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1)
- 2023(5028)
- 2022(4215)
- 2021(4077)
- 2020(3471)
- 2019(8191)
- 2018(7861)
- 2017(15051)
- 2016(8417)
- 2015(9306)
- 2014(9236)
- 2013(9543)
- 2012(9058)
- 2011(7836)
- 2010(7906)
- 2009(7409)
- 2008(7505)
- 2007(6671)
- 2006(5955)
- 2005(5384)
- 学科
- 济(36632)
- 经济(36600)
- 管理(26749)
- 财(25078)
- 业(24754)
- 企(20717)
- 企业(20717)
- 方法(16203)
- 数学(14365)
- 数学方法(14237)
- 财政(12267)
- 地方(11339)
- 中国(11003)
- 务(10370)
- 财务(10369)
- 财务管理(10326)
- 企业财务(9932)
- 农(9814)
- 政(9761)
- 制(9663)
- 学(8917)
- 体(7306)
- 业经(7161)
- 体制(6490)
- 农业(6401)
- 收入(6047)
- 贸(5943)
- 贸易(5937)
- 地方经济(5853)
- 出(5749)
- 机构
- 大学(120003)
- 学院(118497)
- 济(50915)
- 经济(50025)
- 研究(46179)
- 管理(41413)
- 理学(35822)
- 理学院(35339)
- 管理学(34656)
- 管理学院(34463)
- 中国(34436)
- 财(31611)
- 科学(30240)
- 京(26253)
- 所(25453)
- 农(24448)
- 研究所(22955)
- 财经(21089)
- 中心(19626)
- 农业(19454)
- 业大(19233)
- 经(19110)
- 江(18705)
- 经济学(16917)
- 院(16887)
- 北京(16565)
- 省(16373)
- 财经大学(15496)
- 经济学院(15323)
- 范(14731)
- 基金
- 项目(80407)
- 科学(62305)
- 基金(59223)
- 研究(54151)
- 家(54119)
- 国家(53730)
- 科学基金(44385)
- 社会(34811)
- 社会科(33050)
- 社会科学(33038)
- 基金项目(31065)
- 省(30651)
- 自然(29737)
- 自然科(29049)
- 自然科学(29035)
- 自然科学基金(28558)
- 划(26644)
- 资助(25241)
- 教育(24302)
- 编号(19685)
- 重点(19121)
- 部(17987)
- 发(17862)
- 成果(16537)
- 创(16173)
- 科研(16104)
- 计划(16044)
- 创新(15272)
- 国家社会(15129)
- 教育部(14929)
共检索到186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江庆
本文以1997-2005年全国31个省级财政数据为样本,运用基尼系数和GE指数分解法对省级财力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997至2005年间我国省际间财力差距70%以上来源于地区内部,并且地区内部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对省级收入来源,基尼系数分解表明对财力差异贡献最大的是本级财政收入,总转移支付解释了财力差异的约40%,税收返还和专项转移支付是造成省际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唯一起到均等化作用的是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旨在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关键词:
分税制 转移支付 财力不平等 分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纯彬 陈冲
本文以1996-2008年全国31个省级辖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样本,运用GE指数与Ler-man&Yitzhaki(1985)扩展的Gini系数分解法对省际间农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分析。从地区分解结果来看,东、中、西部间农民收入差距65%以上来源于三个地区之间的不平等;对于内陆——沿海间的农民收入差距,地区间的不平等贡献度略大于地区内。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是省际间农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根源,其贡献度在60%以上,接下来依次为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不平等弹性"的计算,推测我国现行的各项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省际间农民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
省际间 收入差距 分解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Anthony Shorrocks 万广华 田士超
本文首先回顾了按地区对收入差距进行分解的方法及其应用,进而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这些结论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最后对来自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据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指标 分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亮
本文采用以人口为权数的加权变异系数对地区间财力差异进行了度量。认为对财力差异起主要作用的是财力的初次分配即财政收入,起次要作用的是财力的再分配即中央转移支付,其中,将营业税划归地方税、税收返还等保持既得利益的转移支付是造成地区间财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将导致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作者提出了若干完善财政体制、缩小地区间财力差异的政策建议:一是逐步扩大增值税的范围,减少营业税对财力不平等的贡献率;二是重新界定中央转移支付政策的目标,逐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关键词:
中国 地区间财力差异 度量 分解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启春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平衡地区差距的主要工具之一。在不考虑转移支付因素情况下,从各地人均财政收支、预算外收支及包括预算内外的财政总收支等三个方面考察的各地政府的财力差距是扩大的,尤其是在各地人均财政收入方面;而在考虑现行转移支付实施后,以人均财政收入变异系数反映的各地区人均财力的变化,呈缩小趋势,且缩小幅度越来越大。以人均财政支出变异系数反映的各地区人均财力变化在1996~1998年期间呈剧烈波动,2000年后总体呈略微上升;以各地人均财政支出为主要衡量指标,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并未起到缩小各地财力差距的作用。究其原因,出现人均财政收入变异系数的缩小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有关,具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冲
笔者描述了1996年~2008年我国省际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并运用Lerman和Yitzhaki扩展的基尼系数分解方法,从收入来源结构上寻找农民收入差距的根源。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是省际间农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其贡献度在60%以上,接下来依次为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不平等弹性"的计算,笔者推测我国2000年之后推行的各项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省际间农民收入的差距。
关键词:
收入来源 收入差距 结构分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官永彬
利用分税制改革后1997~2006年31个省级辖区的财政数据,运用Lerman和Yitzhak(i1985)的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测算了转移支付及各具体项目对省际间财力不均等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现行的转移支付不但不能有效发挥平衡地区之间财力差距的作用,反而拉大了省际间的财力差异;税收返还、各种补助以及专项转移支付三种转移支付形式是引致省际间财力不均等的主要因素;旨在调节地区间财力差距的财力性转移支付未能从根本上实现预期的政策意图。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财力不均等 收入来源分解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辛翔飞 秦富
本文通过计算不平等指数,分析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并通过指数分解法分别计算东中西地区内部和地区间的差距程度。研究表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地区差距在不断扩大;东中西地区内部的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在减小,但地区间的差距在扩大;东部地区形成了“富裕俱乐部”,西部地区并未形成“贫穷俱乐部”。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力 地区差距 结构分解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亮
本文利用Theil系数和分项收入分解方法从空间层面和构成层面对财力进行了地区分解和结构分解,以反映近年来中国地区间财力差异的变化趋势。从财力的空间层面看,地区间的产业结构层次、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包干体制是导致地区间财力差异的重要原因;从财力的结构层面看,将营业税划为地方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税收返还以及所得税基数返还等保持既得利益的转移支付形式也是造成地区间财力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晓宁 邱长溶 田敏
本文利用工资绝对差距、变异系数、地区差距系数和基尼系数等指标对工资地区差距进行了度量和测算,并计算了工资基尼系数的地区分解和泰尔指数分解。结果表明,三大地区间的工资差距和东部省际间的工资差距是形成总的工资地区差距的主要部分,但我国的工资收入分配仍是很均等的,不失公平。
关键词:
工资地区差距 工资基尼系数 泰尔指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尹恒 王丽娟 康琳琳
本文利用1993—2003年中国县级地区的财政数据,借鉴收入分配文献中发展出来的地区子集和收入来源不平等分解法,对县级政府财力差距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县级政府财力差距十分悬殊,且财力不均等存在上升趋势;大部分财力不均等是由组内差异解释的,地区间差距对不均等的贡献相对较小;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不但没有起到均等县级财力的作用,反而拉大了财力差异,特别是在分税制改革后,转移支付造成了近一半的县级财力差异。
关键词:
财力差距 转移支付 不平等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明 黄慧
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具有深刻的产业变动原因。文章以地区GDP为基本指标,通过对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进行产业分解进行和地区分解,分析了1990~2009年20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动态变化、产业构成和地区构成,揭示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变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地区集中因素。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性因素,而非农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又是推动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导性因素。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推进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以及缓解非农产业地区分布的不平衡状况。
关键词:
地区差距 结构分解 基尼系数 泰尔指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惠武
利用近年来的数据,计算了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前后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及收入来源结构,并作了对比分析,获得以下主要结论:首先,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在持续缩小,其次,地区间工资性收入差异是地区间可支配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地区间可支配收入差距的缩小也主要是由工资性收入的收敛导致的,再次,低收入地区的劳动者进城务工有助于地区间农村户籍人口收入差距的缩小,最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助于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研究结论的主要政策含义是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李超
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地区之间的竞争将发展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竞争,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将更多体现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距。本文在运用全局(global)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根据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组成,首次采用方差分解方法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成因的双角度分解模型,并应用于中国2000-2015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的分析。研究发现:相比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差距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为69.19%,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为57.66%、73.33%、81.73%和144.64%;基于要素角度,污染治理生产率的差距是导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对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为64.28%,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为63.96%、64.94%、59.10%和57.88%;通过进一步细分要素可知,劳动投入生产率的差距不仅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间差距作用最大,而且对东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影响占据绝对地位,贡献率为19.27%、19.02%和19.65%,驱动中西部地区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工业废气治理生产率,贡献率为20.24%、20.7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