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3)
- 2023(13226)
- 2022(10934)
- 2021(10116)
- 2020(8201)
- 2019(18787)
- 2018(18722)
- 2017(36076)
- 2016(19853)
- 2015(22140)
- 2014(22381)
- 2013(21910)
- 2012(19712)
- 2011(17643)
- 2010(17443)
- 2009(15801)
- 2008(15216)
- 2007(13052)
- 2006(11452)
- 2005(10012)
- 学科
- 济(83988)
- 经济(83901)
- 管理(55130)
- 业(50362)
- 企(41027)
- 企业(41027)
- 方法(35263)
- 数学(30404)
- 数学方法(30093)
- 中国(24428)
- 地方(21778)
- 农(21691)
- 业经(19002)
- 学(17742)
- 财(17087)
- 农业(14804)
- 环境(13609)
- 理论(13478)
- 和(13136)
- 制(12878)
- 贸(12649)
- 贸易(12643)
- 易(12149)
- 技术(11953)
- 地方经济(11505)
- 发(11471)
- 划(11193)
- 银(10903)
- 银行(10868)
- 融(10813)
- 机构
- 大学(278856)
- 学院(277094)
- 管理(111758)
- 济(107794)
- 经济(105274)
- 理学(97497)
- 理学院(96353)
- 管理学(94685)
- 管理学院(94190)
- 研究(94154)
- 中国(67411)
- 京(60285)
- 科学(60239)
- 所(46559)
- 财(46368)
- 研究所(42839)
- 农(42525)
- 中心(41729)
- 业大(41444)
- 江(39134)
- 范(38947)
- 师范(38628)
- 财经(38094)
- 北京(37843)
- 院(35164)
- 经(34717)
- 农业(33263)
- 州(32458)
- 经济学(31823)
- 师范大学(31587)
- 基金
- 项目(198234)
- 科学(156621)
- 研究(145195)
- 基金(143735)
- 家(125121)
- 国家(124094)
- 科学基金(107183)
- 社会(91724)
- 社会科(86858)
- 社会科学(86835)
- 基金项目(77381)
- 省(77163)
- 自然(69662)
- 自然科(68015)
- 自然科学(68002)
- 自然科学基金(66734)
- 教育(65591)
- 划(65367)
- 编号(59529)
- 资助(57445)
- 成果(47379)
- 重点(44313)
- 发(43074)
- 部(42727)
- 创(40801)
- 课题(40763)
- 创新(38059)
- 国家社会(37579)
- 科研(37459)
- 教育部(36469)
- 期刊
- 济(116081)
- 经济(116081)
- 研究(81352)
- 中国(48747)
- 学报(43369)
- 科学(41069)
- 管理(39491)
- 农(38651)
- 大学(32551)
- 财(32374)
- 教育(31767)
- 学学(30438)
- 农业(27321)
- 技术(23534)
- 融(20618)
- 金融(20618)
- 业经(19420)
- 经济研究(18106)
- 财经(17463)
- 问题(16869)
- 图书(15953)
- 经(14822)
- 科技(14017)
- 资源(13784)
- 理论(13699)
- 业(13618)
- 现代(13307)
- 技术经济(12948)
- 实践(12738)
- 践(12738)
共检索到392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潇潇 朱传耿 朱舜
省际边界区域是位于省与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间的接壤地区,是以省界为中线向两侧扩展一定宽度形成的窄带型区域。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自改革开放后有了长足发展,不同领域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内涵,国外边界区域城市化的研究现状包括国际边界、区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发展、边界区域管治等,国内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研究现状包括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产业发展、城市管治理论与实践、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等,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省际边界区域 城市化 和谐社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传耿 王振波 孟召宜
省际边界区域既是省级经济政策的交汇区,又是区域摩擦的集中地,空间协调难度较大,统筹发展难点较多,是和谐社会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边界区域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产业发展、空间组织结构模型、空间管治以及发展战略和对策等。这些研究多以现状的描述为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省际边界区域已成为我国区域统筹发展的重点,在今后的研究中要重视探讨以“边界效应”理论为基础的边界区域经济学,深入分析省际边界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深化研究省际边界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及优化路径,加快构建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定量系统模型,科学完善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
关键词:
省际边界区域 研究进展 研究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铮 李国平 苗长虹 周国华 刘筱
本文总结了2005年来城市与区域管理学科的研究进展,提出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下列5个方面:①城乡统筹理论与模式探索深入;②区域统筹管理在对区域分异的现象认识更细致;③区域结构与地缘政治经济学研究提出了都市圈网络概念并发展出枢纽—网络结构观点;④城市发展管治模式在公共服务管治和高技术产业集群管治模式方面取得进展;⑤区域知识管理围绕创新城市理论取得突破。与国外比较,有特色也有侧重点不同,目前需要在区域管治一般理论、产业集群组织动力学方面和低碳城市管理方面深入研究。文章认为,经过几年发展,城市与区域管理在中国已经取得明显的进步,在下一个五年,结合科学的发现和国家需求,城市与区域管理学科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将取得重大进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雪兰 刘觉民 朱红梅 关欣
从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效应理论分析入手,对吉林省城市化的区域发展效应现状进行剖析,总结了城市化区域发展效应发挥的障碍因素,最后提出了城市化区域发展效应增强的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德利 方创琳
正确处理好城市化速度与质量的辨证关系,使城市化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与城市发展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一直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总结了当前城市化质量研究领域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理论研究方面已从多元视角诠释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内涵,但至今尚未形成对"质量"的共识,缺乏对城市化发展质量影响机理及演变规律的系统探讨。方法方面尝试建立多种测度城市化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及方法模型,但未形成通用范式。实践方面形成了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过快"、"过慢"两种对立的观点,但尚未达成共识,但仍未将"提质"摆在首要位...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化质量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明斗 周亮 杨霞
城市化效率作为衡量城市化质量内涵的重要标准,已成为城市经济协调运转的逻辑起点。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利用Malmquist效率指数,以2005—2010年为样本研究时段,对中国31个省区(市)的城市化效率分别进行了动态测算。同时,运用DEA-BCC模型对其规模报酬和非集约度进行静态测算。结果表明:天津、福建、青海等17个省区(市)城市化效率较低;河北、安徽、四川等19省区(市)仍处于非有效且投入要素非集约度状态。文章最后提出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展集约型产业、实施科技推动的城市化道路等提高城市化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尚正永 刘传明 白永平 张小林
从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整体的角度,以构建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理念,提出了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具体构想,即以韶关、赣州、郴州成长三角为整个省际边界区域的核心,以其它6个中心城市为市域的核心,以经济基础好或交通条件好的县(市)城区作为县域的中心,构建7条城镇发展聚合轴和拓展轴作为城镇、交通和产业的聚集和依托轴,以形成城市空间功能互补,集约紧凑发展,绿色空间穿插相融,高度协调、网络化的多中心城市区域,以整体的优势参与珠三角城市体系分工,并力争在区域分工中占有优势。
关键词:
空间结构 省际边界区域 粤闽湘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乔标 方创琳 李铭
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种种矛盾与胁迫作用,在干旱区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过程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与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在交互胁迫中相互促进的观点,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国际学者普遍关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涌现了一系列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理论:非常重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机理的研究,主要从城市人口集聚、经济增长、空间扩展等层面分析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从生态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污染等层面探讨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束缚作用:广泛采用“3S”技术和定量分析方法来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响应过程:逐步加强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途径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对干旱区水资源紧张及生态恶化原因,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机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EKC模型、双指数模型和耦合度模型等定量分析手段,城市化发展模式等进行了研究。当前单独研究城市化或生态环境的较多,将二者结合起来的较少;实证研究较多,规律总结较少;定性分析较多,定量研究较少:胁迫效应研究较多,约束效应研究较少,至今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从发展趋势来看,多学科融合、与实践紧密结合、新技术方法的应用与动态模拟化将是今后国内外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干旱区 城市化 生态环境 研究进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龙 刘慧 张梦天
边界作为人为的空间地理要素,像一堵无形的高墙,影响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根据国内外1995-2014年文献统计分析可知,近10年来边界效应研究快速增加。基于边界效应和市场分割视角探究边界效应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果,是经济地理学边界效应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研究范围的拓展,旅游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领域的区域合作与一体化问题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根据重力模型、趋同分析和垄断竞争模型构建边界效应模型是研究的主要方法,虽然理论基础不同,但都选取"边界"作为虚拟变量,定量测度边界效应的大小。最后,提出未来开展边界效应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基于行政边界的本质探究边界效应机理、拓展边界效应研究的空间尺度和创新边界效应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边界效应 研究范畴 方法模型 进展与展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庄德林 伍翠园 王春燕
品牌化是当今国际上区域营销领域的研究前沿,也是各区域应对全球竞争的战略工具。然而,区域品牌化的学术研究明显滞后于日趋高涨的区域品牌化实践。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认知视角、关系视角、沟通视角和整合视角对区域品牌化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构成要素等进行了述评,从财务视角和顾客感知视角对区域品牌化绩效评估的方法、模型等进行了述评,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区域品牌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顾朝林 张悦 翟炜 管卫华 李强 赵娜 刘晨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城市与区域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理模型和模拟方法、单个城市增长和动力系统研究、城市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发展过程模拟研究、空间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以及多模型复合/集成系统研究等。主要结论为:1950年以前的城市与区域研究主要采取时间序列预测法,依靠历史资料的时间数列进行趋势外推研究;1960-1970年代主要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人口统计学模型和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研究;1970-1980年代,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发展了诸如交通、人口、土地等专业模型,展开对城市与区域问题的深入分析;1990-2000年代,研究数据的获取手段得到极大的改善,利用数据模型、地计算分析、模拟预测等分析手段使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有了长足进步。近年来,由于空间数据挖掘的突破,大数据、云计算和巨型模型系统开始进入城市与区域研究领域,多模型复合/集成系统研究成为主要研究方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俞德鹏
人们习惯上认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东高西低,即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超前而西部地区滞后,这显然是对各省份城市化水平进行单纯对比的结果。但是一个地区城市化进程适度与否不在于该地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取决于城市化水平与该地经济发展程度的适应状况。在选择了合理的度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与适当的对比参照系之后,我国1991年各省份的城市化水平与该省份经济发展程度的适应状况的量化分析,得出的结论却与习惯说法大相径庭。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亮 刘义成
省际边界区域作为特殊的区域发展类型,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相近,在区位上存在天然的合作基础,但总体发展水平较落后。当前,解决省际边界区域产业结构趋同、资源破坏严重、协调与合作机制不完善、政策支持有限等问题,应制定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实现统筹发展、加快立法明确省际边界区域的职权与行为边界、设立协调机构或打造平台引领区域合作共赢、建立复合行政机制推进边界区域经济发展、完善地方沟通机制推进区域一体化、发挥自身优势并加强边界区域间分工协作、培育边界中心城市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后发区域经济发展提速。
关键词:
区域发展 省际边界区域 合作 分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尚正永 张小林 卢晓旭 侯兵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ESDA方法,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县、县级市和设区市市区为研究单元,以城市化率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三个侧面,对1990—2008年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格局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到结论如下:在演变的时间过程方面,安徽省城市化格局的经历了"下降—稳定—下降"的波动过程,皖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内部差异变化很小,皖中地区呈增大趋势,皖南地区呈下降趋势;在演变的空间格局方面,安徽省区域城市化趋异发展明显,尚未形成稳定的城市化高值集聚区,发展热点离散分布,大城市人口集聚过程显著,县城及众多的建制镇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在不同等级城市中集聚呈两极分化之势,主要城市沿长江和合徐高速公路呈串珠状分布,在空间上已经形成城市聚合轴,有可能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轴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