得出 ,这一事实的根源在于我国经济转型所导致的居民“大额刚性支出”的上升 ,同时也证实了熊彼特“消费不只与收入有关”的疑问。为使我国尽快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 ,本文建议 ,应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或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 ,降低人们对“大额刚性支出”额度的预期 ,在发展中解决我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消费 消费之谜 大额刚性支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方明
NASDAQ之谜 (一)资本市场结构创新 NASDAQ(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是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于1971年在华盛顿建立并负责其组织和管理的一个自动报价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子股票市场,分为全国市场和小型资本市场。就现在而言,小型资本市场的对象是高成长的中小企业,上市要求低;全国市场的对象是世界范围的大型企业和经过小型资本市场发展起来的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青 杜巨澜 薛畅
居民部门福利水平,不仅决定于收入与消费的绝对水平,也取决于其波动水平即风险程度。通过金融市场和财政转移支付而实现的收入的交换流通,以降低本地消费与本地产出的相关性分担本地产出波动导致的居民消费的风险。本文计算了1985—2011年中国消费风险分担的趋势,发现中国省级消费风险分担水平偏低而且增加趋势不明显。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采取的地方保护行为,严重抑制了财政转移支付和银行信贷市场在分担消费风险中的作用,直接造成了中国较低的消费风险分担水平。而金融业的国有化,则没有呈现出类似的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中国未来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市场化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林卫斌 施发启 谢利平
单位GDP用电量的变化是导致电力消费偏离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把国民经济细分为43个行业,运用对数平均指数法分解出2006—2009年电耗强度变化的结构效应与强度效应。结果表明:①总体上看,在电耗强度的变化中结构效应的比重不到30%,强度效应起主导作用,占70%以上。②各年间结构效应的绝对值都是负的,即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于单位GDP用电量的下降具有积极的作用。③细分到具体行业,电力、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和建材等高耗能产业的电耗强度和产值比重的变化对单位GDP用电量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精确的分解分析不仅解释了中国电力消费之谜,对于节能减排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短期内能耗强度下降的主导因素在于细分行业自身能耗强度下降,当前节能减排的重点和主要潜力在于提高细分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智强
有学者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伴随着劳动强度、劳动复杂程度以及劳动密度时间的增加,进而得出了与马克思不同的结论———"成正比",并以此来解释"价值总量之谜"。然而,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劳动强度,但会降低劳动复杂程度,并且由资本家引入新技术的目的,可以判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理解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的本质关系及其所表现的不同抽象层次的现象形态关系,能够给出谜团的最终解答。
关键词:
“价值总量之谜” 劳动生产率 成反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贝贝
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升高、国内消费动力不足、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释放老年人口消费能量成为一个充满机遇的挑战。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全国城乡老年人口消费水平低于平均水平,且消费结构相似。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全国老年人口及分城乡老年人口消费决定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退休后老年人口消费水平会提高;优势个体特征、良好家庭互动以及健全社会保障等因素有利于释放老年人消费的潜能,其中收入和教育变量作用显著,尤其在农村地区更加显著。鉴于此,研究认为应当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提供全面的老年产品与有效的老年服务,激发老年人口消费动能,最终促进全国消费需求的增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贝贝
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升高、国内消费动力不足、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释放老年人口消费能量成为一个充满机遇的挑战。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全国城乡老年人口消费水平低于平均水平,且消费结构相似。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全国老年人口及分城乡老年人口消费决定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退休后老年人口消费水平会提高;优势个体特征、良好家庭互动以及健全社会保障等因素有利于释放老年人消费的潜能,其中收入和教育变量作用显著,尤其在农村地区更加显著。鉴于此,研究认为应当统筹城乡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建奇 张原
2008年以来我国名义消费增幅不断攀高,破解消费快速上涨之谜成为判断我国消费形势及制定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内容。基于消费总量与物价水平的实证分析表明,消费名义增量快速上升并不源于实际消费需求增加引起的消费总量增长,而在于我国消费市场具有供给过剩与稀缺并存二重性特征,其主导物价上涨及消费支出总量同向波动。同时,消费需求与物价水平的"双棘轮效应"促使实际消费需求稳步增长,"财富效应"强化了消费需求增长趋势。
关键词:
消费需求 供给冲击 双棘轮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芳英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带有不确定性因素的消费者跨期最优化理论模型,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发现,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及居民消费支出与政府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在对此模型的拓展研究时求解了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的条件。然后以中国为例,在李嘉图等价框架下实证分析了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短期内,李嘉图等价不成立,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呈互补关系,即政府支出增加将导致居民消费增加。与通过征税来增加政府支出相比,通过发行债券增加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张效应更大。但在长期中,政府支出将挤出居民消费支出。
关键词:
政府支出 居民消费 巴罗-李嘉图等价之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高静
本文以1978-2013年全国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分别从短期约束和长期约束两个角度选用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正向冲击对其自身产生"U型"响应,而其对居民消费短期内产生负向的响应、长期产生一个正向响应;居民消费的正向冲击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将会给自身带来先正向后负向的响应,而其对金融发展水平产生"倒U型"响应。同时,结构性方差分解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的变动,不单单取决于自身,也来自于彼此。最后,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居民消费 冲击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